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影小說比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影小說比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影小說比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影小說比較產品中有19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5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戰鬥吧!千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閃光的哈薩威 #机动战士高达闪光的哈萨维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閃光のハサウェイ #Hathaway #鋼彈 #gundam #Netflix #哈薩威 #琪琪 #ギギ #角色 #戰鬥吧千歲 微三角關係?到底行不行!?全角色關係介紹 就讓千歲一一為你介紹!總會有你的菜 d(`・∀・)b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4:14:35

【穿越靈魂的追尋,一場生命的環形攻守】 或許太早就聽過「靈魂之窗」一詞,現在怎麼想都是眼睛的代名詞,國語辭典上甚至註解的如此理所當然,順便附上保護您的視力等例句。然而,這個「窗」,究竟從何而來? 注視他人眼睛,彷彿可以看到對方的靈魂深處,眼神間也很容易透露出自己的內在心情。原來那麼早以前,祖先就已...

電影小說比較 在 喬靖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9:30:41

剛剛看了《Dune》。看完後很多東西在腦海裡盤旋。很想看到續集,希望開得成吧。 映前見網上不少媒體捧為「神作」。我不認為有這樣的分量,而且可以數的缺點也記得好些。但喜歡一部作品從來不需要它完美,甚至有時style over substance也一樣可以。 也許因為我現在觀影時都是抱著一個創作人的...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16:00:05
    有 33 人按讚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3:31:19
    有 97 人按讚

