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產品中有3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萊塢影星 #威爾史密斯 在接受美國GQ雜誌坦誠和妻子 #潔達蘋姬 行使「#開放式婚姻」,表示性對象不僅限於配偶,而是各玩各的。他對記者說:婚姻對我們來說並非牢籠。但在開放性婚姻經驗裡,給予對方完全的自由和無條件的支持,在我眼中是愛的最高定義。 看得出來威爾和潔達對彼此的愛既無私又大方,另一半和自...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孟達(達哥)感情生活豐富,共經歷了3段婚姻,育有4女1子。 1976年,達哥和圈外人麥莉莉結婚,婚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18年便結束。達哥的第二任妻子是前無綫藝員盧少慈,兩人因工作關係認識並愈走愈近,當年他們被傳媒影到在黃埔花園同居才被踢爆關係。有指他們於1989年開始同居時,達...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9:49:01

《#為你找個家》學習去接受死亡 (8.2/10) 《為你找個家》是一部愛爾蘭溫馨劇情電影,由烏貝托帕索里尼執導,演員詹姆士諾頓、丹尼爾拉蒙特主演,劇情講述一位35歲的窗戶清潔工約翰,在妻子因病過世後努力工作撫養4歲的兒子麥可,但這時他卻得知自己罹患絕症,在悲痛之餘也開始嘗試為麥可找到一個完美的新家...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許常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7:28:33

問 我已經五十五歲了,從小就是個受虐兒,我十九歲就找了一位筆友,交往三年後結婚,婚後生了一男一女,但先生經常下班就跟同事去喝酒到半夜。 我原本是一位幼教老師,在女兒1十一歲兒子七歲時,我因為想安穩有自己的房子,也試圖改變先生的生活環境,我就放棄幼教老師工作,換了一個環境,兩人開麵攤,因為他還是一...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兒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1:20:23

夫妻分工│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6 之前收到讀者來信,想聊聊夫妻分工,我想了兩三週,不知從何下手,因為這件事的變動性和主觀感實在太強了,又牽涉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環境。與其談如何分工,一起來想想跟另一半的關係,及彼此溝通的方式,可能比較有效率! 先說我的情形供參考。豬寶剛滿兩...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1:37:03
    有 1,965 人按讚

    好萊塢影星 #威爾史密斯 在接受美國GQ雜誌坦誠和妻子 #潔達蘋姬 行使「#開放式婚姻」,表示性對象不僅限於配偶,而是各玩各的。他對記者說:婚姻對我們來說並非牢籠。但在開放性婚姻經驗裡,給予對方完全的自由和無條件的支持,在我眼中是愛的最高定義。

    看得出來威爾和潔達對彼此的愛既無私又大方,另一半和自己以外的人擁有性關係,配偶本身必須先放下「嫉妒」的情緒,嫉妒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愛,而是一種自私在作祟。

    首先,我要開門見山地說:
    ✅好萊塢明星的開放性婚姻,咱們暫且看看就好。首先,他們離婚後牽扯出的利益十分龐大且繁雜,很多時候離婚的弊多於利,當夫妻是更為明智的抉擇。

    這些明星背後也有超級律師團隊,來往的性對象絕大多數可能也大有來頭,因此,該如何保護彼此的權益和其中眉角都可做到滴水不漏的防範。若是在台灣,就算夫妻間承諾有開放式關係,約定俗成也難保有法律效力,只要有人不爽牙起來反悔追訴,性對象便逃不過「侵害配偶權」或「小三、小王」的罪名,配偶招致身敗名裂,仍舊得不償失。

    再來,威爾和潔達也不是結婚初始就約定是開放性婚姻,是在兩人婚姻裡輾轉演變而來,在其調適和接受的過程裡,自然又是重重內心煎熬。2020年,潔達爆出和小自己21歲、同為兒子朋友的有段「母子戀」,震驚演藝圈。我推測當時對威爾來說應該是種打擊,當配偶背著自己和別人暗通款曲,要讓自己釋懷並維持這段婚姻,很多時候就變成:一人一次才得以平衡。

    也許多年後,他也遇上了讓自己下體蠢蠢欲動的對象,逮到機會一桿進洞並一試成主顧,正好可以攤在桌面上和老婆討論並約法三章:我們來行使開放性婚姻吧!
    然而,真正的開放性婚姻在我看來
    ✅不是配偶偷吃了,然後自己被迫考慮是不是也要跟其他人上床?#而是在出軌劈腿前都已經講好談好的,否則豈非本末倒置、導果為因?

