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雙管齊下典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雙管齊下典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雙管齊下典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雙管齊下典故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推理小說中的不在場證明如何設計】(3)連續犯案的魚目混珠法 每每想起日本高橋留美子《亂馬½》那天馬行空的劇情,就覺得很有趣,特別是故事主角亂馬變男變女的契機,都來自於冷熱水的澆淋。 但我想亂馬他/她真的不是故意要掉進去娘溺泉的(吧),啊,其實這也是一種年代流行事物的詭計,一個問題就標示出年紀這...

  • 雙管齊下典故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17:58:51
    有 5 人按讚

    【推理小說中的不在場證明如何設計】(3)連續犯案的魚目混珠法

    每每想起日本高橋留美子《亂馬½》那天馬行空的劇情,就覺得很有趣,特別是故事主角亂馬變男變女的契機,都來自於冷熱水的澆淋。

    但我想亂馬他/她真的不是故意要掉進去娘溺泉的(吧),啊,其實這也是一種年代流行事物的詭計,一個問題就標示出年紀這樣(手帕遮臉)。

    不過還是要說,想起跟男亂馬本來有競爭關係的良牙,在看到女亂馬時,只會辮子姑娘、辮子姑娘等等我的追在後頭還一邊大放愛心,就覺得有意思。

    所以其實推理小說當中不在場證明的設計,有時也不過就是she錯認為he,或者被犯案手法的表象所誤導,以為只可能是個he而不可能是個she而已。

    畢竟說穿了,不在場證明設計的關鍵,就在於「魚目混珠」的技藝,不過混的最高級與罪大惡極,則是等同浮士德的行徑,一切都推託給魔鬼就行。

    不過,這個「魔鬼」的定義,其實是有分歧性的,指的可能是驅使人犯下罪行的聲音、思考邏輯,或魔鬼本人的上身,其實犯下罪行的並不是自己?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說法,都是肉眼不可為憑、存在具有疑義,甚至自由心證到會引發社會實際量刑的爭議,如近日的嘉義殺警與隨機砍店員都是。

    最令人髮指的,不光是犯行的殘忍行徑,更恐怖的是,以一連串乍看彷彿是連續犯案的謎,實則卻是用連續犯案來掩蓋其中本該是單一事件的犯行。

    看過魔術師幾個不透明的容器換來換去,裡面只有一個容器真正藏有硬幣的表演嗎?這就是這個詭計的核心。

    也就是說,這裡的犯罪魔鬼,是真凶他/她自己虛構創建的人物角色,除了真凶自己真正想執行的那一件犯罪外,其他都是無辜的羔羊獻祭。

    這可以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還有日本中山七里《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限制級)為例說明。

    兩書乍看下風馬牛不相及,毫無干係,但其實內裏的詭計卻大有關係-兩書同有對犯罪發出預告與挑釁(不管是事前預告或犯罪現場紙條,有特定挑釁對象),受害挑選是根據拼音順序而行(ABC人地名/日本五十音人名)。

    還有最關鍵的逆轉,則是利用精神病患的意識不清,加乘大眾輿論對精神病患的偏見來誤導或對病患本人實行妄想灌輸的雙管齊下完成詭計。

    值得注意的是,後者除因描述社會寫實及犯案殘虐的等級較高,閱讀時請詳加注意讀者的年紀與心智問題,此書還特別針對不分國情地域的爭議法條-

    所謂「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延伸出被害相關保護權益,及正義女神的身影,再追加一次的意外逆轉,甚至觸及了過度民粹影響警察執法的恐懼。

    其實根據現今犯罪側寫實例的經驗累積,及媒體的宣揚報導,人們或多或少已經知道,所謂的犯罪跟犯罪者的特徵,甚至前兆,有時都是有跡可尋,甚至歸納類型。

    雖然很遺憾我們至今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犯罪,但這些理解,至少可成為人們居家生活,安全常識的一種警醒。

    小說雖是虛構,但有時始終站在寫實的面向上成立,對總特具有社會寫實意義並常立基於此設定的推理而言,這些更是犯案角色人設與劇情推展的範例。

    所以下次,當我們讀到連續犯案,系列罪行的謎團,無論如何就是摸不著頭緒的話,或許可想想,連續的意義是否是因為其中有人別有居心?

    當連續犯案的「魔鬼」橫行,一堆無辜的人被牽扯進又找不出共同點的時候,那麼,之前完全不被考慮進去的人,就是時候該被考慮進去了-真相只有一個,兇手就是…創建「魔鬼」的人才是魔鬼本人。

    ★浮士德的這個典故與延伸推理,請參考丹尼爾.柯爾(Daniel Cole)《布娃娃殺手》(Ragdoll)頁398-399的小說內文與註釋。書中解釋所謂「浮士德的藉口」(The Faustian alibi)其中的alibi一字,也有「不在場證明的意思」,意指將犯行都歸咎於惡魔所為。這想法有點類似新聞報導犯人總將犯行歸咎於頭腦裡有聲音叫他執行之類,後續引發精神病之有無及依法從寬量刑的爭議。

    ★本來連續犯罪的辨明,在美國真實犯罪側寫專家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破案神探》首部曲頁253裡,便曾點明犯罪剖繪的依據在於「犯罪手法」(犯人犯罪所為,會因經驗累積有進步空間等改變)與「簽名特徵」(犯人犯罪想達到的目的,如炫耀或滿足虛榮心必行之事,不變)上。

    推理小說主要參考書目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larissa)《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臺北:遠流,2010。

    中山七理《連續殺人鬼青蛙男》,臺北:瑞昇,20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