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76的網紅在家好到府坐月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

  • 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7:53:30
    有 15 人按讚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 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3 21:23:53
    有 173 人按讚


    紅屁屁耶~

    紅肛巴丹保育人士 - 英迪加女士的訪談

    Oishimaya Sen Nag

    在菲律賓偏遠、風景如畫的巴拉望,一種非常稀有的鳥,菲律賓鳳頭鸚鵡(紅肛巴丹)正在努力生存。幾十年來,人們渴望將這只漂亮的鳥留在自己的家中,導致其迅速被帶離野外。

    如今,菲律賓作為這些鳥類的家園的低地森林也在迅速消失。 鑑於籠罩在該物種上的巨大威脅以及它們的極度瀕危地位,大多數人都會放棄拯救這種鳥的希望。 然而,野生動物保護人士Indira Dayang Lacerna-Widmann和她在Katala基金會(Katala是這隻鳥的當地名稱)的同事們已經準備好面對所有障礙,以延續這種鳥類的存在。

    他們不僅設法使菲律賓巴丹的生活出現新的篇章,而且還使囚犯和前盜獵者有機會參加其保護活動,從而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英迪拉的傑出工作也於2017年被惠特利自然基金會認可,她被選為享有聲望的``綠色奧斯卡''獎的獲獎者之一。

    World Atlas藉這個機會與英迪拉對話,了解了她的生活、工作以及團隊成員,當然還有她如此鍾愛的那種鳥!

    在下面閱讀她的故事:

    您如何發展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熱情? 是什麼/誰啟發了您?

    我從小就親近大自然。 是我父親向我介紹了戶外探險。 他一直鼓勵我探索家外的世界,並教給我到今天仍非常有用的技能。 從我小時候開始,我就在當地的池塘、碼頭和洶湧的河水中游泳。 我喜歡農場生活、種樹、與動物互動、戶外遊戲,甚至常在玩耍時受傷。

    我的爸爸一直鼓勵我從事我的事業。 他還教我如何與各種人互動。 那時我幾乎不知道他所教的管理技能將來會變得非常有用。 我的母親在塑造我的未來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她一直想為我,我的三個兄弟和姐姐爭取最好的。在我上學期間,她指導我參加文學比賽。 她是一個堅定的女性和成就者。 因此,我們都被教導要追求最高的目標,並對我們的學習產生興趣。 我的父母在我童年時期灌輸的價值觀繼續幫助我進行今天的保護工作。

    另一個在我的生活中產生巨大影響並持續啟發我這一天的人是我的生活伴侶彼得,他是一位堅強的生物學家。 我在從事菲律賓-德國應用熱帶生態雙邊計劃時遇到了他。 他對我的能力充滿信心,並鼓勵我追求更高的目標。 實際上,正是他將我介紹給了菲律賓鳳頭鸚鵡迷人的野生世界。

    您是如何確保所學能讓您追求自己的興趣?

    我在大學完成了大眾傳播課程,參加了萊特(Leyte)的應用熱帶生態計劃,並在菲律賓洛斯巴諾斯大學攻讀了環境研究理學碩士學位。 我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是有機會參加英國坎特伯雷肯特大學杜勒爾自然保護與生態學院的自然保護教育文憑課程。 在本課程中,我獲得了“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基金”(CEPF)的“罕有”獎學金。 這個非政府組織將我選為全球九個人之一,也是菲律賓第一個參與”自豪運動”以拯救某個物種的人。 就我而言,就是菲律賓鳳頭鸚鵡了。

    您何時開始為菲律賓鳳頭鸚鵡的保護工作的?

    我從1998年開始與彼得一起在該省巴拉望以南的納拉(Narra)的Rasa島上從事該物種的保護工作。 他的初步調查顯示,約有23至25頭菲律賓鸚鵡生活在這個小珊瑚島上。我們開始與島上的社區合作保護他們,並相信可以增加他們的數量。

    有沒有什麼關於菲律賓鳳頭鸚鵡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當我開始為保育菲律賓鳳頭鸚鵡工作時,幾乎可以說是對他們一見鍾情那般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發現這隻鳥非常迷人的一些特徵:

