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雙重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雙重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雙重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雙重靴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登上6476,高峰的里程碑 「哇!!恭喜!!太厲害了~~」隊員們互相致賀著,在梅樂峰晴朗寂靜的6476m山頂上,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氛圍,飄揚著尼泊爾的五色經幡、與中華民國旗。同行的尼泊爾嚮導(雪巴嚮導要另外請),也是第一次登上梅樂峰頂,與我們一行人共享這份圓夢的喜悅。而隊上一位年近70的大哥,更是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Live an insigh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站: http://bit.ly/2LMphz2 ► Facebook: https://goo.gl/e5hX4E ► Instagram: https://goo.gl/3uAtr4 ►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此影片與資生堂國際櫃合作 - 你應該會喜...

  • 雙重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0:00:47
    有 5,043 人按讚

    登上6476,高峰的里程碑

    「哇!!恭喜!!太厲害了~~」隊員們互相致賀著,在梅樂峰晴朗寂靜的6476m山頂上,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氛圍,飄揚著尼泊爾的五色經幡、與中華民國旗。同行的尼泊爾嚮導(雪巴嚮導要另外請),也是第一次登上梅樂峰頂,與我們一行人共享這份圓夢的喜悅。而隊上一位年近70的大哥,更是開心的不得了,能在耄耋之際踏上這遠離生命的潔白荒境,毫無疑問已經為他的人生添上了一抹最奇幻的色彩。

    高峰絕境,究竟為什麼迷人,我們或許得以從肉體拼搏的過程,和脫離文明的冒險所共譜的生命樂章來探其一二。

    透過雙手雙腳,付出時間、汗水與苦痛而得來的收獲,最能感受其鮮美與細緻,藝術品亦如是,山行亦如是。因為你會知道那些身體與環境互動的每一刻、每一次呼吸、每一晚的輾轉、每一步的艱困,都是他人無法複製的獨特,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種創作——無論用的媒材是獨攀、請嚮導,有氧或是無氧,我們總能述說這個努力過程所帶給我們的滿足與深刻,在平安下山之後,越是痛苦的記憶,總是讓人笑的越開懷。

    而「環境的體驗」,是無法透過網路傳達的,也是這個資訊時代中最昂貴的享受:你必須付出無法回頭的時間,來換取某個環境的某個面向。登山,毫無疑問的是這種體驗的極致,而且需要付出身體的努力,才得以完成,使其在「體驗」的面向上,具備了屬於每個登山人獨一無二的故事性。

    「高峰」,又是登山這種體驗裡的佼佼者,付出的時間與勞力倍於我們熟悉的,充滿生命的台灣山岳環境,而進入了毫無生氣,只有冰雪岩和藍天的異域之中。那裡毫無疑問是拒絕生命的地方,從任何條件來看,也只有人類這麼一種動物,會有這種閒情逸致反生命之道而行的往那裡去。

    總是有不解的人問「為什麼要這麼神經病、這麼閒的折磨自己呢?」我們可以不回答這個百年大哉問,而思考這樣的追尋究竟賦予生命怎麼樣的意義:冰雪高峰,那是人類一生難以企及的領域,一個完全無法想像的生活體驗。它的獨特性,強烈到沒有任何尋常的旅遊、娛樂能與之匹敵,他的抽離性與痛苦,更是能把我們從苦悶窒息的日常循環中徹底抽離,甚至遠在「生命的舒適圈」之外。那是一個每一步、每一口呼吸都在挑戰的地方,那是一個以活人之軀穿越死寂的冒險之境。

    當我們付出自己的肉體、時間,努力的在冰雪岩之中掙扎前進,並且在最後,獲得「峰頂」這個象徵完成旅途的標記,那當然是一件對於生命來說,最不可思議、最反動物性,卻也最詩意的一種旅行了。「我們正在做與生存無關的事,甚至追求靠近死亡但全身而退。」平凡的呼吸讓人忘卻了生活,大難不死的喘息卻讓我們跳脫生存,站在那無以復加的藍色蒼穹之下,思考人生。

    它是旅行、是冒險、是哲學、是創作。

    高峰攀登的路很無聊,只有冰雪岩,完全比不上台灣有玉山圓柏和水鹿的富饒山林。但那種只存在於夢境,卻真實佇立在天邊的異域,那種遠離生命圈的絕境感動、雪白山頭的迷幻景緻,總能讓人午夜夢迴,或者在某個炎夏正午的枯燥紅燈片刻,讓自己吸進一絲涼意。用自己的雙腳走向高峰,不一定要八千,只要舉目只有冰雪岩,這一趟旅途,都能毫無疑問的豐富你的人生;就如同富士山一般,它壯闊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種美,但當山頂覆上一抹耀眼的雪白時,你將會看見它更加富有層次、耳目一新的優雅面容。

    ───

    沈澱了兩年,終於能說出一點關於高峰攀登的感動與心情。雖然今年肯定也是出不去了,但回首當年梅樂峰給我的種種快樂、反思與感動的瞬間,我想未來國門敞開、又有能力的話,我依然會把握每一個機會,走訪那些心中嚮往的雪白高峰,帶回屬於生命舒適圈之外的美麗故事。

    感謝大家包容我的任性,讓我以這麼緩慢的腳步,寫完一座山的故事。也最要謝謝野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幫忙,讓我能有機會走一趟如此難忘而快樂的旅程,也反轉了我初登高峰就嚐到的挫敗滋味,更加認識自己、認識尼泊爾。也非常謝謝老丹,幫我設計了一面如此小巧好攜帶的台灣小旗,讓我能帶著家鄉的元素走訪這人生的新高峰!

