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雜物量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雜物量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雜物量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雜物量詞產品中有8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出一趟遠門回來,就是該整理整理】 回家一段時間了。 原本得意洋洋自己從台灣回來,因為被歸類在「綠燈國家」,只要做一次PCR檢測就好,還可以不隔離直接開始正常生活,沒想到只是在荷蘭轉個機,在機場被「污染」了兩個小時,特權就直接消失。 PCR檢測變兩次。居家隔離十天。 嘖。 曬不到太陽真的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Sir正能量:倡設立反假新聞法? 香港特區政府特首 林鄭月娥女士 [email protected]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先生 [email protected]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 [email protected]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議員 [email protected] 嚴打不實報...

雜物量詞 在 Alice懶人簡單生活|重複穿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32:19

- #理性極簡 寫過很多斷捨離的文章 最近卻沒什麼相關的想發文,繼而反思 是真的停止整理物品?還是沒靈感了呢? - 其實仍不斷在整理物品 疫情警戒解除後,終於能換空間的爽感! - 養成習慣檢視物品需求後,反而不是刻意斷捨離 眼光從 「物品 」更回歸到 「我的需求 」 - 脱「離」物品的執著,我一直覺...

雜物量詞 在 Katy ??極簡生活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7:40

閱讀分享 書名: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推薦:8/10 種類:心理勵志 內容簡介: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你的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將會產生複利效應, 如滾雪球般,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閱...

雜物量詞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1:56:57

在這個身邊人事物都瘋狂爭搶注意力的時代,努力讓自己能夠進入完全專注沉浸的心流體驗,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的功課。 - 心流 (Flow) 是指一種沉浸忘我、極度專注的高效能自我狀態 試著回想自己的過去 是否曾經在處理一件事情時,有過這樣的體驗 極度專注到忘記時間 除了手上任務外彷彿其他感官都不存...

  • 雜物量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07:34:36
    有 87 人按讚

    【出一趟遠門回來,就是該整理整理】

    回家一段時間了。

    原本得意洋洋自己從台灣回來,因為被歸類在「綠燈國家」,只要做一次PCR檢測就好,還可以不隔離直接開始正常生活,沒想到只是在荷蘭轉個機,在機場被「污染」了兩個小時,特權就直接消失。

    PCR檢測變兩次。居家隔離十天。

    嘖。

    曬不到太陽真的讓時差變得很難調,在家隔離也有各種尷尬。清晨四點醒來卻得躺在床上不動,以免在客廳的毛孩聽到動靜開始喊叫,傑克跟蕃茄就不用睡了。於是精神正好的時間我卻得盯著天花板胡思亂想,等到八點真的可以起床時又累了,頭嗡嗡作響,電腦打開又關上。

    放棄寫文。

    頭腦昏沈,但是又不想浪費開學前兩週最後的空白時光,於是決定來「怦然」一下個人物品。

    「怦然」是我自用的詞,從「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那本書挪用來的。我很喜歡作者近藤小姐簡單又明確的整理原則:把同一類的東西都拿出來全部放在一起,然後一件一件拿起來感受,覺得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物品就留下,沒有的就淘汰。

    不知不覺,我使用這個方法已經有十年了。原則上一年會「怦然」一次,但是蕃茄剛出生那一兩年稍有停滯,再來就是搬來英國之後受到疫情影響,整整兩年沒有「怦然」。

    書上說,先從衣服類開始整理,之後才輪到書籍、資料,最後才是雜物。我一直都遵照著這個順序。但是這回,我剛好要開箱行李幫新東西找家,於是決定調整一下,從清理雜物開始。

    床底下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衣櫃上層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書桌抽屜,四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床邊櫃抽屜,一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

    沒幾分鐘,地毯中央就隆隆隆生出一座小山。

    我倒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一下。這個「造山」的景象不管親眼見過幾次,都還是會有「居然又累積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極大震撼。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會生出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因為很明確地知道需要整理的東西就是這個份量,不會更多了。

    我在小山旁放了一個紙箱,然後坐下來,動手「拆山」。

    髮夾,髮圈,髮圈,護手霜,髮圈,護唇膏,髮圈,紅色0.5原子筆,黑色0.7原子筆,黑色0.5原子筆,B5筆記本,B5筆記本,A4筆記本,用一半的筆記本,全新的筆記本,護唇膏,髮圈,存摺,護照,會員卡,悠遊卡,髮圈,髮圈,鑰匙,小購物袋,名片,隱形眼鏡,資料夾⋯⋯

