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Toyota銷量】豐田汽車原來是紡織廠出身,創辦人喜一郎不斷創新成就銷量神話
.
豐田(Toyota)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公司,也是第一個達到年產量千萬台以上的車廠。先進的技術與優秀的品質讓豐田極負盛名,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推崇。在2018年7月...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Toyota銷量】豐田汽車原來是紡織廠出身,創辦人喜一郎不斷創新成就銷量神話
.
豐田(Toyota)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公司,也是第一個達到年產量千萬台以上的車廠。先進的技術與優秀的品質讓豐田極負盛名,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推崇。在2018年7月,豐田登入了《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獲得了第六名。豐田身為汽車行業裡的巨頭,但其實,品牌是棉織坊出身的。
.
豐田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父親豐田佐吉被譽為豐田的「社主」,當時也是鼎鼎有名的紡織大王。在外來新文化和思維的影響下,執狂於發明的佐吉於1896年完成他「豐田式汽動織機」的發明。這架新發明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台自動織機,提高了效率及生產量,完勝當時的舊款織機。之後,他依然不懈地對織機進行改進創新,並在1926年開辦了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也正是豐田集團的發源地。
.
1910年,佐吉到歐美進修,當時歐美的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福特公司製造各種款式汽車在美國街頭隨處可見。這讓佐吉體會到汽車時代已到來。隨後,他把汽車製造業這創新想法推薦給兒子喜一郎,打算等日本經濟好轉後投入生產。然而,佐吉去世得早,沒來得及見證豐田第一輛汽車的誕生。
.
1929年年底,喜一郎將和佐吉合力發明的G型自動織機的專利權,以1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那時全球最大的英國織機生產商「普拉特公司」,並把這筆資金當作1933年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裡成立「汽車部」的啟動資金。在1933年5月,豐田創造了第一輛名為AA的汽車,在一年後開始小量生產。這款AA汽車屬於大型轎車,採用流線型車身,是模仿了當時克萊斯勒Airflow的車款。不久後,豐田極力開發其他類型的汽車,在1935年8月,推出了第一款G1型卡車,並為日後豐田卡車奠定了基礎。
.
在1937年8月,「汽車部」脫離了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成為獨立的「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豐田在1940年生產了多達15000輛汽車,客貨兩用車佔其中的98%。豐田公司早期在汽車方面沒有十足的經驗,所以當時很多車輛款式設計都是模仿美國汽車。
.
日本在1945年戰敗後,經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豐田工廠也是一片廢墟。但是在喜一郎的帶領下,豐田公司很快便重建起來。直到1955年,豐田推出一款設計新穎的小轎車,名為皇冠RS。不久後改名為Toyopet出口到美國,物廉價美的Toyopet瞬間席捲全球市場。豐田汽車事業開始趨向國際,在1962年進軍歐洲市場,並第一次突破了百萬大關。20世紀60年代成了豐田的鼎盛時期,汽車產量在10年裡從20萬輛猛飆至200萬輛,搖身成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
經歷了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機後,消費者傾向購買節省汽油的小型轎車。小型汽車技術不成熟的美國在80年代開始和豐田合作生產小型轎車。隨後推出了最受歡迎的佳美、雷克薩斯等品牌,豐田逐漸成為美國汽車市場上最大的海外汽車品牌。在2000年,雷克薩斯成了美國高檔車銷售第一,超越了奔馳(Mercedes-Benz)和寶馬 (BMW)。
.
之後,豐田持續創新研發。在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普銳斯(Toyota Prius)。其優秀的節油表現讓豐田立定了在「混動界」的地位。2014年,豐田還推出了全球首輛氫燃料電池車,找來日本首相安倍代言。
.
當然,在幾十年的發展中,豐田也經歷不少挑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豐田在二戰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同年,美國豐田刹車事件導致四人死亡,公司因此損失高達20億美元且名譽受損。事後,豐田第一時間做出相應的決策,總裁豐田章男也公開道歉並召回全球有問題的汽車。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也使豐田兩家工廠受到嚴重破壞,被迫停產。即便挫折不斷,豐田並沒喪失鬥志,在短短幾年裡重回顛峰。在2016年,豐田全球銷量排在第二,更是成為消費者2017年最喜愛的汽車品牌。豐田多年積澱的經驗與工藝水準重新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
創辦人豐田喜一郎是樂觀的商人,秉持著「成功完成別人做不到的事,人生才有成就感」的信念實現了他與父親的汽車夢。在喜一郎的智慧領導下,品牌從早期的模仿中不斷學習演變創新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廠商,也在全球汽車市場上立足站穩,締造了汽車銷量神話。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品牌故事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Toyota銷量
電召客貨車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報報道,今日(4月1號)晏晝,「交通部特遣隊」假扮顧客透過CALL4VAN客貨車app電召兩架貨van,及後以「非法駕駛汽車作出租或載客取酬用途」同「駕駛汽車時沒有(附帶載客取酬條款嘅)第三者保險」檢控兩名司機。
根據第374章《道路交通條例》:「貨、貨物包括任何類別的負重。」英文為:“ goods ” includes burden of any description.
