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雜記類文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雜記類文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雜記類文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雜記類文體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半瓶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雜記\又要聊影評這回事 這篇其實是針對一個討論區在討論哪些影評好或是不好的討論的回應。這些討論其多半都是諸如文筆不好、觀點偏狹或是認為對某種類型有偏愛覺得不公正,另外還有些人認為做影片的方式不能算是影評。而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他那才不是影評,頂多是心得感想。 我認為影評是主觀的,所以我個...

  • 雜記類文體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4-24 12:28:27
    有 117 人按讚


    雜記\又要聊影評這回事

    這篇其實是針對一個討論區在討論哪些影評好或是不好的討論的回應。這些討論其多半都是諸如文筆不好、觀點偏狹或是認為對某種類型有偏愛覺得不公正,另外還有些人認為做影片的方式不能算是影評。而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他那才不是影評,頂多是心得感想。

    我認為影評是主觀的,所以我個人不會去評判任何人對於電影的看法,對我來說,有對一部電影做出評價,並且試圖去解析為何覺得電影好或壞,那就已經是合格的影評,而評論的方式在以往可能是文章,現在則進一步成為了使用影片、脫口秀或是爆笑影片甚至動畫的方式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我個觀點還是一樣的,只要你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對一部電影做出了評價,那就已經是影評了。

    至於是不是心得?難道羅傑艾伯特寫出來的那些影評不是他看電影之後的心得嗎?當然也是心得啊。

    說到底,那不過是一種修辭的貶損罷了,藉由把「影評」這種文體抬高成為一種似乎是擁有某種地位的成員才能寫的文體(文筆一定要好,學問一定要多,或是可能要擁有某種學位的認證),然後再去暗示「心得」並沒有達到「影評」的層級。

    其實我是不認同這樣的想法的,目前在影評界最大的一個代名詞,唯一一位因為寫影評而獲得普立茲獎的已故影評人羅傑艾伯特,一開始也不是什麼學院派,他就是從1969年投了一篇關於【活死人之夜】的評論,藉此開始走入影評的生涯,那年他27歲,也不過是剛從大學畢業沒幾年,而且念的也不是電影相關科系,敢問他那個時候寫的東西,大家會覺得那是「心得」還是「影評」?

    當然,當我在大學念書時,修過影評寫作課程,「影評」這種東西的確是有人去設定規格,製作教程段落與方式。如果要用我在學校學到的標準來界定的話,我敢打賭,台灣目前所有的影評應該全都不符合這種嚴格的規範。

    但是這樣就不是「影評」了嗎?

    那些影評寫作格式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幫助不會表達自己觀點的初學者,利用「填表格」的方式,用「照樣照句」的方式來學習表達自己的觀點罷了,就像寫詩如果一味遵守對仗、格率,最後就是會出現很匠氣的打油詩,李白被稱為詩仙,但是他的作品經常就是會有不遵守規律的情況,卻無損他的詩之經典性。這就好比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劍,學習規則,然後在真要用的時候把這些規則全都忘記,才有辦法真正靈活的應用自如。

    「心得」、「影評」芸芸,都只是虛名而已,一切都只是人心的作用(李慕白口吻)。

    至於文章的觀點深淺、影片製作方式、文筆是否優雅這些,都是一步步磨練而成的,我開始寫影評的時候是23歲左右,現在回頭看自己寫的評論也是覺得挺稚嫩,我當年會刻意的膨脹我自己,或是很努力地思索很多文藻與裝飾句,一直寫啊寫到我開始工作,進入職場之後才開始慢慢的放下那些想法,但是這不代表我以前寫的東西的觀點就不足為一看,哪怕史蒂芬金也是曾經有青澀的時候,但是他回頭看自己的東西也是從不認為過去寫的東西該丟到垃圾桶啊。

    再者,就算我已經年近40,打從1991年看【魔鬼終結者】算起,到今天已經擁有26年的觀影年齡,也是必須承認許多專門知識跟年齡一點關係也沒有,像是我看電影看了要十多年,可是聊到美漫改編電影,超粒方、法蘭克等人的相關知識無疑比我強上許多,我也愛看動畫,但是能夠像亞次元與A jie那樣介紹動畫到如數家珍嗎?我沒有辦法。

    不欣賞影評者的觀點,可以去尋找其他的,觀眾與影評者的關係,應該就是讓觀眾去尋找與自己觀點相近的介紹者,好讓自己在看電影之前與之後都可以獲得幫助與愉悅,但是我覺得大可不需要去「討厭」影評者。

    而且,「影評」也不會因為你討厭這個人寫的東西,而變成「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