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產品中有5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萬的網紅陳其邁 Chen Chi-M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雄的同溫層 昨天有位我的小學同學,下班時經過高雄車站,line給我他的感受。 我們畢業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聯絡。 我去外地讀書、立委、公職,再任市長;他則一直在高雄唸書,數十年上學放學、上班下班,中博是他的必經之路。 我們兩個老高雄人,分別是回到故鄉與留在故鄉。看著這座城市成長的心情都一樣: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周我才拍過的人,下下周再回來拍時,人就不見了。」許震唐很感傷的對我說。 許震唐,1967年生,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攝影,那個年代關於攝影的資訊並不多,當時就看了阮義忠出版的「攝影家」雜誌,也看到了「人間」雜誌報導了關於家鄉的故事,於是他才知道原來攝影不只是只拍風景花草,人的故事也...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10:10

【#江仲淵:《背影》沒告訴你的事:朱自清與父親的八點檔家庭鬥爭】 朱家一直以來都是書香門第,祖上的每個人幾乎都是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就連朱自清的爸爸── 朱鴻鈞也不例外。 朱鴻鈞是徐州當地的榷運局長,但在整個家族中,卻是最不起眼的一位人員。 對仕途不順的自卑,使朱鴻鈞種下了一個心結:他一定要比過...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BeautyExchange.com.h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05:56:48

「這個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是早些年在網絡上十分流行的說話。有的人趁著年輕離開家鄉,到外地看看。遊子離家,奔波勞累,有時候都不免想念家鄉,想念那些熟悉的朋友、街道、風景...... . 有時候在異鄉的時間長了,新的家在這裏,新的生活在這裏,對故鄉那些曾經熟悉的街道、風景的印象都開始模糊起來。久回一...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8:27:27

《#神之鄉》第1-4集心得:說不出口的愛 (8.2/10) 《神之鄉》是一部台灣電視劇,由莊景燊執導,王識賢、李李仁、李玉璽、項婕如主演,劇情講述大學生夏志薰在大三暑假為了做報告,帶著美術系學妹陳暖暖回到離開七年的故鄉大溪,準備參加六二四的遶境活動,逐漸找回自身遺忘的童年,並鼓起勇氣面對他跟父親之...

  •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22:05:36
    有 43,189 人按讚

    高雄的同溫層

    昨天有位我的小學同學,下班時經過高雄車站,line給我他的感受。

    我們畢業後,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聯絡。
    我去外地讀書、立委、公職,再任市長;他則一直在高雄唸書,數十年上學放學、上班下班,中博是他的必經之路。
    我們兩個老高雄人,分別是回到故鄉與留在故鄉。看著這座城市成長的心情都一樣:見證這個城市的轉變,希望我們的故鄉更加美好。

    高雄的改變,生活的忙忙碌碌,有時讓人習以為常,住在高雄時總覺得沒什麼。
    但當有一天坐車離開高雄,才發現故鄉的日常生活點滴累積成幸福。

    火車站的保留,讓我們在城市的進步中,還有記憶可以按圖索驥,追尋得到家的依戀與味道,有回憶可念想。

    這就是為何火車站要留下的原因。

    看著小學同學這一篇,更有同溫層的感覺。

    昨天下班我也是從中山到博愛經過,一邊看著即將搬遷回中軸線的老車站、一邊和他閒話高雄的改變。彷彿坐了時光機回到從前,也好像一幕一幕的懷舊電影在眼前播放。

    我們共同的感受:城市在改變,不變的是恆久的家的感覺、家的意義。
    .
    高雄車站-記憶的乘降場(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傅尹志 院長)

    2021年2月高雄執行了一場心臟繞道手術,連接南北的中博高架橋終於拆除了,雖然大橋告別了舞台,但也讓另一個歷史痕跡有機會重回他的應許之地,高雄車站,1941年的帝冠式高雄車站,即將在9月重返高雄中軸線,他不但記載著高雄的歷史,也是傳統地標,更是高雄人每個同溫層的回憶。

