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雞黍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雞黍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雞黍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雞黍意思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政變後的寧靜夏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略談元清非中國論(五) 十、天狗衛視說黃帝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全釐清-前言 在略說元清非中國論這個系列一開始,我介紹了一個yt頻道,叫做天狗衛視,這是一個「自稱是大陸人」的傢伙,帶著天狗面具,講現在很流行的元清非中國論以及各類加強版,例如,從內亞視角看歷史,你全家都是遊牧民族,元清不屬中國、黃...

  • 雞黍意思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4 10:42:04
    有 63 人按讚


    略談元清非中國論(五)

    十、天狗衛視說黃帝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全釐清-前言

    在略說元清非中國論這個系列一開始,我介紹了一個yt頻道,叫做天狗衛視,這是一個「自稱是大陸人」的傢伙,帶著天狗面具,講現在很流行的元清非中國論以及各類加強版,例如,從內亞視角看歷史,你全家都是遊牧民族,元清不屬中國、黃帝是北方阿爾泰系遊牧民族之類的謬論。

    講得引經據典,頭頭是道,很多人是真的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但其實裡面史料、觀點、邏輯錯謬百出,今天就先針對他曾經被三立新聞引用的一個影片『全面揭露黃帝的真面目!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做比較完整的釐清。

    之所以會選這個影片來做釐清的動作,是因為這個影片算是集齊了大部分元清非中國論範圍內的謬論操作法,包括扭曲史料以及哲學觀。

    應該接下來兩篇都是在講這隻影片吧,因為……這隻影片糟點真是太多了,一篇講不完……

    ~ˋ( ̄▽ ̄#)ˊ~

    影片連結在下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uNcuEXTU0
    ……

    ……

    十一、史記有記載黃帝是北方遊牧民族?

    影片裡面講道:

    《史記。五帝本紀》對黃帝生活方式的描寫「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就是說,黃帝的一生從不定居,到處遷徙,征戰到哪裡,就在哪裡紮營,這是典型的遊牧人生活方式。

    這個「韂」就是指馬鞍子下面墊的東西。

    然後《史記。五帝本紀》又說「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也是歷史上所有遊牧民族,所有遊牧帝國的典型制度,像匈奴國有「左右屠耆王」……

    事實釐清:

    《史記。五帝本紀》對黃帝的描述如下: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

    這是原文,所以可以發現,史記裡面並沒有「以師兵為營韂」這樣的敘述,只有「以師兵為營衛」。

    且以師兵為營韂是啥,把所率部隊當做營帳跟馬鞍?真的很謎。

    但如果是營衛,就比較合理,以師兵為營衛,可以解釋成,以所率的部隊為營而自衛,或是以所率的部隊士兵,為營區的防衛。

    如果你在百度上找「以師兵為營韂」,只有幾筆資料,而提到是「韂」的文章,幾乎都是類似來源。

    所以這邊天狗衛視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把史記原文改造了。

    接著,從原文知道,這一大段會講到黃帝之所以遷徙不定,是因為「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而不是因為生活方式是遊牧民族。

    這段是要表現黃帝征討四方的功業,完全沒有要表達黃帝的生活方式是遊牧,其理由有二:

    文中提到: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其中藝五種,就是種植五穀的意思,而這邊的五穀乃是黍、稷、菽、麥、稻。

    再來,以師兵為營衛的上一句就有提到,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就是說黃帝建都在涿鹿山腳下的廣平之地。

    所以天狗先生很明顯,對《史記。五帝本紀》只知道「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這句話,而且還帶錯字。

    不然裡面很明白地表明了黃帝一族的生活型態。所以他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只知道一句話,完全不知道前後文,就在那邊說三道四。

    至於他提到,黃帝置左右大監,跟遊牧民族的制度很像,真的讓我啼笑皆非,這倒是跟他同夥,台派神人莫羽靜說高麗菜豬肉水餃是台灣獨有的特產,足以象徵台灣民族自古一向很富足,是八七成像。

    古人以左右與東西南北四方來命名與象事者多不可勝數,因為古人科技不發達,也只能以最自然的方向來分辨事物,大家都一樣,有什麼稀奇?中國歷代,用左右之名做官職者,多得去。

    接著他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把堯「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改成堯居北方,曰幽都,這個錯誤的破解在《略談元清非中國論-1》已經談過,連結在下:

    https://reurl.cc/R1YXZn
    所以,他企圖引用史記資料來證明黃帝以及堯是遊牧民族,顯然是失敗了。

    ……

    ……

    十二、史記裡面有提到黃帝很殘暴?

