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運動全紀錄》|#本田善彥|#聯經出版
#保釣 除了捍衛宜蘭漁民的生存權外,本書談論更多是關於藉由爭取外島態度反應統獨於否的立場問題。《保釣運動全紀錄》是一本由日本媒體本田善彥採訪#台灣、#中國、#香港 的相關保釣人士所整理出,綜觀認識保釣脈絡之報導。架構分為三個部分,從最初保釣發生及在北美...
《#保釣運動全紀錄》|#本田善彥|#聯經出版
#保釣 除了捍衛宜蘭漁民的生存權外,本書談論更多是關於藉由爭取外島態度反應統獨於否的立場問題。《保釣運動全紀錄》是一本由日本媒體本田善彥採訪#台灣、#中國、#香港 的相關保釣人士所整理出,綜觀認識保釣脈絡之報導。架構分為三個部分,從最初保釣發生及在北美燃燒話題開始,將鏡頭轉至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導致國府(國民黨政府)後,面對保釣態度產生轉變,最終拉遠目光至中國、香港,足以藉由保釣串連華人意識的角度進行探討。
論及保釣作者提到根據他的觀察,保釣本身在台灣(特別是兩千年後)並沒有在社會關注中引起多大討論,這點根據採訪當時創立民進黨元老之一的張俊宏表示,是因為保釣背後延伸牽扯統獨這對台人來說既敏感又複雜的問題,導致台人給人一種冷漠態度予以面對。然而我覺得這是說服力相當不足,又或者該說,它涵蓋範圍只包含曾經歷過蔣政府時代,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想法,而忽略了沒有經歷過台灣政治黑暗期的青壯年族群。也就是說,關於保釣並不是現今民眾始終持續追縱的原因在於,保釣之於多數民眾所影響到的權力並不是那麼直接,而多數人對於保釣人士傳達保釣歷史即保釣必要性有著資訊接受上的「斷層」,漸漸被其他議題或更能符合這個資訊極度發達世代傳遞的消息給分散注意力。再者,就我觀察來看,對青壯年群眾來說,「中華民國」這名字所代表的意義已經被架空,取而代之的是「台灣」,才足以代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這也是我在讀這本書時一個緩慢卻真誠的心態調整,當對我來說「台獨」是勢在必行的選擇時,因為激情而使我忽略了台灣過往最重要,也是最艱辛,從黑暗迎接光明的那段歷史回顧,我知道雷震、我知道陳映真、我知道林孝信⋯⋯卻沒有因為深入理解他們身處時空得面臨的問題,因而輕易做出我認為對這個世代來說才是真正有幫助的主張(就像讀《#借殼上市》時,雖然#蔣中正 在我腦中與殺人魔脫離不了關係,我卻對他在面對美中建交退出聯合國那些種種國際動盪帶來的焦慮感感到同情)。
還記得之前跟別人聊到,作為一名臺派是不是某方面也偏激地選擇靜音了外省人聲音?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為此我去找了群學的《#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裡面正好有一篇是我以前大學教授寫的文章,他提到作為外省人之所以留在台灣,或者試圖返鄉最後又回台灣的矛盾想法是因為落入了「雙重困境」,最後成為「邊緣人」的一種身份轉變。而我想表示的是,雖然這本書的主題是認識「保釣」,然而歸納出整起事件背後最重要的爭論點在於,釣魚臺是各國政府在重申政權正當性所用來操弄的道具。誰在保釣佔上風,都是想在國際舞台上角逐鎂光燈聚集的中心位,特別是對台灣、對中國來說。
我十分肯定這本書在保釣史觀做了相當周全的資料收集,採訪了眾多曾在第一線參與保釣的運動人士,你可以理解最基本的保釣發展始末,以及保釣後面牽扯的真正爭論是國與國之間的角力問題。然而我卻無法苟同作者在評論台灣(或台派)時,使用「偏安」、「避秦」這種他定義為「投機」的態度選擇自己的身份認同。我無法確認他是否只將推論集中在特定年齡(又或者我不能確定是不是參與保釣,不論是左派或右派,在認定中華民國與台灣兩者定義時,是不是有一套獨特的「世界觀」),才會導致他眼中的台派與我理解的台派有著迥然落差。他在書中提到「台灣百姓塑造出的自我認同,其實有著高度可變性」甚至反詰,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認真看待這種說變就變、暫時性的自我認同?我想,把他的話解釋成把正在定義「我們是誰」的過渡期視為沒有核心,猶如變色龍一說,並不算超譯他的意思,但這種認定是不公平的,我認為正因為台灣經歷了政權更迭的殖民歷史,這些「痕跡」體現在街景、在生活習慣上,讓我們擁有這樣的模樣,而構成台灣社會的族群又因為這段「歷史切割」的過往,造成我們對國家的意思解釋有不同立場,才會產生概括性的「一邊一國」或「台灣獨立」等分歧。因此當作者一直用偏安這種說法描述台灣政府,我一直有種說不出的委屈(?)作祟著,但瞥除這點,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裡的多數內容,甚至藉此認識了鄭鴻生,算是十分驚喜的額外收穫。
雷震事件民國 在 許信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鄭紹良先生去世一年多,夫人黃美玲女士要為他出版紀念文集,向我邀稿。緬懷這位海外台灣人運動的聖人,真有無限感慨。本文所敘,只是鄭紹良先生海外事蹟的一鱗半爪。斯人已逝,典型猶存。真希望台灣人世世代代都能長記這個典型,當台灣面臨危難的時候,會有人奮起效法!