    【 失落的符號 ── 成敗皆因丹布朗 】
    _
    九月忙到「甩肺」,全天候追趕Schedule,就連睇電視也變得奢侈。為了不想脫節,只好捱眼瞓深宵追劇,照道理應該看Netflix人氣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但最後還是選擇剛於9月14日推出的美劇《失落的符號》(The Lost Symbol),完全因為「丹爺」!
    _
    當然不是劉丹,是鼎鼎大名的暢銷作家丹布朗(Dan Brown)。2003年《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出版後,全球至今賣出超過8,000萬冊,並推出44種翻譯本,之後更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奧斯卡影帝湯漢斯(Tom Hanks)主演,還記得2006年上映時,仍在大學唸書,擔心「湊熱鬧」買飛入場睇唔明,勁有誠意買下台灣中譯本,一邊上堂一邊在枱底下靜靜偷看,結果就算沒有到過巴黎的羅浮宮看過蒙羅麗莎真跡,仍能一看到底。
    _
    事實上,因為《達》與前作《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2000)太受歡迎,令共濟會(Freemasonry)一下子成為全球熱門搜尋的關鍵字,而Dan Brown亦從此成為流行文化領域中一道「吸Like」的生招牌,只要有新書,都會令人有想追看的意欲,可惜往後幾本著作:《失落的符號》(2009)、《地獄》(Inferno/2013)和《起源》(Origin/2017)推出後無法超越前作,令外界懷疑「丹爺」是否已江郎才盡。
    _
    畢竟小說與影像的呈現方式各異,好書不代表能夠拍成優質的影像作品,反之亦然,正因為有《達文西密碼》電影版的成功,心想《失落的符號》的劇集也可以一試,值得留意的是,此劇由TVB跟Imagine Entertainment 合營協製。全劇10集,已看過兩集,得出以下總結:成也Dan Brown,敗也Dan Brown。因為他既是原著作者,也是劇集監製之一。《失》原著小說發生在《天》及《達》之後,但劇集版時間則設定為前傳,劇情和人物亦有少許改動。講述哈佛大學教授兼符號學專家Robert Langdon(Ashley Zukerman飾)收到恩師Peter Solomon(Eddie Izzard飾)助手電話後,趕赴華盛頓國會山莊演講。到埗不久,現場竟然出現一隻指著天花壁畫的斷掌。Langdon靠無名指上的光明會戒指,辨認出實為Peter斷掌,從而得知恩師遭綁架,此後神秘人再來電,要求他查出一個關於共濟會並涉及全球安危的秘密,否則Peter性命不保,Langdon才發現已陷入一連串的致命謎團中。
    _
    個人認為,若將「丹爺」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拍成劇集遠比電影理想,後者需要在兩個小時至三個小時內講完整個故事,觀眾或會覺得劇情交代得太倉促,卻未能充分將Langdon的内心完全刻畫出來 ── Langdon這個木獨的角色不易演,Tom Hanks將情緒拿捏準確而不令人不討厭,已是超額完成。
    _
    首集劇情推進方面尚算不錯,沒有拖泥帶水直入重點,Langdon要避開CIA追捕的過程中帶著金字塔裝置,並需要尋找消失的金字塔頂部(尖頂石),從而打開通往宇宙力量的神秘之門。觀眾很快便知道綁架的策劃者是誰,亦知道案件跟Peter的兒子Zachary(Keenan Jolliff飾)在土耳其獄中身亡有關,背後涉及共濟會中的極神秘組織,需要透過Langdon解密找到答案,成功借助重重疑點營造出追看氣氛,就算如我那樣,對共濟會的背景及另類暗黑歷史毫不理解,也依然想看故事的發展。
    _
    可惜來到第二集,劇情沒有明顯進展,鋪排上亦有不少反駁位,Langdon在沒有遇上任何困難而成功找到綫索,然後繼續過下一關,最誇張一幕,是他與Solomon女兒Katherine(Valorie Curry飾),竟然「一個唔該」就能夠將中槍傷的國會山莊執勤的警員Alfonso Nuñez(Rick Gonzalez飾)送出醫院,並讓他找到本屬證物、Peter斷掌上的戒指,會不會太過簡單?,
    _
    另一個問題是「丹爺」重複自己。《失》劇開首,跟電影《天使與魔鬼》幾乎一樣,都是Langdon在大學授課,只是由Tom Hanks變成Ashley Zukerman而已,換句話講,《失》劇複製《達》的解密過程是意料之中,很難不將兩者比較,原以為Ashley擔正會有亮眼的表現,可惜他沒有像Tom Hanks般讓Langdon討人歡喜,相反變成讀稿機器,頗為失望。反而個人比較喜歡警員Nuñez,皆因他跟Henry Golding有幾分相似,協助解謎過程中帶來不少喜感,成功突圍,而由Sumalee Montano飾演中情局探員井上佐藤(圖三左),據劇情設定,明顯是另一個關鍵人物,她的角色設定亦正正邪,對Langdon有事隱瞞,相比主角和大奸角Mal'akh(Beau Knapp飾)更為吸引,成為追看劇情發展的主要動力。整體而言,跟電影系列相比,《失》劇確實非同一級數,但作為電視節目導賞員,也要多看一兩集才能夠驗證,剛才提到的第二集問題,是偶爾失手,抑或是為了之後的劇情發展而刻意為之,誘使觀眾入局。
    _
    《失落的符號》預告:https://bit.ly/2XX69om
    _
    《失落的符號》
    myTV SUPER逢周五更新
    用戶免費試睇首集
    *將有更多獨家美劇登陸
    https://bit.ly/3kooMKx
    _
    美劇系列報道 ──
    《Sex Education》第三季: https://bit.ly/3hECA1G
    《Friends: The Reunion》:https://bit.ly/3fmUzsX
    《靚太殺機2》:https://bit.ly/3cscigJ
    《Emily in Paris》:https://bit.ly/37VcLpf
    _
    ( 30092021 )
    _
    #游大東影視筆記 #美劇 #失落的符號 #danbrown #丹布朗 myTV SUPER Dan Brown #共濟會 #thelostsymbol 美劇狂人 TV Drama Queen 黑咖啡聊美劇 美劇咁樣睇 做乜膠睇電視 港人講電視 快樂的 #AshleyZukerman #SumaleeMontano #ValorieCurry #RobertLangdon #達文西密碼 #TheDaVinciCode #TomHanks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0:51:27
    有 11 人按讚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戰鬥吧!千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3 12:00:01

    #閃光的哈薩威 #机动战士高达闪光的哈萨维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閃光のハサウェイ
    #Hathaway #鋼彈 #gundam #Netflix #哈薩威 #琪琪 #ギギ #角色 #戰鬥吧千歲

    微三角關係?到底行不行!?全角色關係介紹
    就讓千歲一一為你介紹!總會有你的菜 d(`・∀・)b
    ----------------------------------------------------------------------------------------------------------
    00:08開場
    00:57前提概要
    02:24逆襲的夏亞電影小說MS比較
    03:03逆襲的夏亞電影小說人物事件比較
    03:30小總結
    04:10炎上事件?
    05:32閃光的哈薩威對鋼彈/萬代意義?
    07:18主要角色關係-哈薩威.諾亞
    12:24主要角色關係-琪琪.安達露西亞
    15:35主要角色關係-肯尼斯.史萊格
    17:04其他角色介紹
    21:03幕後美術
    21:32團隊創作
    ----------------------------------------------------------------------------------------------------------
    Nothing is impossible! I can because i think i can.
    ✨戰鬥吧!千歲!ACGN本格YouTuber!
    希望能用照片影片記錄每天的生活及訴說對未來的想像!
    -----------------------------------------------------------------------------------------------------------
    ღFB『Mitty * 小千』: https://www.facebook.com/Mitty.owo/
    ღIG『千歲萬萬歲』: https://www.instagram.com/mitty897506/
    ღ Youtube『戰鬥吧!千歲』:https://reurl.cc/W455mO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20:30:12

    洛基最新一集!


