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雪景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雪景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雪景詩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林達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來東華駐校的最後一次公開講座了。 ⠀ 時間:明天(12/22 週二)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 講題:「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 (座位不多,但名額不限,報不報名都可以) ⠀ ⠀ ◆ ⠀ 來東華兩個多月,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名義下規畫了三場講座: ⠀ 10/2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雪景詩詞 在 林達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1 10:45:23
這是來東華駐校的最後一次公開講座了。 ⠀ 時間:明天(12/22 週二)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 講題:「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 (座位不多,但名額不限,報不報名都可以) ⠀ ⠀ ◆ ⠀ 來東華兩個多月,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名義下規畫了三場講座: ⠀ 10/27...
雪景詩詞 在 ?MeetHK 玩.味 情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15 15:04:09
【暖笠笠「被爐船」😍😍】 #Meet遊記:天氣終於都凍返少少☃️!小編諗起之前冬天去 #九州,喺雪中遊船河真係好正🤣🤣🤣 ————————————————— 柳川係一個有好多運河嘅城市,亦有水都之稱,由福岡市出發唔洗一個鐘就到!🤓 嚟到嘅遊客都會坐遊覽船,沿住運河遊覽呢個城市。每到冬天,船上就...
-
雪景詩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23 19:00:13【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你分享「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四位;第四位要呼應到過好人生的能力,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關鍵不在於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對這些事情,進行更適合的詮釋。」這是我經常分享的一句話。
那所謂的「創造意義」,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底下,能夠無處不自得。
講一個更容易懂的,就像我平常很喜歡分享的,叫做「人生真正的境界,在於得意不忘形;而失意也不會變形」。
那到底我要挑選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來呼應這樣的典型呢?到底是哪一位,他能夠不管自己的處境是如何,都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跟他人的意義?
那麼這一位,叫做「蘇東坡」、「蘇軾」。
我想呢,你可能都聽過他的詩詞歌賦,有一些東西已經一直到現代,都還朗朗上口的;像是他的《水調歌頭》裡面的這一句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那蘇東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林語堂先生說,他是一個比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他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而且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同時呢,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跟詩人;甚至於呢,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他更是一個美食家。
他有非常廣泛的興趣和豁達的胸襟,然而反觀他的一生,他其實是經常遇到挫折的;他起起落落的一生當中,他一直是遭到貶謫,而且漂泊不定。
然而他真正偉大的成就,不管是詩句的、美食的,還是他的事跡的;都是在於他最落魄的時候。
甚至於我們現在都還傳唱千古的,不管是《赤壁賦》啊,或者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是《定風波》。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最落魄的時候,他的詩卻寫得最好。所以呢,林語堂先生這樣子評價蘇東坡。
然而我們回到蘇東坡這個人,蘇東坡的名字叫做「蘇軾」。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蘇東坡」,是他被貶官到黃州之後才有的。
那個時候他40多歲,他幾乎是被陷害到差一點丟了性命,這一個最有名的案子,叫做「烏臺詩案」。
在當年啊,經過很多人的奔走求情,連太皇太后都出馬說話,他才能夠死裡逃生,於是被丟到黃州這個地方。
其實呢,如果是從這個時空切面來看,你很難想像這樣的蘇東坡,他在20多歲的時候,是當紅炸子雞、他是一個超級政治明星啊!
不管是當年的大官歐陽修賞識他,連宋仁宗看到他的考卷,都稱他做「未來的太平宰相」。可是你知道這樣的人,太早成名、太有才華,就很容易被嫉妒。
所以呢,有很多有心人士就陷害他,讓他離開了中央;而且在後面的皇帝,像是宋英宗、宋神宗的當政時期啊,更被很多的政敵不斷的暗算。
其實我想蘇東坡他會一直被暗算,跟他的為人也有關係,因為他是一個太開朗、太正直、太敢言的人。然後呢,他的才華、詩詞書畫,也都是非常厲害的。
同時呢,他自己也有治國的理想,勤政愛民又廉潔;所以不管他被貶官到哪裡,那邊的百姓就有好日子過。
那你知道,在一個政治風氣不太好的環境跟年代裡,這樣的人他能不能有活下來的空間,就說不定。
所謂的「不一定」呢,進一步來談,就包含他在宋神宗的時期,其實也被貶官;可是宋神宗本人其實蠻喜歡他,也很欣賞他。
認為呢,就算是唐朝的李白,有蘇東坡的才情,但是卻沒有蘇東坡的學問;覺得呢,蘇東坡是他們時代裡面的驕傲。
可是你要知道喔,矛盾就在這裡了,皇帝越喜歡你,這些小人就會越加大力道的陷害你;所以呢,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被貶官的人生啊!