    牠們是非常美麗的一種鳥類。下腹部的橘紅色羽毛為其整體蓬鬆的白色羽毛和白色冠羽增添了色彩。 它的白色羽毛在飛行過程以及與棲地的樹葉映襯時顯得格外的引人注意。

    這些鳳頭鸚鵡展現出的高智能水平也應引起注意。 將其與靈長類動物進行比較,發現這些鳥類可能比海豚和大象更聰明。 當我們在野外與野外團隊合作時,他們常常會出現在意外的地方或表現出新奇的異常行為,甚至顯現出勝過我們的野外團隊的聰明。相關的物種的研究也發現,鳳頭鸚鵡不僅擅長使用工具,而且還可以生產工具以及解決複雜的問題。

    也有跡象表明,這些鳥類具有自我治療的智慧,牠們會飛行很遠尋找具有特定活性成分的特定植物。

    牠們具有社交性和適應性。 菲律賓鳳頭鸚鵡是一個非常懂得社交的物種,在嘈雜的群中飛行,並在包括作物在內的多種植物上覓食。

    菲律賓鳳頭鸚鵡每年只繁殖一次。 牠們通常生產2-3個後代(平均1-2)。

    菲律賓巴丹非常的受歡迎。幾十年前在菲律賓的不同地方,許多地方都用他們自己給予的名字來稱呼這隻鳥。 在巴拉望島的某些地區,它被稱為Katala和Kalabukay。 維薩揚人也將其命名為Agay,Kalangay或Abukay。

    菲律賓鳳頭鸚鵡目前的保護狀況如何?

    IUCN和菲律賓紅名單將菲律賓鳳頭鸚鵡列為“極度瀕危”。 我們對這隻鳥的全球種群的最新估計是830-1230只。 在菲律賓最西端的群島巴拉望群島上發現了大約70-90%的族群。在這個群島內,大多數鳥類居住在我們工作的四個項目地點。 在薄荷島,薩馬島和波利略島上也有部分族群。在巴拉望島之後,該物種的第二大種群位於蘇祿群島。 但在巴拉望島以外,菲律賓鳳頭鸚鵡的數量很少。 此外,除了巴拉望島和蘇祿島以外,其他大多數復育菲律賓鳳頭鸚鵡的地區都沒有成功繁殖現象。因此,我們將工作集中在仍然充滿希望的巴拉望省。

    菲律賓鳳頭鸚鵡生存的主要威脅是什麼?

    棲息地的喪失目前是對這美麗鳥類的最大威脅。 低地森林棲息地遭受了許多禍害,包括非法砍伐樹木,住宅區、農地、修路、砍伐和焚燒耕等人類的侵佔行為。牠們也被非法捕撈用於寵物貿易。 在此過程中,許多鳥被殺死。 儘管將物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已大大減少了該物種的國際貿易,但直到今天仍在當地對鳥類進行剝削。 這種聰明的鳥模仿人類聲音的能力使其成為當地家庭中的誘人寵物。

    引起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稱為“鸚鵡喙羽病”(PBFD),它正在極大地影響寵物鸚鵡的種群。 如果野生鳳頭鸚鵡與圈養的鸚鵡接觸,也容易感染這種疾病。 因此,我們每年都會對所有Katala幼鳥進行徹底檢查,以確保牠們的健康。 巴拉望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環境與自然資源部以及菲律賓大學在這項活動中為我們提供了幫助。

    請向我們介紹卡塔拉基金會的成立。

    當我們在1998年開始工作時,我們的資金很少,但是當地同事和社區成員的辛勤工作使我們得以前進。 僅僅一年後,我們慶祝了第一隻雛鳥的誕生。 2000年,我們的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突破,我們的工作在胡安·米格爾·祖比里(Juan Miguel Zubiri)主持的一次環境節目中被國家電視台收錄。 後來,米格爾(Miguel)在幫助我們建立卡塔拉基金會(Katala Foundation)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組織於2002年正式註冊。 基金會從那時起快速發展。

    現在我們不僅保護菲律賓鳳頭鸚鵡,還致力於保護其他一些受威脅和特有的動物,包括巴拉望犀鳥,巴拉望森林龜,巴拉望穿山甲,卡拉目鹿,巴拉巴鼠等。

    卡塔拉基金會如何保護菲律賓鳳頭鸚鵡?

    我們相信並採用自然生態系統和社區參與的方法來保護物種。 我們對菲律賓鳳頭鸚鵡的生態和生物學進行科學研究。 我們讓當地社區參與我們的野外工作。 我們還努力恢復,保護和管理鳥類的現有棲息地及其築巢地點,並將其存在範圍擴大到較新的地區。 保護教育也是我們復育計畫的重中之重。 我們希望改變當地居民的行為,使他們開始為菲律賓鳳頭鸚鵡和周圍的其他野生動物感到自豪。

    卡塔拉基金會已經邀請前盜獵者/非法販運者擔任野生動物監護人。 這對鳥類的保護有何幫助?