    「大山」的高度一點一點的降低,有一部分進了紙箱裡,其餘的在周圍逐漸生成四座新的小山。一邊重複做著「拿起物品,感受」的動作,我閒不下來的腦袋又開始轉動起來。

    其實,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會被迫看見不想面對的自己。那些面向的自己,透過一個一個的「物證」,被確確實實地呈現在眼前。

    白癡喔就已經有釘書機了還買。這枝筆當初花了這麼錢多買,還跟傑克保證一定會天天用,結果咧?只有兩隻手是幹嘛需要這麼多筆記本?別再辦會員卡了你根本都不記得有他們的會員,去了也都忘記帶卡。七張?拜託你下次回台灣務必記得帶悠遊卡!不要再買布衛生棉了你懶得要死圖案再可愛再環保再舒服你都不會用啦!

    浪費、不切實際、虛榮、健忘、毫無規劃、自以為是⋯⋯每一個被「錯買」的物品都是我「有這麼多缺點」的證明,要這樣一樣一樣親手碰過,等於直接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真的是千刀萬剮的酷刑。但是經歷過第一次,那種羞愧到一直捏自己身上各處皮膚轉移注意力的崩潰感之後,在整理完成的瞬間有種「誒?結束了,就這樣嗎?」的解脫感。同時也發現,那些所謂的「罪證」也不是真的多可怕的妖魔鬼怪,就只是各種當下的思慮不周造成的結果,看清楚之後反而比較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

    確實不舒服,但是沒有想像中可怕,沒有想像中難,而且我挺過去了。驚奇之餘還帶有一點點得意,覺得像是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再加上房間變得好清爽,好舒服,真的覺得好開心。

    這樣一想,「整裡自己的過去」真的是一個很類似的經驗。

    在我還不敢回頭去探索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時候,我雖然記得一些重要的事件,但是從來沒有打算要去回想究竟發生什麼事。我堅信那些事件裡一定藏著我被人討厭的秘密,如果我去深究,就會清楚聽見大家不敢直接告訴我的各種批評:驕傲、自以為是、長得醜、沒教養、身體很臭、懶惰、姿勢不雅、三八、不檢點、不懂事、自私、笨拙、沒品味⋯⋯

    只要我不去挖掘,我就可以裝作不知道,還可以傻傻地活著。如果我跑去看清楚,就會證實這些批評都是真的,那我就只能承認我活該,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活該大人不喜歡我、我活該被霸凌、我活該被打、我活該沒有朋友、我活該覺得寂寞,因為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優點。

    但是跨出第一次,打開第一扇通往過去的門,把裡面的垃圾都掏出來之後,我發現,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所以其他人特地施加給我的懲罰,只是一堆雜物糾纏在一起的結果。

    例如,在我開心跟家長報告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的時候,被惡狠狠地打斷:「我最討驗聒噪的小孩,你去學校到底有沒有好好在讀書?」這當中我的喋喋不休很可能只佔了一小部分。讓大人真正決定用那句話回應的理由,很可能是他有其他正在心煩的事。也許是今天突然聽到同事的小孩成績優異,覺得自己的小孩沒什麼能拿出來說嘴很丟臉。也許是工作一天覺得很煩,根本沒心思聽這些無聊的小事。也許剛發現錢包不見了正在焦慮,小孩還跑來亂⋯⋯

    就像在「怦然」我的雜物一樣,把一個事件啪啪啪地從房間掏出來,攤在地板上,然後把屬於我的部分拾起來,把不屬於我的部分分類出去。然後,這個房間就會變得清爽,可接近,不再是一個鬧鬼或者生蟑螂的可怕角落了。

    這次回台灣,因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所以我到處找人深談,幾乎每天都有一場超過五小時的對話,等於我砰砰砰砰砰在兩個星期的時間內,一股腦把心裡所有沒開過的房間都解鎖,把所有陳年的灰塵、雜物、爛掉的腐朽掉的發臭掉的東西都打開來巡過一次。

    恐怖死了。

    但是,也讓我發現了非常珍貴的東西。

    在我霹靂啪啦一股腦把在親戚叔叔家發生的事情全部吐給諮商師之後,他搔搔腦袋,在紙上胡亂畫了一陣之後,說:

    「感覺,這是家族性的耶。你親戚叔叔,你,你的孩子——
    「還有親戚叔叔的孩子!」
    「對,每一家的每一代都有一個不受控的靈魂啊。這讓我很好奇是從上面的誰承接下來的。」
    「再上去我就不太熟了,但是我可以去問出來。」

    突然,他把手上的紙筆都放下來,正面對著螢幕:「欸,我覺得你真的有機會終止這個循環耶。」

    啊啊。

    終於,要開始「怦然」我的人生了嗎?