剛剛前面提到的「烏臺詩案」,就是在宋神宗時代發生的。然而「烏臺詩案」也成為他生命,跟他的詩詞作品當中的分水嶺。
其實當年呢,他被貶到黃州之後,他既沒有官餉、也沒有房舍,那日子要怎麼過呢?還好啊,當地的地方官跟他的朋友,也對他不錯;於是找了個荒地,開始開墾。
蘇東坡他就率領全家大小,在這個山坡地上和荒煙蔓草之間,開墾啊、耕種啊…其實是很辛苦的。
但是他本人的心態卻還蠻正面的,在苦中作樂當中,把這個地方命名成為「東坡」;所以呢,才自稱叫做「東坡居士」。於是呢,後世像我們才會叫他「蘇東坡」。
他蓋在這個山坡上面有一個草棚,他常常在裡面畫雪景;所以呢,還把這個草棚取了一個很雅致、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雪堂」。
那我們說喔,在黃州時期的蘇東坡,除了剛剛提到的《赤壁賦》、《定風波》之外,另外還有黃州的《寒食詩帖》,也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這個《寒食詩帖》啊,被認定是當代的第一名,而且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地位。
那當然啊,雖然在神宗時代這麼慘,後來呢年紀很小的宋哲宗即位了,這時候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就開始重用司馬光,這些舊黨的人士,她也把蘇東坡調回來。
但是蘇東坡沒有因為這樣子就苦盡甘來,因為不管是對於王安石的激進改革,還是對司馬光的守舊,他都不認同。
所以呢,他既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他在兩黨之間都受到排擠。所以呢,在哲宗親政幾年之後,那個時候已經快60歲的蘇東坡,再被打壓,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惠州。
然而就算是這樣子哦,他仍然是苦中作樂,在惠州的時期,他還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這樣子一路被貶官的人生,一直到他死前的兩年,還被貶到現在的海南島。就是當年的儋州啊!當年的海南島,真的是荒地中的荒地。
他到了那個地方,仍然是沒有餉銀,也沒有房舍。可是呢,他到任之後就帶領當地的百姓,開始開鑿水井,建設了當地的水利工程。
所以呢,如果你對照蘇東坡的政治生涯,跟他的詩詞歌賦所呈現出來的,你會發現這一個人的反差真的很大。
換做回頭問問我們自己喔,如果你的人生一路是這樣子,你還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你還有辦法轉換心情,去寫下這麼多流傳百世的文章詩句嗎?
而且我們知道喔,他留下的不只是文章詩句啊,我們現在對於很多饕客來說,很喜歡吃的「東坡肉」;也是他在黃州時期,留下來的美食成就。
因為黃州當地的豬肉非常的便宜,所以呢,蘇東坡就運用這個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調味,而做出現在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吃的「東坡肉」;就像有一句話,你可能也聽過叫做「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嘛!