    當然,還有這張照片裡面我的防水外套、雪褲與手套的 登山補給站 的老人頭Norrøna,以及100mountain 百岳的
    Zamberlan Denali 6000雙重靴、Grivel G12 全快扣12爪冰爪與Air tech racing冰斧、Pajak 4Z睡袋,還有ADHOC 艾德國際的雪地用有度數墨鏡、墾趣的MONTURA保暖層與登山褲、Mammut Taiwan的極限軟殼外套等等,讓我能平安舒服、游刃有餘的完成這趟旅途。

    一起祈禱疫情早日結束,讓我們的生活中除了熟悉的台灣美好山林外,也能增添幾許從未見過的世界之山吧!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高峰的里程碑(完)

  • 雙重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7 22:31:13
    有 1,588 人按讚

    下雪是有聲音的,輕輕軟軟的、層層疊覆的,聽起來細細尖尖脆脆的音調,就像是無數細碎的乾燥落葉掉落地面一樣,但音量只有十分之一,唯有絕對寧靜、風勢止歇的時候能聽到這聲響。

    風雪中隱約看得見營地邊緣的鐵皮廁所。那是用尼泊爾山區十分常見的輕軟木料與薄薄鐵皮所搭建的簡易建築,再用數條鋼索繃緊,固定在懸崖正上方,以利排泄物掉落谷底,也避免一陣風就連廁帶人翻落萬丈深淵。它同時也是高地營裡唯一的半永久性建物,連雪巴人煮飯的地方都只有炊事帳而已,足見他們對廁所的用心。

    然而,這份用心卻有點落得金玉其外,在簡單可愛的外表之內,包藏的卻是十分恐怖的如廁痕跡,差點連落腳之處都找不到。冰天雪地會大幅降低嗅覺的敏銳度,但廁內的氣味卻止不住的直衝腦門,讓我回想起盛夏正午南湖廁所的地獄之味,可見有多少人將他們晚餐的變體遺留在排泄孔的周遭,又被低溫保存了下來,維持他們離開人體時的樣貌。

    但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在這種地方上廁所必是全副武裝,厚重的衣物會讓人極度笨拙,尤其是腳上穿的雙重靴,會讓人無法真的蹲下來,而呈現一種要蹲不蹲的憋屈姿勢,除非伸手拉下那半結冰的難拉拉鍊才能蹲好。這還不打緊,以上脫褲子、蹲下等動作,在5700公尺的高海拔,會因為缺氧而讓人氣喘吁吁,就算順利蹲下,用力把物體從身體內擠出的動作也會讓人氣喘如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便秘?(事實上,高峰攀登長期缺乏纖維的飲食,以及缺氧對腸胃的影響,還真的會讓人有便秘的傾向)

    總而言之,在這麼困難的狀態下上廁所,拉不準很正常。更別提許多因為很冷或很臭不想上,所以非得忍到最後一刻才去的山友,屆時必定在廁內搞到手忙腳亂一番,落得脫褲子就是噴射的窘境了。

    無論如何,在5700m的冰河正上方上廁所,本身就是高峰攀登時,一項糟糕透頂的體驗。除了惡臭與不便外,更隱藏著往廁所的下坡萬一跌倒就直下冰河底的風險。

    而洞口旁、懸崖下那些萬年不化的雪,保存著十年不爛的便,也讓我不禁思考,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攀登方式,能不能變得更好呢?或許等有機會去走一趟北美最高峰Denali,心中就會有答案了吧!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懸崖邊的鐵皮廁所

  • 雙重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30 19:24:24
    有 1,402 人按讚

    過了一個愉快又悠閒的適應天後,翌日清早,隊伍領取向當地攀登公司租用的雙重靴、冰斧、冰爪與上升器後,即將離開文明的舒適圈,向海拔5780公尺的高地營(high camp)進發。台灣領隊魷魚三令五申「身體有狀況的人我會強制撤離」,因為一旦離開山莊服務範圍,再加上滿山白雪,在這個海拔身體有狀況,甚至帶著狀況上升會非常棘手,這時該嚴肅的事情,是不允許通融的。

    這天的雪下得比休息天還大,整個梅樂山區也籠罩在一片白霧飛雪之中,將路徑、岩石全都隱藏了起來。人生地不熟的我們,只得跟著強健黝黑的雪巴領隊,亦步亦趨的緩步爬升。因為海拔超過5000公尺,所以隊伍行進速度非常緩慢,只能奮力提起沈重的雙重靴,放進前人的腳印之中;如果沒有過人的體能,在這裡光是應付自己的行走就非常吃力,更別提邊走,雪巴嚮導一邊教你怎麼踩雪地步伐、怎麼用力了。

    因此,為了降低風險並提升全隊登頂機會,這一團由野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辦理的梅樂峰健行團,在招生階段是由負責人親自審核隊員資格的,包含體能與雪地經驗。他不知道打槍了多少想參加經驗卻不夠的熟客... 真是辛苦了。

    其實我很贊同商業團的能力篩選制度,將合適的隊員放在同一團,將能大大提昇隊伍的品質,且不容易發生掉隊與拆隊的狀況。然而對於一般行程來說,一來難度沒有那麼高,不需要管控風險到這個程度,二來...超過5天的行程能招滿就謝天謝地了,還挑三揀四隊員,生意不想做了逆?而且面對第一次報名的客人,又要怎麼知道他描述的經驗可信度有多高呢?「難度」可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呀。

    因此,實務上要對商業團隊員進行體能篩選,除非高階或高風險團,否則一般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事,這也是我後來轉而只帶熟人委託和教學團的原因。

    遙想2018年中的列寧峰,也未曾在如此雪霧中行走過,走著走著,喘息之餘不免擔憂接下來的路途是否能繼續順遂?上面的雪會不會厚到要「游泳」呢?

    #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風雪中往高地營出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