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子病歷系統廠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子病歷系統廠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子病歷系統廠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子病歷系統廠商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療IT將有兩大變革!衛福部宣布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要改為FHIR架構,還要送草案讓電子病歷上雲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日前在臺灣資安大會上,宣布要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FHIR交換架構,以符合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此外,衛福部還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將電子病歷上雲代管。目...

  • 電子病歷系統廠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6:06:56
    有 1 人按讚

    醫療IT將有兩大變革!衛福部宣布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要改為FHIR架構,還要送草案讓電子病歷上雲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日前在臺灣資安大會上,宣布要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FHIR交換架構,以符合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此外,衛福部還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將電子病歷上雲代管。目前衛福部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

    文/王若樸 | 2021-05-08發表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表示,衛福部計畫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由4大元素組成。

    為強化醫療資安體質,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6日在臺灣資安大會上重磅宣布,衛福部要擁抱HL7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交換中心,來降低眾多接口產生的資安風險;此外,衛福部也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上雲代管,目前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衛福部希望藉這些做法,強化醫療資安防護基礎,一方面也希望臺灣醫療資料與國際接軌,要讓國內醫資廠商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出國「打國際盃」。

    從公共衛生看醫療資安,得先養好體質才能預防資安事件

    公共衛生出身的龐一鳴指出,醫療資安有如公衛和預防醫學的三段五級策略,公衛中的三段是指人生病的三階段,從無症狀或易感染狀態,到臨床病徵出現,再到傷殘或死亡的階段。這三階段對應到醫療資安,就是無症狀或被刺探狀態;出現弱點、發生資安事件;以及資料遺失、橫向擴散和系統癱瘓。

    面對發病過程,公衛有5種策略來應對,像是促進健康、特殊防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限制殘障和減少死亡,以及最後的復健。「醫療資安也是如此」,龐一鳴舉例,醫療機構平時就應養成健全體質、蒐集情資來預防事件,並定期進行弱點掃描、做好特殊防護,再來才是資安健檢、加入監控機制(SOC)即時修補問題,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

    要是發生資安事件,醫療機構也要透過通報應變機制(如ISAC、CERT),來降低資安事件帶來的衝擊。最後一步,則是事件後的復原鑑定。(如下圖)

    在這5種做法中,過去,衛福部已在資安事件處理有所著墨,包括近幾年建置的醫療資安情資分享與分析平臺H-ISAC,讓關鍵基礎設施醫院(CI醫院)加入,透過緊急應變處理(CERT)和聯合監控(SOC)等機制,來鞏固醫療資安聯防。

    現在,龐一鳴則回過頭聚焦5級策略中的第1級,要培養好所有醫療機構的資安體質,來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醫院養好體質,可避免未來可能遇到的資安問題,」他比喻,就像這次疫情期間,民眾落實戴口罩,不只防疫,也防止其他耳鼻喉科相關疾病,連健保數據都顯示去年相關門診就醫次數大幅下降。

    養體質第一招: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架構

    同理,為防止病從口入,衛福部打算將醫療院所的「口」防好,也就是簡化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龐一鳴指出,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和政府單位最常交換的資料,這些單位包括健保署、國健署、EEC、疾管署、地方衛生所等,由於這些單位彼此不互通,醫療機構得針對不同單位,採用不同交換標準,並配合不同網路工具來執行。

    過去,健保署多年來每每針對不同專案,開設專屬VPN來建立加密的資料交換環境,來給醫療院所使用。然而VPN一多,就容易產生資安風險。

    因此,龐一鳴認為,要是能先將EEC交換平臺改為FHIR交換平臺,採用主流的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HL7 FHIR,就能簡化交換流程,不必一對一客製化介接,連帶簡化醫院需使用的網路工具,減少破口出現。他希望,藉由衛福部EEC率先改用FHIR,帶動其他單位擁抱FHIR,跟上國際趨勢、進一步簡化資料交換工作。(如下圖)

