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雨遮計入面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雨遮計入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雨遮計入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雨遮計入面積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金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因車位及車道公設分攤引發爭議,台灣高公設比及實坪制議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今天4/6(二)聯合報民意論壇刊登我昨天的投書《讓房價公設資訊透明化》(內文詳如下)。 原本投書的標題為《房屋房價公設比知多少?》,因投書文稿過長,受限篇幅,刊登時將原文部分刪除,其中包括公設內容及停車位的複雜與爭議等第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81002TVBS 男買房控建商騙「雨遮錢」128萬被黑 今年有要購買房子的民眾要注意了,從年初開始,取得建照的建案,雨遮是不登記不計價,不過同時還是有過往,有計價的房子在賣,就要小心業者魚目混珠,台北就有一名男子投訴,購買104年的建案,卻被計價,損失128萬。 記者 葉韋辰 / 攝影 張肇...

  • 雨遮計入面積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6 06:38:32
    有 134 人按讚

    最近因車位及車道公設分攤引發爭議,台灣高公設比及實坪制議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今天4/6(二)聯合報民意論壇刊登我昨天的投書《讓房價公設資訊透明化》(內文詳如下)。

    原本投書的標題為《房屋房價公設比知多少?》,因投書文稿過長,受限篇幅,刊登時將原文部分刪除,其中包括公設內容及停車位的複雜與爭議等第二、三、五段刪去,我將投書完整內容重新貼文如下,供進一步參考。

    ———

    房屋房價公設比知多少?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公設比過高議題再度受到朝野關注,內政部在立法院備詢表示,的確有些瑕疵需要檢討,像是車道、車位的公設,「不可以計入樓上的公設一起來算」,可能在立法院下會期提出相關修法。另外,近年新建案欠缺公設相關規定下,導致公設比動輒超過三成以上,在房價持續高漲當下,是否公設不應列入計價,建議採用「實坪制」,也成為能否透過公設不計價而促使房價下跌的爭議。

    在台灣官方採建物和土地的面積產權分別登記,其中建物面積登記又分成「專有部分」:包括「主建物」(室內專用)及「附屬建築」(陽台等室外專用),和「共有部分」:包括大、小公(設)、車位及車道等二部分。而「大公」包括大廳、電梯、樓梯、設備、設施等由社區全體住戶持分共有共用;「小公」指社區小部分住戶,如各層梯廳僅由該層住戶持分共有共用。

    至於「車位」又分成「法定」、「增設」及「獎勵」車位三類,雖然共有但均可以「約定專用」。其中法定停車位有產權,但無獨立權狀,不得與建物分開買賣。惟其產權登記並未明確規定是「大公」或是「小公」,若是登記為大公,即沒買車位住戶也有持分車位面積,顯然不合理。至於增設停車位產權得登記為公共設施或獨立權狀,可單獨買賣。而獎勵停車位與增設的登記產權情況類似,惟所有權人可提供給包括非住戶的「公眾」使用。從上述各種停車位的產權登記與使用權利不同,其停車位的價格也應有所不同。

    另外關於「車道」的產權登記,因為涉及停車場均列為「防空避難室」,同時還多設置社區大樓的機電相關設備,有的還設有垃圾儲藏空間等,因此過去多列為大公,由社區全體住戶所持分共有共用。然而由於停車位佔了絕大空間與使用頻率,因此車道列為大公並不合理,然而若列為小公,似乎也會造成「產權」與「使用權」的爭議。

    猶記得早期華美建設張克東銷售仁愛路圓環旁「財神酒店」時,即是將房間出售,但走道公設並未出售,登記在建商名下,後來引發產權糾紛,不論使用或改建都造成許多爭議。

    較合理的車道產權登記方式,個人建議是依據停車場公設空間使用的面積按比例持分登記產權,如此車道雖列為大公,但未買車位的住戶其車道產權持分的比例很小,卻仍可保有使用權,以減少未來爭議,亦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關於產權面積登記與計價的作法,民間業者最早是將停車位併入一般公設登記,合併計價,如此降低單價,以吸引消費者購屋。後來購屋者消費意識提升,發現業者計價方式不合理,在市場機制調整下,業者目前已多採用房屋與停車位分離登記與分開計價方式。

    2011年政府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中規定,主建物、附屬建物及公設採取分離登記與計價,惟業者並未真正落實。即便是2012年政府在實價登錄的資訊,也未真正落實上述規定,甚至就連停車位的分離登錄與計價仍混亂不一。

    後來消費者認為雨遮、屋簷等附屬建物面積登記並計價非常不合理,因此政府規定在2018年以後新建案,雨遮等不得登計也不得計價。到2019年政府為減少實坪制的爭議,在實價登錄網站加入「淨坪價」及「淨坪比」等試算機制。