    依稀回憶起小時候住在林森路尾的鐵道旁,遠處不時傳來高雄車站火車要出發的軌道聲之外,也定時聽到鳴笛聲,彷彿是專屬鬧鐘催促著我起床、上學,夜晚也提醒我該是入眠時候了。帝冠式的高雄車站靜靜的看著每一幕的感動:有情人久別的重逢、遊子返鄉的喜悅、外出打拚的勇氣。但在歷史巨輪的滾動中,旁邊迎接生命的鐵道醫院不見了,鐵道宿舍也一一搬遷,小時候的鐵路福利幼稚園也消失了,真的深怕高雄車站也會相繼的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還好高雄市府保留了歷史,讓它默默地等候回家。

    在下班的途中,不經意地發現,它已經快回到原本的家,心中有著莫名的感動!它是故鄉的門戶,也是家鄉的回憶,更是成長的過去,不斷的輸送回憶到每個人的腦海中。它連結了南北脈絡,銜接歷史的古今,將來更會融新匯舊攜手迎向高雄的未來。

  •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9:55:27
    有 1,668 人按讚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鬧著玩娛樂 Nowyou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6 22:28:01
    有 1,895 人按讚

    #沒有外景的日常 Day 3

    在太平洋的浪潮聲中睡去,在日出之時醒來。過厚的雲層擋住太陽的來時路,只見些許日光露出行蹤,還有半透明的半月在很高很遠的天上。​

    這是來長濱的第二天。​

    再醒來已是豔陽藍天,日光把海水折射成最東海岸的那種﹑怎麼看都不膩的藍。氣象預報今天降雨機率93%我才不信。


    那一小片的小玉西瓜都還來不及吃到,外頭已經濕成另一個世界。那種毫不留情颱風式的下法,今年就連在臺北也沒有。老闆娘從廚房探出頭說長濱最近的天氣都是這樣,快變成雨都了。本來就沒有既定行程,被雨困住也就無所謂。看我們吃飽閒著,老闆提議到隔壁喝杯手沖咖啡。然後帶著我們走一趟他的人生。​

    移居過臺北的老潘,在找到老婆之後沒有留戀地從那個鬼地方離開搬回長濱-我們豈不就是來自鬼地方的鬼。老潘說著這30年來他做過的事,看著30年來故鄉的變化。那片沙灘原本是帶著全家人游泳烤肉露營的,後來蓋了漁港﹑堆了消波塊,都不一樣了。不一樣的還有當地的人口組成,早在10多年前許多外地人移居在此,民宿一幢一幢蓋了起來,歡迎更多想短暫移居的外地人光臨。移居回來的還有老潘的大女兒,現在在長濱農會工作的她,畢業後在桃園工作,入不敷出的生存,爸爸乾脆召喚她回家生活。​

    不只老潘會聊,整個長濱的人似乎都是如此。​

    「你們從哪裡來?住哪裡啊?喔小兔那裡。明天要回去囉?」,這是他們聊天的起手式。「牠從農曆年在海邊走失到現在都沒看見。是阿紫的狗。」,水果攤老闆娘看到我正盯著牆上貼著的那張尋找瑪麗宣傳單解釋著說;「中午要喝、下午要喝、晚上也要喝啊!」、『她都喝啤酒而已啦!』,在大街上閒晃路過雜貨店,門口坐著一桌人開始乾杯,第一頓晚餐的熱炒店老闆娘是其中一個;「你跟著她們出去玩啊!」,看見khioh-tio̍h-ê躺在店裡,我走進去跟牠打招呼,看店的阿姨用濃厚的原住民口音對討摸的khioh-tio̍h-ê說。​

