雖然這篇電磁式計數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磁式計數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磁式計數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前整理10天挑戰賽》 ~Day.4廚房用具~ 今日進度是廚房用具類~ 品項有: 1️⃣鍋具:包括任何材質、用途、尺寸的鍋具。 2️⃣烹調用具:鍋鏟、湯勺、篩網、電鍋夾、 料理夾、料理筷、過濾勺等。 3️⃣刀具:各式刀具、刨刀、食物剪、 ...
雖然這篇電磁式計數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磁式計數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磁式計數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前整理10天挑戰賽》 ~Day.4廚房用具~ 今日進度是廚房用具類~ 品項有: 1️⃣鍋具:包括任何材質、用途、尺寸的鍋具。 2️⃣烹調用具:鍋鏟、湯勺、篩網、電鍋夾、 料理夾、料理筷、過濾勺等。 3️⃣刀具:各式刀具、刨刀、食物剪、 ...
電磁式計數器 在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年前整理10天挑戰賽》
~Day.4廚房用具~
今日進度是廚房用具類~
品項有:
1️⃣鍋具:包括任何材質、用途、尺寸的鍋具。
2️⃣烹調用具:鍋鏟、湯勺、篩網、電鍋夾、
料理夾、料理筷、過濾勺等。
3️⃣刀具:各式刀具、刨刀、食物剪、
開罐器、砧板等。
4️⃣備料器具:洗米籃、洗菜籃、備料碗、
攪拌器、打蛋器等。
5️⃣各種餐具、杯盤、碗筷
6️⃣廚房小家電
🔹步驟1.將物品下架
按照上述類別,ㄧㄧ下架檢視,
並將櫃內、抽屜內清空後擦拭乾淨,
若不想放在地上,也可改放餐桌上檢視。
🔹步驟2.分類檢視
拿起每樣物品,跟這些物品說說話,
記住,使用者才是主角,
篩選後保留的物品,
要是你在廚房工作時的好幫手、好夥伴,
能讓廚房作業更省時、省力,
若有買了尚未拆封的新用具,
剛好可藉此機會讓它們取代舊的用具。
A.你是誰?有什麼用處?
B.我有多常用到你?
C.你讓我的生活更方便,還是更不方便
D.你有雙胞胎(多胞胎)兄弟嗎?
E.你是不是太昂貴以至於我捨不得用
是寶貝?要轉送?是垃圾?
盡量以多功能物品取代單一功能的,
留下來的就是一定會用到的。
🔹步驟3.統計數量
留下精挑細選後的物品,並清點數量,
我們家的情況是平日每天煮晚餐,
早中餐看心情😂,
在此清點我家的數量給各位參考。
*鍋具:
陶瓷炒鍋一個
陶瓷平底鍋一個
陶瓷雙耳大湯鍋兩個
陶瓷單柄小湯鍋一個
陶瓷煎烤盤一個
陶瓷雙耳四格多功能煎鍋一個
*烹調用具:
鍋鏟兩個
湯勺兩個(一大一小)
料理夾三個
電鍋夾一個
篩網一個
過濾勺一個
*刀具:
菜刀三把(大、中、小)
刨刀一個
食物剪兩把(一家用、一外出)
開罐器一個
砧板三個(生食、熟食、水果)
*備料用具
玻璃器皿一個
昌信保鮮盒拿來當洗菜籃
*廚房電器
微波爐、烤箱、電子鍋、電鍋、咖啡機、
陶瓷料理鍋、電磁爐
🔹步驟4.收納
將篩選後的物品依照以下技巧思考
收納方式。
a.構思你的廚房使用動線
b.依照動線將需使用的工具收納
在附近
c.依照使用頻率收納,
常用到的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d.給每個物品一個家,同類型的
放在同個抽屜或櫃子
e.貼上標籤更容易找到
f.限制餐具的數量,只留下最新、
最好或最美麗的
🔹步驟5..美化與維護:
~每日下廚,每日淨空~
備料前先將程序想好,
烹調時順手收拾周邊,
上菜後馬上擦拭檯面,
用餐完立即清洗碗盤
🔅小提醒:
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其器要是在充分發揮功能下,
才有達到「善其事」的目的,
否則只是佔用廚房空間,
造成更大的不便,
保留真正喜歡、好用且常使用的工具即可,
我們再怎麼樣,也不會是總鋪師,
不需要左手炒菜右手煮湯,
或是餐餐滿漢全席,
所以老話一句「夠用就好」。
*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考
「簡樸生活的實踐」一書。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廚房整理
#年前整理10天挑戰