    從上述公設面積產權登記到使用與計價爭議過程,可以了解台灣高房價所產生高公設比不合理的困境。如今再試圖透過車位與車道的公設計算修法,以保障購屋消費者權益,應予肯定政府的努力。惟政府介入房屋市場的交易行為,仍應注意買賣雙方公平合理原則,尊重市場機制,以避免產生更大的爭議,甚至造成房價或社區品質與使用的扭曲。

    我過去曾帶領研究生長期實證研究専有及共有產權的計價、社區公設必要與非必要設施的面積分擔、以及公設項目與計價比例的相關市場分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房屋的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及停車位其面積效用所產生的價值都大不相同,因此房屋銷售應比照停車位方式,採取分離計價較為公平合理,也能尊重市場機制。

    然而當前房屋銷售資訊並不完全透明,消費者購屋並不淸楚大、小公設項目、位置、範圍、面積分攤及其價格。建議政府應規範賣方未來銷售房屋必須提供大小公設平面圖、面積分攤計算方式及其價格,讓購屋者淸楚掌握公設資訊,以為是否購屋之決策依據。

    房屋公設面積比例引發爭議的最主要根源是台灣高房價所引起,再加上複雜的產權面積登記,以及國人習慣以每坪單價乘上產權登記面積來計算房屋總價所產生。而產權又涉及與使用權的一致習慣,特別是社區大樓都必須要有的公共設施,如何淸楚規範,以避免不合理加重購屋者的負擔,並減少居住使用的社區爭議,政府有責任介入修訂相關法規。

    https://www.google.com.tw/amp/s/udn.com/news/amp/story/7339/5367793

  • 雨遮計入面積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3 11:42:54
    有 7,530 人按讚

    【推動實坪制遏止虛坪灌水亂象
    落實居住正義】

    內政部花敬群次長昨天在臉書上勉強說出「有些虛坪離譜 會認真檢討」,但從2017年賴清德院長承諾要推動實坪制計價,內政部開始研擬至今卻沒有具體目標及時程,只見北市公設比逐年攀高、虛坪灌水亂象越來越離譜、房價跟租屋指數都達歷史新高,花次長是真心檢討還是虛應故事?嘉瑜會持續關注跟推動💪

    據住展雜誌統計,2019年大台北公開銷售的大樓、華廈類新建案平均公設比持續走高,其中台北市新建案平均公設比上揚至約34.8%,新北市也走高到約32.8%,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內湖甚至出現號稱坪數35.85坪,但公設比高達54%的小宅!實際室內坪數不到15坪,若用最高售價1900萬計算,等於購屋者花了1026萬買虛坪,相當驚人。

    98年監委就曾針對房屋虛坪灌水現象糾正內政部,包括:1、建商售屋廣告主打「低公設比」,令消費者無從知悉與分析公共設施坪數之分配是否妥當,致引發虛坪、灌水等爭議,內政部放任不顧,洵有疏失。2、附屬建物、公共設施坪數之單價與主建物相同,有無暴利之嫌?是否應以不同單價計價以求公允? 3、建物登記面積與建管執照面積不一,給予建商「灌虛坪」機會,內政部卻怠惰修法,放任民眾權益受損,實難辭其咎。

    近年建築法規放寬許多建商可免計容積的項目,包括陽台、屋簷、雨遮、法定騎樓、防空避難設備、裝卸、停車空間、機電設備、安全梯、管委會使用空間,加上地政法規准予建物測量登記面積多於使用執照面積,造成附屬建物、公共設施灌入坪數,不計入容積卻可灌到住戶的公設,再要住戶買單,用公設名義計價,導致一樣容積、一樣土地坪數,不同建商蓋出的可賣坪數完全不同,甚至把免計容積的車道也灌入公設,這些問題就是長期不推動實坪制計價出現的亂象,內政部都知道!但什麼時候要改?

    全世界都實坪制,只有台灣、中國、香港是公設要計價,連香港都開始一步一步走向實坪交易計價制,目前在香港每一筆的交易物件,都可以看得到「建築面積呎價」跟「實用面積呎價」,前者就是我們所說的權狀價格,後者就是所謂的實坪價格。當大部分的人談價格都是用實坪價格來討論時,其他的制度才會慢慢跟進修改。

    推動實坪制計價必須一步步落實,政府有決心才能遏止建商藉公設灌水房價、靠公設賺錢的亂象,也才能讓真正的實坪房價透明!