    「要下雨哩!」,對啊我們要趕快回家了,「來這邊幹嘛?」,看海跟吃鹹酥雞啊!這是來長濱的第二天,在這裡能聊天的人似乎比台北更多。

    聊最多的還是吳神父腳底按摩的林師傅和Hana,他們不只聊,還摸透你全身的秘密。「肩頸很硬吼!腰會痠吧!睡不好啦!胃脹氣嗎?這裡是斜方肌、腦神經、耳朵、鼻子、支氣管...」,雙足不同區域反射到身體各部位的毛病。某幾個點引起難耐的疼痛,禁不住叫了出聲,剛好吳神父進門大概是聽到或看到我的扭曲:「不會痛就代表麻木了,很不好。痛就叫吧,反正叫不用錢。」​

    「會痛就代表你還活著。」,Hana抬起頭對我們兩個說。
    所以不要怕痛,這是來長濱的第二天我學到的一件事。

  •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06 00:30:27

    這周我才拍過的人,下下周再回來拍時,人就不見了。」許震唐很感傷的對我說。
    許震唐,1967年生,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攝影,那個年代關於攝影的資訊並不多,當時就看了阮義忠出版的「攝影家」雜誌,也看到了「人間」雜誌報導了關於家鄉的故事,於是他才知道原來攝影不只是只拍風景花草,人的故事也是很有意義的,於是在退伍後就開始拍攝家鄉的日常。
    為什麼要拍家鄉,「因為怕有一天會消失」他說,雖然在外地工作唸書,但是他只要休假就會回去拍攝家鄉的人事物,留下一些記憶。當時的拍攝的方式比較像是紀錄,並沒有特別的一個主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他發現故鄉的人越來越少了,空屋也越來越多了,曾經拍過的人也一個個消失了,於是他想著,為什麼這些人為什麼消失,後來才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是罹癌走的,很多是肺腺癌,當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是末期。當時在村裡的老人還跟他說「阿唐啊,要把我拍的漂亮一點,美一點,我走的時候我要用」「阿唐啊,人給你拍到,就回去了,你的鏡頭比子彈還要厲害啊」,從老人嘴裡出來的玩笑話,但是對於許震唐來說是很感傷的,於是他慢慢的將鏡頭轉向,拍攝人與環境的關係。
    2013年與鐘聖雄合作舉辦了「南風」攝影展,將拍攝多年台西村民的生活與南風吹起時,雲林麥寮的六輕所產生的氣體對於故鄉所造成的影響,以紀實攝影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讓大家感受到人的生與死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那麼的緊密。
    2017年,他毅然地離開了在台北的工作,回到了大城鄉,專心地將鏡頭全面地擴展到濁水溪兩岸居民的生活,另外也拍攝紀錄片,長期的關注自己的家鄉。對於攝影,他期待他拍攝的作品,能像蝴蝶效應般擴散出去,一步步的影響到一些人的態度跟觀念。
    新聞連結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208/1294263

  • 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31 09:44:35

    單元主題:2014年小狼少年音樂夏令營
      
    時間:2014/08/06~10
    地點:新北市平溪國中
      
    首先是張政漢執行團長給家長的一段話-

    敬愛的小狼夏令營學員家長:
    謹先以十二萬分的敬意,歡迎您的子弟參加2014小狼戀戀平溪音樂夏令營!
      小狼音樂夏令營是「中華民國童軍文教基金會」屬下「小狼合唱團」所主辦的夏、冬令營隊,迄今已進入第15次營隊。「小狼合唱團」創立之初即以「創造被利用之價值及散播喜樂的音符」為宗旨,本著童軍服務社會的理想,自2005年冬天即展開以「童軍生活體驗、音樂啟蒙及肢體開發」為主要重點之非營利營隊,所有服務員均由童軍伙伴義務參與,目的在提供參加學員寒暑假一個有意義的短期營隊,同時能進一步認識童軍並享受童軍的好。
      