    這個影片大約18分鐘左右,天狗有提到:

    黃帝這個人無比的殘暴,殘暴到什麼程度?殘暴到我如果在這邊說出來,影片會被youtube封掉……所以古代的諸子百家都在罵黃帝,《史記》說「百家言黃帝,其言不雅馴。」

    就是說以前的人在談到黃帝的時候,全是差評……為什麼,就是因為對於黃帝這個地道的阿爾泰系遊牧民族大統領來說,侵略和掠奪是他的普世價值……但是在諸子百家的眼裡,黃帝這種做法不夠虛偽……

    事實釐清:

    天狗提出的「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並不是在說,諸子百家在講到黃帝的時候,都在罵黃帝,這句話的意思是,諸子百家提到黃帝的事蹟,都不能相信。

    天狗對雅的解釋,很世俗化,很20世紀化,認為「不雅」就是罵髒話之類的。

    但其實「雅」是「正」的意思。

    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後世法。馴同「訓」,有典式、法則的意思。

    這句話是出自五帝本紀的最後一段,全文大致如下: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這段話其實是司馬遷自己在解釋為何在描述黃帝事蹟之時,會納入神怪話語。

    他先說,很多學者都在稱頌黃帝事蹟,但是尚書卻缺漏,只從堯開始記載,而諸子百家談到皇帝,事跡都有神化的意味,因此那些當官的(薦紳同縉紳),就不去採納。

    接著司馬遷下面一大段,解釋自己為何會採取那些當官的或是漢儒不願意採納為信的軼事傳說,我就不貼了。(因為再貼,又要爆字數惹)

    所以,可以知道,天狗這裡犯了第三個錯誤,亂解史記本文意思,不知道是程度太差,還是別有用心。

    十三、周武王也是北方遊牧民族?

    天狗衛視的這隻影片在22分鐘左右提到:

    《尚書》裡面有記載「武王伐殷,往伐歸獸。」意思就是周武王討伐完殷商後,回去的路上一路狩獵,這也是阿爾泰系遊牧人的古老習俗。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往伐歸獸」是個什麼場景,那就再去看看成吉思汗,《蒙古秘史》裡面記載成吉思汗西征回去的路上,一路狩獵。

    他的兒子朮赤率領大軍從黑海把大群野獸往東邊驅趕,然後在裡海,成吉思汗大軍把野獸全部包圍殲滅。

    事實釐清:

    囧,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尚書這段記載的白話翻譯是,周武王在討伐完紂王以後,在回去的路上把徵用來充當座騎的野獸放歸山林牧養。

    這段是出自尚書,周書裡面的武成,全文是:『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

    根據孔穎達的《尚書正義》的解釋:

    武王伐殷,往伐歸獸,往誅紂克定,偃武修文,歸馬牛於華山桃林之牧地。

    這段雖然有點文言,但也還可以看得懂,不需翻譯,就這樣了。

    總之,這一篇先就天狗衛視被三立新聞採用的影片裡(號稱揭破黃帝是北方阿爾泰遊牧民族)引用從「史記」、「尚書」等經典裡面摘取的「證據」做釐清破解。

    看完這篇,大家應該會知道,我為何會覺得天狗先生就是網路版李正皓了吧,真的瞎到爆。(而且後面還有,囧)

    尤其搭配上他那自信滿滿的語氣,我真的以為他把天狗衛視當成冷淡熊來經營。

    「讓翼德將軍率領2999人,兵分2999路,抗擊曹操先鋒部隊……」

    這樣,三立這隻新聞,算不算假新聞啊?