    如前所述,我們相信採用參與式的保護方法。 因此,我們任命了本地社區的前盜獵者/非法販運者,作為我們計畫的野生動物看守。 為了換取少量但穩定的收入,這些人停止了其非法活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對菲律賓鳳頭鸚鵡的重大威脅。 這些原盜獵者的當地知識和技能在實施我們的保護活動方面也很有用。 令人振奮的是,這些人現在以自己作為野生動物保護者而不是破壞者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他們的作品曾在BBC和《國家地理》等國際紀錄片和媒體頻道中展出,這進一步激勵了他們。 儘管如此,我們還要感謝野生動物保護計劃的支持者,包括地方政府,巴拉望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私人土地所有者和志願者。

    囚犯和前囚犯還通過您的保護項目參與救助鳥類。 這怎麼可能呢?

    早期,在伊瓦希格監獄和刑事農場(IPPF)中的受刑人被允許在刑事殖民地周圍的低地森林中漫遊。 在此期間,他們中的許多人開始了解鳥類及其築巢地點。 一些人還參與了非法販運這些鳥類。 但是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覺得可以引導他們進行積極正面的工作。 在IPPF管理層的許可下,我們將一些PDL和前犯罪分子納入了我們的保護計劃。 他們的任務是監測菲律賓鳳頭鸚鵡的種群並將其觀測結果添加到我們的資料庫中。 我們還有一個苗圃,為我們的棲息地恢復計劃培育本土植物。 IPPF管理層分配受刑人專門照顧該苗圃中的植物。 令我們感到高興的是,國際警察部隊的懲教局人員是我們巡邏,巢穴檢查和棲息地監測活動的積極夥伴。

    您和您的同事在保護菲律賓鳳頭鸚鵡時面臨哪些主要挑戰?

    我們經常不得不在法律和秩序狀況通常不穩定的偏遠項目現場工作。 在某些地方,沒有警察或軍方陪同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因此帶來的後勤挑戰也增加了我們的運營成本。 另一個大障礙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並不總是該地區的頭等大事。 儘管地方政府在我們的活動中不斷支持我們,但當地方官員的個人理念與公共義務相抵觸時,他們可能會阻礙我們對自然保護的追求。 當前,資金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 由於許多捐贈者,尤其是當我們的動物園合作夥伴自身因為新冠病毒的爆發遭受了重大損失。

    儘管面臨挑戰,但是什麼使您保持動力呢?

    被救出的巴丹鸚鵡的眼神給了我希望。 同樣,保護一個數量少於一千的物種的想法也讓我深感責任重大。 甚至在持續20年之後,我每年在為新一批的幼鳥戴上腳環時都感到同樣的興奮!前盜獵者和受刑人在內的當地人民樸實、積極的工作態度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 他們對我們的信任使我們感到更加下定決心繼續面對一切困難。

    您在保護菲律賓鳳頭鸚鵡方面的未來目標是什麼?

    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我們所有積極管理的項目站點中恢復菲律賓鸚鵡的種群數量,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保護人士和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 我們必須記住,菲律賓鸚鵡的所有現有棲息地,除了兩個以外都未受到正式保護。 我們需要在所有棲息地增加保護措施以保護牠們的安全、確保這些鳥類的未來生存。 最大的擔憂是,鑑於菲律賓當前的發展熱潮,該物種的可用棲息地實際上正在減少,而非增加。將該物種引入其過往棲息地也是我們未來的目標之一。 最重要的是,一個量化目標是逐步將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降低受威脅等級,該物種目前是受威脅最大的瀕臨絕種等級。

    您想給世界什麼樣的訊息?為什麼拯救物種很重要?

    像其他物種一樣,菲律賓鳳頭鸚鵡是獨特而又非常特別的。 這是菲律賓的驕傲,象徵著我們豐富的自然遺產。 在與這些鳥生活了數百年的當地社區人民的心中,牠也佔有特殊的位置。 菲律賓鳳頭鸚鵡的祖先起源於澳大利亞,再來到菲律賓。經歷了長達數千年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跳島壯舉。 如今,牠已成為一個指標物種,保護他們使得棲息地內許多其他稀有和瀕危動植物。也一起被保護。因此,我要求世界上的所有人一起愛上這個物種並確保牠們的美好未來。

    https://www.google.com.tw/…/meet-the-filipino-wildlife-cons…

  • 電泳可以檢查哪些疾病 在 張文馨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09 10:47:59
    有 29 人按讚