      其中夏令營除對外開放報名外,同時以含來回車資在內費用全免的方式,邀請北區之清寒學生及外地原住民學生參加,經費不足部份均由「小狼合唱團」家長向外募捐支應,迄今有口皆碑。
    本(2014)年小狼音樂夏令營,於新北市平溪國中舉辦,著眼於讓參加學員在音樂啟蒙課程外,能在童軍體驗中進一步學習自我管理,並在互動中學習生命關懷與大自然體驗,別忘了大自然規律下的每一個天候元素,諸如晴雨風寒都有可能在營隊過程中碰上,因此祈望家長都能在心理上做好營隊因應天候而應變之種種措施,更祈望家長放心的把您的子弟,交在羅浮溫柔雙手的照顧之中,讓我們一起許諾孩子們一次快樂奔放的營隊體驗! 謹此
      
    敬頌夏安
    2014小狼音樂夏令營執行團長 張政漢 謹誌
      
      
    此次全部學員有145位,共分為四個分團,主持人是在8/9下午一點到達平溪國中,採訪至8/10早上八點離開。
      
      下午一點到達之時,正進行是分團的操作,二個分團是音樂課、二個分團進行樹攀活動。音樂課的部份又分成二組,第一組是音樂的啟蒙,排練「灰姑娘的音樂劇」分再為三組,樂器組、舞蹈組、杯子組。授課老師是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組碩士生 #王品方 和 #陳若曦,原音重現了當時的上課情形,課中休息也採訪了陳若曦老師。而第二組則是肢體的開發、打擊樂器的學習,一樣原音重現了當時的上課情形正在排練「拉丁節奏狂想」,還有課後採訪了打擊樂授課老師,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畢業的 #吳沛奕 老師。
        
      另二個分團則是進行樹攀活動,由 吳慶華團長帶領,採訪了吳慶華團長樹攀的重點與技巧,吳團長也說明了,當初原本只是為了在樹上進行觀察,最後卻演變成樹攀體驗課程。
      
      下午三點半,是「童軍與傳統的結合」,小狼是用個人闖關的方式,在學校的操場上,設了20個傳統的童玩關卡,這是一個很愉快的下午,小狼們有吃有喝又有得玩。
      
      晚上七點,是今天的重頭戲「營火」,整個營火的節目都是由東吳大學為主的羅浮群再加各校精英的幫忙,而組成的活動組,來帶領現場100多位小狼,渡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最後爐邊談話,張政漢團長說了當年為何會創立小狼合唱團,11年前第一次參加小狼夏令營的小狼們現在都是家長了,而後面參加的,則現在成了羅浮群。
      
    家長出錢出力,羅浮群出力。一起讓整個小狼合唱團日益茁壯,老爹團長也期許這次參加的小狼們,以後一樣能反哺小狼合唱團,這才是真正童軍精神的延續。
      
    戶外專訪: 張政漢(老爹) 團長
      張政漢團長(老爹),接觸童軍運動54年,生長在宜蘭鄉下,在一個貧窮農家長大,學生時代開始接觸童軍運動,當年求學時,早上上課前都要先拿菜到市場賣,賣完才能去上學,因此天天遲到被童軍團長罵。有一天團長到菜市場才無意發現,從此才改變他的一生,以後他家的菜只要帶去學校,就由學校老師、同學,幫忙認購。老爹團長才能有正常的求學生活。後來在美國退休後,他一直念念不忘的事情是,如何才能再為故鄉(台灣)再做什麼事?他一生最擅長就是童軍技能與本領,於是他回到台灣。2003年老爹問了一句話「我們童軍難道不能有屬於自己的合唱團嗎?」試著告知當時的楊朝祥理事長,沒想到楊理事長一口就答應了,十月展開籌備,十一月「小狼合唱團」已正式成立了。如今已經過了11個年頭,也辦了16次的冬夏令營。當年喊出二個口號「創造被利用的價值」與「散播喜樂的音符」,人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而老爹說:參加童軍的孩子除了不會變壞,還要變得更好。這11年來小狼合唱團也有面臨到困境,老爹團長都在專訪中,娓娓道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