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機電子群學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機電子群學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機電子群學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機電子群學校產品中有5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

電機電子群學校 在 Mei ✿ 台大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27:08

哪個是大學生必備,平板?電腦? - 嗨嗨各位👋🏻 前陣子陸續有朋友來和我說想買平板啊、想換電腦之類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這個疑惑呢? 所以我想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Mei的使用經驗和看法, 有興趣就繼續看下去吧! - 就Mei的觀察,現在的大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台筆電。 只有用平板的人超級稀少。 另外...

電機電子群學校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 材料系日常 📍|前情提要|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材料系呢? 查詢看看二類組科系的分數排名,會發現高分的科系除了大家熟知的電機系和資工系以外,就是材料系了(第三名)。eric編現在是台大材料系的大二生,今天就讓eric編帶大家了解材料系平...

  • 電機電子群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0 19:58:20
    有 581 人按讚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 電機電子群學校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6 10:31:01
    有 92 人按讚

    全台首創!
    陽明交大歡送首屆開業生 攜手VTuber、YouTuber主持虛擬攝影棚線上典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日舉辦交大校區開業典禮,受疫情影響改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並以虛擬攝影棚作為典禮場地,由知名籃球YouTuber 10N與虛擬見習偶像VTuber妮酷共同主持。典禮邀請到連加恩醫師與多位校友獻上祝福,成為全台唯一由虛擬偶像主持、於虛擬攝影棚舉辦,極具創新創意的線上開業典禮。

    典禮採雙開直播方式,同步於陽明交大官方Facebook與YouTube頻道直播。有別於以往傳統典禮由在校生擔任典禮司儀,今年首度由本校開發之虛擬偶像VTuber妮酷搭配YouTuber 10N(百川學程大三學生石恩亞)主持,一搭一唱、默契十足!線上小編也即時與觀眾互動,許多開業生家人在留言區直呼「很開心可以在線上直播看小孩的畢業典禮,真好!」「恭喜帥兒子畢業,媽媽以你為榮!」「為你感到驕傲,我知道你是多麼努力地來到這裡!」在線上參與典禮的開業生也留言刷一排「開業快樂!」「我陽明交大我驕傲!」雖然形式改變,但最即時、最真誠的祝福使線上典禮更為溫馨感人。

    今年共有1150名學士、3384名碩士及225名博士生完成學業。林奇宏校長恭賀學生完成階段性任務,邁向人生下個階段,並表示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代,如《雙城記》所言「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教育、經濟、生活都因疫情有了重大改變,在如此巨變、轉型的階段踏入社會,更凸顯第一屆陽明交大人的新精神及肩負的社會責任。他邀請在螢幕前的同學為自己完成撥穗,畫下完美句點,「不同於傳統的線上開業典禮,可以想成遺憾,更可以看成創新。人生路上也會有許多危機,願你們都能走成轉機」。

    李大嵩校務長說,交大校區的「開業」典禮,是回歸大學授予學位「Commencement」的意涵,代表學生在交大校區勤奮努力的付出,所成就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即將開展生涯的出發點。期許學生保持勇於突破的創業精神、向社會貢獻的使命感,帶著陽明交大第一屆校友的精神及使命,在每個領域做到第一,「不是和別人競爭的第一,是不忘初衷的第一,是盡其在我的第一」。

    線上典禮溫馨氣氛不打折
    典禮中也頒發傑出貢獻獎、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許多師長在線上收看並留言恭賀開業生,「疫情狀況可能對我們產生許多限制,但限制不了師長、親友與同學對開業生的無限祝福。」學生也留言感謝師長給予的教誨。最特別的是,開業生預錄線上拋帽接力,影片呈現開業生接過畢業帽戴上,為自己撥穗後拋出鏡頭,由下一個鏡頭的開業生接來戴上,極具創意的拋帽設計讓線上收看者直呼「超可愛!」透過即時留言區更發現,參與拋帽接力的外籍生Aalliyah Aimable,其位於聖露西亞的家人也克服時差在線上收看並留言傳達對她的愛與驕傲。

    無法面對面舉行的典禮,透過線上打破跨國、跨時區的界線,即時聊天室的留言分享,更讓開業生、家長、師長齊聚一堂,留下最真實、最真誠、也最能傳遞到心底的祝福。

    連加恩醫師期許學生成為下世代的inspiration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第一屆西非布吉納法索外交替代役連加恩醫師為學生帶來演說。連加恩醫師表示,去年他參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的線上畢業典禮,對學生無法出席典禮的遺憾感同身受,雖然有些遺憾難過,但是開業典禮後要做的事情更為重要,「你需要找到一個需要或一個問題」。

    大學畢業後他到西非布吉納法索任替代役,在這塊土地上看到許多需要和問題,於是發起撿垃圾換舊衣活動、挖水井改善水源、蓋小學解決教育需求,他認為這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需要跟問題。有時候問題非常棘手,充滿困難與矛盾,面臨改變時又牽涉到思想、文化的改變,例如我們正在面對的新冠肺炎、核能問題、氣候變遷、社會正義等,「好消息是,你我可能擁有解答!」連加恩醫師說,陽明與交大合校後,擁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資訊科學、醫療領域等各方面的專才,這世界面臨的許多問題,已經在陽明交大學生的手中有了答案