    我坐在山一般高,黑壓壓一片,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事物,多少歷史和時代的災難糾結在一起的「過去」面前,覺得時候到了。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生的。發現高敏感特質,開始寫這個粉專,在課堂上發現「家族詛咒」的理論,發現自己的「家族詛咒」,決定轉讀博班,遇見「創傷的智慧」,回去台灣把所有的門都打開⋯⋯。

    九月份,隨著新學期開始,旅途的下一站會是哪裡?會發現什麼新的東西?會寫出什麼樣的新文章呢?

    稍安勿躁,一步一步來吧。

  • 雜物量詞 在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23:42:55
    有 151 人按讚

    《用少物,過好日》
    ~#進階課程第四期 招生中~

    看到「少物」一詞,也許讓人感覺
    「這樣生活不會很匱乏嗎?」
    「我不是喜歡極簡的人」
    「我家東西應該不可能變成「少物」!

    或許,我們換過方式來敘述,
    「用比以前少的物品,
    過比以前好的日子。」

    是的,
    物品比以前少了,
    空間就比以前多了,

    物品比以前少了,
    需要清洗、整理的壓力就減少了,

    物品比以前少了,
    就能留下真心喜歡、想要長久使用的好物,

    物品比以前少了,
    因為瞭解自己的需要,
    少 卻樣樣不缺乏,生活豐盛知足。

    加入進階課程,
    一起享受「用少物,過好日」的簡約實踐生活吧!
    ———————————————————————
    #來看看上過課的學員怎麼說

    ❤️不只是整理,還學會整理的美噠噠~~
    看了幾本整理書大多是文字,也找過整理師,整理後沒多久家裡就亂了,
    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自己學會整理。

    這位老師不一樣的地方是,
    她的美感我很喜歡,
    不只是把家中物品擺整齊,還講究到心靈的層面,
    課堂結束後渲染的氛圍也影響到另一伴跟著動手整理,
    真的是意想不到的發展.

    整理過後的家,
    整理過更美麗的自己,試試看吧!
    ~小蜜~

    ❤️一直以來我就是一個不害怕斷捨離的人,
    以前自己也是會整理、會出清、會收納,
    但是總是收了又容易亂,
    或是收了看起來還是不夠清爽,
    甚至收完孩子要使用還是需要媽媽協助。

    但是上了老師的課之後,
    問題被一一提點出來,
    有些不夠清楚的思緒被歸納了出來,
    也把一些困擾已久的盲點理清楚,
    再加上自己的眼光也變得不一樣
    (看了太多老師美好的角落)
    所以正在往更舒適的方向邁進。

    進階課程不只可以提升整理的能力、
    強化敏銳的決策力,
    更能讓自己的眼光著重在更適合的搭配,
    很值得想要好好款待自己的你來加入!
    ~美美~

    ❤️ 在防疫期間很幸運的報名了老師兩階段的課程,
    從21天到進階,
    老師提供了系統化的學習,每一項目都覺好精實,
    卻又有很深層的簡約內力,
    即使從麻理惠怦然心動時期就接觸整理,
    也在每個人生重要階段都可整理的我,
    在育兒的階段卻深感無力,
    很欣賞老師優雅從容的整理哲學,
    以及從自身少物做起,
    而非要求另一半也要配合整理的觀念,
    真的有如醍醐灌頂!