    在2021的今天,我們看見史密斯夫婦獲得了在開放性婚姻裡的平靜,卻無法窺見雙方在獲得伴侶理解並得到共識的過程裡,嫉妒吃醋負面情緒的波濤洶湧,他們走得過,你我不一定挺得來。

    最後,對多數人而言:結婚就是一對一,想要有多重性伴侶,那就不要結婚。要在台灣要行使開放性婚姻,對法律條文和眾人觀感來說,仍舊不夠完善和開放。想要效法史密斯夫婦,請三思而後行。

    【新聞連結:https://bit.ly/3ujyOQs】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雪奈日劇部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10:00:02
    有 1,354 人按讚

    《#我的意外爸爸》(そして父になる)為 #是枝裕和 自編自導,#福山雅治 領銜主演的電影。2013年上映之後大獲好評、票房亮眼,分別榮獲第66屆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及第5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殊榮。
      
    故事描述在建築事務所上班的男主角-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 飾)跟溫柔賢慧的妻子小綠(尾野真千子 飾),以及乖巧柔順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 飾),住在像飯店一樣高級的大樓,一家三口過著令人稱羨的富足生活。如童話般的美滿家庭,卻面臨意想不到的劇變,差點粉碎辛苦建構的幸福。
      
    有一天,慶多誕生的醫院打電話來,說有重要通知要告訴他們夫妻,這才知道原來養育六年的寶貝,竟然不是親生兒子。另外一個家庭,同時陷入痛苦的掙扎。在鄉下開設水電行的齋木雄大(Lily Franky 飾)與在便當店打工的妻子由加里(真木陽子 飾),一直很疼愛調皮活潑的長男琉晴(黃升炫 飾),雖然家庭成員眾多,生活並不富裕,大家依然開心知足。
      
    抱錯孩子的烏龍,使兩個家庭飽受煎熬與自責之苦。究竟怎麼做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安排?累積六年的情感無法輕易割捨,但他們也不願意放棄至親骨肉。
      
    只有在戰亂時代才有抱錯嬰兒的意外,這樣誇張的事情發生在現代社會,背後其實隱藏一位女性的嫉妒,扭曲的心態令她鑄下大錯,蓄意的陰謀想起來就覺得可怕。如此灑狗血又煽情的鋪陳,是枝裕和導演竟然能以細膩平實的手法來展現,一點都不矯揉造作。
      
    導演在訪談時提到:「藉由這部電影的拍攝,也讓我從中思考血緣關係的真諦。」
      
    現實生活裡,他有一個差不多年齡的小孩,父親這樣的角色,賦予他創作靈感。一方面想探討血緣和情感,另一方面想了解先天遺傳與後天養育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過,導演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觀眾,而是用寬容溫暖的胸襟說故事,使這部作品極具療癒功效,更可以撫慰人心。
      
    醫院跟委任律師都建議儘快將小孩換回來,但小孩的敏感與成熟,超乎大人的想像,怎麼可能說換就換。雖然慶多和琉晴被沒有血緣關係的父母養大,耳濡目染之下,已經習慣原有的家庭,根本不願意離開生活在一起六年的父母。
      
    即使慶多乖乖地服從爸爸指派的『任務』,可是他隱約察覺到自己被『拋棄』的事實,外表溫順的他,骨子裡很倔強,強忍著寂寞與不安的模樣,令人格外心疼,想把他緊緊擁入懷中。良多透過相機,彷彿看見兒子眼中的世界,充滿對他與妻子純粹又真切的依戀。那一刻,良多情緒崩潰、眼淚決堤,因為他終於明白,慶多小小的身軀早已融入他的靈魂和血肉,是無可取代的寶貝!只盼望能夠再次擁抱兒子,告訴他『任務』解除了。
      
    這部電影的選角,實在太出色了!尾野真千子和真木陽子的組合,使人聯想到《最完美的離婚》,只是性格倒反過來,尾野變得內斂含蓄,真木變得爽朗大方,不過同樣是討人喜歡的漂亮媽咪,對孩子的關愛溢於言表。
      
    福山雅治就算扮演平凡父親,也帥到無法無天,熟男魅力全開,舉手投足皆能吸引眾人目光。福山跟Lily Franky詮釋的爸爸,一個理性嚴謹,一個感性熱情,鮮明的性格使角色深植人心。片中的小童星亦是吸睛焦點,可愛的模樣、自然的表現,一點都不像在演戲。
      