    [好文分享摘要]
    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分享」破解乳癌八大迷思
    如果街坊鄰居,網友網紅曾提到某句沒來由的話,或把事情做了錯誤歸因,雖然沒有醫學證據,而大家人云亦云,聽久了信以為真後,社會上就會出現不少迷思!像有人喜歡說,「我去做健檢後就得了癌症,你們沒事不要亂檢查」這樣的話。其實,這人本來就已經得了癌症而不自知,檢查後才幫他找到癌症,而不是檢查導致了癌症。關於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也有不少迷思,讓我們今天一齊來看看吧!

    迷思一:我家裡沒有人得過乳癌,我應該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
    這幾乎是門診時最常見的迷思之一!然而,請大家了解事實:「在新診斷的乳癌患者裡,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有乳癌的家族史。」也就是說,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患者其家中並沒有其他親屬曾經罹患乳癌。因為除了基因影響之外,乳癌的形成還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並非全部的乳癌發生都來自遺傳!
    當然,如果你的媽媽、姊妹、阿姨等人曾經罹患乳癌或卵巢癌,尤其是在小於四十歲的年紀就得到乳癌或卵巢癌的話,那此家族裡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真的是會高一些。萬一家族裡曾有男性親屬得到乳癌,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至於要不要去驗是否帶有「乳癌基因」突變,您可以看「什麼是乳癌基因檢測?」這篇文章獲取更詳細的資訊!
    「我婆婆得乳癌,會讓我遺傳到乳癌嗎?」這是另外一個很常見的錯誤連結。婆婆是老公的媽媽,跟媳婦是沒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話,就不用擔心遺傳的事情了!當然,如果雙方常常有共通的生活習慣或長期生活在同樣的生活環境,還是會有機會擁有類似的生活選擇,像是體重過重、長期抽菸喝酒等,而讓自己罹患乳癌的機會增加喔!

    迷思二:穿有鋼圈的內衣會得乳癌!
    正解:我們先來想想看,古代的女性很多沒穿過現代人的「有鋼圈的內衣」,難道古代女性就沒有得到乳癌嗎?錯!
    相較於小腸、大腸、心臟等藏在腹腔、胸腔內的臟器來說,乳房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器官,因此很早以前的人類就會描述乳癌的案例了。在西元十四世紀時,歐洲人稱呼乳癌為「修女癌」,也就是不曾懷孕、哺乳過的女性,會比生育次數多,或較早生育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癌。
    十八世紀時,還缺乏適當的全身麻醉技巧,能動的手術並不多,但當時就已經發展出切除乳癌的手術囉!所以,許多沒穿過現代版有鋼圈內衣的女性們,也是會得乳癌的。
    那現在呢?穿有鋼圈的內衣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2014年的大規模實驗結果顯示,有沒有穿內衣,或是內衣的樣式(有鋼圈、無鋼圈)與會不會得乳癌並無關聯。所以大家選擇自己適當、舒服的內衣就好,不用擔心穿有鋼圈的內衣就會得到乳癌。相對來說,也不要相信內衣業者說「穿無鋼圈的內衣就不會得乳癌」的說法。

    總結來看,若內衣與乳癌無關,我們進一步應該要了解的是,容易讓女性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究竟有哪些?以下是研究證實的乳癌危險因子:
    ● 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像是:
    ○ 初經小於十二歲
    ○ 超過五十五歲才停經
    ○ 停經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 未曾生育
    ○ 超過三十五歲以後才懷頭胎
    ●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作息不規律
    ○ 體重過重
    ○ 過量飲酒
    ○ 抽菸

    迷思三:我沒辦法預防乳癌!
    正解:看過以上乳癌的危險因子後,相信大家都發現到,有幾個因子屬於生活習慣,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像是:
    ▲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與體重更強的關聯性。不僅如此,得到乳癌,接受治療後,再度乳癌復發的機率也是體重過重的人比較高!因此,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內是有機會預防乳癌的。
    ▲ 缺乏運動:運動能調節荷爾蒙,每周固定運動一百五十分鐘的人,不管是快走、跑步、游泳、或做其他運動都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調節荷爾蒙有好處,也能控制體重,降低一個人罹患癌症的機會。
    ▲ 抽菸:抽菸有百百種不好,也會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若有抽菸習慣的人,趕快戒菸吧!
    ▲ 飲酒過量:飲酒過量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濃度,也會破壞細胞的DNA,進而提高乳癌機會。因此想喝的時候,還是不要喝的過頭,適量飲酒就好了!
    ▲ 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受女性荷爾蒙變動刺激的時間愈長,就會較容易罹患乳癌,因此在停經之後若繼續長期、不間斷地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機會。面臨更年期的女性最好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利與弊後,再決定是否要補充女性荷爾蒙!