    連加恩醫師引用甘迺迪總統1961年就任時所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嘗試問自己能夠做什麼,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試著找到台灣的問題、台灣的需要,並嘗試解答,「學校師長已經把所知盡可能教給你,在你手上你有一切問題的解答,而當你開始解決這問題的時候,你會得到不成比例的回饋,是名聲、是金錢,更是影響力,期許你們可以成為下一個世代的inspiration」。

    校友勉勵
    多位校友特別拍攝影片祝賀開業生。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不斷學習是提升能力最重要的關鍵,提醒領導者要具備王道利他思維,許多人重視直接、有形、現在的顯現價值,但領導人要看見間接、無形、未來的價值,並隨著時間、環境不同取得利益平衡,才能永續經營。

    聲音媒體/音樂藝術家雷光夏表示,這一年世界以科幻小說的跳躍敘述與速度,走向人類下個篇章。她認為,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年代成長,上天必定會準備好生存應對之道和冒險本領。「路,是從些許的迷惑中,越走越清晰的。」也許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答案,但終會了解時代賦予的任務。

    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恭賀第一屆陽明交大畢業生參與了歷史,期許繼續升學的畢業生多吸收新知,培養多元能力;走入職場者,更需要不斷學習,以面對職場多變的情況,「職場佔據人生中很長的時間,祝福各位有好的前程、好的發展」。

    美感教科書計畫共同發起人陳慕天離開校園後與同學創業,透過群眾募資幫偏鄉孩童發書、重新設計台灣教科書、幫博物館策展,都是進入社會後開始摸索學習。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不要被所學限制住想像,人生應該不斷嘗試與挑戰各種可能性。

    開業生致詞
    110級開業生代表、電機系許雅柔表示,經過四年的淬鍊與成長,大家即將開啟新的旅程。這段時間學習在學業與課外活動間取得平衡,意識到這就是大學真正的樣貌,在這小型社會中成長、茁壯,離以前口中的「大人」更近一步。也許未來會遇到許多難以抉擇的事情、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但希望各位都能不忘初心,記住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模樣,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也想跟大家説聲『開業快樂』還有『辛苦了』,即使沒辦法一同參與典禮,即使我們之間隔著口罩、隔著螢幕,還是快樂!」許雅柔說,喜歡進來時的交大、也喜歡離開時的陽明交大,「這是改變我人生很重要的地方,感謝學校的栽培與教導,我們收穫滿滿,我們即將展翅高飛」。

    典禮最後,由陽明交大友聲合唱團帶來交大校區校歌,如歌詞所言「為世界之光」,期許所有開業生未來一片美好、成為世界之光。將於6月12日舉辦的陽明校區畢業典禮也改為線上典禮,行禮如儀地以全新面貌呈現,包括校長、貴賓致詞、畢業生致詞等,邀請大家現「聲」參與。減少人與人的連結,維持心連心的溫暖,進行一場小而美的線上畢典。

    活動連結:
    YouTube頻道直播:https://youtu.be/vbRJhEln1hU
    交大校區110級畢業歌MV《rul 284》:https://youtu.be/qKCKR-a-2vk
    虛擬拍照舞台《手機限定》:https://line.me/ti/p/%40792yjguv

  • 電機電子群學校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9 23:56:08
    有 1,526 人按讚

    --
    這位蘇俊翰先生真的是神人!他的母親是外交部駐外人員,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隨著駐外的媽媽在美國夏威夷、華盛頓等地外派,小學讀了五間,初中讀了二間,後來才回國就讀師大附中。

    高一回來台灣,中文能力不好的他的當然會有些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是你是他,小二後那麼多年沒用注音符號也早就忘光了),當時他的中文能力有限,所以剛開始在附中第一次段考是全校八百多名,而後他熟悉中文,逐步嶄露學霸本色,高三學測考了75級分(滿級分),並申請上陽明大學醫學系和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優菁英班。(沒想到多年後這兩間學校合併了),但與台大醫學系失之交臂(那幾年台大醫學系申請明顯偏愛女生,明明可以面試的大部分是男考生,但是男性錄取率遠低於女性)。

    後來蘇俊翰選擇拚指考,六科原始總分558分(當時醫學系都還是採計六科),因為他是駐外人員子女,所以加分後分數變614分。(但他沒有加分就可以上台大醫學系了)

    那他上大學之後,蘇俊翰雙主修醫學和物理,用八年修完了383個學分,還要對抗醫學系方的重重阻撓。

    醫學系大二時,蘇俊翰因為修了張智芬教授的生物化學深感興趣,就主動爭取加入張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張教授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專長領域為核酸代謝與DNA修復)。

    除了雙主修跟參與科學研究,蘇俊翰在大學期間花了不少時間參與體制內外的教育改革:
    包括參加學院的教育委員會,創辦各種研討會、交流、電子報和社群等活動。除了科學專業外,蘇俊翰喜歡參與人的事物,他認為「人要成功絕對不只靠資質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環境和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