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雲視聽小電視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雲視聽小電視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雲視聽小電視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雲視聽小電視台灣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BIOS month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同一張畫面上,我刻意讓老鼠跟大象的比例相等,這叫做『沒大沒小』。」他說。 ⠀ ⠀ 「分類什麼的,都是狗屁。」說完,盧明德特別囑咐:「狗屁這兩個字可以寫。」 ⠀ ⠀ 他說無論是你我、界線、階級之分,都是狗屁。「比方說,大學的美術系還分西畫組、國畫組、設計組,每一個組別底下甚至還有西畫素描類、國畫素...

  • 雲視聽小電視台灣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1 18:29:34
    有 66 人按讚

    ▍「同一張畫面上,我刻意讓老鼠跟大象的比例相等,這叫做『沒大沒小』。」他說。


    「分類什麼的,都是狗屁。」說完,盧明德特別囑咐:「狗屁這兩個字可以寫。」


    他說無論是你我、界線、階級之分,都是狗屁。「比方說,大學的美術系還分西畫組、國畫組、設計組,每一個組別底下甚至還有西畫素描類、國畫素描⋯⋯你說這不是狗屁?分類的迷思害死很多年輕人,他們會以為藝術等於國畫加設計。當一個老師,我們不可以無知到這種程度。」


    這也是他在 2006 年成立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的原因。


    別說當時沒人知道這個所是做什麼用的,盧明德說,彼時高師大的校長可能也沒搞清楚過。雖名為「跨域」,不過盧明德的心中從來就沒有所謂界線,何來跨越之有?名諱都是浮雲,只是讓他借力使力用的。不知他當時是否也猜到了,之後幾年所有人都忙著談這件事。彷彿界線的設定,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使人跨越用的,時至今日跨界已然成為一種常態。


    但話說回來,即便教育界慢慢消弭分類藝術的概念,是否就意味著台灣藝術市場也相繼跟進?說的更白話 —— 現代從事藝術的人是否真的可以靠「點子」來討生活了?無論是經濟上的,或者是名聲上的。


    這個問題,盧明德聳聳肩,不置可否,說這點的確不如西方,台灣之典藏藝術,仍多以傳統作品為主,拼貼或者前衛之屬,雖有收錄,仍屬小眾。「有些學生的確會因為這樣而受打擊,但我們不可以這樣就不給予他的選擇。」


    閱讀專訪全文 ➤➤ https://bit.ly/34CVorf


    在改變到來以前,藝術家需要跑得比誰都還前面。


    因此,盧明德經常給予學生新奇冒險的作業。例如要求學生把作品「郵寄給他」。


    「那是訓練觀念的過程,學生交作品不能直接拿給我,而是得通過郵差的手。」他一直記得有個學生寄了一份包裹,裡頭裝著各式顏料,學生篤定在郵寄的過程,那些顏料勢必會潑灑在畫布上,畫布將以五顏繽紛的形式留下「郵寄」的痕跡。「我給這個作品滿分,觀念非常好。重點不是在說這幅畫多偉大,而是觀眾(如我)將收到一個全新的體驗。」


    不只在學院,盧明德自己的作品,也不斷在追求「全新的體驗」。


    本次「大遷徙」展覽中的〈自然合唱團〉,討論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聽觀感 —— 展場兩側陳列多台平板,擺放在譜架上,一字排開,每個畫面裡都有一隻鳥禽,張嘴欲語,四周卻悄然無聲。雖名為「合唱」,盧明德卻刻意抽掉聲音,雖是抽開聲音,但被鳥語畫面包圍的現場依舊彷彿傳來更巨大的聲響,是來自觀者的想像。


    還沒結束呢,隨著展場盡頭走去,牆上延續盧明德早期實驗性作品的手法 —— 閃爍的小電視螢幕,也同樣被抽離聲音,卻使繪製壁畫的聲音在觀者腦內陣陣響起。接著,我們的目光隨之遊走在牆上、地上的斷枝,瀏覽拼貼的禽鳥魚獸,如斯交疊成〈生態符碼大壁畫〉。


    現場既是沉默,又是嘈雜,如重新玩轉那句話的意思 —— 此刻,此地,此乃過於喧囂的寂靜。



    ▍藝術家沒那麼偉大,專訪盧明德:人生這場大遷徙,只是發現 ➤➤ https://bit.ly/34CVorf

    ⠀⠀
    北美館配合防疫休館至 2021 年 6 月 14 日,邀請大家使用行動語音導覽「北美館 TFAM App」,不限時地下載收聽「大遷徙:盧明德」:bit.ly/3bxioM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