電磁式計數器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源設計 #數位隔離器 #電流隔離 #暫態從源耦合 #機械手臂 #電磁相容性EMC #靜電放電ESD #電氣快速暫態EFT #突波surge #共模暫態抗擾CMTI
【數位隔離器,扼阻 EMC 暫態威脅的好鄰居】
當儀表、製程控制、工業自動化、馬達和電力控制以及醫療等感測器輸出訊號,傳送到可以處理和分析這些訊號的中央控制器時,這類系統會針對分析所得結果與使用者輸入進行優化。為了使用者介面的安全性,並防止暫態 (transients) 的從源耦合 (coupled from the sources),必須建立「電流隔離」(galvanic isolation)機制——身處惡劣工業環境尤其迫切需要,例如,電焊機或病人監護儀這種必須在去纖維顫動 (defibrillation) 期間動作的精密機械手臂。
在進行系統的設計時,必須考慮電磁相容性 (EMC) 要求;當產品要銷售到歐盟時,需獲得 CE 標章,而銷售到美國的產品則需要有 FCC 的分類認證。要獲得這些認證,必須讓產品系統通過一整套的 EMC 測試,分為兩個領域:抗擾 (immunity) 和放射 (emission);前者可從傳導抗擾、輻射抗擾、暫態 (transients) 抗擾和容錯能力來看,後者可進一步分為傳導 (conducted) 放射和輻射 (radiated) 放射,不同類別都有相對應的系統標準存在。
在工業和醫療系統環境中,傳導型和輻射型的放射須符合 EN55011、EN55022、或 FCC Part-15 等標準規範;另傳導抗擾度須符合 IEC61000-4-6、輻射抗擾度須符合 IEC61000-4-3。暫態可分為三個類別:ESD (靜電放電) 標準 IEC61000-4-2、EFT (電氣快速暫態) 標準 IEC61000-4-4,以及 surge (突波) 標準 IEC61000-4-5。在專案一開始就導入 EMC 設計,對於減少後續電路板重複設計非常重要,減少設計時間及專案成本。
電流隔離屏障 (galvanic isolation barrier) 可允許資料的流通,同時又阻檔掉電流。傳統採用光學方法相當耗電,且由於具有光發射源,此類產品有壽命侷限;新興「數位隔離器」(digital isolator) 可透過跨越隔離屏障的不同耦合元件來實現,有感應或電容式耦合兩種,採用聚酰亞胺 (polyimide) 或 SiO2 絕緣材料,產品壽命較長且功耗較低,在處理 EMC 暫態威脅上效果極佳。然需留意,數位隔離器應維持「睦鄰」原則,不產生噪音來擾亂臨近元件。
延伸閱讀:
《使用數位隔離器應戰EMC (電磁相容性) 挑戰》
http://compotechasia.com/a/ji___yong/2016/0813/32910.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亞德諾ADI #iCoupler #ADuM1xx #ADuM2xx
[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Twitter 和 Google+ 公司官方專頁,歡迎關注]: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compotechasia
https://twitter.com/lookCOMPOTECH
https://goo.gl/YU0rHY
電磁式計數器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年終大掃除,輻射汙染怎麼除?
2013年民間版《台灣環境輻射地圖》
告訴你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
2013年3月起,由民間自主發起的"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進行全台輻射普查,第一階段的調查計畫至當年12月31日止,已經完成台灣本島、澎湖、金門總共733個地方,測量了1959個測點,累計大約24000個測値,製作完成二組輻射地圖,並在44個地方找出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也就是測値超過0.3微西弗/一小時的部分,在立委田秋堇的協助下及主辦下,參與調查的志工及環團於1月29日上午在立法院共同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提問,該怎麼除汙?
