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雲端公文系統嘉義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雲端公文系統嘉義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雲端公文系統嘉義縣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王政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你們,我的夥伴 【撰文:王政忠】 2014年9月,我無緣參與在台中進行的台灣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教師自主研習,隔年2月,原本已經答應接續主講第二場的我失禮的婉拒了主辦夥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常年蹲點偏鄉,深刻感受並憂心忡忡這一波由城市點燃的教學改革之火,將造成台灣城鄉差距的再一次急遽拉大。 一直以來...
雲端公文系統嘉義縣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你們,我的夥伴 【撰文:王政忠】
2014年9月,我無緣參與在台中進行的台灣教育史上最大規模的教師自主研習,隔年2月,原本已經答應接續主講第二場的我失禮的婉拒了主辦夥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常年蹲點偏鄉,深刻感受並憂心忡忡這一波由城市點燃的教學改革之火,將造成台灣城鄉差距的再一次急遽拉大。
一直以來,我樂見城市的夥伴們因為社會氛圍逐漸接受並支持,再加上校內或社群的專業夥伴互相扶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內真正成為主角,讓課堂教學能在知識的給予之上,更強調與在乎能力的養成;與此同時,我卻也不忍眼睜睜看著對於城市教學翻轉無感與冷感的諸多偏鄉夥伴們,在行政業務綑綁束縛與員額編制不符需求等諸多制度性與結構性的多年陳疴壓榨之下,只求還有殘餘精力把進度教完,不敢也無法奢求精進精學方法好讓學生真正的學會。
偏鄉教學現場的問題當然不僅只是制度與結構造成,教學人力的來源、流動與素質當然都是,但當我們無法一次到位處理因為時空背景造成的歷史共業,可否至少讓已經待在偏鄉的優質教師夥伴感受到更大的實質支持,而不是淹沒在無邊的行政業務以及無窮無盡的兼代非專業科目底下?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2013年提出:我憂心忡忡這一波熱血翻轉,會是台灣城鄉差距再一次被急遽拉開的無心之舉。
但,婉拒夥伴的邀約與盛情並非哀莫大於心死,而是因為我仍有夢-先談教學,再談教育;先給支持,再談改變的大夢。
2015年4月,我寫下了這個夢。一個禮拜之後,12位台灣教學現場各擅勝場的熱血教師成了國中小各科召集人,教育部居中協調中正大學師培中心接手所有庶務性工作,一個月後,研習課程所需的50位講師幾乎到齊,5月中官方資金到位同時工作坊架構大致定案,5月底中正大學與嘉義縣網夥伴建構完成網路報名系統以及後續的雲端備課支持平台,6月12日開放網路報名,近900位教師在24小時內報名成功,6月15日當第一個縣市收到報名公文時,將近1400教師早已透過網路與口耳相傳幾近奔相走告的完成了報名,6月18日,當夥伴們與我站在教育部為了宣傳研習所召開的記者會現場時,手機訊息告訴我:報名人數已衝過場地最大容量人數-1700位。
7月13日,當我站上舞台,面對來自山,來自海,來自山海之外的滿場夥伴,擅長並習慣演講的我,選擇了最不擅長的方式-唱歌-來表達我的激動與感動,那是因為現場聚集的正面能量,已讓我暈眩的無法言語,既無能調動辭彙,唯有扯嗓長嘯。
2天一夜過去,寫稿的當下,距離夢的暫告一段落已經一個多月,我仍未正式向所有夥伴致謝。
此刻,我要用我的方式說謝謝。
對於一起打拼圓夢的夥伴而言,我想,真正而最大的謝意是讓大家明白我們一起完成的事的價值何在,以及夢的下一步是什麼。
謝謝你們,我的夥伴。我們一起號召了超過2成比例的偏鄉教師參與了這個夢,這個比例是台灣教育史上教師自主研習前所未有的紀錄。我們看見了參與夥伴因為你們的用心規劃課程而投入而專注,臉上露出滿足與興奮,那是教學生涯多麼珍貴而曾經奄奄一息的火種,夥伴們在研習之後成立或加入一個又一個的備課社團,更是火種延續不滅的證明。