    十分佩服是枝裕和的功力,引人入勝的劇情、溫馨雋永的結局,令我意猶未盡、再三回味。儘管不曉得這兩家人未來的命運會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把握了當下的美好,留住珍貴的幸福。
       
    #當年的小慶多已經15歲了
    #喜歡片中的樹木希林奶奶
    #現在自己成為媽媽感觸更深
       
      
    friDay影音 線上收看
    https://video.friday.tw/movie/detail/26360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21:41
    有 902 人按讚

    【和齊秦糾纏 17 年、選擇終生不婚:歷經情劫的王祖賢,原來「婚姻」是最不重要的事】

    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明星,世人老是喜歡對她們投以莫名期待,希望她們的感情也能有歸屬,有道是「愛情事業兩得意」、「優秀女人值得被愛」,搞得好像一個女性的幸福,終歸只剩下「嫁人」這個選項。

    縱然現在,女性主義已成顯學,我依舊會看見報章雜誌在提到一些傳奇女星時,倘若她終身不婚、選擇孤獨一生,定會為她嗟句可惜,嘆聲遺憾。

    很多時候,遺憾是任由旁人說嘴,當事者反倒不這麼認為。

    甚至,會不會一個女人,她終其一生追逐所愛的結果,竟是讓她深刻體會到:搞不好,她的靈魂根本不需要婚姻呢?

    這個女人,就是王祖賢。



    1987 年,電影《倩女幽魂》上映,書生寧采臣戀上女鬼聶小倩,人鬼殊途的癡情締造超高票房,被外媒列為「華語電影史百部經典」,其中,王祖賢一身白衣輕撫古琴、抬眉和張國榮對望,仍是全球影迷心中絕響。

    眉間若蹙、煙視媚行,王祖賢美得空靈,導演徐克形容她「完全不用化妝品,因為她不需要」;曾有女性化妝師陪著王祖賢搭飛機,驚艷她脂粉未施的睡顏,一看再看,說這女人太美,百年難得一遇。

    古今中外,老百姓最喜看才子佳人,尤其熱衷追逐才子佳人的情事,絕美如王祖賢,感情生活自然難逃外界關心與揣測,曾和許冠傑、吳啟華、成龍、梁朝偉跟劉德華都傳過不了了之的緋聞。

    追求者如過江之鯽,但出道多年,王祖賢最銘心刻骨的愛戀,當屬齊秦。

    王祖賢和齊秦,他們糾纏 17 年,時間長到足以讓雙方明白什麼是真愛與心碎,什麼是謊言與傷害,徹底悟了人生。

    1986 年,王祖賢和齊秦因拍攝《芳草碧連天》邂逅,一個是說話輕聲細語的氣質花旦,一個是叛逆不羈、宛如北方一匹狼的創作歌手,南轅北轍的強烈吸引力,很快就談戀愛。

    這段戀情沒有被王祖賢的家人祝福,源於齊秦年輕時進過管教所,是個性格自我的浪子,王祖賢父親擔心女兒和他在一起不幸福。然而,親人阻擋卻沒有讓這對戀人的愛意減少半分,齊秦還寫一首歌〈大約在冬季〉送給王祖賢,以一句「我在風雨之中念著你」表達對女方情深志堅。

    王祖賢很期盼擁有婚姻,和齊秦初交往,她上黃霑節目《今夜不設防》,向主持人暢想平淡美滿的家庭生活,兩眼發光說:「每個女人都是需要歸屬感,我喜歡家庭,我會想結婚。」

    一句話,王祖賢似是說給自己聽,更像是對著海一方的齊秦喊話,讓他心定。



    因《倩女幽魂》爆紅赴港發展,王祖賢與齊秦的遠距離戀愛終究難以維繫,雙方因聚少離多,不自信,不安全感,最後分手做回朋友。

    王祖賢在採訪中淡淡說道:「我喜歡齊秦,但他的性格太複雜了。」

    分手後,王祖賢沒有放棄對步入婚姻的渴求,但在追逐愛情的道路上,她經常碰上欺瞞。

    香港百億富商林建岳猛烈追求王祖賢,當時男方已婚,王祖賢將其拒之門外,她告訴他:「我不會想當第三者。」直至林建岳向她承諾,和妻子謝玲玲分居計畫離婚,目前單身,王祖賢點頭答應交往。

    未料,林建岳不但沒有離婚,且王祖賢的身份並不被男方家族接受,林建岳的母親更對港媒說道:「我只當我兒子出去叫了雞。」醜事鬧得滿城風雨,王祖賢成為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

