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雙喜5516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雙喜5516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雙喜5516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雙喜5516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何無法離開不愉快的關係?」 我的注意力只能維持25分鐘,穿插在工作之間的活動,除了VR,就是Netflix一集十幾分鐘的宅男行不行(Big Bang Theory)。 目前我看到第八季,有兩線痛苦但難以離開的關係,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 Sheldon(以下稱男一號)覺得自己超聰明,千錯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

  • 雙喜5516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15:07:04
    有 1,049 人按讚

    「為何無法離開不愉快的關係?」

    我的注意力只能維持25分鐘,穿插在工作之間的活動,除了VR,就是Netflix一集十幾分鐘的宅男行不行(Big Bang Theory)。

    目前我看到第八季,有兩線痛苦但難以離開的關係,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

    Sheldon(以下稱男一號)覺得自己超聰明,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即使自己錯了也是別人害他錯; 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如果自己不是談話的中心就不舒服,講著講著一定繞回來自己。除此之外,他無法由衷稱讚他人,別人已經生氣了,他還是堅持要講清楚,說明白。

    奇怪的是,和他同住的Leonard (以下稱男二號)雖然感到無法可度,氣他氣得要命,卻沒有搬出去,反而是一邊抱怨,但還是百般依順男一號,留下來被虐。

    另一線的Howard (以下稱男三號)和他媽媽彼此互酸互吼,即使在西方文化中,十八歲還和父母住在一起會被笑媽寶,三十歲的男三號還是和媽媽住在一起,

    我細細的看編劇如何詮釋這兩線不開心卻無法離開的關係。

    溫和的男二號無法放下自戀的男一號,主要是因為男一號救過男二號一條命。

    另外就是男一號的自我中心和男二號的媽媽超級像,男二號或許把男一號當做媽媽的替代,試圖透過照顧男一號來翻轉與媽媽的關係,甚或和解。然而這部分是我的觀察,男二號並沒有這樣的自覺。

    至於男三號為什麼無法離開和媽媽不愉快的關係,男三號明白的說,他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是,媽媽幫他洗衣服,做飯,接送他去看牙醫,包辦他的生活,包括把牛排切小塊。如果他搬走了,他活不了,媽媽沒了重心也活不了。

    有趣的是,男三號後來結了婚,離開媽媽,因為他的妻子和媽媽一樣強勢,一樣會照顧他。

    看了八季,我等於是看了快要一百集這樣彼此糾纏的關係,越看越清楚,為什麼我們離不開不喜歡的關係。

    首先是恩。人類有著明示暗示的平衡規則,有恩必報,有債要還。對於別人給我們的恩惠,沒有相對付出,即使佔了便宜,我們心中都會因為自己不符合上述規則,心中隱隱做痛。

    也因此,即使不開心,我們還是會繼續留在不開心的關係中,彷彿這樣可以緩解那種恩惠難平的不舒適感。

    男一號救過男二號一條命,男二號回報以數年來如一日的載男一號每天上下班,遵守男一號規定的上廁所時間表,依照男一號的喜好調空調,把自己冷得要死。這的確是大家稱頌的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但失衡的關係讓男二號感到不舒服。

    男三號和他媽媽之間的交換關係並未明說,卻默默的在生活中發生著—媽媽為男三號做牛做馬,為兒子付出一切來換陪伴。男三號感到痛苦,但捨不下無微不至的照顧,即使不舒服,仍然邊罵他媽媽,邊接受他媽媽給他的好處。

    戲劇用一種幽默的方式呈現了我們常常看到的關係。

    1.給予生命、救你一命,那種恩情最大。受恩惠的人會自動進入被予取予求的角色,即使痛苦都會堅持演下去,彷彿這樣才能報恩。而施恩者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和受恩者跳起雙人舞,至於是誰先開頭的並不清楚。