與會的志工包括活動召集人,亦即社運紀錄片工作者林瑞珠,還有台北教改鬥士蕭曉玲、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洪維峰、台灣生態協會秘書長蔡智豪、遠赴日本福島災後測量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以及走調團顧問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
林長茂表示,台灣「游離輻射」汙染源主要來自老舊的核電廠跟燃燒低階核廢料的「減容中心」,他要求原能會儘速提出說明跟因應對策。方儉則指稱國人身在「輻」中不知「輻」。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指出核一廠乾式貯存即將啟用,這將是輻射汙染另一可怕的汙染源,全世界沒有哪個敢在距離首都20多公里的地方成立核電廠擺放核燃料,只有台灣這麼做。蔡智豪在會中澤敦促政府資訊公開。累積最多測點,幾乎走遍整個苗栗進行輻射測量的洪維鋒則表示,沒想到為於台灣中部的苗栗輻射値竟然也很高。
這次的調查結合了各地志工以及環保團體大約五十人的力量,組成"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由曾經於1990年代初期做過中台灣、北台灣輻射屋、輻射馬路普查的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提供測量儀及測量指導。此外,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能專家賀立維博士、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反核作家劉黎兒小姐均提供許多輻射測量的寶貴意見。
此次調查同時希望未來能持續追蹤調查。林瑞珠表示,之所以招集各地友人進行這個計畫,乃基於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均為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廠亦已轉28年,過去事故頻仍,核四則是一個危險的拼裝機,政府卻對人民多所隱瞞,問題避重就輕,對於核能安全,台灣人民長期被蒙在鼓裡,加諸政府資訊不完全公開,迫使人民必須主動探究台灣環境輻射現況,以免暴露於疾病威脅的因子底而不自知。基於此,才會召集志同道合的環團及朋友,共同完成《台灣環境輻射調查地圖》,以對現況有所警覺。
記者會主持人鍾淑姬表示,這次的輻射測量則有三個重要的價值:
1.近年來福島之後第一次民間自發性很有系統的動員做出來的全國性的輻射測量。
2.測量點遠超過政府監測的地點。目前原能會的監測點僅有45個。
3.測量的地點都是民眾關切的地點,例如小學、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一般市民的生活環境、海邊。
測量目的則有五項,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輻射汙染的議題,五項分述如下:
1.提醒民眾輻射汙染的現況,以加強環境意識。
2.建立一套2013年輻射測値檔案,以做長久測値的對照。
3.敦促官方執行更有系統更普及的長期輻射監測計畫,並且能與人民的生活環境緊扣。
4.希望學術界能夠關注這個議題,進行更多的輻射研究計畫,尤其與民生有關之議題,如食品輻照、各種類型的輻射汙染,以及輻射測量。
5.希望國內的NGO,尤其是有人力的、有財力的組織,盡速提出有效的、有系統的、長期的{民間輻射監測計畫}。
賀立維則以其專業發表對輻射除汙的看法:「以物質不滅定律與輻射物質半衰期多在數十年至數萬年的原因,除汙以水清洗則污染的水到處流竄,汙染農田、地下水、海洋。若裝桶,則成千上萬的桶子經數十年數百年鏽蝕,還是到處流竄。若自然蒸發則汙染大氣,成為雨水又汙染大地。污染的土壤與固態物質,以袋裝或桶裝又牽涉到運輸、貯存場地、風化、鏽蝕而外洩的問題。所以輻射除汙是一件將甲地的汙染移到乙地而已,不製造輻射汙染才是根本之道。輻汙是動態的,隨著氣流、風向、地形、雨量而有所不同,同一個區域因迎風或背風面有所不同,原能會在蘭嶼的偵測點,就遠離核廢場十公里外的山後,量測值為全國最低,其動機可議。日本有SPEEDI動態輻汙資訊系統,在福島核災時因資訊刻意隱瞞沒有發生作用,我們原能會的系統也有類似的嫌疑,只是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此次輻射調查以縣市分區進行,並運用google地圖強大的編輯功能,將調查數值及圖片上傳,整合出兩套「台灣輻射調查地圖」,在網路上公開瀏覽。可惜馬祖、蘭嶼、綠島等離島無暇顧及,2014年將盡可能補足這幾處的調查。
一、輻射地圖2組
1.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gamma射線:
儀器: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測點1193個。
日製AIR COUNTER_S ,測點252個。
偵測: gamma放射性輻射(γ射線)
地圖: http://goo.gl/maps/HwExE
大於0.3微西弗的7個地方15個測點
http://goo.gl/maps/8cO0g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317 台北市古亭國小操場中央 0.36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南樓走廊中央 0.31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北樓走廊中央 0.4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0.3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空間一米 0.34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北角落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東角落 空間一米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南角落 空間一米 0.310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北牆角 1.92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南牆角 1.4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0.3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操場中央 0.31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校門口0.32