    讓她心碎的是林建岳的回答,男方上節目吐露:「我做不到和太太離婚,和王祖賢在一起這 3 年我很開心。」此時王祖賢明白, 3 年情愛,鏡花水月,自己原來是位列林建岳諸多追求女星的花名冊之一。

    心灰意冷,王祖賢離開香港,避走加拿大。



    在王祖賢被「小三」臭名壓得喘不過氣,前男友齊秦站出來聲援。

    他說:「身為一個女孩,這不該是小賢(王祖賢)一個人的錯,我清楚她不是一個拜金的女生。」

    事後王祖賢打電話和齊秦,面對曾是前任,又是多年好友,她輕聲地問齊秦:「我們還能在一起嗎?」

    王祖賢和齊秦復合的新聞爆出後,粉絲與媒體無不獻上祝福,畢竟他們早已不只一次公開告白,直指對方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再者,歷經多年重新相愛,有時不得不感慨,一切都像命中注定。

    齊秦說:「我永遠愛著王祖賢,不只這一生,是三生三世。」

    王祖賢宣布復出,第一個作品就是拍攝齊秦〈懸崖〉的 MV ,拍攝期間一直赤腳奔跑五公里,腳底磨腫破皮,她笑得甜蜜:「齊秦的唱片賣得好,一切都值得。」

    齊秦在他的自傳《我心狂野》中回憶,與王祖賢的愛情就像是「愛上一個你曾經很討厭的人,但依然無法自拔、無法離開」,那是雙生火焰,彼此皆知對方帶給自己成長,痛苦歸痛苦,但快樂仍是如此真實與純粹。

    靈魂相契,絕無僅有,王祖賢說:「跟齊秦這份感情像情人,像家人,像朋友,時間越久越親近與糾纏,是很深的緣份。」

    兜兜轉轉,王祖賢跟齊秦高調復合,著手籌備婚禮,房子都買好了,但此時,王祖賢再度遇到打擊。

    齊秦前女友方美芳跳出來,帶著齊秦的私生子,王祖賢這才知道,枕邊人不但有一個私生子,這件事情男方家人都曉得,自己一路被矇在鼓底。

    又是欺騙,對象還是自己的多年好友與深愛的男人。

    王祖賢感受到不被信賴,心碎切斷和齊秦長達 17 年的感情,退隱影壇,矢志終生不婚。息影前,王祖賢再度上了黃霑節目,當黃霑問她感情問題,王祖賢心如止水地說:

    「我的字典裡,永遠不會有結婚二字。」

    興許,連主持人黃霑都料想不到, 1987 年的王祖賢和 2001 年的王祖賢,對婚姻的想法竟如此不同,且自己居然成為見證者。



    齊秦於 2005 年和小 24 歲女友孫麗雅結婚,一家四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夜深人靜,王祖賢仍是他心中的意難平。

    2019 年,齊秦投資一部電影《大約在冬季》,記者詢問希望給誰看到這部片,他回答:「妻子,女兒,王祖賢。」連外人都看出來,齊秦放不下。

    只是王祖賢,她早已放下這段情,原諒齊秦:「每個人年輕時都會做過錯事,算了,都過去了。」

    她潛心學佛,在加拿大養了一隻狗「智悟」,名字仿若她曲折的人生境遇,在情愛裡翻騰歷劫後終至清醒:面對無法掌握的命運和瞬息萬變的人心,你能做到的唯有臣服,方是智,更是悟。

    2016 年,王祖賢父親過世,她回台灣置辦喪事。

    有幸身在現場,我看著王祖賢被媒體麥牌簇擁,面色不慍不喜不悲,輕輕一聲「阿彌陀佛,謝謝大家」,雖然容顏因蒼老顯得疲憊,但靈氣宛如隔岸花分一脈香,她光是佇立,我感受到的就是一種平靜氣場。

    喪禮現場,齊秦沒有到,僅送上花藍致意,署名「晚輩齊秦」。

    曾有同業感嘆,說王祖賢選擇不結婚,應是被齊秦傷得太深吧?