  • 雞黍意思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5 19:22:57
    有 173 人按讚

    20200825 黃偉民易經講堂

    一早睇出,香港全民檢測,是北京的死政策,林鄭政府,一定要想辦法執行。

    全民檢測和抗疫無關,它背後有更大的行政作用。所有醫生專家都指出,單以抗疫而言,全民檢測,只是勞民傷財的舉措,對市民的健康毫無意義。

    最尷尬的,政府以疫情嚴重,推翻《基本法》就立法會四年一屆的法律,將立法會的九月選舉,推延一年,聲稱「因排隊投票會傳染疫症」,但今日又宣佈,全港市民免費檢疫,排隊採樣,但不會傳疫云。

    戴口罩排隊投票高危,但推行的全民檢疫,要排隊除口罩採樣本卻安全。張竹君醫生都無言以對。

    林鄭政府,以為今日為官,樣樣低頭聽命北京,就阿彌陀佛,事事大吉。但今次「全民檢測」,亦即是一次變相的「全民公投」。

    全港市民,用自己的健康和DNA隱私,對林鄭政府的信任,作一次全民公投。

    公投,一直是中共的諱忌。

    全民投票,每人表達自己對某項重要政策,關乎國運興衰的政策表達贊成或否決。

    在今年十一月,瑞士就會進行全民公投,是否凍結中國大陸貪官,存放在瑞士銀行的一萬億美元存款,禁止企業和侵犯人權者交易。

    七百五十萬人的香港,如果願意俾林鄭政府作病毒檢測的民眾少於二百萬,是否顯示林鄭政府已經沒有合法,令人信賴的管治權?

    香港,沒有一半市民信任你的政府!

    為政,都希望你治下的民眾,對你的政府信服。

    春秋亂世,魯國的國君魯哀公,都這樣問過孔子。

    哀公問曰:
    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是魯國人,魯哀公是魯國的諸侯,他問孔子,怎樣才能使老百姓心悅誠服?

    中國的傳統政治倫理,說到服,在德不在力。

    用權勢暴政,使人不敢反抗的,是霸道;追求的是當世事功;
    用道德以身作則,使人民心悅誠服的,是王道,追求的是千秋事業。

    當時魯國的主要政治毛病,在於季氏權臣當政。所以,孔子針對當時的問題,點出關鍵在於用人。

    舉直,舉是提拔,任用。
    直,是正直無私的君子。

    當政者用人的標準,直接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服。

    舉直,提拔任用正直誠信的君子
    錯諸枉,將曲邪私心,賣弄聰明的人,放在一邊不用。

    這樣,老百姓便自然信服政府了。

    相反,舉枉錯諸直。把壞人,曲邪的人提拔,放在政府內,或者只用自己喜歡的人,用人唯親,把正直君子打壓排擠,百姓就自然不服了。

    這看起來是很顯淺的道理,但在位者就是做不到。看看林鄭這幾年,每一個政策,都是有hidden agenda, 都不是以香港人福祉著想的,叫市民如何信任這樣的政府,如何信服這樣的政府?

    所以,每一項政策,都得不到市民支持。

    國君問完,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孔子: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如何可使民眾,尊重政府,盡心盡力做好一個公民的責任,社會又能夠積極正面呢?

    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孔子對魯哀公說的是大原則,對這位實際執政的權臣就說,政府那些騙人的空洞宣傳,是沒有用的。

    對人民,騙得一時,騙不了永久。你看看大陸,由上至下,官官民民,沒有一個人信政府的。

    對著自己的人民,政府首先要莊,尊重自己。行政的邏輯,要有一個莊敬的情操,有一個高尚的價值追求,百姓才會尊重政府,如果高官人人都想住以權謀私,撿財走路,人民如何尊重政府?

    孝慈則忠。孝是對父母,慈是對兒女。引伸,對上對下,要愛人,老百姓都能夠孝其老,慈其幼,簡單點,能夠安居樂業,自然會忠心於這個地方,這個社會。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舉善,提拔獎勵,那些好,優秀的人才。不只是形式,是有道德才能的人,得到社會的肯定。不是吹噓那些炒樓炒地一朝發達的騎呢怪。而教不能,那些弱勢的,不出色的,教他,給他學習一技之長,令他能合理地生活。那整個社會就可以積極起來,互相努力了。

    這就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追求。一個政府,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的。

    今日社會分裂,不只是黃藍矛盾,在擁護民主自由那一邊,因為政府私心,不遵守《基本法》,在建制輸硬的背境下,推遲立法會選舉一年。

    這非法的一年,立法會議員是留是走,就在社會激起巨浪。

    沒有對錯,這是抗爭派、和理非的根本路線矛盾。和勇一家,死不割蓆,是暴政下的一時權宜。大家都無法說服對方。

    佛家未入中土前,中華文化,主要由儒家和道家兩派思想主導。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而為。為的,是千秋價值;道家追求的,是因應自然,當時代太壞,無可藥救的時候,忘卻自己,忘卻過去,與草木同朽。