    2.我們的伴侶,經常會和自己的父母十分類似,並在生活中重現和父母間的議題。

    3.我們都想要減少奮鬥三十年,即使得不甘願的交出我們的自由甚至自尊,我們都很難離開那個熟悉或可以舒服被照顧的關係。

    這些關係的看見,並不是為了斬斷不舒服的關係,而是看清楚之後,你可以選擇清清楚楚的接納,也可以選擇微微鬆動讓你不舒服的關係。

    一邊受恩,一邊痛苦與抱怨,畢竟是一個很撕裂的心理狀態。

    你可以清清楚楚的選擇接納,心甘情願的拿我的自由來換你的恩,這時候心中是平衡的。

    切斷關係或忍耐,你的認知仍然是不協調與痛苦的。你可以試試用穿新鞋的心情來做微型改變。

    買新鞋時,你不會買根本就穿不進去的鞋。買了之後,你心裡也會準備好一定會經歷不舒服,甚至還會準備好護足貼,也會用一些方法撐大鞋子。

    選擇微型改變就像這樣,一次改變一點點,痛苦在能接受的範圍內,一陣子之後,兩造的關係會撐大一點點,變得又新又美麗。

    然而,不可否認的,改變需要兩造的努力與願意,如果對方很堅持一點都不願意改變,那斷裂是必然的。

    看清楚與接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萬物一樣的生住異滅,雖然關係的結束讓人感到失落,但在接納關係的結束是一種自然法則之下,終究有一天,內心會得到平安。

    清清楚楚的看見彼此關係的樣貌,無論選擇接納、改變或結束,你都照顧了你的撕裂,也照顧了你的心。
    #時時正念line貼圖在大家的敲碗下出了文字版

    ~[時時正念]line貼圖(文字版)~

    https://line.me/S/sticker/16284967

    ~[時時正念]line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6210111?lang=zh-Hant&ref=lsh_stickerDetail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 雙喜5516 在 跪婦的腦內旅行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6 08:30:05
    有 50 人按讚

    【寒沐一泊二食初體驗】

    Well,這次是透過Hotels.com的bug甜甜價,十一月的週六入住一泊二食專案只要不到8000。由於是寒舍集團經營的飯店,爬舊文可以看到不少喜來登與艾美的影子,不過我必須說,寒舍集團連在這邊都有今年撙節成本的影子。

    ✨接待與房間:
    約莫一點半到飯店,習慣性地先辦理入住手續,本來瞥見喜來登與艾美有接駁到宜蘭,但單程一人300元真不便宜。

    然後老公居然問我:啊?現在房間還沒好嗎?是說這邊就不是萬豪,怎麼可能一來就有房間(ˉ(∞)ˉ) 請飯店幫忙安排若能儘早入房就安排。大概二點半後可以進房,隔天也可以延遲退房到11點半或12點,還算不錯。

    我這次用一泊二食方案,訂到最小的酒店層語木居(房號1117),雖然沒有陽台,但有比較大的房間空間。這間房型不如其他可以加床在臥榻,反而會在電視前加床,非常不建議。但因為房間位居最角落,所以帶小孩不會吵鬧。其實飯店的隔音很強,床與浴池硬體都不錯,硬體來說很舒適。

    雖然全館接近客滿,而且隔天發現超多人加床入住的……但多要的枕頭與毛巾還辦得到,這點還行。

    只不過這間住房目的若屬慶祝生日或是結婚紀念日者,是我少數遇過毫無特別贈物的旅館😅😅😅不過有折天鵝毛巾也不錯,畢竟我自己很少遇到,哈哈。

    ✨房間備品:
    就像現在的台北喜來登與寒舍艾美狀況一樣,原本上半年還在喜來登套房與艾美固定提供的H&W英倫薇朵備品,現在已經全數消失,只剩台塑生醫代工的FORTE自有備品。嬰幼兒all in one備品居然中國製,是少數我連拿都懶的備品。

    房間內的飲料mini bar比起2017年那時少了更多,不過有一個金棗茶茶包我還滿愛的,之前宜蘭威斯汀喝過迎賓飲料有點念念不忘。另外寒舍艾美看得到的包裝餅這兒也會看到。

    ✨公共設施:
    所有公設都可以從入住日12:00使用到退房日訂單15:00。住客也是在這時段免費進出停車場。

    兒童遊樂區「樂未央」算寬敞,小孩第一次參訪覺得算新鮮。電動車區域有限制使用時間與場地限制,如果使用17:30的晚餐時段會完美錯過orz 只能隔天早上8點到11點來使用。小孩算是很喜歡這個場地,跟大溪一樣是少數他會想再來的酒店。

    另外的電競室沒機會用到,但覺得switch誰都有,沒必要花時間在這。

    游泳池與溫泉池這次只有參觀過,覺得泳池有點大溪威斯汀或是長榮鳳凰的好物感覺,如果有機會使用應該是不錯,可惜小孩只顧著玩orz

    光之湯在行館棟,隔天11:00-16:00不開放,沒機會使用orz

    餐食:
    MU Table假日晚餐吃到飽原價一人1080加一成(寒舍美饌卡可以雙人五折)。是少數看到啤酒需要加價100++才提供一杯的吃到飽餐廳,老公超級不悅最後晚上居然跟同事相約跑出去喝酒,還碎念長榮鳳凰的把費至少有啤酒😂