    『沒有什麼物品比空間重要』,
    以及『嚴選、定量、藏拙、留白』等金句,
    讓我放下過去的執著與未來的不安,
    這段時間捨棄處理了好多之前都以笑臉姿態和平共處的雜物們,
    有愈來愈清爽的加分感感謝此時遇見了老師,
    帶給我不同的人生觀及選物觀,
    希望未來也能愈來愈邁向自己的夢想之家!
    ~喜兒~

    ——————————————————————-
    #來看看課程詳細內容

    🔹上課日期:
    11~12月份,隔週上課,共5堂課。

    🔹上課時間:
    10:30-14:30(上課三小時,午休一小時)
    #此為線上課程,以社團直播方式上課,
    #沒跟上直播也不影響課程,
    #可重複看課,沒有期限、不限次數。

    🔹報名費用:
    總計$3500 #早鳥享9折優惠
    #8月底前報名只要3150
    包含5次上課、講義費、個人計畫書討論。

    🔹報名方式:請私訊報名

    🔹課程內容:

    🍁[課程ㄧ]用少物,過好物

    第一節 嚴選
    第二節 定量
    第三節 藏拙
    第四節 留白

    🍁[課程二]「居」的實踐
    用「嚴選、定量、藏拙、留白」4個概念,
    來整理或重建家裡的這些空間。

    第一節 玄關的整理提案
    第二節 客廳的整理提案
    第三節 臥室的整理提案
    第四節 兒童房的整理提案
    第五節 書房的整理提案

    🍁[課程三]「衣」的實踐

    第一節 「嚴選」:衣物斷捨離
    第二節 「定量」:七個6簡約穿搭術
    第三節 「藏拙」:骨架與色彩分析
    第四節 「留白」:衣櫥整理原則與技巧

    🍁[課程四]「食」的實踐

    第一節 「嚴選」
    不要只吃喜歡的食物,
    要吃身體需要的,
    選擇適合自己的廚房用品,
    讓下廚變的輕鬆有趣。

    第二節 「定量」
    將食材採買和廚房用具定量,
    冰箱和廚房再也不爆炸。

    第三節 「藏拙」
    善用收納用品和動線規劃,
    完成廚房收納術&冰箱管理術。

    第四節 「留白」
    享受採買、備料和烹調的日常,
    廚房再也不麻煩。


    🍁[課程五]培養對美的感知

    第一節 生活的儀式感
    第二節 美的事物就是小幸福
    第三節 心得成果分享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進階課程

  • 雜物量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9 20:34:50
    有 1,357 人按讚

    [沒有印象]

    今日是反修例運動爆發的兩周年。兩年前的今天,百萬人上街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政府依然繼續推動修例,引致三日後的包圍立法會警民衝突事件,就此展開了逾年的連串示威浪潮。香港傳媒《明報》統計了至今,反修例事件引致逾萬人被捕,法院處理近2千宗案件,而因為逼爆法院,某些案件需要拖延至2023甚至2024年才開審。

    而其中一個最「塞車」的法院要數區域法院。這級法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可以判處的刑期最高達7年。然而,700多名被控告暴動罪的被告,刑期最高為判囚十年,卻大部份安排在區域法院,而不是高等法院審理。

    兩層法院最大的分別,就是區域法院不設陪審團,而高等法院必須安排陪審團。所以,把暴動案放在區域法院,乃是可以判處高刑期而不用設陪審團的做法。

    今日區域法院審理一宗頗簡單的案件。兩名青年被懷疑破壞了一間售賣雜貨,被指與中國內地有關的商店進行破壞。控方以「入屋犯法罪」,亦即俗稱「爆竊罪」控告二人。

    坐在犯人欄的被告,分別為同齡的一男一女。他們的打扮相似,都穿着白色恤衫,卡奇色吊腳褲,男的配以Vans黑白板仔鞋,女的配以Converse布鞋。男的職業為髮型師,他的「蛋撻頭」光亮油滑,女的職業為咖啡師,一頭文青及肩短髮,兩人同為22歲。

    法庭上播放了蘋果日報的直播片段,當晚11時,防暴警衝進香港仔中心的露天廣場,制服了男被告。拘捕時有人說了一句「X你老母」的粗口,束了淺色及肩長髮的男被告被制服在地上,混亂中,他向鏡頭說了一句:「我隻眼好痛。」未幾,樓上有人扔雜物,警員向樓上發射了催淚彈,把被捕者拖到一旁繼續處理。

    直播中,香港仔中心室外廣場,設有涼亭假石噴水池,漆黑的庭園回蕩着咒罵聲,有警員跟市民對罵,並用強光照射記者鏡頭,不斷叫記者退後。有趣的是,控方播放這片段時,把片段聲量壓到很低。辯方律師特意走到控方大狀旁邊說,明天播放片段時,「唔該校番大聲啲。」