    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並由4大要素來推動。首先是資料標準,也就是要將新舊標準平行轉移,讓EEC先採用FHIR、健保署仍採用舊標準,爾後再調整;同時,龐一鳴也要藉此將衛福部內的資料交換,改以電子病歷為單位。(如下圖)

    第2要素是連結跨部會資源,透過經濟部補助一年一度的臺灣FHIR聯測,來推動FHIR普及,同時也要協同經濟部輔導廠商的FHIR產品服務等。

    再來是透過產官學合作,來發展醫療機構所需的FHIR資料格式轉換工具,以及培育FHIR人才資源。最後則是新世代電子病歷的交換應用,比如發展交換平臺,來試做疫苗護照等應用。

    疫苗護照FHIR新機遇,未來還能推廠商打國際盃

    龐一鳴坦言,疫苗護照是衛福部擁抱FHIR的另一個契機。目前,WHO、歐盟和世界多國都已倡議推行疫苗護照,要讓民眾透過App,出示自己在該國接種疫苗的證明,來加速出入境和進出特定場所的身分檢查。而這款App,就需要與該國衛生部門資料串接,而他們用來串接接種資料的交換標準,「就是FHIR。」

    對臺灣來說,要加入國際疫苗護照行列,就得用FHIR來串接電子病歷中的疫苗接種紀錄。但龐一鳴指出,過去以來,臺灣醫療院所電子病歷交換的主要對象,一直是健保署,因此交換架構是臺灣健保署專用,而非國際通用。於是,要與國際串接資料,臺灣勢必得採用FHIR。

    他認為,疫苗護照是臺灣練兵FHIR的大好機會,也能順勢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他期望臺灣趁這次機會實現3個目標,也就是做好FHIR疫苗護照,再來是醫療機構採用FHIR國際標準,讓國內醫學研究更容易與國外互通,最後是臺灣醫資廠商大規模採用FHIR,讓自家產品不再只是臺灣標準,而是遵循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標準,如此才能「打國際盃。」

    龐一鳴指出,這項計畫也已知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和數位政委唐鳳,盼能落實。

    養體質第二招:允許電子病歷上雲託管,放寬存取權

    接下來,衛福部養好醫院資安體質的第二招,是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允許電子病歷上雲代管,再由政府監督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這是因為,對臺灣眾多的專業小型醫療院所來說,管理醫療相關資料十分耗力,委外處理要是出事了,廠商不負法律責任,「導致小診所苦不堪言。」

    為解決這個問題,衛福部擬定草案,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交由第三方代管。龐一鳴指出,許多雲端業者的醫療資料處理服務,既符合歐盟最嚴格個資法GDPR,也符合美國主流的醫療資料保護法案HIPAA,更遵從國際標準FHIR,對人力不足的小型醫療院所來說,就會是個解方。而政府要做的,就是監管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多一道把關。

    衛福部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還有另一個用意。龐一鳴表示,由於長年法規規定,電子病歷只能存放在醫院中,導致醫院用雲相對落後。「但現在是上雲時代,醫院不用雲,大部分醫療AI幾乎不能用,」而開放上雲,就能促進醫療院所對AI的採用。

    目前,這套上雲草案已完成內部意見整合,最近將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龐一鳴希望,藉由改善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和存取權,來打好醫療院所的資安體質。

    要將資安稽核納入醫療評鑑,還要強化社交工程防治演練

    回到醫療資安層面,衛福部也有幾套做法,來鞏固原有的醫療資安機制。首先是擬定在醫院評鑑中,加入資安稽核項目,來吸引更多醫院加入醫療資安聯防機制。這是因為,受限於資安法規定,衛福部無法全面將聯防機制推動到每家醫院,所以得想辦法讓不同身分的醫院加入。