立法會CB(1)1791/13-14(02)號文件亦指出:「...輕型客貨車獲准以出租或取酬的形式載貨,但不能接載攜帶個人財物的乘客。然而,同一條條例亦解釋,個人財物可以是小型私人財物,亦可以是貨或貨物。」
故此,希望各位電召客貨車時,務必遵守相關法例,敬請留意。
電召客貨車 在 WealtHub睿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郭釗:寫App難發達,GoGoVan萬中無一!】
要數近年最激動人心的startup例子,以20萬元開發電召客貨車App,4個月後推出市場,就把雄霸行業多年的call van台龍頭逐一擊倒;其後其獲注資5,070萬、人人網及阿里巴巴基金亦相繼入股。現在GoGoVan在香港佔80%市場份額,被形容為襲斷市場!但《Hea富學 》作者郭釗(Hea富學 郭釗)認為,GoGoVan是萬中無一的本土成功個案,創業者別以為寫App真的這麼容易發大達!
市場規律和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個進入顧客頭腦的品牌所佔據的長期市場份額,通常大大超過第二個品牌,有時甚至是後面數個品牌的總和,所以在市場中,誰飲頭啖湯,誰受益最大。不少外國知名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搶在競爭對手出現前確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而不是靠甚麼高超的行銷技巧或更好的產品質素。因此GoGoVan能把行業龍頭擊倒,絕對是一個勵志卻極少數的成功例子。
郭釗近年接觸過很多年輕的創業者,發現他們都以為寫一個App,便能吸引投資人垂青,轉眼便能成為千萬、甚至億萬富翁。但以這種心態創業的人,通常99%失敗收場。App只是一個工具,並不是業務重心,重點是怎樣令大眾使用你的產品,而且還願意付錢,這涉及市場行銷的策略問題。絕大部份還沒賺錢就要燒一堆錢、銀彈準備不足的創業家,錢燒完自然就玩完了。
想知更多開創成功事業的貼士,歡迎到天窗網上書店購買郭釗的著作《HEA富學:一天只做2小時的創富方程式》:https://goo.gl/Ng4d9P(電子書試讀:https://goo.gl/ItMgOx)。
======================================
想知道更多投資智慧,立刻like「WealtHub睿富」專頁,打開致富大門!
電召客貨車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imon's Glocal Chatroom] 訪問GoGoVan:本土GoGoVan 中台星韓闖名堂
2013年幾位香港年輕人,包括鄧權威(Nick)和關俊文(Reeve)一起創立公司GoGoVan,開發了p2p電召客貨車服務Apps,提供網絡軟體平台,讓加盟的客貨車司機與客戶之間直接聯繫,提升了物流效率。服務推出後大受歡迎,GoGoVan的生意也在短短不到兩年間愈做愈大,由最初的5個創辦人,發展到現在的60多名員工,公司資本亦以幾何級數上升,從開頭集資兩萬港元,到現時公司市值達一億美元(約7.8億港元)。
GoGoVan無疑是本土品牌的創業故事,是香港創意產業、生意頭腦等軟實力標記,而且也屬於近年香港本土品牌成功打入國際的最佳例子,象徵着香港經濟轉型的又一個階段。GoGoVan目前在新加坡、中國大陸、台灣和南韓等地都發展了業務,而衝出國際的過程中,折射出全球化(無論在商業或文化等領域)的各種自我調節和協商。
訪問者:沈旭暉(S)
受訪者:鄧權威(N)(Nick)、關俊文(R)(Reeve)(GoGoVan創辦人)
S: GoGoVan已經衝出香港,在新加坡、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地都開設了業務分支。到底海外市場怎樣看香港品牌?
N: 對國際上的不少商家來說,香港品牌有一定的保證,包括在品質、信譽和質素各方面。我認為香港公司可以利用這一點優勢,以發展海外市場。近年,我們嘗試將GoGoVan的業務拓展到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期間發現原來早在我們踏足之前,有一些當地人已知道GoGoVan這個品牌。當發現自己一手一腳建立的公司品牌,原來在海外也有些名氣,的確令我們喜出望外。
因應不同文化 服務「在地化」
S: 為何GoGoVan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流行?其他地方又有沒有類似的Apps?