2013_0524 南投縣合歡東峰 0.420
2013_0331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核廢預定地南邊小溪水邊 0.330
2.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_beta, gamma射線:
美製 Inspector偵測儀,測點514個。
可偵測:alpha, beta, gamma及X-rays放射性輻射(α,β,γ,X光射線),因為alpha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地圖: http://goo.gl/maps/6TdSj
大於0.3微西弗的39個測點(兩個測點與上同)
http://goo.gl/maps/1vXjk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808 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11號門信義新生南 0.359
2013_1120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國小 0.323
2013_0830 基隆廟口愛四路28巷 0.305
2013_1121 新北市八里渡船頭 0.317
2013_1004 桃園縣復興鄉羅浮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 0.317
2013_0728 新竹市清大生物科技館 0.928
2013_1122 台中是豐原火車站 0.305
2013_0902 南投縣日月潭頭社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 0.323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車站 0.317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國小 0.335
2013_1123 彰化縣社頭國小 0.317
2013_1122 彰化縣員林火車站0.305
2013_1123 彰化縣二水國小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伸港鄉新港國小西北角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漢堡濕地南端 0.335
2013_0819 彰化縣田尾怡心園 0.305
2013_0819 彰化縣大城台西社區堤岸 0.305
2013_1114 台南市議會 0.311
2013_0824 台南市曾文溪口 0.545
2013_1027 高雄市生態園區站 0.353
2013_1027 高雄市西子灣站 0.335
2013_1027 高雄市前鎮高中 0.311
2013_1112 高雄市路竹公有市場 0.311
2013_1113 高雄市二仁溪南岸茄萣環保公園 0.341
2013_1113 高雄市阿蓮區戶政事務所 0.365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運動公園 0.317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觀光糖廠 0.359
2013_1027 屏東縣屏東書院 0.329
2013_1027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 0.311
2013_0825 屏東縣佳苳海岸養殖魚溫仔蕃崘海岸 0.305
2013_0825 屏東縣枋山社區入口海灘 0.305
2013_1016 台東縣台坂國小 0.305
2013_0904 台東縣南田核廢預定地 0.359
2013_0912 花蓮縣中橫西寶國小 0.347
2013_1024 宜蘭縣南澳國小 0.305
2013_0730 宜蘭縣大同國小正門口 0.329
2013_0828 宜蘭縣東港 0.305
2013_1212 金門縣復國墩 0.311
2013_1209 金門縣山后民俗文化村0.347
二、統計結果
烏克蘭儀器: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09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9微西弗/一小時,
與1996出版之王玉麟所著"輻射汙染白皮書第一冊_揭發輻射汙染大弊案"第100頁所載的資料整合平均之後,當年台灣本島地表輻射為0.065微西弗/一小時,今昔相較,地表輻射幾近當時的二倍。(王玉麟表示,他的資料來自原能會高雄輻射偵測站)
澎湖當年地表輻射為0.033微西弗/一小時,現在為0.099微西弗/一小時,剛好三倍。
日製air counter s: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18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7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095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099微西弗/一小時。
美製Inspector:測 beta、gamma射線,台灣本島平均離地一米空間0.134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201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51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94微西弗/一小時
三、調查期間:第一階段從2013年3月~12月31日,
四、調查地點:小學(因輻射對孩子影響大)、親潮流經海灘,人潮聚集點、可能污染地。