    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進入最新的一集,
    與前幾集不同,隨著輕快的流行音樂,我們來到了...一間酒吧。
    我們看到穿著便服的TVA獵人C-20以及Sylvie(也就是洛基的女版變體)閒聊,
    此時Sylvie突然問了一句:
    「有幾個人在防衛時間守護者?」
    我們這才發現事情不對勁,畫面一切換,看到真正的Sylvie利用魔法侵入C-20的腦袋,
    最後終於問出找到時間守護者的方式:TVA總部的金色電梯。
    這時再接到上一集的結尾,Sylvie的傳送門原來是直接回到TVA總部,
    在爆揍了幾個時間衛士之後,洛基也跟著回到總部。

    這時Sylvie還試圖迷惑洛基,想當然耳,徒勞無功。
    於是,兩人暫時休戰,前往附近的小鎮尋找能夠重啟時間平板的電源。
    不用懷疑,散步時間當然也是更多小倆口吵架的時機
    “slow down” to "and don’t call me Variant”
    其實這裡有個拍攝巧思,
    洛基在此處稱Sylvie為「變體」,因為對於洛基來說,他自己是唯一正版,Sylvie則是山寨,
    但是講完這句話之後,鏡頭馬上切到兩人的背面,
    洛基穿著的TVA夾克上寫著...
    變體。
    無論是哪一個版本的洛基,其實都帶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強調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卻沒辦法不透過別人的濾鏡來看待自己。
    在我們的洛基指著Sylvie說是變體的同時,
    自己卻也是B-15獵人所稱的"cosmic mistake",一個脫軌離開了命運道路的宇宙錯誤
    不過,他還沒有意會到的是,做為一個變體並不是件壞事
    與其說洛基是個宇宙的錯誤,他更像是宇宙賦予的全新機會。
    這裡我得先解釋一下Sylvie到底是什麼人,
    但MCU中我們所見到的Sylvie,明顯就是洛基的變體,不是從什麼平行宇宙來的,
    那麼,一定有人想問「那為什麼她會從男生變成女生?」
    啊...這又可以回到我上一集提過的「跨性別寓言」了,

    Sylvie在這裡就與洛基說她從小就成為了一個變體,受到TVA追捕。
    所以她很有可能是還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在實驗變形術的時候,
    發現自己比較喜歡這樣女性的自我認同
    當然也就脫離自己在「神聖時間線」的設定,為了維持自己想要的樣貌,從此被TVA追殺。
    她在這裡還說
    "That’s not my name anymore… I’m Sylvie now”
    也更進一步證實這點。
    之前也談過幾次,洛基的性別設定是「流動」的,在小說中也說自己無論身為男女都非常自在。
    而...容我大膽地說,這就是這個影集用非常輕柔的手法談論性別認同,
    畢竟,Sylvie就是在尋求對於自己最真實的故事,
    TVA也就代表著不容改變的傳統價值,
    一再要求「神聖的時間線不容牴觸」,就像在說「你這樣會造成社會混亂」「我要怎麼教小孩」,
    或者是像洛基這樣沒那麼明顯的質疑,覺得她只不過是個改過名子的洛基而已。
    “oh so you changed your name, brilliant”
    就如社會否定那些突破框架的人為自己創造的新故事。
    看來這寓言非常成功,
    因為我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那群美國白人肥宅Youtuber憤怒地用同樣的標題和縮圖,
    作影片哭喊迪士尼愛政治正確的影片。
    (真的是有一整群人都在做這件事,而且訂閱數還不少,千萬不要去找)

    兩人走到了一棟小屋前,Sylvie直接把劍掏出來,一腳把門踹開,
    卻直接被其中的老婦實質意義上的轟出去,
    洛基笑了笑Sylvie的粗魯行為,換他上場,看到房裡的照片,
    巧妙變形成為她的丈夫,卻遭到跟Sylvie同樣的下場。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明顯看出,Sylvie雖然是個洛基變體,但是兩人個性相差甚遠,
    你甚至可以說她跟一開始的索爾比較相像,魯莽、強硬,沒有洛基的狡詐氣息與優雅詞藻。
    就連她手持的大刀跟洛基的匕首也有這樣的對比。