    儒道兩家,在春秋亂世,迅速長大,成為文化主流。追求不同,但沒有互相排斥,反而相輔相成,融合為波瀾壯闊的中華文化。

    歷史告訴我們,要尊重人才。

    創造時代的,是人。一個時代,有人才,時代就自然興;當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做一個領袖,能夠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他不認識人才,不懂得培養人才,他的事業就一定失敗。

    道家隱士,不是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和儒家的君子一樣,都希望國家太平,百姓生活幸福。他們隱退,只因為時代不可為。

    不需說服對方,跟從你自己的路線,縱然手法不同,都可以有千秋價值。

    《論語.微子篇》第一章:
    微子去,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士焉。

    在商末時,紂王暴虐,文王武王起來革命的時候,商紂的身邊,有三個大臣,本身也是皇族。

    他們都有心挽求時代。微子是紂王的庶兄,因紂王無道,商朝末路,他離開宗室,自我放逐。他的後代,被周朝封於宋,也是春秋時候的宋國。

    箕子,是紂王的叔父,屢諫紂王不聽,被貶為奴,但仍在商朝,詐醉佯狂,後助武王立國。之後去了高麗,即朝鮮半島,將中華文化的陰陽五行八卦傳到高麗。今日韓國的國旗,用了《易經》的乾坤坎離,代表天地日月。

    比干性直,強諫被殺,被紂王剖心而死。

    這三個商朝末年大人物,面對國破家亡,時代衰敗,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也有異。

    微子走,箕子關,比干死,但他們都是同一目標,希望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結果不同,但為後世留下了千秋榜樣。

    所以,孔子稱他們為殷商時代的三位仁人,成仁取義。沒有所謂誰的路線對,誰的路線好,殷有三仁焉。

    孔子一生,勞勞車馬,將天下為己任,並非沒有自知之明,幻想挽狂瀾於既倒,只有儒者認為,生而為人,有不可逃之義。

    《論語.微子篇》第三章: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
    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道家隱者,佯狂避世,一般都忘卻姓名,這位接近孔子的車而狂歌,故稱接輿。其他的叫:晨門、荷蓧丈人、長沮、桀溺,都是一樣。

    楚狂接輿,在歷史很有名,但他的名字和過去,都無可考。他迎著孔子的車隊而來,歌是故意唱給孔子聽的:

    鳳呀鳳呀,點解今日咁失意呀?在這個時代出來幹什麼呀?已往的莫說了,未來的還可追趕呀!算了,算了,今時今日還跑出來想挽救時代,危險呀!

    孔子一聽,知道不簡單,趕快停車下來,想和他碰面交談,但狂人急步避開,他懶得跟孔子說話,他知道,話不投機的。

    《論語.微子篇》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道家兩位隱士,長沮和桀溺,並肩種田。孔子車隊,經過人馬他們,有意無意的,叫子路去問津,過江的渡口。

    長沮反問子路,你替他趕車的人是誰呀?

    這是明知故問。子路回說:
    是我老師孔丘呀!

    長沮說,就是魯國那個孔丘?

    子路答:是啊!

    既然是孔丘,他知定(路)的了。

    子路問的,是架車的路,長沮答的,是人生的路。他的意思,既是孔丘,周遊列國傳道,怎會連路都唔識點行?

    子路轉頭問桀溺,他反過來問子路,你又是什麼人?

    子路答,我名仲由。

    即是魯國孔丘的徒弟?

    子路說,是呀!

    跟著桀溺說:
    滔滔,潮流一來,海水一漲,不管好的壞的,統統都被浪花淹沒了。今日濁浪滔滔,誰可以改變得了。與其跟一個避人之士,即孔子,避開魯國的政治人事,周遊列國,但人是避不了的,那裡還不是人事問題?不如學我地避世,忘記了這個時代,忘記了這個世界,種我地的田,做我地的事,什麼都不管。

    說到這裡,不再說話,拿起鋤頭,耕他的田。

    子路回來報告孔子,孔子悵然不樂:鳥獸不可以同群,鳥是飛的,獸是走的。飛的走的,人各有志。大家都在憂世,擔心這個時代,但大家的做法不同。他們可以丟下這個爛攤子不理,自己種田,但我丟不下啊!

    若使天下有道,我也不用這樣栖栖惶惶呀!