但是浩大的招喚、精美的看板、華麗的舞台以及豐盛的餐點等等等等的確會引來"大拜拜"的觀感,我可以預期並坦然接受,既然接受官方資源就得接受官方習慣的或必須的布置,即便夥伴們如我一般來自草根(莽),從未習慣過也未要求過這樣的排場,但我願意面對諸如此類的指教,也請讓我面對就好,我的夥伴們都是無辜的(人是我殺的的概念,哈哈。)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未來就必須一直習慣,我有一個夢的籌辦過程,我就不只一次跟夥伴們說"夢一的戰略目標之一是引起各方對於偏鄉教學的關注,除了讓參與的教師實質獲得教學經驗及技巧的協助之外,讓夢一被偏鄉教師看見是最大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我願意也必須獲得資源的最大公約數-包括人力與資金。如此一來,除了堅持工作坊課程的講師、內容與形式必須貫徹由下而上的自主性之外,其餘的枝節,我都可以讓步,而,既然是我的讓步,當然我也願意更必須承受必然的指正與評議。
我也知道需要努力的還有更貼近教學現場的工作坊課程安排規劃與設計、工作坊對外發言的一致性、k12平台的完善與推廣、報名系統的友善性等等。
但所有的指正、評議以及期許都不會抹殺夥伴們參與建構與熱血成就這一個夢的價值,也不可抹殺。
即便開幕式上台的致詞貴賓或許在不同方面你很有意見,即便閉幕式宣示偏鄉政策的長官已然離職。
但這個夢從頭到尾的心意都如此真切。
真切的環繞在教學支持,真切的環繞在教育改變。
那1700顆齊聚一堂的熱血心腸,如此真切。
而讓這1700顆熱血心腸願意從山海之外走出來,聚在一起,並且在離去之後擴散號召下一次,就是各位夥伴成就夢一的最大價值。
謝謝你們,我的夥伴。我們期待夢2夢3之後,工作坊能回歸各地自主開花,讓每年一度的大會成為各領域各年段傑出教學嘗試的發表平台,會場內外是各式各樣的教學軟硬體資源博覽會;此外,讓各地夥伴有暢所欲言的機制,對於各地教學現場的殊異需求或整體方向提出針砭,彙整形成具體政策建言,送交主管機關參考採行。
教育部長在6月底以及7月13日對我們宣示或承諾的偏鄉教育政策在昨日(0827)的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有了部分的具體進展,這些宣示的政策大部分集中在行政業務減量,我必須說:雖然未必盡如人意,但卻是我18年感受到最貼近偏鄉教育現場需求的一次。只是這些進展試圖解決的是教學現場多年以來關於"事"的問題,但是"人"的問題卻迴避了。
http://udn.com/news/story/9/1148604
我仍堅持但尚未看見改變的許多主張包括:
1.依照不同班級數重新規劃教師編制,以滿足偏鄉小校教學現場的最低教學需求。
2.6班規模以下的學校,行政人力必須合理擴編以解決日益複雜繁瑣的教學升學及輔導管教工作,不論是正式編制、任務約聘或閒置人力活化挪用。
3.人力編制擴編所需的預算必須由中央立法編列,而不是由地方政府自籌買單,這不是地方自治的問題,而是國家必須負責的公平正義問題。
人與事的問題無法脫鉤,教學與行政的連動必須合併思考,否則便是隔靴搔癢虛應故事,緩不濟急事倍功半。
教育部在全國局處長會議上對於行政業務減量的政策宣示,我個人願意給予教育部的夥伴一些掌聲,但掌聲之後,我仍要疾呼:改革尚未成功,長官仍須努力。
當然,需要努力的還有我們-夢的夥伴們。
教學現場問題殊異,教育改革不能全然通案考量,我們需要有更多夥伴透過一個強而有力的發聲平台,提出台灣各地需要被面對被解決的不公平不正義,驅使要求決策者及權力者正視與承擔。
我們期許未來這個夢的舞台是其中不可忽視與無可迴避的主流聲音之一。
謝謝你們,我的夥伴。這就是我們一起圓過的夢與要圓的夢。
後天就要開學了,我們又要再次走進校園,進入我們的課堂,繼續我們的翻轉人生,夢一召集人的檢討會就要召開,夢二的逐夢之旅也要開始規劃,我要在這個時間點上,衷心的謝謝所有幕前幕後,被看見或者不被看見的夥伴們,謝謝所有一起努力過或者仍然堅守平台默默努力的夥伴們,謝謝參與夢一或者即將參與夢二夢三的夥伴們,謝謝你們。
先談教學,再談教育;先給支持,再談改變。
是的,教學支持教育改變,這就是我們未竟之渡的草根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