    哪怕是這幾天查資料,翻閱各類講述王祖賢的情史,文章結尾都替她的獨身老去感到惋惜,似乎少了愛情跟婚姻,一個女人的靈魂就是缺角拼圖。

    但我認為,王祖賢是活得最通透的人,我更深信,她絕對從未後悔與齊秦的愛戀。



    婚姻是體制,是保障己身與伴侶的律法,是確保孩子有個正式名份的證明;但是愛,愛是一種感受,是一個你必須經過快樂、心痛、心酸、心死,最終慢慢走向接受與寬恕的歷程。

    拿佛學論,倘若人類注定是下凡歷劫,那麼我們「歷」的究竟是什麼?不過是貪嗔癡和七原罪。好的,那繼續探問下去,人類該用什麼方式才能夠體會貪嗔癡和七原罪呢?接著你就會發現,其實是要透過「愛」。

    神性的愛,是恆久忍耐又仁慈跟不嫉妒。

    可惜我們終究不是神,我們是凡夫俗子,而凡夫俗子的愛,絕對不是只有快樂,哪怕過去心甘情願付出,一個人的心中很難不抱期待,於是當期待落空,留下的便是執念。

    看開,這個概念太形而上,畢竟當事者如果卡在死胡同,讀再多雞湯都沒用,因此,我們就別怪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紛紛擾擾的俗事與很愛強求的人了,有時確實要等到一個歲數後才明白,一切都是過程。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在《說吧,莫言》中提到:「每個人的一生都有難以釋懷的東西,有的是追求愛情,有的是追求金錢⋯⋯總有一些價值是被你放大了,然後你會產生病態的衝動去追求。」

    「但後來你會發現,其實完全不需要這樣。」

    莫言講的就是一的過程,意即一個人要真正看開前,他絕對是要先「看不開」過;至於要怎麼體會「看不開」?到底都是要先去愛、去執著、去受傷、去經歷的。



    受過一次次傷,假設你沒有因此生病自殺或暴力傷害別人,其實你會慢慢發現,你的心臟對於苦難的承受度會越來越強,這是我敢和大家保證的。

    緊接著,你會在各種「看不開」到「看開」的輪迴裡(就是一直談戀愛一直被傷害啦),慢慢體悟一件事:執著是沒用的,以及,若你和對方真心相愛過,無論結局好壞,都沒事的,你終究愛過。

    王祖賢說過:「對於感情,我真的不是戒備,而是經歷過了,我覺得很足夠了,就算最後沒有在一起,也像前世今生有了羈絆一樣。」

    王祖賢所言不假,你勇敢去愛的同時,你的靈魂正悄悄被擺渡,提升到更強悍的境界。

    當一個人深刻歷練每段感情,最終已經學會放下,這個人的靈性層面已經茁壯,又何必需要婚姻這個體制呢?

    畢竟「愛人」所帶給你的課題,你早就做完了。

    走遍情愛的萬水千山,王祖賢終於找到自己的自由,我替她由衷開心。

    #Adaymag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28 08:35:11

    吳孟達(達哥)感情生活豐富,共經歷了3段婚姻,育有4女1子。
    1976年,達哥和圈外人麥莉莉結婚,婚後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18年便結束。達哥的第二任妻子是前無綫藝員盧少慈,兩人因工作關係認識並愈走愈近,當年他們被傳媒影到在黃埔花園同居才被踢爆關係。有指他們於1989年開始同居時,達哥還未跟前妻離婚,直至婚外情曝光,才促使第一段婚姻破裂。達哥和麥莉莉離婚,盧少慈順理成章成達哥第二任太太,為達哥誕下一名女兒。

    感情豐富的達哥於1993年拍電影《花田喜事》遇上大馬小姐侯珊燕,也是他的現任妻子。兩人於1996年奉子成婚,侯珊燕為達哥先誕下女兒,再於2003年誕下一子。達哥一直想有個兒子,老來得子特別開心。

    達哥在25歲之年就與同是藝人的女朋友麥莉莉結婚 ,二人是在TVB藝員訓練班中認識的。就在1976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後不久麥莉莉就為達哥誕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但隨着達哥的演藝之路愈來愈順遂,具有知名度又賺了不少錢,整個人變得飄飄然,沉迷賭博之餘又花天酒地,最後因為賭博而欠下30萬巨債。眼見達哥不生性又出軌,麥莉莉在他身上見不到希望,所以單方面提出離婚,二人在1994正式結束18年的婚姻生活。

    不過在同麥莉莉有婚姻狀態期間,達哥就因為工作關係而出軌,認識了演員盧少慈。盧少慈曾出演過劇集《強人》、《天降福星》等,二人還一起同居對方更為誕下一女兒


    然而在有太太的情況下,達哥在1993年赴新加坡拍攝《花田囍事》的時候就認識了馬來西亞藉演員侯珊燕。後來在1996年侯珊燕懷孕,達哥亦正式同盧少慈分道揚鑣,同年同侯珊燕登記結婚,隨後為達哥誕下女兒吳楚妮,之後在2002年達哥老來得子,兒子吳韋侖出生,兒女跟隨侯珊燕定居馬來西亞