    這便是儒家的中流砥柱哲學,明知擔子重,挑不動,但都無法逃避。

    《論語.微子篇》第七章: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熟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
    至,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有一次跟著孔子的車隊,落後了,脫了隊。

    碰到一個老頭子,用枴杖,挑著一些竹籮竹織物,子路發急問:有見到我的老師嗎?

    誰知老頭很cool的頂一句:
    什麼老師?五穀都分不清,又唔去勞動,一味識吹牛那些?我不識你什麼老師喎。

    說完,將枴杖往地一插,就蹲下種田。子路給他氣勢攝住,拱手站在旁邊不敢動。

    天黑了,老頭邀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仔來做陪客。

    第二日,子路搵返孔子,報告經過。孔子說,是位隱士高人啊,叫子路返去搵佢,請教濟世之道。子路去到昨晚住處,只見人去樓空,老先生和兒子都不在了。

    子路對著空房,說出了一番亂世大丈夫的說話:

    一個有學問,有能力的人,不出來社會貢獻民眾,是不合於義的。

    社會有社會的秩序,長幼有長幼的階級,父是父,子是子,人倫的階級不可廢,家庭中父母子女的秩序不可亂,更何況社會的責任呢?道家隱士,要潔身自愛,把自己搞得很清高,但把人倫的責任搞亂了。一個君子,出來社會做事,不見得只為自己的功名富貴,行其義也,只是做應該做的事。至於理想能不能實現,其實,心中有數,是早已知道的了。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當年戊戌維新失敗,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譚嗣同等六人留下赴義。

    歷史肯定譚嗣同赴義,但歷史沒有譴責康梁出走,這才是千秋史筆。

    立法會的議員,留也好,走也好,在你認為合適的舞台,行其義也,也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了。

    https://youtu.be/_9Df57SXMLM

  • 雞黍意思 在 中學生減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1 22:08:16
    有 0 人按讚

    「看不見的垃圾-台灣小吃」
    -
    記得按讚、追蹤、分享中學生減塑!
    -
    就製備流程而言,食材通常要不是老闆自己採買(大多塑膠袋)就是包裝運送的(塑膠板和保鮮膜,平常超市那種)要煮的時候再撕開,這樣製造非常多的「看不見的垃圾」。例如一間鹽酥雞攤上販賣各式美食,從玉蜀黍、蘑菇、青椒到雞蛋豆腐、薯條、米血等等全都是一個塑膠包裝拆開後才擺出來,那些包裝都是我們平常「看不見的垃圾」。 這些是老闆的習慣與物流業的模式,背後也有其他的因素考量,除了友善勸說之外,也沒有其他權利強烈要求他人。然而,食物做好後的包裝是我們消費者有權有能力避免垃圾量高的。不同種類的台灣小吃有不同對應包裝,大致可分為三大類:承裝液體的紙容器(紙盒)、裝炸物的紙袋以及容納一切的塑膠袋(還有竹籤、免洗餐具等等附帶垃圾)。其中,有些情況除了備妥餐具,還需要一些溝通技巧與事前準備。

    不過,去外面逛街偶然瞥見到的自備容器不一定的台灣小吃裝得下,店員困難的技術問題無法立即排除。台灣速食店菜色如果不是特立獨行,其大小、形狀等物理性質不會差太遠,所以容器裝得下。然而,到夜市逛街前準備容器時估不準等一下會不會買超大硬雞排、有液體的豆花、家庭號的滷味炸物等等,有時容量形狀不對盤,就得打消念頭或接收一次性包裝。(如果已經做好才說不要很不好意思)
    -
    所以吃飯可是需要先做一些功課(選擇多餘垃圾較少的料理方式、食物種類),並且做出相應的準備工作(適合的容器,如此一來不只可改變接手後、進食前食物有無包裝的命運,亦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看不見的垃圾」。 補充:衛生管理因各家相異,通常不會如有SOP的連鎖企業標準那般嚴格。相對來說,手套更換頻率較不頻繁。該說好是減少一次性垃圾,但一體兩面其實也不太對,尤其現在共體時艱度過疫情難關,飲食的衛生條件還是需要嚴格把關。事前也要先講好不要塑膠袋、餐具、醬料包等等不然放進去再拿出來就真的不太衛生了。
    -
    #aus編 #小吃 #delicacy #snack #taiwan #plastic #food #垃圾 #臺灣 #雞排 #滷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