    代表男孩的辯方大狀身裁高挑,為了令自己可以輕易看到電腦的資料,他放棄用傳統大狀的木座架,而是從枱底把自己的私伙銀色小拖喼拉出來,再打橫讓它平躺在桌子上,再於上面擱上打開了的手提電腦,這樣他眼神垂下,視線剛好落在電腦屏幕上。每個大狀發言都有自己的習慣。

    辯方大狀一只手拿着翻開的筆記簿,另一隻手作解說的動作,他手指修長,當作供的警務人員答完問題,他會伸一伸右手食指向天,說一句「好」,然後繼續提問。

    今天共有三名警務人員作供。第一名男警語調輕鬆,第二名新紥師妹,第三名則是衝鋒隊員,當晚衝進廣場拘捕男孩。

    這名叫姜立庭的衝鋒隊員,身型高瘦,衣着低調,他打了圓點領呔,手戴黑色蘋果電腦錶,說話起伏不大,語調平靜。「那時是踏浪者行動,一天當更十二小時,有時沒有收工時間。」他解說。

    姜立庭表示,當晚收到指令到香港仔中心廣場,看到一班數十名的黑衣人逃跑。姜又表示,下警車後把被告追截。「被告有特別特徵,黑衣黑褲黑口罩,但有一把金色長髮。」他用左手向自己頭上向後掃,並點點自己的肩:「金色(頭髮)向上Gel,長到及肩。」今天坐在犯人欄的男孩,髮色已是全黑。控辯雙方並沒有爭議,被捕的是男被告。

    辯方律師追問,為何這個金髮特徵,卻從來沒有白紙黑字被記下來,無論是記事簿還是口供裡。姜立庭表示要翻查自己的記事簿,他從黑西裝的右胸口內袋裡,翻出一本手掌大,粉紅皮的警察專用本子,裡面有中文手寫字跡,他翻開看了幾頁,回應說:「我寫漏咗,我自己寫漏咗。」

    姜立庭警員不只一次表示要看記事簿。當被主控官問及拘捕及警誡後,男孩有否回應,姜亦兩次表示要求翻查記事簿,辯方表示同意讓主控官以提示方式發問,姜才記得男孩說過:「我過來湊熱鬧架咋」「我路過」。

    辯方律師繼續提問:「如果我問你,你到場的時候,看不到他之前做了甚麼?」姜同意。

    辯方律師再問:「拘捕時現場有人講粗口你當時聽到?」姜警員表示:「不清楚」。

    「制服被告時你或你的同事有向他噴射胡椒噴霧?」姜表示:「我沒有(噴胡椒),至於同事有沒有我不清楚。」

    「現場被告被制服後曾說過『我隻眼好痛呀!』『可唔可以畀我抹吓眼先?』」姜再表示:「我無印象。」

    「你當時見到被告的神情是痛苦的?」姜警員答:「無印象,佢當時戴着口罩。」

    辯方律師不忘提示,「我向你指出,當時你或你的同事已經扯走咗被告的口罩。」姜又補充說:「我記得(口罩)是半吊着,甩咗。」

    辯方律師追問,「咁有冇印象被告神情痛苦?」姜再次表示:「無印象。」

    辯方律師指,姜立庭警員在法庭上披露被告「有點掙扎」所以下了手扣,卻在供詞寫被告「緊張四處張望,才戴手扣。」辯方律師追問,「被告緊張是因為中了胡椒噴霧。」姜再說他不清楚。

    姜立庭曾在作供提到,當晚因為樓上民居有人扔雜物,他們要把被告移師到別處繼續處理拘捕程序。「樓上既住宅居民,扔雜物,好像雞蛋和硬物。」

    這並非是普通的「爆竊案」。爆開了的雜貨店Miniso「名創優品」經點算貨品後,表示損失了約5千港元貨物。然而樓上的居民卻從高處扔物,引致警方在拘捕後,要向樓上民居射了一發催淚彈。

    那個晚上,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晚上,那是科大學生周梓樂於停車場墮樓身亡後的「頭七」,2019年11月14日。中文大學衝突稍緩,理工大學佔領亦風風火火。

    全香港多處發生示威集會、堵路或衝突。蘋果日報當天的直播馬拉松式進行了7小時,從日到夜,遍及港九到新界。直播的地點有紅磡理大、有港島灣仔大球場、港島中環遮打花園、新界東將軍澳、新界西天水圍、和九龍旺角。