    大台北公設比持續攀高 虛坪問題惡化未解
    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9285
    公設比54%「北市最高」 砸千萬都在買虛坪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0827/ZT3YXCYG3BDSVFPEYILUAPCPQI/
    虛坪現象持續惡化 買方:房價愈來愈高卻愈住愈小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426757
    房屋虛坪灌水 內政部遭監察院糾正
    https://www.cy.gov.tw/Message_Message/18767/%E5%85%AC%E5%85%B1%E8%A8%AD%E6%96%BD%E7%81%8C%E5%85%A5%E5%9D%AA%E6%95%B8_980903.pdf
    一張圖看懂公設「虛坪」被灌到哪…台灣人買房養空氣
    https://fuhouse.setn.com/news/778420
    【數據看天下】實坪制會讓房價漲多少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5773
    真的實坪計價 房價會如何?
    https://www.leju.com.tw/page_blog/view/140
    幫你解讀買屋實坪?虛坪?
    https://epaper.land.gov.taipei/Item/Detail/%E5%B9%AB%E4%BD%A0%E8%A7%A3%E8%AE%80%E8%B2%B7%E5%B1%8B%E5%AF%A6%E5%9D%AA_%E8%99%9B%E5%9D%AA_

    高嘉瑜舌戰徐國勇 花敬群:有些虛坪離譜 會認真檢討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930584

  • 雨遮計入面積 在 賣厝阿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6 09:00:29
    有 110 人按讚

    #阿明小教室 #房事辭典新登場
    #每日一詞房事版 #附屬建物

    附屬建物是整棟大樓裡與「主建物」
    相連的設施/設備,
    就像排油煙機與過濾網、過濾杯、
    排氣管的關係,
    可以讓居住在大樓的人生活上更豐富。

    內容:

    一、 附屬建物種類
    1. 陽台。
    2. 雨遮。
    3. 屋簷。
    4. 露台。
    5. 花台。

    二、 附屬建物由誰使用
    附屬建物在購屋人成交房屋後
    即可自行利用。

    三、 附屬建物簡介
    1. 陽台-上方有遮蔽物的平台。
    2. 雨遮-安裝在窗戶或冷氣孔上方。
    3. 屋簷-屋頂牆面突出部分可用於遮雨。
    4. 露台-上方沒有遮蔽物的平台。
    5. 花台-突出於牆面外可用於種植植物,
    但人無法走動。

    四、 其他
    內政部發布,107/1/1後申請建造執照的建物,
    僅有「陽臺」得以附屬建物辦理測繪及登記,
    「屋簷」及「雨遮」則被刪除,
    無法以附屬建物辦理測繪及登記。

    補充
    露台屬於住戶「約定專用」部分,可以讓露台戶獨自擁有,但坪數不計入權狀面積,僅限於合約載明面積和專用ㄛ!!

    阿明線上 line.me/R/ti/p/%4054aming
    ============================
    買房賣房資訊平台 https://reurl.cc/X6ple3

  • 雨遮計入面積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0-03 13:29:32

    181002TVBS 男買房控建商騙「雨遮錢」128萬被黑

    今年有要購買房子的民眾要注意了,從年初開始,取得建照的建案,雨遮是不登記不計價,不過同時還是有過往,有計價的房子在賣,就要小心業者魚目混珠,台北就有一名男子投訴,購買104年的建案,卻被計價,損失128萬。

    記者 葉韋辰 / 攝影 張肇華 ......↓

    投訴人吳先生:「因為雨遮不計價不是從今年才開始,就算是一個代銷公司,他應該也要知道,這個部分是不能計價的。」

    拿出簽約時的合約書,吳先生感到很氣憤,花了3千4百萬,購買的文山區建案,明明建照是104年取得的,雨遮不該計價。

    然而裡頭,雨遮面積是1.94坪,被算進總面積52.89內,害他多花了128萬,購買這棟房子。

    尤其不能接受的是,當時代銷人員,給他的是空白合約書審閱,後來簽約時沒算過總價,事後發現多付了雨遮的錢,向建商反應,卻不處理。

    投訴人吳先生:「覺得說約都已經簽了,已經等於是到手的部分,就沒有再有正面的回應。」

    畢竟頭期款已經付了,頭洗一半也不能喊停,只好向消保處投訴。

    致電建商回應,目前即將完售,周二公休,無法給出回應。

    不過依照雨遮法令,2011年5月前是可登記可計價,今年起不登記不計價,而中間這段時間是可登記,可計價,以建照發出的時間為準,導致目前有一國三制的局面。

    房仲陳泰源:「未來2、3年陸陸續續完工的房子,它仍然有可能是2017或2016取得建照的房子。」

    雨遮是否被計入售價之中,消費者下手前一定得特別注意,避免白白被坑錢。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002547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8/10/181002tvbs-128.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