五、測量方法:每個測點都需測量離地一米空間背景輻射、地表輻射。
烏克蘭、日本製的儀器於離地一米的空間、地表,各取連續5個測値,美製儀器取10個測値,並以拍照做紀錄,包括環境、測值,都須拍下來,並盡量選用可以紀錄GPS的相機。之後上傳至google地圖。
附錄1 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團員:
測量指導儀器提供 : 林長茂(綠色陣線協會)
活動召集&連絡人: 林瑞珠
網路地圖製作指導 : 徐鴻慶(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
統計: 林瑞珠、林家如、張淑芳
台東: 楊宗瑋(台東環盟)、戴明雄(拉勞蘭牧師)潘世珍 Saivi . Langalj 、希婻‧瑪飛洑、林瑞珠
花蓮: 江敬芳、鍾寶珠(花蓮環盟)、林瑞珠
宜蘭: 蕭曉玲、林建豐、林瑞珠
金門: 章君祖
大台北:召集人張淑芳、陳俊酉、蕭美黎、宋祖慈、吳文軒、游正文、蘇惠君、林瑞珠
桃園: 潘忠政(桃園在地聯盟)、林瑞珠
新竹: 鍾淑姬(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許育綸、林黛羚、海茄苳&李玉筑&林宏文&何素芬(荒野保護協會)、林瑞珠
苗栗: 召集人 洪維鋒(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劉千瀅&陳光軒(中港溪青年工作隊)、林瑞珠
台中: 蔡智豪、陳要忠(台灣生態學會)、洪鴻佳、林瑞珠
彰化: 林瑞珠、蔣孟岑
南投: 林瑞珠
雲林: 林瑞珠、蔣孟岑
嘉義: 召集人 余國信(洪雅書房)、鄭書勉&吳思翰(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台南: 晁瑞光(台南社區大學)、林瑞珠
高雄: 林瑞珠
屏東: 洪輝祥&陳瑤玲(屏東環保聯盟)、鄭書勉(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感謝: 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工專家賀立維教授提供測量建議。
劉黎兒小姐提供測量建議並協助儀器添購。張武修教授提供小學測點建議。
徐鴻慶先生協助地圖製作與指導。
附錄2
此計畫使用的三款輻射偵測器介紹
1 美國製Inspector Handheld Digital Radiation Alert® Detector 輻射偵測儀
由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推薦。(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可測得'α、β、γ和X光,因此獨立製作一組輻射地圖。由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進行測量,出廠時已經過測量校正。由於alpha射線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可測範圍:0.001-100mR/hr 0.01-1000μSv/ hr
0.01-1000μSv/hr 0-300000 CPM 0-5000CPS 1-9999000總計數
以下兩支偵測器都是偵測咖碼射線,乃此次普查主要機種。
2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由林長茂提供、出借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此款偵測器為俄羅斯聯邦時期因車諾比核電災變所製造,日本名古屋大學河田教授精比較各國品牌,極力推薦,因為其感應棒很大,又有鉛線保護,得以隔絕電磁波的干擾,相對穩定的測得較準確的測值。本次「台灣輻射調查計畫」即以此款測量儀為主。
可測範圍:第一段從0.00~9.99,第二段從10.0~99.9,第三段從100~999
2.日製AIR COUNTER_S ,由反核作家劉黎兒於2013年1月推薦並代購,志工認購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這款家用型輻射偵測儀操作簡單,出廠經過測量校正,是福島事件之後日本研發的新機種。
附錄3
1.輻射標準: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1990年修改法規,把一般人的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 年容許劑量由1977年規定的5毫西弗降為1毫西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於1996年亦公佈此標準。台灣於2007年公布此標準。1毫西弗換算成測量單位,則為0.11微西弗/時。
2.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對於測値的說明 http://www.trmc.aec.gov.tw/utf8/showmap/trmcuser.php
: 0.2微西弗/時以下 : 一般背景輻射範圍
: 0.2 ~ 20微西弗/時 : 加強偵測調查
: 20微西弗/時以上 : 執行輻射緊急偵測
3.原能會網站關於輻射劑量的說明:http://www.aec.gov.tw/緊急應變/對人的影響/輻射劑量比較圖--5_40_873.html
輻射除了一般生活上的各類應用之外,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著天然背景輻射,包括:(一)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二)來自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所含之天然放性射核種鈾、釷、鉀等核種所產生的地表輻射、(三)因鈾系及釷系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放射性氣體-氡氣,及(四)人體體內因自然存在或呼吸飲食攝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種輻射。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
台灣環境輻射地圖部落格 http://gammausv.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