    再來,衛福部也會繼續推動資安人才培訓,並與其他政府部會協商,來強化醫療資安聯防。同時還要提升醫資廠商資安意識,將逐步要求醫資業者備妥資安防護措施。

    今年,衛福部也計畫辦理更多演練,來加強醫院資安事件處理經驗。這些演練包括資安事件通報,也就是加入H-ISAC的會員醫院將收到H-ISAC演練警訊,會員醫院得依此回覆,進行通報等等。此外,衛福部也會針對社交工程,辦理模擬演練,至少10家醫院參與演練,並各自提交報告。

    衛福部也鎖定聯網程度越來越高的醫療儀器(OT),將醫療儀器生命週期納入資安管理,以6種配套措施來納管,像是汰舊換新、採購評估、教育訓練等等。(如下圖)

    近期醫院被勒索軟體攻擊次數下降,盤點5大方法降低事件發生率

    最後,龐一鳴盤點近幾年醫療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指出2019年8月,臺灣38家醫院在幾個小內接連遭到WannaCry病毒大規模攻擊,是因為病毒從內網橫向擴散,「我們也藉此檢討EEC架構和健保VPN設置,並來改善。」

    在那之後,自2020年至今,臺灣只有零星幾家醫院受到攻擊。比如2020年,只有兩起北部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受害通報,今年至今也只有3起通報。(如下圖)

    他也歸納出5種方法,來降低勒索病毒威脅,包括落實資安長制度、拒絕釣魚郵件(即社交工程攻擊)、建設好網路防火牆,還有USB管控和IT防禦。他認為前4種是對付80%攻擊的關鍵,而IT防禦雖只擋20%攻擊,但也是重要的防護基礎。

    龐一鳴建議,IT防禦範圍包括善用H-ISAC情資分享,來掌握勒索軟體防護攻略,此外還有採用各種資安縱深防禦工具和技術來防範威脅。醫院透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就能杜絕大多數的攻擊嘗試,讓IT有餘力應付高明的駭客,而不會因層出不窮的事件疲於奔命,這也是IT防禦的心法。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4262

  • 電子病歷系統廠商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9 16:42:30
    有 5,823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部桃事件危機解除!12天無新增個案、歷時40天,今起復工;新增1例境外移入,為無症狀印尼漁工;牛津疫苗最快2月抵台、施打】

    衛生福利部部立桃園醫院(後稱部桃)1月12日爆發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群聚感染事件,總計21人確診,波及4個家庭、另一家平鎮地區醫院也出現個案,傳播擴至第五層,社區擴大匡列超過4,300人,部桃也進入全面清空的封院狀況,是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此聚群事件歷時40天,最後一名確診者(案934)發病日期為2月7日,也已相隔12天,未再出現感染者;此外,部桃全院應採檢者都採檢完成,血清和核酸檢驗結果全數陰性,這也顯示,感染事件爆發時即為首波感染,沒有在醫院裡先潛伏、擴散開。部桃昨(18)日再進行全面消毒、今日復工,逐步恢復正常運作,危機正式解除。

    ■部桃今復工,暫不收確診病患

    今日上午,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及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至部桃出席「復原啟動、防疫歸隊」的部桃復工儀式。

    鄭文燦說,全台940位(現為941位)確診病患,有四分之一送到桃園來,部桃更是收治病患的重中之重,尤其部桃有700張病床、一天門診量3,000人、急診300人,在這40天醫院淨空、無法正常營運的狀況下,依靠桃園其他9家責任醫院同步擴大醫療能量,讓民眾能在春節安心看病。

    陳時中也表示,「指揮中心圓滿達成任務,」這段時間部桃已準備周全,專家也認為可以慢慢復工,未來將很快正常營運,現在部桃整體士氣很高。不過,部桃暫時不接收確診病患,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只要是確診個案,目前都不會送到部桃;疑似個案仍可在部桃的戶外篩檢站進行採檢,採檢後可回家等結果,除非是採檢時狀況較緊急,就會由衛生局安排先轉院就醫。