默默做大事的鄭紹良先生
我們都叫他SHOW,沒大沒小。SHOW應該「紹」字的日語發音。
我們是指1980年下半年一起到洛杉磯辦「美麗島週報」的工作同仁。這裏面包括:從台灣到美國不久的謝聰敏、陳婉真、孫慶餘和我;從巴黎過來的張維嘉、李鳳音;從維也納過來的陳昭南;從西雅圖過來的陳芳明;從北加州過來的胡忠信;還有幾位洛杉磯在地的年輕左派博士。
當時美麗島大審剛過。美麗島事件像一聲春雷,震醒了因二二八事件所帶來的歷史寒冬而進入冬眠的台灣人的良知和尊嚴。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參與美麗島週報工作的同仁都把自己當作反國民黨政治運動的秘密成員,滿懷激情和義憤。陳芳明和胡忠信都是在校學生,放棄學位和學業,不顧一切南來洛城。大家都使用化名,彼此都不知道別人的真實身份,當然,陳婉真和我除外,因為我們已經是公眾人物。謝聰敏在那個時候還準備回台灣,除了以梁山的筆名替週報寫「景美軍法看守所」,並不參加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
週報編輯部設在洛杉磯郊外一個偏遠的墨西哥人社區。這個社區在二戰之前原來屬於日籍移民,因此建築相當雅緻。所以選在這個地點,是因為萬一有東方面孔出現,可以立刻發現。
週報內部的工作會議,就在編輯部舉行,每週一次。由於左右立場不同,對問題的觀點互異,爭辯非常火爆,形同吵架。大家並不熟識,卻以革命同志的態度互相批評,互相檢討。
如果不是SHOW,週報也許剛成立就散夥。SHOW比我大七、八歲,比其他年輕同仁大二、三十歲,擔任過台獨聯盟主席,德高望重。他是正人君子,他是謙謙君子,他是好好先生。他是週報的重要金主。週報編輯部的地址就是他選定的。他是唯一到過編輯部的非工作同仁。幾位年輕的左派博士也都是他引介到週報。SHOW並不參加工作會議。他也不作調人,不對雙方的爭論表示態度。但是,他總是以長者的身份,和顏悅色地,苦口婆心地勉勵大家繼續努力。
歷盡千辛萬苦,美麗島週報持續不斷辧了五年。美麗島週報的歷史作用,就是在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島內外一片肅殺氣氛中,繼續高舉美麗島旗幟,鼓舞台灣人的反抗精神,讓島內民主運動和海外台灣人運動互通聲氣,最後連成一體。美麗島週報在美國所建立的組織網絡,成為推動1986年海外台灣人返鄉運動的主力部隊。這個運動最終結束了整整一個世代台灣人知識菁英在海外的流亡和流浪,讓他們在生命的黃昏回到故鄉,綻放美麗的霞光。
1986年的返鄉運動,是海外台灣人運動的歷史分水嶺。在這之前,海外台灣人運動者從來不曾把有生之年回到故鄉當作運動的認真目標。他們被稱作週末革命家,週日過著美式生活,只在週末相聚取暖、相濡以沫。他們一般都不相信可以及身看到民主運動在台灣取得勝利。絕大多數的他們都準備在海外安渡餘年。所以,當1986年5月1日返鄉運動在紐約的聯合國廣場正式宣布,海外台灣人運動最重要的政治組織台獨聯盟便激烈反對。
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回到台灣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違反聯合國基本人權公約。返鄉運動主張台灣人有組織政黨的權利,控訴國民黨少數統治集團在台灣實施世界歷史最長久的戒嚴統治。返鄉運動宣佈成立台灣民主黨,並宣佈將於年底攜黨回台,同時動員海外同鄉勇闖鄉關,挑戰黑名單。所有這些,對於國民黨政權都是難以承受的衝擊!