    愛情路上不順遂的他,曾在節目《非常靜距離》中講到自己的感情事,他表示可能是演員的感情比較豐富,容易進入一段情,但對於過去的每一段感情他強調是認真的:「每一段都是真的,但是就是不懂得去經營或者是自控。雖然離開她們,但是我還愛她們很愛她們,包括她們有甚麼事情,我都會很關心,絕對不會說現在我跟,我現在這個太太在一塊,如果我前太太有事情,我不會不幫她,我肯定會幫她,包括把我生命給她我也可以。」絕對是為女人而活的男人。

    80年代達哥劇接劇拍不停,當時錢對他來講是一件非常容易賺的事,因為如此他就開始沉迷了賭博,過着一些奢華花天酒地的日子。然而最後因為賭博而欠下30萬賭債,當時他已經沒有錢可還於是就找好朋友周潤發借錢,當時他已經是TVB一線小生,人氣非常高,但萬萬沒想到周潤發一口拒絕,令達哥非常不快,甚至還憎恨他。達哥在節目《魯豫有約》講道:「那時候銀行要封殺我,因為太久了這個30萬還沒還告我破產。然後那個時候我覺得破產丟臉就趕快想辦法了,開始也不敢跟家人說,然後去找發仔(周潤發),發仔那個時候在香港不錯,人非常紅也賺很多錢,80 年代找他借30萬,發仔不借,那我當時是挺不開心,不借也不說原因。」雖然當時周潤發沒有當面對着他講一些難聽的說話,不過達哥在另一節目《非常靜距離》中提到,他知道在背後周潤發有同人講他是「爛泥」。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8-19 19:00:08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對你來說,「做決定」這件事情會不會很困難?而你通常會很容易卡在哪些事情上面,難以抉擇呢?

    我曾經遇到一個學員,他自稱罹患了「選擇困難症」。

    他從報名實體課程開始,就遲遲下不了決定;他很怕自己選了某一期之後,到時候會出差啊、太忙啊,去影響自己的學習而浪費了學費。

    好不容易他終於進了教室,他似乎又把我當成土地公,任何事情都要先徵詢我的意見;從小到交通安排,大到選工作、買房子,他總想要透過我幫他做決定,他才敢放心的去執行。

    表面上啊,這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但實事上這種決策風格,他常常會惹毛身邊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會鑽牛角尖,可是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停止這種習慣。於是呢,我就問他:「如果不要想這麼多,直接做一個決定,那會怎樣?」

    他就很驚恐的回答我:「怎麼可以呢?做錯決定會有損失,不能這麼草率啊!」

    於是我接著問:「可是你再怎麼小心,也不可能事事保證成功。假使真的跟預期不同,那又會怎樣呢?」

    他就回答:「失敗了很丟臉,而且會被罵……」這個話講到一半,他突然收回去,有一點欲言又止。

    我意識到喔,這背後有故事,就輕聲的問他說:「那被誰罵呢?」

    他說:「沒事,他們都不在了……」他的眼神忽然變得有一點迷離,好像是自己的思緒,被拉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

    原來啊,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斷的對他耳提面命,說所有的決定都要小心,如果做錯了,輕考試會扣分,重呢,人生會壞掉。

    像是某個親戚就是因為誤信了明牌,從此以後家破人亡;或是某個鄰居,就是因為夠幸運,他選對了產業、嫁對了人,從此以後吃香喝辣、生活無虞。

    而他的父母親呢,也常常對他叨念,如果當年呢懂得多買兩棟房子,那早就當包租公、享清福了啊!

    他的父母親不斷的灌輸他,人生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就有可能上天堂;但是也可能因為一時看走眼,從天堂掉到地獄,從此不得翻身。

    然而像這樣子過於簡略的歸因,讓他完全沒有辦法思考,任何事情的詳細過程;他只會把結果歸因在「單一因素」上面。

    進而讓他對於「做決定」這件事情喔,變得越來越焦慮,他深怕自己一不注意,就會變成自己父母口中當中的失敗者。

    日積月累下來,他變成是一個「隱性的完美主義者」。他如果沒有辦法保證這個結果是好的,他就會開始拖延、他遲遲不敢下決定。

    儘管呢,他總是誠懇的待人,他對品質的要求也不至於吹毛求疵,但是這種需要「正確」的習慣,還是讓他受盡折磨。

    特別啊,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大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過去的成功方程式,一個個的被證明失效;在別人口中當中的「好決定」,放到自己身上卻變成了惡夢。