所以如果從政治成就的角度來看,他跟我們前面談到的司馬懿,真的是一個很明顯的反差跟對比。
可如果回到人生的品質、主觀世界的價值跟意義,我想蘇東坡不管是他還活著的時代,或者是一直到現代,都是活得很有意義跟價值的。
多少時候,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能就想起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尤其是當自己的人生失意、挫折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想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其實呢,在蘇東坡生命最困頓的時期,他卻沒有透露出這些悲戚的感受;他反而很樂觀的看待一切。
是不是再次說明了,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如果把蘇東坡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我可能會說喔「沒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開的生活」。而蘇東坡就是從苦難裡,開出的一朵花朵,儘管飽經風雨,但依然笑對人生。
如同他自己在晚年的時候,總結自己的一生,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裡面你不會感受到他的悲憤,你反而會感受到,他就是這麼平淡的鋪成自己的過程。
然而在所有的過程當中,不管外界給他什麼壓力,他留下了絢爛的痕跡;還有他留下了,不管是對他自己的當代,還是對於後人,最重要的文化跟精神的遺產。
所以回到我們的「人生價值」,你要怎麼樣去創造出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很難跟你定位,到底要追求「世俗的成就」,還是要追求「精神的超越」?
它並不是絕對的二分法,也不是你、我想怎樣就可以怎樣。它可能比較多的是,當我遇到那些我不可控的處境的時候,我怎麼看待?我怎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
或許你有可能像曾國藩一樣「創造結果」,你也可能像康熙皇帝一樣「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你更可能像司馬懿一樣,透過很多正確的決定,而形塑出自己的成就跟功名。
然而不管你可能是誰,或者是你想成為誰?我都希望我們的心中,能夠保留下「蘇東坡的精神」~能夠在得意的時候不忘形,而失意的時候不變形;這才是我們創造人生意義的關鍵。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能夠幫自己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堅定人生。
希望這一系列「過好人生」的歷史人物,能夠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們這一系列談到的【過好人生學】,這是我的線上課程,很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雪景詩詞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來東華駐校的最後一次公開講座了。
⠀
時間:明天(12/22 週二)晚上七點到九點
地點: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
講題:「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
(座位不多,但名額不限,報不報名都可以)
⠀
⠀
◆
⠀
來東華兩個多月,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的名義下規畫了三場講座:
⠀
10/27 想當初我也是抱著滿懷熱情來到東華大學
12/02 走在前面的人曾在這裡愛我,那時我不知道
12/22 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
