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力碳排放量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力碳排放量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力碳排放量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核電不敵再生能源,衰退已成定局 2017《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說到,「報告已敲醒鐘,辯論已然結束。世界能源的優先選擇順序上,核電將被太陽和風力所取代。這並非夢想或推估,而已成為現實」。而根據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能源發展的整體趨勢呈現為再生能源持續有突破性發展,核電則不論在發電量增...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Morandi Green 自然生活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53:04

#MorandiGreenLiving 【坐著上網也有碳足跡?數碼減碳小貼士】 都市人機不離手,你有想過, 我們是如何獲取網上資源的嗎? 網上資源被存放在世界各地的網路資料數據中心 將新聞、音樂、影片等各式各樣的資訊 傳送到我們的電子裝置上 該中心全年無休,其供電、能源消耗量 都被計算在「數位碳...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04:51:26

#promo #科基百科 我們常用功過相抵、正負相消來形容事物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你知道碳排放量或許也能用這招喔! 這,其實就是「碳中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的定義,碳中和指的是一個企業、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使用低碳能源或是植樹造林等節能減排的方式,期待能與因為活...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05:47:43

【businessfocus.io】馬斯克突叫停加密貨幣買車引發比特幣「小股災」 背後涉Tesla百億碳排放利益? . 被譽為「狗狗幣教主」Tesla創辦人馬斯克一直支持加密貨幣,早前他准許顧客用比特幣(Bitcoin)買車,即獲得加密幣擁躉一致叫好。但昨晚美股收市後,馬斯克卻在Twitter宣佈T...

  •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9:15:01
    有 57 人按讚

    核電不敵再生能源,衰退已成定局

    2017《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說到,「報告已敲醒鐘,辯論已然結束。世界能源的優先選擇順序上,核電將被太陽和風力所取代。這並非夢想或推估,而已成為現實」。而根據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能源發展的整體趨勢呈現為再生能源持續有突破性發展,核電則不論在發電量增長、發電占比或是發電成本上,皆 #不敵再生能源。

    以下我們整理了幾點核能不敵再生能源的事實:

    ✅ 均化成本:核電已比風、光貴將近4倍

    根據金融諮詢和資產管理公司拉札德(Lazard)2019年的能源技術成本報告,太陽光電的均化成本(註1)從2010年每度電 0.359美元降至2019年0.041美元(USD/KWh),降幅89%;風電從每度電0.135美元降至0.04美元,降幅70%;核電成本十年來則上升了26%,從每度電0.123美元漲至0.155美元,已比風、光貴將近四倍。

    ✅ 投資金額:全球再生能源投資金額是核電的10倍

    《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註2)指出,2019年全球挹注於再生能源上的總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是核能發電投資的十倍之多。

    ✅ 就業人數:未來再生能源就業人口是核電的36倍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2018年的報告(註3),2016年全球再生能源就業人數已達到近1000萬人,核電為70萬,而在全球升溫於世紀末前控制在2度C的情境中,再生能源至2050年預估可創造2880萬個就業機會,核電為80萬。

    ✅ 平均建置期:核電比風跟光多花2倍時間

    根據五位能源學者分析123個國家的數據後共同發表的報告《對照追求再生電力、核電國家間的減碳排放量差異》(註4),核電的平均前置期為 90 個月,風力和光電僅為 40 個月。因此在投資同樣金額之下,再生能源比易受延宕的核電更能迅速地減少碳排放。

    ✅ 碳排放量:核電碳排最高將達到再生能源的10至18倍

    史丹福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Mark Jacobson的研究報告指出(註5),將不同電力來源生命週期,包括採礦、燃料製造、電廠營運到後端除役與廢料處理過程之碳排都完整計入時,核電的碳排放量將高出再生能源10到18倍。另一個匯集分析了103份核電生命週期碳排的研究(註6)則指出,每度核電的平均碳排約為66克二氧化碳當量,相較之下太陽光電是32克二氧化碳當量、離岸風力則是9克二氧化碳當量。

    Jacobson也指出另一個常被忽略的「機會成本碳排」,是指由於興建速度緩慢,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依賴化石燃料,因此相較其他更快速的電力選項會再增加額外的碳排。新建核電的機會成本碳排和風電相比,每度電為64至102克二氧化碳當量。

    ✅ 發電佔比:再生能源占比超越核電

    非水力再生能源在2019年時貢獻了全球10.39%的發電量,首度超越核電的10.35%,其中核能發電的發電占比自1996年以來便持續下降,2019年只比前一年微幅成長0.2%。

    ✅ 裝置容量年成長:風和光是核電的65倍

    根據《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非水力再生能源在2019年新增的裝置容量達到184GW,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風力發電量新增59.2GW,年增率為13%;太陽光電新增了98GW發電量,年增率為24%,相較之下,核能發電的淨成長僅為2.4GW,年增率為3.7%,且有一半來自於中國。

    ✅ 國際能源總署的評估:再生能源減碳貢獻遠超過核電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註7)中指出,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的占比需要達到將近90%,核電則不到10%。