    他就越來越害怕改變,他一想到要跨出舒適區,去做自己那些不熟悉的事情,腦子裡就會充滿災難性的思考;他會覺得對方不會錄用自己、老闆一定會質疑自己的能力…。

    不管是生活或者是工作,都會變得越來越僵化;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產業正在走下坡,他要轉型,但卻因為恐懼而動彈不得。

    因為他心裡,一直想要當爸媽心目中的乖女兒,他企圖做對一個決定,就讓自己永保安康;而不是喔好好的去面對現實,去長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於是我試著跟他分析,父母親跟他之間的差異。也許喔,在爸媽那個年代,真的可以透過選對一家公司,從此就做到終老、頤養天年。

    而且那個年代,民風保守,很多人呢,他可能只談過一次戀愛,就直接嫁了或娶了,根本不敢認識多一些異性朋友。

    再加上結了婚,還不能輕易的離婚,所以選擇伴侶,就會像一場賭博,選錯了,就賠上了一生的幸福,那當然不能掉以輕心啊!

    可是時至今日,社會越來越開放,很多過去的禁忌,一個個的被解放;所有顛撲不破的規則,一個個的被改寫。

    所以從「抉擇」到「結果」之間,它的關連性會越來越低,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究竟會是什麼模樣。

    這使我們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只是一種「校正」的刻度,它的目的是要去重新思考我們下一個選擇,可以怎麼做?怎麼做會更貼近自己的期待?

    這個時代裡面的「決定」,它意味著它開始了一個持續「修正」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論」。

    所以呢,關鍵已經不是「做決定」的那個當下,而是做完決定之後,的觀察跟評估,如果情況不如預期,那該怎麼調整?假如一切順利,那要怎麼樣保持水準?

    同時隨時隨地的去掌握最新的趨勢,去適時的去作出一些改變。

    換句話說喔,如果你想在21世紀脫穎而出,你必須學會和不確定共處,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決策模式;幫助自己在多變的狀況底下,保持冷靜,穩定的朝向你的目標邁進。

    否則啊,你越害怕做決定,就代表著你越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調整,當你把得失心放得太大,就沒有辦法對現況有真正客觀,而且全面的理解。

    甚至於還把選擇權,交給所謂的「權威者」,讓他代替你思考,結果受騙上當,造成更大的悲劇。

    如果你身旁真的有人企圖用做對一個決定,來獲得永恆不變的保障;那麼你可以合理懷疑,在他的心中有極大的機率,是想偷懶和推卸責任的。

    就像有人結了婚,從此以後,就覺得伴侶必須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而不再去努力的經營關係、時時刻刻的去注意對方的需要,你覺得這樣的婚姻可能快樂嗎?

    你越想要一步到位,就越容易死在半路上。

    沒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選擇A公司一定會比B公司好,花錢學C技能,就一定能夠賺回D額度的報酬。這是沒有的事!但任何一個決定,都蘊含著失敗的可能。

    如果你沒有克服問題的自信,遲遲不下決定,只想躲在猶豫的背後,再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是與世無爭啊、求穩定啊…但事實上,是你的完美主義在作祟,到最後你的命運,就只能掌握在別人手裡。

    要能夠擁有「做決定」的能力,首先你一定要能夠擁有「期望值」的概念,而不是「絕對值」的思維。

    任何事情都有發生,或不發生的機率,評估可能的機率它的背後,各自去分析不同的結果,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而哪一個代價是你負擔得起,而且更符合你的需求?

    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企圖一把翻身,這樣子會落入賭徒的心態,一次不成功,下一次就會放更多的期待,讓自己有一種「非得成功不可」的壓力。

    反過來,如果你懂得「摸著石頭過河」,用「修正」的態度,取代「一把定生死」,那麼你已經具備了「做決定」的理性思維。

    剩下來就是鍛鍊「做決定」的肌肉,懂得去計算最差的結果,做出合理的歸因;如此喔隨著時間累積,你做決定的準度和品質,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千萬不要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學員一樣,把別人的成功,歸結到單一因素,企圖把自己擺在神的位置,老想要預測未來,再回推自己現在該做的事,卻把自己卡的更死,更不得動彈啊!