    台北喜來登大廳酒吧的牛肉麵/寒舍艾美北緯25度的雞肉飯拿來當把費賣點,這可能只有寒舍體系餐廳才吃得到的聯名感。不過雞肉飯我沒吃就是,至於牛肉麵就明顯料理包感……當作我第一次吃到。

    宜蘭常見的烤長腳蝦,應該是當天晚上最大的亮點,也讓我知道MU TABLE補餐真的慢吞吞,常常有盤空了很久都不補。整個餐期二小時我大概看他空了二十分鐘以上,第二次空盤又是二十分鐘以上不補。

    其他生魚片與海鮮區我實在得說毫無特色。動都不想動。本月牧羊人派與火雞也是特色季節料理還行,但里斯本海鮮燉飯米芯超軟,這根本台式番茄粥😅

    另外缺乏宜蘭特色料理,沒有糕渣,卜肉,蒜味肉羹與豆花。勉強只有冰淇淋麥芽糖花生粉香菜捲算是,作法滿道地。但用了紐芝蘭樂活冰淇淋,不如用阿宗芋冰城的……畢竟紐芝蘭這品牌的冰淇淋都直接被K12屏除不用了。

    其他軟飲區域與蛋糕品項也有喜來登K12或艾美探索廚房的fu,軟飲頗有小型Lounge的感覺,稍稍填補沒有飲料喝到飽的怨恨(這點有點學蘭城晶英嗎?)。只是當發現隔天早上早餐也吃得到一樣甜點與飲料品項時(清冰箱跟盤子嗎?),其實沒有覺得很划算。晚餐還是不需要MU table內吃,早餐體驗到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這邊有規劃素食區與熱食甜品區,我覺得是可以帶長輩來的,但如果帶長輩去樓上川菜餐廳吃不是更好嗎?

    最後MU TABLE動線實在很奇怪,我個人走起來花很多時間走路,二小時居然吃得很趕,這樣很不夠我吃-..- 而且必須說晚餐限時二小時,這樣的菜色真的不便宜,除非未來還有五折優惠,否則我不會再來用餐。

    --
    目前住過的宜蘭溫泉旅館大概就是:
    1.晶泉丰旅
    2.礁溪老爺
    3.長榮鳳凰
    4.宜蘭威斯汀
    5.寒沐

    扣除宜蘭威斯汀因為自帶高卡可以升等與延遲退房外,以地理位置來說寒沐與長榮鳳凰位置最好。寒沐給我的感覺大概會是不上不下……未來若原價來住的機率是0,不過反正很多團體都會直接包房,我覺得應該不缺我這種囉唆客人,傾向之後繼續體驗其他溫泉飯店😅😅😅

  • 雙喜5516 在 黃琦勝的劇場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22 12:17:00
    有 13 人按讚

    劇場表演的民生化──藝文多點連結

      在前面兩篇試評中都有提到(參見拙作《下個世代的新想像》、《踏在劇場的酸與甜》),其實對來說這兩場演出的演員來說最重要的部分不在於演出的成果或是其他利益,而是在於自我實現。接著我們就可以來討論為什麼這群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甚至是自掏腰包也想做戲、學戲,而社區單位、學校以及專職劇場工作者又該如何與這群藝文愛好者接軌進而達成雙贏,這是本文想要討論的重點。

      「你一個月願意花多少錢在……上?」這是許多雜誌書籍經常提到的問句,商業取向可能會填上「投資」、「經營人脈」、「培養自己」,關心時尚可以填上治裝、香水、保養品等等,而藝文活動則有可能是音樂、電影、文學、講座、展覽……等等等。看到這邊,我想大家心中都開始浮現一些數字,也浮現一些購物清單,而身為一個劇場工作者,我想我們都很疑惑的事情就是「觀眾一個月願意花多少錢在看戲上?」



      在討論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必須先有一個共識就是消費能力與習慣是需要培養的。你願意吃一客五千元的牛排嗎?你願意買一本八百塊的筆記本嗎?你願意喝一杯兩百元的飲料嗎?或許你都不願意,但我相信會有人願意的。他們是有錢沒處花嗎?他們是凱子嗎?我想不是,只是他們「願意」把錢花在他們有興趣而且能夠鑑別好壞的事情上。注意到了嗎?我認為重要的事情是「鑑別好壞」。