    ■補強資訊化疫調,將在部桃試辧接觸者足跡追蹤App

    部桃群聚感染也是對台灣院內感控一次大考驗,雖然擴散規模仍在可控範圍,《報導者》日前採訪多位專家分析、檢討,認為此事件指揮中心拿捏算適度,但第一時間匡列範圍不足、對院內環境污染的警覺性不夠,則是未來應更審慎及加強之處。

    #延伸閱讀:【7大解析檢視部桃院內感染關鍵時刻】https://bit.ly/3azGxBP
    陳時中日前也公開坦承,此事件因為主管病歷者也被抓去隔離,無法在第一時間查證資料,往後會針對醫院病歷室採取資訊化管理,將各病房病歷資料定期統整到醫院中央電腦主機。另外,醫師在病房間互相流動的路線很多,之後也將採相關App的資訊化方式,掌控醫護人員的足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解釋,這次部桃群聚事件發現,第一時間需要匡列的部分接觸者難以明確追蹤足跡,其實,指揮中心資訊組去年已研發完成「社交距離App」,使用者若下載App後,一旦有人確診、且同意分享資料,使用者即可以得知自己是否與確診者接觸超過15分鐘、社交距離小於1.5公尺等等。

    這類數位追蹤類似Apple和Google去年5月聯手開發的「暴露通知API(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疫情追蹤程式 ;而包括新加坡及澳洲也自行開發「TraceTogether」、「COVIDSafe」等,但也引發對侵犯隱私的隱憂。羅一鈞則強調,「為了維護使用者權益,資料只會存放在使用者端,中央、廠商都不會搜集程資料庫,App刪除後資料也會消失。」

    #延伸了解:【電子圍籬防疫監控,爭議在哪裡?】https://bit.ly/2ZrBA7I

    今羅一鈞接受《報導者》採訪表示,目前該App正在由工程師重新改版,預計需花1個月,將先在爆發群聚事件的部桃醫院進行試辦,「現正對部桃內部進行宣導,預計3月可以在部桃開始試辦上線,以部桃醫護、員工為主先使用,但會採獎勵方式,不會強制下載。」

    ■進口疫苗最快2月底抵台,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醫院洽談疫苗存放

    至於國人關切的疫苗問題,台灣預計購買3,000萬劑疫苗,目前已確定簽約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合作的「牛津疫苗」1,000萬劑、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以及透過COVAX平台取得的476萬劑,而COVAX分配提供的疫苗中,有20萬劑也是牛津疫苗。下週將得知明確抵台時間,最快2月底即可望抵台,將依風險排序施打。

    其餘1,000萬劑,則預計採用國產疫苗,而國內兩家廠商高端、聯亞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前者最快完成時間為6月底。

    至於臨床效果達95%、由美國輝瑞(Pfizer)和德國BNT(Biotech)共同研發的「輝瑞疫苗」,台灣取得過程則一波三折。陳時中日前提及,原洽談訂購500萬劑,到最後一關談判失敗,原因在於輝瑞疫苗大中華地區代理權,授權給中國上海復星醫藥公司,因中國「外力干預」而導致未簽署成功。

    昨(18)日BNT公司透過路透社表示,會承諾與台灣簽訂合約,陳時中表達感謝,並說明日前合約已走到最後一步,希望能儘速完成程序。

    除了疫苗購買時程,今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指揮中心正與地方政府洽談醫院存放疫苗的方式。「原則上比較需要低溫保存的疫苗(莫德納疫苗,須在零下20度存放),會集中在醫院;如果是常溫接種,2到8度存放的常規疫苗(AZ疫苗)就會在基層。目前已由地方政府洽詢醫院、準備進行合約,指揮中心同時也在準備資訊系統,希望屆時透過預約制度,讓民眾有序施打。」

    ■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無症狀印尼漁工

    今日也新增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20多歲印尼男性漁工,於2月4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三日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2月17日檢疫期滿錢採檢確診,至今沒有症狀,因沒有與他人接觸,因此無匡列接觸者。