    假使你想精進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戒除「完美主義」的習慣,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最新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門線上課程,集合了我上千人次的諮詢經驗。

    我會跟你分享,為什麼人很容易被卡住?怎麼樣去評估自己的處境?去恰如其分的,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跟決定,既不猶豫也不躁進,去過上一個你想要的人生。

    其實任何人或任何事的成功或圓滿,都是不是單一因素的結果。人生本來就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結合。

    你企圖透過單一決定來控制人生,你會得到的只有無止境的挫折感。你需要學會跟「不確定」共處,任何決定不意味著此後就不能變更。

    你學會「做決定」是幫助你建立修正的基準點,讓你做出下一個更適當的決定。

    如果沒有這些參照,你就想像一個想確保行車安全的人,他卻蒙上眼睛、上路開車,那你覺得這樣的人,上路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詳細的相關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也幫助了很多人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去過去一個自己更想要的好人生。

    期待你的加入,更期待得到你在學習之後的體會、收獲跟發現。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離婚後我又懷了他兒子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05 18:08:28

    母親節將至,今集的《港。故》送上一個曾經患上乳癌的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兒子的故事。

    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個故事必定充滿悲情,但只要你用心看完短片,就會發現當中是充滿了愛和正能量。因為站在逆境面前的主角,是一位愛美而又堅毅,而且主意多多的開心媽媽。

    患癌兒自閉 不怨天也不尤人

    「我唔太鍾意怨天尤人,路係靠自己行,呢個方法行唔通,就用另一個方法,肯努力總會行出一條路,而且嗰條路會好精彩。」性格率直豪爽的許宗慧(Edith)微笑道。

    Edith十年前患上乳癌,做化療期間更收到壞消息,當時三歲的兒子被確診自閉症。為了照顧好兒子,她放棄了自己事業,辭去日本公司私人秘書的工作,當上全職媽媽:「老細叫我唔好走,但我辭職,每個人都可以取代我。照顧個仔,無人可以取代我嘅位置。」從此Edith就全職照顧自閉症兒子,至今快十年了。

    視兒子為寶貝 盡量滿足他需要

    但命運似乎沒有讓Edith有喘息的機會。兩年前丈夫跟她離婚後,Edith成為單親媽媽,令她照顧兒子的壓力更大。雖然辛苦,但視兒子為寶貝的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她不但自學製作「公仔飯」,讓原本不愛吃飯的兒子愛上進食;又任由他在牆上畫畫、寫字;玩他最愛的鬼口水;也經常帶兒子外出和旅行。

    Edith希望兒子能過一般小朋友的生活,但過程絕不易捱。面對經常偷走的兒子,Edith就要金睛火眼看着他:「照顧佢嘅十年,我學識咗用最有限嘅資源做無限嘅事,原來同佢一齊參加199蚊嘅旅行團,都可以好開心。帶佢去旅行,同佢浸溫泉,當人人都歡天喜地浸溫泉,我只係包住毛巾睇住佢,要全神貫注睇緊佢,萬一佢見我無睇緊佢,佢就偷走。雖然係咁但我都願意,佢開心就好。」

    「頂唔順」時要求助 香港不乏資源

    要照顧一個自閉症小朋友,當中的困難,如果不是經歷過的人相信很難領會。十年來,Edith偷偷地流過不少眼淚,每每她發現自己精神就快崩潰、壓力「爆煲」時,她都會主動向外界求助。學校老師、社工、地區支援中心職員、警察甚至醫生,都曾經協助她走過低谷:「有人話社會咩資源都無,真係咩都無?我認為唔係,社會咩都有,但你要自己主動去問、去申請、去排隊,可能有啲要排好耐,但有日你好需要時就排到。」

    「我試過照顧個仔,辛苦到支持唔住,我自己行入急症室;我亦試過同警察講我真係好唔妥,想今晚跳樓,我知自己唔妥,我會求助,我會用香港有嘅資源去幫自己。」

    繼續進修 盼以經驗助同路人

    Edith相信,對於家中有特殊需要子女的父母來說,懂得尋求協助是需要學懂的第一步。以她而言,幾年前主動替兒子申請宿位,到最近終於獲批,令她更具本錢長期作戰:「一星期只見一次就唔得,唔見佢四日,三日照顧佢,都好,有幾日畀我休息。但我都唔會百無聊賴喺屋企,唔能夠浪費自己嘅經驗,走過咁多特別嘅路,我希望能以過來人身份去祝福他人。」Edith笑言,患癌以及接近十年照顧自閉兒子的經驗,令她變成半個癌症及自閉症專家,未來想多讀一個學位,目標是關懷一些自閉症家庭,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同路人。

    今集《港。故》用7分半鐘,帶大家認識一個從不怨天尤人,以「關關難過關關過」作座右銘的媽媽,期望她的故事能鼓勵正經歷人生低谷的你。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