      以我自己為例子好了,我曾經到三鳳中街買過一斤五百元的茶葉,我覺得還可以。隔一段日子,我到舊崛江買了一斤兩千元的茶葉。在那以後我知道我不會再買一斤五百元的茶葉了。我漸漸喝出興趣來,再隔一段日子,我到茶行喝茶,老闆和我聊了許久,關於泡茶的方式並介紹許多不同的茶種,我在那買了一斤八千左右的茶葉(當然不可能買一斤)。之後,我大概知道甚麼昂貴的茶葉與便宜的茶葉之間的差距,我偶爾還是會喝飲料店的茶,但我更願意存一筆錢買好的茶葉。



      到這裡,相信大家可以理解我的意思了。在提出「觀眾一個月願意花多少錢踏進劇場」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必須先問自己,我們有沒有提供觀眾「鑑別好壞」的方法。台灣的藝文與美感教育一直都是最缺乏的,因此劇場最讓觀眾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又看不懂。」當觀眾說出這句話時,我認為賺到了。因為他只是覺得他看不懂,而不是他不願意看,所以劇場工作者只需要想辦法讓他看懂就好了。讓觀眾看懂很有多方法,在這裡我想討論的重點就是「戲劇教育」。

      我們終於進入主題了。

      對我來說,我們可以把整個劇場生態視為一個金字塔,這個金字塔不是以優劣來區分,而是參與的人數與分布的面積。我要討論的是金字塔的最底端:「社區劇場」與「教育劇場」。社區劇場的參與人數最多,演出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娛樂」及「聯誼」的性質,比如我曾經參與萬丹甘蔗季的演出製作,和一群國小生共同創作一齣屬於在地的戲碼,也曾經到勞工局為一群已經退休的志工們上表演課,並與他們將職災、二度就業等議題編排成戲劇登台演出。



      這些都是以社區為性質參與劇場的方式。而教育劇場則是包含了「教育」的元素在其中。目前高雄主要的學生製作多以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與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的學生製作為主,其次則是高中生社團的成果發表演出與由各劇團獨立開設的表演課程呈現。

      劇場生態要健全,就必須要有穩固的金字塔,也就是更多人參與社區劇場與教育劇場。當這群社區、教育劇場的參與者投入創作與學習後,他們開始能夠了解、鑑別一齣戲的優缺點,也開始知道自己喜歡的劇種與藝術形式,才能夠漸漸地願意把錢花在走進劇場。

      前面有提到劇場分布的面積,這篇文章提到多點連結是因為連續兩日欣賞的演出場地分別是在大樓裡和老舊的公車站,我認為劇場可以是無所不在的,不一定要專業的舞台或神秘的黑盒子,任何地方都可以有表演發生,當日常生活中的空間無處不是劇場時,觀眾不認識劇場也難。



      教育劇場與社區劇場比起純粹的創作對於從未看過戲的觀眾還有更大的誘因則是:創作者是他們的朋友。對他們而言劇場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的娛樂,不管這群粉墨登場的演員們未來是否持續演出,他都可能因為這次的演出願意繼續欣賞劇場作品,還可能邀請當時台下的朋友一同欣賞,甚至以行家的身分帶領朋友一起看門道。

      當然這一切都可能只是我個人樂觀的想像,但試著想像當你走在路上身邊的人聊天的話題不只是電影,不只是流行樂,而是他正在排練的劇碼,或者是他期待想去看的新戲,這不是很令人興奮嗎?

    #教育劇場
    #社區劇場
    #劇場觀察

    照片提供:群藝行銷製作工作室

  • 雙喜5516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08 19:00:08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邏輯上的謬誤。

    在談這個「謬誤」是什麼之前,還是要先跟你說明一下,如果你聽到我的聲音,跟以往的不太一樣,有一點怪怪的話,那麼是因為我在錄音的這個時候,我的舌頭破了兩個洞。

    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火氣大,所以呢,還來不及我痊癒的狀況底下,存檔就用完了,所以我要快一點錄「一天聽一點」跟你分享,還希望你能夠包容跟見諒。

    那回到我今天要跟你談的,這個思維上的謬誤,這個謬誤叫做「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時機談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台灣快要選舉了,如果你現在有這個概念的話。

    每當你聽到這些候選人,或者電視上的名嘴,在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到底有哪些候選人,或者是有哪些名嘴,在操弄我們認知,並用「稻草人謬誤」這個方法。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稻草人謬誤」喔,就是呢,我們把對手提出來的事實跟主張,用自己憑空捏造、用自己憑空創造出來,也就是用自己扎出來的一個稻草人,變成是一個比較容易打敗的論述取代掉。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他「調包」了你的問題。舉個例子喔,如果你和某個人跟爭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家都可以「養雞」,當成是寵物。

    因為你自己認為,雞是一個很可怕生物,源頭來自於你在小時候,曾經在動物園裡面,被可愛動物區裡面的一隻雞,咬了一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心裡就很討厭雞這個動物。

    於是呢,你可能會極力的主張,你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沒有多久,他們就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會帶他們去上班,他們和家人的合照,會出現在聖誕卡片裡面,在那樣的世界裡,家禽產業會變成什麼樣的光景呢?