    迷思四:得乳癌會痛吧!我平時胸部都不會痛,這就沒有問題!
    正解:乳癌比較常見的症狀有四個,會讓患者胸部摸到硬塊、在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是乳房皮膚出現凹陷、橘皮、紅疹脫屑等變化,但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乳癌通常不會讓患者覺得痛!這很重要所以講三次!很多惡性腫瘤並不會在初期就造成痛的症狀喔!所以不要以為平時乳房都不痛就是沒事喔!
    另外,如果你感到胸部痛,多半也跟乳房腫瘤無關。

    迷思五:我摸到乳房硬塊!完蛋了!這一定是乳癌!
    正解:其實女生乳房裡有硬塊的情況並不少見,而絕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是良性腫瘤!像是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當你摸到乳房硬塊的話,請先不要驚慌,可以看「摸到乳房腫塊,怎麼辦?」這篇與動畫,了解更多!

    迷思六:規則做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就不會得乳癌吧!
    正解:我們應該說,規則檢查並不會完全預防乳癌,畢竟乳癌的形成與一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規則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或乳房攝影檢查的話,並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基因或習慣,但確實,定期檢查可以帶來好處,可以讓患者疾病較早期就找到乳癌!只要能在乳癌初期時患者就接受治療,其存活率是明顯比已經轉移的乳癌才治療還好的多。有時醫師也會在定期追蹤時,發現患者原有腫瘤開始變化,像是長大速度變快、形狀改變、性質改變,建議患者先切除令人懷疑的乳房腫瘤,或替腫瘤做切片的話,可以在腫瘤還是非典型細胞而非癌細胞時就早一步處理掉。所以,定期檢查會帶來好處!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在做乳房攝影的那天,不要噴止汗劑、體香劑之類的產品,這裡面可能含有鋁,會影響X光影像,看起來會好像有白色的鈣化點。乳房攝影會需要上下夾、左右夾乳房,因此女性朋友們最好不要選在月經快來,乳房又腫又脹的時候去做乳房攝影,會更痛啊!

    迷思七:確診乳癌後,我的人生完蛋了!
    正解:乳癌是女性好發率最高的癌症,台灣每年的新診斷乳癌患者人數超過一萬人,但整體來說,只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能早一點捉到惡性腫瘤,而乳癌第一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九成五,十年存活率也都還超過八成,請不要因為懼怕就不接受正規治療,反而讓密醫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延誤了病情喔!

    迷思八:得了乳癌後,我已經接受完整的手術、電療、化療,沒想到幾年後卻乳癌復發了!這一定是醫師給的藥不夠好!
    正解:治療乳癌時,所有治療方式的目的都是要殺死癌細胞,讓它們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然而,只要乳癌裡只要有一個癌細胞在治療後仍然存活下來,癌細胞就可能再繼續分裂、發展,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能夠保證其乳癌復發機率降到零。
    乳癌治療可分成兩大部分,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
    局部治療是針對病灶與淋巴結,包含手術以及放射治療。乳癌手術須要處理乳房腫瘤(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和淋巴結。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則需追加放射線治療。你可以看「乳癌放射治療,妳該了解的幾件事!」了解更多。
    全身性輔助治療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荷爾蒙治療。
    化學治療會攻擊所有快速生長的細胞,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毛囊、消化道及造血等多種功能。
    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目標攻擊,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適合用在HER2陽性的患者。
    荷爾蒙治療會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刺激,適合用在ER、PR陽性的患者。
    醫師會做全方位評估,包含腫瘤大小、淋巴轉移、患者的健康狀況、動情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與人類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HER2,然後選擇合適的治療組合,在術前或術後給予全身性輔助治療。瞭解各種治療,面對乳癌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才有機會戰勝乳癌。

    **歡迎加入乳癌防治基金會Line群組**
    *Line 官方群組ID : @breastcf
    除了定期更新乳癌及癌症相關訊息之外
    還可及時獲得基金會活動訊息唷~

    *You 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breastcf18
    ☎專線: 02-23924115

    連結網址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6/breast-cancer.html?m=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