⠀
另外還替學務處的哥兒們講了一場:
12/11 唸文學真的不會餓死(真的啦)
⠀
⠀
也不是沒想過來取個紮實一點的講題、講些姿態高蹈一點名目厲害一點的內容。但回頭想想,來到東華又離開,一直寫到了現在,每個決定都與學術無涉,都是關於人、熱烈的盼望、各種細膩但強悍的信念與情緒。尤其關於人。取這樣的題目,我覺得是抱著一種回到家,跟自己家裡的兄弟姊妹講話的心情。
⠀
我表達愛的方式是誠懇以對,這是那些年有人在東華給過我、而如今我能夠回饋給東華,最好的東西。
⠀
⠀
◆
⠀
三場講座的內容都各只有部分重複,分別另有我特別想說的東西。
⠀
「想當初我也是抱著滿懷熱情來到東華大學」說了從愛寫到想學、滿懷熱忱來東華但很多挫敗和落空、又屢屢被接住的往事,還特別找了剛畢業、在東華過得如魚得水的學弟陳延禎來對談,有一點互相對照的意思。
⠀
「走在前面的人曾在這裡愛我,那時我不知道」則談了當年照顧我的學長學姊、以及各位老師。從當年引路協助過我的凌性傑、孫梓評、騷夏,到選擇離開人世的黃宜君,和畢業後才熟悉的陳夏民,還有其他一些學長姐、同班的同學和後來的學弟妹。另外還有調回台北的郭強生老師、已經過世的李永平老師。當然,花最多時間談的,還是已經過世、一路非常照顧我的指導教授曾珍珍老師。
⠀
⠀
而明天這場,「向大山大海許願吧,會被聽見的」其實不是我的句子,是以前帶英美系女排時一個要好的學妹說過的話。她畢業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考上花蓮的教職,在這裡當了很長一段時間老師,可是男友(也是後來的先生)在西部,只能繼續努力,想調或考回同一個城市。但剛好碰上教師考試難如登天的時代大浪,誰都不敢往太後面想。
⠀
這句話,是她在最初考上花蓮教職時的感謝長文裡寫的。後來努力想到西部的學校時,時隔多年終於如願時,我隱約記得她又說過同樣的話。
⠀
那時我們已經很少聯絡了,沒有那個交情好像也不適合說太多,但隔著螢幕,我真想告訴她,我真是深深被這句話感動。
我也不是沒有想過留在花蓮,我也真是喜歡花蓮,但是,但是。看著那句話,我腦海裡幾乎可以浮現那些年生活的全部細節,困頓有時沮喪有時,懷疑過憤怒過掉淚過,走在校園裡,仰頭就看見群山,好像世界已經替我寫了極好的答案,願意告訴我,但還不是現在。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
這次想談的,就是那種感覺──以及更重要的,憑著那種感覺(說起來最主要真的就只是依恃著那種感覺),我如何走到了現在的地方、現在的狀態、現在找到平衡(包括精神和收入上)的生活裡。如何想要而且能夠成為一個作家,我做過哪些決定。
⠀
沒有誰的人生是能複製的,但也沒有誰的人生是不能參考的。我想藉這個機會或許能說點真心話,有的人說不定能因此有些收穫。當然,如前面所說,與其說做為攻略,我比較把這樣的分享,看作一份給兄弟姊妹的陪伴和祝福。
⠀
如果有空,不論你來自哪裡,想往哪去,都很歡迎你。
⠀
⠀
◆
⠀
最後想離題說件事。
⠀
駐校這段時間裡,我分到的研究室就是楊牧老師以前的研究室。和我比較熟的人都知道,楊牧的散文和詩就是我真正對文學的啟蒙。來到這裡,根本是作夢都不敢想的好事。
這段日子常常在這裡待到深夜,深夜的東華讓我覺得自己真正「回到了書桌前」。當然偷偷翻過楊牧老師生前的藏書,也重讀了幾本當年影響我很深的作品(其中幾本我一開始還大老遠扛了自己從前買的版本來花蓮……真的很重……),印象最深的,是最新版本《楊牧詩集》裡的代序。
⠀
老師在裡面寫了一件在北美山中開車遇雪的小事。他說雪來時能見度太差了,就停了車,面對絕美、也絕對孤獨的雪景,過往博學習得的經典和詩詞都湧了上來。但他當下決定,刻意拒絕、刻意不要去追索那些文字,而選擇直接面對、感受那種純潔的體驗。
⠀
研究和創作都已達華文世界的最顛峰,但那個時刻,楊牧選擇都不使用。老師接著說了一些他感受到的美。但在文章最末,老師還是忍不住好奇自問,如果,如果那時丟下感動、選擇去寫下那場雪,會怎麼樣呢?那樣近乎宗教性神聖的體驗,會不會因為這樣更被記得?
⠀
⠀
◆
⠀
明天要講的許多事,改變我很深。但我其實也沒怎麼講過。一部分是有點不好意思,又討厭好為人師的那種語言位置。但更多的或許是,那些感覺太珍貴了,且我知道那些感覺永遠不可能重新再來,多講一次,那就耗損一次,況且過了這麼多年,我其實也還不能真正確認那裡面的感覺,和伴隨而來的領悟,究竟是什麼、有多少、好不好呢?