    沒有人想吃可以當寵物的東西,我不會想要活在那樣的世界裡,你會想嗎?所以,我們不應該允許,讓大家把雞當成是寵物。乍聽之下喔,這一段論述好像是對的。

    可是呢,當你細細的一想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論述它本身有多麼的荒謬。比如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請問一下,是所有的人都會在後院裡養雞嗎?

    當貓跟狗成了大家的寵物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養貓,更不是每個人都會養狗,所以你會發現,剛剛那一段論述,它一切能夠確立的前提,是來自於「所有人」都在後院裡養雞。

    那更不要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後院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導,它的前提不成立、不存在的話,那麼後面所說的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還會帶牠們上班,是不是一連串的都不成立。

    只是當我們順順的聽過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發現,這在「前提」上面就已經不合理,於是好像聽到一段,聽起來似乎有道理的論述,我們就很有可能被說服了。

    請問一下,這時候你想想,這樣的現象,像不像政治人物的宣稱,或者是電視上那些名嘴,他們經常使用的技巧呢?

    所以,如果回到「稻草人謬誤」這樣的論述,就是把原本要討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眾,把雞當成是寵物這個議題,調包成如果大家都會在後院裡養雞。

    當你仔細想了一圈之後,你就會發現,原本你所在乎的,或者是原本那個問題的本質,徹徹底底的被調包了,這樣的狀況在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出現。

    比如說中秋節快到了,你可能跟你的老婆,或者是跟你的老公討論,今年中秋節這麼辛苦,是不是今年就不要回家了?這時候你的伴侶,可能會很生氣的罵你,說「你怎麼都不關心我的家人」。

    於是你有沒有發現,你們原本只是在討論中秋節,因為很多的主客觀因素,是不是今年先不要回家,甚至於可以中秋前回家,也可以中秋後回家。

    然而你的伴侶,卻把它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請問一下,在情緒等級上,當它已經被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的時候,這個情緒等級,是不會朝更負面、更重,或更難處理的方向,去做推進呢?

    就像我們在討論一些公共政策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反兩邊在辯論的時候,很經常的會用「稻草人謬誤」來框定對方、來調包問題,而通常那些說法,都是用一些「極端性」的敘述,用一種「一概而論」的想法。

    你想想看,就以剛剛所說的,我們只是在討論,今年的中秋要不要回家?而且就算要回家,不等於「有關心」彼此的家人;但是就算不回家,也不等於就「不關心」彼此的家人,不是嗎?

    可是當這樣的邏輯被掛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情緒會越來越大,然而討論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公共政策也是如此啊,就像以台灣的能源政策一樣。

    不管你是「擁核」,還是覺得要「廢核」,我相信對擁抱核能的人,他們的概念跟角度,也不是覺得台灣長此以往,就只有這個能源;但是贊同廢核的人,也不必然全然就認為,核能不能成為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必然存在。

    可是很遺憾的一點,台灣似乎在這樣的公共政策的討論,立場互異的雙方,似乎彼此都在為彼此「扎稻草人」,沒有人真正的回到問題的本質來討論。

    那麼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面,你在面對自己生活當中,那些真實存在的議題的時候,你可能就要很小心,不管你是被別人「扎稻草人」,還是你扎了別人「稻草人」。

    簡單來說,凡事回到事實。而不要用「極端敘述」,或者是「一概而論」的說法,所以當你下次覺得你被伴侶冷落的時候,請你不要跟他說你:「都不關心我!」

    你可以說:「最近這一個禮拜,你回家的時候,似乎都沒有好好的陪陪我,讓我覺得很寂寞。」聽聽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願意的話,要把它真實的還原出來,的確它比較需要花點力氣說清楚,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好好的經營這份關係,如果你不希望被別人一概而論,那麼也請從我們自己「先做」起,我們也不要「一概而論」我們的伴侶。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近期開的課程,是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對於你怎麼樣聽懂別人的調包,並且有效的跟別人達成共識,會很有幫助。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