為了提高運動的國際能見度,為了增強運動成功的機會,返鄉運動積極遊說美國國會,希望有幾位議員公開相挺。不料,台獨聯盟掌控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每年向海外同鄉募集鉅款作國會公關的這個台灣人遊說團體,卻全力杯葛。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的創會會長蔡同榮博士可能是同情返鄉運動的唯一台獨聯盟成員。在事隔多年之後,他私下告訴我,儘管受到台獨聯盟的嚴厲指責,他當時還是想要幫助。他說服紐約的台灣人富商,以協助麥高文參議員償還選舉債務作為條件,交換他陪同台灣人返鄉團隊回到台灣。麥高文參議員一度心動,後來還是婉拒,理由是:國民黨政權駐美代表明確告訴他,即使有他壓陣,國民黨政權還是不會讓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台灣人返鄉團隊入境台灣。
麥高文參議員就是尼克森總統的競選對手,導致尼克森下台的水門事件的竊聽對象,1972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眼看返鄉運動就要在國際上孤立無援,最後還是SHOW出來解決問題。
SHOW是傑出的航空工程專家,又是廣受尊敬的海外台灣人運動的人格者。他和當時美國的進步人權運動有密切往來。透過他的私人關係,他成功邀請極負盛名的美國維權人士克拉克和溫格拉斯兩位先生支持返鄉運動。克拉克先生是詹森總統的司法部長,父親和祖父都是美國司法界的泰山北斗。溫格拉斯則是人人敬畏的國際人權大律師。
SHOW陪同這兩位先生參與1986年11月底返鄉團隊從華府到紐約到洛杉磯到東京的全部行程。1986月11月30日,當返鄉團隊受阻於日本東京成田機場,SHOW又立即安排這兩位先生前往馬尼拉,會同日本友人若宮清先生佈署讓我從馬尼拉闖關回台的計劃。若宮清先生和當時執政的菲律賓艾奎諾夫人的政府關係深遠。他們原先和菲律賓政府談好讓我們五人一起搭乘菲航班機飛到桃園機場,機票都已買好,可能因為消息走漏,國民黨政權強烈抗議而變卦。最後只讓我一人成行。
可以想見,所有花費都由SHOW個人承擔。
返鄉運動的整個過程產生多方面的震撼效果。它引起了美日媒體的廣泛關注。它激起了海外同鄉的熱烈迴響。它加速了民進黨的組黨腳步。它促成了民進黨在當年年底大選的大獲全勝。更重要的是,它衝破了慘無人道的三十年歸鄉禁令,讓台灣成為千千萬萬海外遊子隨時可以回來的家鄉,而不再是朝思暮想遙不可及的故鄉。
1992年,海外黑名單終於全面解禁。SHOW和他的夫人黃美玲女士立即搬回台灣,把餘生奉獻給台灣。SHOW擔任過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以及中華民國科技巡迴大使。
SHOW和夫人都是頂尖的國際科技菁英,他們在國外比在台灣更能發揮個人所長。但是,他們都心繫台灣、心繫民主,從年少到年老!台灣的後起之秀應該知道:台灣的民主是多少高貴的心靈和血淚所凝聚,今後保護它並不比當年爭取它更容易!
雷震事件民國 在 黃耀明 Anthony W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但她表示被羞辱的並非黎智英,「而是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她指黎智英的遭遇,令人感嘆「香港人民感到驕傲的自由和法治精神,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形容香港自由人權正值凜冽寒冬。
她認為,事件正造成寒蟬效應,又提及民國政治人物雷震於 1960 年代因為「自由中國」的言論遭到關押時,胡適餽贈的詩句「萬山不許一溪奔」,指北京和香港當局「對民主自由的戕害,令人想起台灣在威權統治的年代。」//
雷震事件民國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特製頁面:兩岸三地,如何書寫「#中華民國在台灣」?】全文:https://bit.ly/2FrFE1v
🇨🇳 #中國大陸:
大陸教科書對這部分以「海峽兩岸交往」為標題描述,主要講述台灣對中的政策,及中台兩地的交往,並未提及台灣戒嚴及解除戒嚴等重要事件。
👉配圖:1988年1月,第一個台灣返鄉團抵達北京,高喊「到家了」。
🇹🇼 #台灣:
解除戒嚴後,台灣政府改革課程標準,歷史教材出現重大變化,台灣歷史單獨成冊,1949年後的台灣發展在其中被詳細講述,包括戒嚴、自由中國及美麗島事件等民主運動、解除戒嚴、原住民政策,台灣外交等。
👉配圖:雷震主辦的自由中國因內容評論時政,為政府所不容。
🇭🇰 #香港:
香港教科書在「台灣問題」小標題中講述,內容包括土地改革、鼓勵私人投資、解除戒嚴、政黨輪替、兩岸開放民間探親等。
👉配圖: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
*註:同一事件有多幅配圖,端傳媒僅展示在該地區獨有的圖片史料。
#延伸閱讀
如何讓「炎黃子孫」開始「認識台灣」? https://bit.ly/3hH3L9t
「香港自秦朝以來是中國一部分」—— 香港歷史新課程,中史科變國教科? https://bit.ly/2QuYiY1
壓縮的文革歷史與擴張的愛國教育,中國歷史教科書70年變遷 https://bit.ly/3maEoAl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中國 #台灣 #香港 #歷史課本 #歷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