⠀
所以難得在這樣的時刻,不會重來的駐校青年作家的身分裡,我也忍不住要想起楊牧那篇代序最後的好奇。
⠀
如果稍稍整理一下,說出來,這些東華大學給過我最好的人和事和感覺和時間,對我來說,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雪景詩詞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望嶽
杜甫寫了三首「望嶽」的詩,其中描寫東嶽泰山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見到巍峨聳立的泰山,用詩詞寫下讚嘆仰慕之情。
雨過天晴時分,我們在嘉義向東極目望去,玉山群峰拔地而起,論山容與泰山不相上下,論氣勢又與詩文頗為相近。吾輩雖不是詩人,但用相機留下見證,東北亞第一高峰絕非浪得虛名。
夜幕低垂,嘉義平原燈火點點,玉山山頭隱約可見,從平地望玉山的夜景,雲海繚繞山腰,這樣的心情有如雲海般的激昂奔騰。
視野向北望去(畫面左側),山巔上的微笑天梯清晰可見,不用上到海拔1000公尺的太平,有點遙遠卻又彷彿在眼前。
嘉義遠眺玉山夜景有多難?先決條件是能見度絕佳,之前平地望玉山雪景,曾多次拍攝並造成媒體報導焦點,雪景多半在上午出現,方圓百公里內都有機會看到,過了中午,山頭常隱沒在雲霧中,日落時分,想要從嘉義看到玉山群峰,機率比看到雪景還要低很多,更不用說夜景了。
2016年4月16日是我拍照以來,首次從嘉義拍到玉山夜景,甚至連星空都入鏡,事隔兩年多,這次再度成功拍攝,只是效果依舊是2016年的最佳(附圖可做對照)。
#拍攝點距離玉山主峰直線距離將近53公里
#我的玉山登頂依舊停留在74次
雪景詩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被酒浸潤的宋人|宋人市井|15 >
宋徽宗年間的一天,正值晌午,陽谷近郊有一小酒館,門前挑著酒旗。店家忙著招待顧客,這時有一身軀凜凜,相貌堂堂的漢子,大步踏入酒館內,哨棒一靠,剛坐穩就直呼:「主人家,快拿酒來吃。」只見店家端來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熱菜,又滿滿篩了一碗酒。 飲罷,哪知這漢子直呼不夠過癮,不顧店家勸告,連飲了十八碗,把店家震住了。這好酒量的大漢就是《水滸傳》裡的武松,他飲的酒,是店家自己釀的「透瓶香」,廣告詞曰:「三碗不過崗」。這段事蹟使武松酒量大的名聲流傳千古。那麼武松的酒量真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嗎?這就要從當時酒的種類談起。
先看店家是如何上酒的:其動作曰「篩」,由此字可看出,武松所飲並非蒸餾酒,而是糧食酒(米酒),所以需要過濾。糧食酒的度數比蒸餾酒低。 蒸餾灑又叫燒刀子,到元代才產生,這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水滸傳》裡的店家說「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這一句話證明了該店所售的「透瓶香」就是粗釀的發酵酒,度數約十二、三度。所以武松的酒量,從今天來看,屬於中上水平,算不上曠古絕今。
除了武松所飲的糧食酒(米酒),當時還有果酒、黃酒、配製酒。果酒,主要有葡萄酒、梨酒等。配製酒主要包括植物鮮花入酒、草藥入酒。宋人龐元英在《文昌雜錄》裡提到的榠楂花酒和酴醾酒,就是採用浸泡工藝而成的配製酒:「京師貴家多以酴醾漬酒獨有芳香而已,近年方以榠楂花懸酒中, 不惟馥鬱可愛。」宋朝名酒「瑞露」,也是用桂林千萬株桂花釀製而成,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酒志》中記載道:「及來桂林而飲(瑞露),乃盡酒之妙,聲震湖廣。」鮮花入酒,盞間花氣襲人,鬱鬱菲菲,宋人的風雅,在釀酒中也體現到極致了。
藥酒則是以中草藥入曲,《北山酒經》中收錄的十幾種曲酒製法,幾乎每一種中都有中草藥,數量最多的,可達到十六味。
宋酒琳琅滿目,酒名亦美妙絕俗。匯總張能臣《酒名記》、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等文獻,可知宋代名酒有二百八十餘種。
不過,並不是每個愛酒的人都有好酒量,可以酣暢淋漓喝個痛快。若酒量一般,家中又藏酒頗豐,喝不完過了保質期,豈不暴殄天物?