    而這應該也跟他們不同的成長背景有關,
    像是Sylvie在這集另一個橋段有提到,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了,也沒有什麼母親的回憶,
    所以,在她那條時間線之中,她可能反而是比較受寵愛的那個孩子,
    被奧丁暗中視為王位繼承人的第一人選,才養成了這種個性。
    而她還有提到魔法是自學的,
    代表她從小是受到戰士訓練,這點也可以從她跟TVA的打鬥看出來。
    由此可推斷,那個時間線也許也出現了一個行徑跟個性跟我們熟知的洛基比較相像的索爾變體
    說實在話,我還蠻想看到那個版本的索爾的。

    兩人在對話中才得知所有人都已經跑去搭方舟,試圖離開這個星球。
    要搭上方舟,就得先上火車,但是就跟所有末日電影演的一樣,
    只有最有錢的人才買得到車票。
    兩人偽裝成警衛和囚犯蒙混上車。
    當然,坐好了之後,又恢復這影集招牌的坐著聊天橋段,
    洛基表示自己的魔法是母親,芙麗嘉女王所教的,
    他在談到母親的時候,大概是這幾集以來第一次真正軟化,
    談到母親,洛基不再能繼續維持自己滿不在乎的面具,
    因為芙麗嘉是唯一真正理解他的人,
    當然,對於我們的變體洛基來說,他的母親還沒死,
    但是在命運的道路上,芙麗嘉的死已經是注定的結果了,
    而且還是被洛基自己害死。
    在漫威的《洛基》小說之中,芙麗嘉這樣說過:
    「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我知道那種渴求,我知道它並不會消散,只會愈發壯大」
    對於洛基來說,他一生幾乎都是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
    不斷地向外尋求陽光,卻只看到陰影逐漸蔓延。
    奧丁想要一個充滿力量、剛強的兒子,
    不注重洛基能言善道的天賦,更是阻止他進一步跟母親學習"女人的"魔法,
    因此,洛基的天分,就逐漸轉成一種防禦機制以及詭計,
    他不停地惡作劇與謀略,就是因為所有人都將他視為異類。
    不過,只有母親芙麗嘉能夠看破這個詭計
    因為只有她願意拋開這些外來的框架,看見真正的洛基
    洛基對於幻術會有如此高度的掌握,其實也反映著其他人看待他,以及他看待自己的態度,
    對他來說,他這個人一向都是透過別人的反射呈現在世上,
    就像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提出的「鏡中自我」理論,
    「我不是我以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為的我,我是我以為你以為的我」
    雖然說這本身並不是壞事,
    鏡中自我其實不是一個負面現象,而是每個社會化的人都必經的過程。
    但是洛基已經把這個過程如此內化,只能從別人的眼光斷定自己的價值。
    在他的大半人生之中,洛基一直不是洛基,
    而是索爾的弟弟、奧丁的兒子、勞菲的兒子、薩諾斯的手下,
    在到了TVA之後,更看見命運直接指派給他最殘酷的身分:一個反派。
    洛基一生注定不是自己故事的英雄。
    我們的洛基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黑暗世界》洛基所承受的創傷,
    但是,透過時間劇院播放的影片,他依然獲得同樣的啟示:
    他不能繼續扮演別人為他定義的角色,
    因為那位能看見真正洛基的母親,已經走了,
    如果他繼續扮演著這位反派,那就真的再沒有人能夠,或是願意理解他了。
    “she was the kind of person you’d want to believe in you”
    不知不覺之中,兩人就聊到了愛情
    當然,做為一個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故事,怎麼能夠不提到愛呢?
    自然而然地提到彼此的戀情,
    Sylvie談到了他與一個郵差的遠距離戀愛,
    該不會是...史丹李?
    不是啦,應該只是一個敷衍洛基的故事。
    也反問了洛基是不是跟某個公主...或是王子有情愫,
    洛基回答"a bit of both actually”。
    你以為我提到跟那本洛基小說中與一名地球男人的戀愛史,都只是我又在那邊腦補嗎?
    不要太驚訝,身為混沌之神,為什麼要遵守世俗的規則?
    進入過場畫面,切回火車後,Sylvie已經趴在桌上睡著了,
    此時洛基卻大方地在車廂中央與眾人唱歌,還換回自己原本的衣服。
    雖然洛基號稱自己是享樂主義,但是我們從沒看過如此陽光的洛基,
    看來這個變體已經愈來愈脫離本體了。
    而且,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當然是要慶祝一下的啊!
    (去看上一集解析這個象徵)
    在唱完之後,洛基豪邁地摔杯子,說:
    “Another!”
    這當然是在致敬索爾在《雷神索爾》第一集說的”Another!”
    回到劇情上,洛基行為引人側目,
    最終被車上的警察yeet出車窗,Sylvie也急忙跳車,畢竟時間平板還在洛基身上,
    狼狽地起身之後,才發現平板已經壞了。
    不過這也有可能是洛基的騙術,
    在《雷神索爾》之中有看過他掏出冰霜巨人的武器,
    所以他的東西應該不是藏在跟現實世界實際有接觸的地方,平板照理來說也不會碎裂成那樣,
    他有可能只是想要從Sylvie身上得到更多資訊,才這樣騙她。
    but hey, that’s just a theory, A TV THEORY
    光就預告來看,他們應該是真的被困在這裡啦,只是這個劇讓我變得有點太神經兮兮。