R: 大部分地方都沒有類似的Apps,就算有,功能跟GoGoVan也有些不同。首先,海外的電召貨車模式都是一層層的,客人跟司機之間隔着很多中介,以台灣、南韓為例,客人要先打電話到相關熱線下單,之後經過幾層的中介,才能夠找到司機。這無疑會增加了經營成本,服務也因多重的溝通而浪費了不少時間。東南亞國家之中,較先進的新加坡有供司機下載使用的Apps,但都只是供司機下單,而不是提供一個由客人直接去聯繫司機的平台。因此,GoGoVan能夠在這些地方打出一片天。
S: GoGoVan在海外發展業務時遇上什麼困難?
N: 最大的困難是欠缺在當地的網絡和人脈,每到一個地方,起初都難免有點無從入手的感覺。因此,我們一般都會先找相熟的朋友介紹幾個當地人,又或者自行聯絡當地較大型的公司,再跟他們合作。沒有這些中間人作橋樑就很難打入當地的市場。
另外,語言也是另一個難題。很多東南亞司機不懂英語,我們基本上沒辦法跟他們直接溝通。就算在南韓這個先進國家,當地的年輕人英語能力都一般,更何況是客貨車司機呢?這要靠我們找當地朋友充當翻譯。
R: 除了是要借助當地人的網絡之外,GoGoVan也要適應不同地方的文化,也就是把原初在香港建立起的一套,因應不同地方的市場而實行「在地化」。例如在部分東南亞國家,根本沒有我們香港人所認知的那種客貨車服務,我們就要跟當地的物流公司合作,將兩地的那種貨車送貨模式互相調節融合,才再將我們的那套Apps應用上去。例如,客貨車在台灣不是常見的交通工具,當地人也不習慣以客貨車運送物品,於是我們在當地就改變Apps的應用,改為電召摩托車服務。而當我們發展中國大陸市場時,我們也把GoGoVan的名稱改為「快狗」,這是國內客人較喜歡的一類名稱。
S: 可以介紹一下你們會以什麼準則去挑選海外市場嗎?
N: 我們在每到一個新地方之前,都會先進行詳盡的資料搜集,而有幾項因素是我們一定會先考慮的。我們會挑選一些私家車佔人口比例較低的國家或地區,也會看看智能手機、流動網絡在當地的滲透率和普及程度等等。如果香港公司想打進海外市場,國際視野是必須的,雖然那種國際視野可能跟你所做的學術研究或分析有點不同,例如挑選海外市場、因應不同市場調節本身服務模式等等,過程中也需要一套商界的國際視野。
S: 香港不少的公司都希望北上發展,中國大陸又是否你們的重點發展對象?
R: 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商機自然大,我們十分重視中國大陸市場。單單在廣州、深圳,已經有大概3萬位司機跟我們的平台有聯繫,數字也在持續增長。有趣的是,中國大陸雖然是個大市場,當地的網絡文化卻十分獨立,跟香港和其他海外地方很不同,當我們進入大陸市場時,要就本身的服務系統作出不少調整,例如我們在香港和其他國家都利用Google Map,但在國內就要用百度地圖導航。這些調整當然需要時間和資源,但國內的獨特網絡有時也給予我們方便。例如,WeChat在國內十分受歡迎,於是我們也有在WeChat開設服務,客人可以透過WeChat下訂單;這一點,香港人常用的WhatsApp則比不上。
星強力支持創業遠勝香港
S: 我看到你們公司的員工都十分年輕,保持年輕是否你們公司成功的關鍵?
N: 年輕人往往比較有創意,這大概是GoGoVan能夠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同一時間,公司也必須聘請經驗豐富的員工,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公司行政方面,經驗就顯得十分重要。除了是平衡員工的年齡結構之外,我相信我們幾位合夥人都有海外留學的經驗,這使我們更加勇於接受挑戰和作出新嘗試。
R: 說起海外留學經驗,令我想到語文能力的重要性。一般香港人都懂得兩文三語,這是在亞太區發展業務的最大優勢。我們可以用普通話跟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朋友,甚至是東南亞華僑溝通,也可以用英語跟其他國家的人聯繫。環顧整個亞洲地區,有這種語文能力的,大概只有香港和新加坡;雖然中國大陸懂得英文的人愈來愈多,但普及程度始終不及香港。如果香港本土公司想衝出香港的話,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在於語文能力。
S: 除了是企業家自身的條件之外,香港政府給予的協助又是否足夠?
N: 香港政府已經有一系列的基金和政策去鼓勵市民創業。例如我們曾經得到由數碼港提供的創業基金資助。雖然幾萬元的金額不算太多,但已經是十分重要的初期資本。此外,當局也有安排商界的前輩向新入行的人士分享創業心得。然而,新加坡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度則比香港的大得多,他們資助的金額較大,亦有科研中心。希望香港可以參考一下新加坡的做法,進一步支持香港人創業。
信報財經新聞 hkej.com 2015年5月30日 湯思進整理
延伸閱讀:Uber
https://www.facebook.com/…/a.909000572467…/106053759064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