宋神宗元豐年間,被人遺忘的偏遠之地黃州 (今湖北省黃岡市),翻開了新的歷史。失了顏色的山河人家,開始有了生動明媚的色澤。大才子蘇東坡被貶黃州,驚動了當地所有人。江湖名士、地方官員,都紛紛將美酒贈予這位文章詩詞馳騁天下的才子。蘇東坡雖被貶了職,守著幾畝薄地,日子清貧,卻依然過著詩酒年華的生活。
可惜,蘇大才子的酒量不咋樣。《書東皋子傳後》中記載,他「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喝了一天, 也只能喝掉半斤。喝得少,自然剩得多。不過美酒是不可辜負的,看著自家院落北牆根邊上排開的一堆堆喝了一半的名酒,大才子可傷透了腦筋。
好在經過幾番摸索,他終於想出了法子。將所剩美酒倒在一個大缸裡,蓋上蓋子,封上黃泥,置於雪堂中。雪堂是蘇東坡自己蓋的三間簡易房屋,四壁畫滿雪景,美其名曰:「雪堂」。蘇東坡無論做什麼都風雅到極致,他將這一缸混合酒取名為「雪堂義樽。」何時來了客人,或自己想嘗幾口,就從雪堂裡舀酒。其實這才是最早的雞尾酒,因為700年後,紐約某酒館一位叫貝特西•弗拉納根的服務員,就是把幾種剩酒倒進一個大容器裡,冒充新酒給客人喝,創下了如今頗有聲名的 雞尾酒。
在宋朝,有像蘇東坡這樣酒量窄的,也有酒量特別大的。宋真宗年間,汴京城新開業的王氏酒樓開門迎客,歡彩樓門高掛,桅子燈懸起,案上擺滿了精美酒器。客人絡繹不絕,店家忙得不亦樂乎。在眾多賓客裡,有兩位男子特別醒目。他們一言不發,從早上喝到了午後。店家見他們衣著光鮮,不像是來吃霸王餐的,便只顧著上酒,不敢打擾他們喝酒的興致。隨著時間過去,被喝空的酒碗越疊越高,旁邊往來的客人,也被這兩位男子震驚到了。
又過了幾個時辰,天色漸晚。店家打發小二把門口的桅子燈點上,回過頭來發現白天來的那兩位男子還在喝酒。從天亮喝到天黑,他們面不改色,沒有醉意。兩位男子的好酒量,立刻傳遍京城,人稱酒仙。二位男子是何人?大臣石延年和劉潛。這段事蹟被《宋史》記載了下來:「年喜劇飲,嘗與劉潛造王氏酒樓對飲,終日不交一言……飲啖自若,至夕無酒色。」
宋真宗年間,如果你走到大街上,看到有人在樹上喝酒,也別驚訝,搞不好也是這位石延年大人。石延年字曼卿,生性豪放飄逸,性情狷介耿直。因為酒量好,人稱「石五鬥」。五鬥相當於現在的一百斤,雖然綽號有誇張的成分,也足以說明石曼卿的酒量非常人能及。
除了能喝,他還變著花樣喝酒,行為不羈,有魏晉風骨。《夢溪筆談》載:「石曼卿喜豪飲,與布衣劉潛為友……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著械而坐,謂之「囚飲」。飲於木杪,謂之巢飲。以稿束之,引首出飲,復就束,謂之鱉飲。夜置酒空中,謂之徒飲。匿於四旁,一時入出飲,飲已復匿,謂之「鬼飲」。其狂縱大率如此。廨後為一庵,常臥其間,名之曰捫虱庵。未嘗一日不醉。仁宗愛其才,嘗對輔臣言,欲其戒酒。延年聞之,因不飲,遂成疾而卒。」
石延年飲酒花樣之多,令人瞠目:有時爬到樹上喝酒,有時戴著腳鐐飲酒,有時在屋裡吊著一個繩套,喝酒的時候把腦袋伸進繩套裡去,喝完再把腦袋縮回去。宋仁宗即位後,愛惜他的才華,對近臣說,希望他少喝一些。石延年知道後,聽了勸,但不喝了卻得了毛病,不飲而死。愛酒至死,算是為這位名士的一生,增添了悲壯浪漫的色彩。
--------------------------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 復活清明上河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