    洛基這時靈機一動,想到透過方舟逃命,
    但是Sylvie說方舟在神聖時間線上無論如何都會被摧毀。
    當然,洛基身為洛基,反答了一句:
    “Never had us on it”
    於是,兩人就帶著這最後的希望,趕往方舟,試圖劫船。
    在路途中,沒錯,又是兩人心靈交談的時間囉~
    Sylvie解釋了她心靈控制的原理,
    說遇到比較頑強的人的時候,需要動用對方以前的記憶來製造場景,
    此時也不經意地提到她得用C-20為TVA工作之前的記憶。
    什麼? 在加入TVA以前?
    TVA的組織與全體成員不都是時間管理員所憑空變出來的嗎?
    洛基當然馬上停下來追問,
    這才知道,原來TVA的員工全都是時間罪犯,
    被抹除記憶成為拉到總部,而不是被時間守護者憑空創造。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上一集C-20會驚恐地說 "It’s real”
    還說"I want to go home”,
    當然,她指的家並不是TVA,而是地球,她原本只是個平凡的女子。
    基本上,TVA是一個由罪犯兼奴隸掌管、運作的監獄
    (Thor Ragnarok Grandmaster slave joke)
    同時,這也能解釋Mobius為什麼那麼喜歡水上摩托車了,
    他很有可能是來自90年代的加州衝浪男子,喜歡抽大麻,不停地說wow
    等一下...這不就是Owen Wilson本人嗎?
    所以,我們在第二集看到莫比斯不記得自己留下的水痕,
    還有懷疑法官跟其他的分析師交情甚好,
    可能都是因為他在辦案的過程不小心想起真正的過去,而再次被抹除記憶。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一切的大陰謀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時間守護者」(如果時間守護者真的存在的話)要用鐵腕統治時間線?
    為什麼要抓這麼多人來洗腦、奴化?
    除了我上一部影片有提過的推論,
    也就是時間守護者可能是因為人們先否決自己的自由意志,
    兩手一攤接受命運宰割,才憑空而誕生的勢力以外,
    這,當然很有可能跟漫威另一個薩諾斯等級的大反派,征服者康有關。

    想想看,征服者康就是在各個時空亂竄,確保自己在唯一的時間線之中統治一切,
    而在漫畫中協助他進行邪惡計畫的愛人是誰?
    正是Renslayer,也就是這影集之中的法官,只有她號稱見過時間守護者,
    而且又剛好坐在長得很像征服者康的雕像底下,
    這是不是太明顯一點啦,我需要更困難的一點阿漫威!!
    康很有可能就是透過她來維持整個TVA的秩序。
    或者其實沒那麼複雜,Renslayer自己本身就是個大反派啦,
    還記得在汪達幻視的時後所有人都不覺得阿嘉莎是真正的幕後黑手嗎?

  • 電影小說比較 在 aj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7:30:00

    steam真人電影遊戲,前半段的劇情比較沉悶無聊,後半段卻腦洞大開,故事漏洞非常多,完全變成搞笑遊戲。你扮演研究奈米細胞技術的女博士,不知為何你正在開發中的細胞卻被人偷走了,原本可以拯救性命的科學技術變成了死亡病毒。
    喜歡影片就按個讚👍👍👍!

    遊戲網頁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107790/The_Complex/

    更多遊戲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zqZq_wDhpdI-zQf0fpNP0UTkPiuUVEb

    直播台 👉 https://www.twitch.tv/kamiyu666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ajin_3068/?hl=zh-tw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ttd3/
    成為【阿津】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DsD2j3K3nJkO0ZuGwsIUA/join

    你好啊 └(^ω^)┐我是阿津,歡迎來觀看我的youtube頻道
    頻道內容主要是錄製恐怖遊戲的實況影片
    不時也會製作其他各種電玩的劇情遊玩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