    種種對比顯示核電在現今社會已經是過時又危險的舊世紀產物,全世界都在減少核電(除了中國),台灣卻還有某群人在掙扎,不免讓人擔心是否墨守成規,不願接受世界趨勢。因此,我們邀請大家在12/18的全民公投第17案投下不同意票,讓台灣邁向更乾淨、更安全的家園。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核四公投17不同意
    #12月18日公投讓我們大家ㄧ起對核四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
    ---

    註1: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用來計算發電設備壽命週期內的平均發電成本,包括投資、運轉與維護、燃料及除役成本,是評估電力技術競爭力的基本指標。

    註2:《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0” https://www.worldnuclearreport.org/-World-Nuclear-Industry-Status-Report-2020-.html

    註3: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 "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A Roadmap to 2050 "
    https://www.irena.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18/Apr/IRENA_Report_GET_2018.pdf

    註4:《對照追求再生電力、核電國家間的減碳排放量差異》(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between countries pursu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versus nuclear power)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4482658_differences_in_carbon_emissions_reduction_between_countries_pursuing_renewable_electricity_versus_nuclear_power

    註5:”Evaluation of Nuclear Power as a Proposed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 Air Pollution, and Energy Security” https://web.stanford.edu/group/efmh/jacobson/Articles/I/NuclearVsWWS.pdf

    註6:"Energy Balance of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https://www.energyagency.at/fileadmin/dam/pdf/publikationen/berichteBroschueren/Endbericht_LCA_Nuklearindustrie-engl.pdf

    註7:"Net Zero by 2050 -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beceb956-0dcf-4d73-89fe-1310e3046d68/NetZeroby2050-ARoadmapfortheGlobalEnergySector_CORR.pdf

  •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6 16:13:58
    有 63 人按讚

    眼見為真!值得大家肯定。台灣離岸風電正在一步一腳印地向前邁進中.....

    via Chun Hsing Yen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59600228069462&set=a.170824254461

    這畫面就是搭乘由東南亞航線飛抵台灣的客機,從空中俯瞰剛剛完成海上施工作業的台灣第二座完工併網的離岸風場,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近海8公里處,由21座單機裝置容量為5.2MW,總建置容量為109.2MW規模的台電一期離岸風場的實際景象。

    台電一期離岸風場已經在8 月27日完成海上施工,全部21架離岸風力機組開始併網連線,目前正在進行試運轉,將所有機組、系統調校、設定至最佳狀態,預計今年底之前可以取得電業執照,開始接受電網調度,商轉發電。

    台電一期離岸風場預計每年將可以發電3.6億度,這是足以供應台灣約9萬戶家庭全年用電所需的電力,並且每年將為台灣有效減少1億8324公斤(=18萬32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排數值計算標準是採能源局所公佈的台灣2019年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公斤CO2e/度來計算,此電力排碳係數較2018年數值下降了4.5%。)

    台灣的第一座離岸風場是位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近海處的上緯新能源海洋竹南離岸風場,該風場是由2座單機裝置容量4MW的離岸風力機組,以及20座單機裝置容量6MW的離岸風力機組所構成,總裝置容量為128MW,分別在2016年10月份(4MWx2)以及2019年12月份(6MWx20)正式進入併聯商轉供電 ,每年發電量可供台灣約12萬戶家庭全年的所需電力。

    有關台灣第二座完工併網的離岸風場,台電一期離岸風場的更多內容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moea.gov.tw/posts/6290924610947662

    有關台灣第一座正式併聯商轉發電的離岸風場,上緯新能源海洋竹南離岸風場的相關資訊,請見請見:https://www.swancor-renewable.com/about/

  • 電力碳排放量計算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2 17:00:45
    有 86 人按讚

    氣候危機近年不斷升溫,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創下最高溫、乾旱等氣候事件造成的衝擊也愈發巨大。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碳排放去年其實下降了大約7%,但影響地表均溫的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卻在去年達到418ppm新高,預計今年就會突破420ppm。

    也就在去年COVID-19疫情中,各國陸續宣布國家層級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或「淨零排碳」(net-zero carbon emission)目標,比如日本南韓宣布2050年、中國宣布2060年達到碳中和,若加上2019年就宣布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的歐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0個國家宣告達到碳中和時程,超過100個國家在政策中提及,而2050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目標年。

    什麼是碳中和?
    簡單說,就是一個國家或企業用各種方法抵銷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排放量,達到淨碳排放為零。

    方法有哪些呢?
    比如購買碳信用(carbon credit)或碳權,植樹造林,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使用低碳、零碳排的能源,甚至是使用把碳從大氣中捕捉回來的技術。
    舉例來說,今天辦一場符合防疫計畫的碳中和會議,參加人數20人。
    1.計算所有活動中會產生的碳足跡,從食物、電力、場地布置、交通到會議使用的耗材,並避免一次性裝飾。
    2.提出碳足跡中和計畫書,經第三方確認。
    3.購買本土或境外碳權抵換,註銷碳權額度,再經第三方確認,達成碳中和宣告。

    未完,待續。
    #農業民生立委
    #碳中和會逐漸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

    圖片:DH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