    那一陣子,香港各處也像在火燒,民情怨氣爆煲。防暴警拘捕了年輕人,居民憤怒得從高處向警務人員扔雜物,是一年半前香港的日常。

    然而時間洗滌了一切,今日香港的日常是,案件繼續排期審理,但街道回復平靜,不少人已經移民或被逼離港。當日全副武裝的警務人員卸下制服,穿了西裝,在法庭裡斯斯文文地作供。被告的年輕人面對不明朗的將來,警務人員則淡然回應:「我沒有印象。」

    《明報》今日的報導指,警方雖然收到近2千宗關於反修例示威被疑濫用暴力的投訴, 至今卻沒有警員因執行職務而被捕、被停職或起訴,只有廿多宗訓斥及五宗紀律覆檢。

  • 雜物量詞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03 07:44:58

    高Sir正能量:倡設立反假新聞法?

    香港特區政府特首 林鄭月娥女士
    ceo@ceo.gov.hk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先生
    lee@sb.gov.hk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
    sced@cedb.gov.hk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議員
    exco@ceo.gov.hk

    嚴打不實報道 倡立「反假新聞」法

    假新聞(fake news)一直是成為全球關鍵詞。特朗普當選、互聯網資訊爆炸、網絡資訊戰、後真相政治等種種現象,造就了新聞資訊真假難辨的恐怖現象。 網絡的盛行、媒體的轉型,驅使我們進入「不顧真相、忽略事實」的「後真相時代」,不但衝擊了「新聞」的定義,也顛覆我們對「假新聞」的理解。

    在過去「反修例」運動中,不少市民抗議投訴新聞傳媒報道偏頗,失去持平意見及政治化,一面倒攻擊政府和香港警察。例如有示威者一直聲稱警察在8月31日於太子站「打死人」,連續兩個多月將太子站B1出口裝飾為所謂「靈堂」,借此不斷散播仇警思想、煽動市民上街。不過,有網媒《傳真社》採訪了當晚47名被捕者,包括6名網傳「遇害」者,同時透過其他被捕者互相核實說話內容,證實所謂「死者」均在清醒狀態下被送往醫院或警署,令暴徒謠言不攻自破。另一則黑暴日前於黃埔紅磡道與德安街交界聚集,蒙面暴徒在黃埔肆意破壞,有人以雜物堵塞馬路,又進入商店破壞,面對有人犯法警察執法理所當然,但黃埔西區議員鄺葆賢到場要求防暴警退後防線。明明她是帶暴徒搗亂和破壞社區,傳媒竟然可以報導到和街坊(當中應該不超過1/10是街坊)保護社區? 「反修例」運動中 有傳媒把示威者縱火美化為「火魔法」、以及把手持磚頭弓箭和氣油彈的示威者稱為「手無寸鐵」,很多傳媒只針對捕捉及誇大警察執法的鏡頭,卻甚少報道警察堅守崗位及英勇行為,也甚少報道無辜市民被暴徒「私了」圍毆、種種堵路、破壞及縱火惡行。

    應仿效新加坡法案

    假新聞現象令人憂慮 ,本人認為這些單方面編造的虛構故事極其只能稱為「廣告」,怎能稱為「新聞」?面對這些假新聞,本人認為政府應效法今年新加坡的「反假新聞」法案,賦予當局監管網上平台、新聞網站,甚至是私人訊息的權力,違例者最高可判入獄,以示阻嚇。本人認為立「反假新聞法」將可遏止近期一面倒但毫無根據的假新聞,有效保護市民免受虛假新聞的侵害及煽動而做出非法的行為。

    附上本人於報章媒體刊登的文章資料 :

    都市日報-時政菁英:嚴打不實報道 倡立「反假新聞」法
    https://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時政菁英-嚴打不實報道-倡立反假新聞法/

    港人講地【精選文章】: 倡設立反假新聞法打擊煽動行為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51370/%E5%80%A1%E8%A8%AD%E7%AB%8B%E5%8F%8D%E5%81%87%E6%96%B0%E8%81%9E%E6%B3%95%E6%89%93%E6%93%8A%E7%85%BD%E5%8B%95%E8%A1%8C%E7%82%BA?fbclid=IwAR2ZKvyt3RgmS2rwuqA-8dobAj9S6Z1dEcR6V9pukPAvaCyy4I58YpcTC1M

    紫荊時評: 倡設立反假新聞法打擊煽動行為
    http://api.zjviewpoint.com/share/poetryReview_Details.html?id=2930&from=singlemessag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