    目前全台共941例確診,分別為825例境外移入、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9人死亡,目前44人住院隔離中。(文/陳潔;攝影/余志偉 )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疫情 #部桃 #院內感染 #群聚 #疫苗

  • 電子病歷系統廠商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7 17:13:52
    有 765 人按讚

    政府應發起全球加速器聯盟,協助台灣新創公司進軍國際

    在醫療照護智慧化的過程中,轉變的不只是醫療程序而已,真正的智慧醫療是將消費者放在核心,建立一個資源與數據共享的生態體系,涵蓋醫院、診所、實驗室/影像中心等等,當然也包含醫療設備電子化。

    「這些設備都是在很危急的時候要用到,如果在臨時發現設備出問題,或發現它的功能不如預期,你要救的這條命可能就沒了。」博鑫醫電游瑞元執行長跟我說,全世界為了防堵或避免這樣的遺憾,會有許多機制和法規,去維繫急救設備的使用時的正確性,例如:在設備出產前需要通過哪些法規,更重要的是,急救設備和比較大型的急重症生命維持的設備,都需要經過反覆檢驗才能使用。

    為了維護這些設備的正確性,醫院其實花費龐大的人力與時間成本去檢測與維護,儘管醫療持續發展,但在設備這方面,需要受到週期性的檢測,目前就是個必要的缺口。

    醫療資訊化的演進,從傳統手寫病歷到電子病歷系統,最終走向大數據,這條路線正蓬勃發展。但醫材設備仍停留在手工檢測報告,沒有前進到電子檢測報告、更沒有建立數據資料庫。

    經過這二十幾年,這些產出的病歷全部都變成電子病歷,這個東西是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的轉化,這本身是經濟活動之外,轉化成電子病歷後,未來的衍伸出一些的臨床大數據的效益,「你沒有電子化、資訊化,臨床大數據就很難做出來。」

    將醫材檢測報告電子化,並整合醫療器材的產業數據,就是博鑫醫電目前專注在做的事。

    像是視覺判讀這件事就牽涉到很多的技術含量在裡面,包括影像、波型等等,機器本身必須對心電圖的畫面辨識,還必須跟正確的做比對、再來跟法規比對,整件事情下來,如果按照之前人工的操作模式,要測量、操作儀器,還要產出手寫報告,這些過程下來,檢測一台機器就要做一個半小時,而且人還要一直做一直做。

    為了解決人工操作付出的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博鑫醫電研發出「AVS-P自動化檢驗方案」,只要把裝置連結醫療設備,就能取代人力操作。
    這樣可以減少多少操作時間呢?瑞元執行長跟我說:「用我們這個機器的話,只要放著讓它跑,十分鐘後就可以來收設備了。」過往人工要不停操作1.5小時,現在只需要放著機器,就能產出電子報告,也讓後續建立資料庫更方便。

    不只有研發醫療設備、使用設備的需求,我們還必須注意到設備的維護與檢測上的龐大需求。博鑫醫電提供一些自動化、資訊化的服務,讓台灣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能有辦法維繫這些機器運作。

    瑞元博士跟我說,目前這個技術在全球尚未有廠商著手研發,除了尋找投資資金,還需要協助開發市場、與國際廠商競爭。

    幫忙台灣新創公司打國際盃,我認為政府應發起全球加速器聯盟,讓新創公司能夠帶著創新產品或者技術,到要開放市場的加速器,三個月或者六個月,了解當地的法規、文化,市場試水溫,而不需要馬上負擔設立公司、聘任人員的成本與風險。

    讓新創公司可以跨國互相交流,協助台灣新創公司進軍國際、也歡迎其他國家的新創團隊進入台灣,為台灣創造更多產業與經濟發展的能量。

    #新創台灣 #新創新竹
    #宏輝的產業之旅
    ———
    相關連結:
    鄭宏輝觀點》政府應發起全球加速器聯盟,協助新創進軍國際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7817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