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雙后傳史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雙后傳史實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雙后傳史實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ysmalllamb (小羊)看板movie標題[好雷] 雙后傳 Mary Queen of ...

雙后傳史實 在 ????? 色調分享/社群行銷 / 熱門話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30 12:13:47

『6部歐風電影推薦』 身為一個時代經典電影的愛好者 最喜歡的電影風格不外乎是歐洲16~19世紀為背景的電影( ´͈ ᵕ `͈ )◞♡ 雖然個人不是很喜歡愛情戲劇,不過這些電影的服裝、場景已經把我死死的抓住,情不自禁的一部一部看下去🤣 因此讓我娓娓道來 分享6部經典的好電影吧! ◆傲慢與偏見 「...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雙后傳 Mary Queen of Scots

2.觀影時間 : 3/16

3.觀影地點 : 住家網路

4.觀影方式 : 網路,iTunes 美國版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mary-queen-of-scots-2018/id1444968938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羅南有新片(不是被嚇跑的《驚奇隊長》),卻被台灣大銀幕跳過了... 在這部談「蘇格蘭女王瑪麗」的《雙后傳》Mary Queen of Scots 中,繼《淑女鳥》後我們再次看見她長大後英氣逼人的演技,我個人認為已由她 20 歲前憂鬱壓抑的「奇幻少女」戲路慢慢轉型為 20 歲後伸張自我的「戰鬥少女」戲路:在《淑女鳥》是與學校體制與母親戰、在《雙后傳》是與王國體制與表姐戰,第一戰終於成功、第二戰卻告失敗,不過失敗也要失敗得精彩。

台灣沒上映,沒關係外國串流已上架,相信台灣這邊未來也會有串流或藍光 DVD等中文資源上市?這部《雙后傳》據說也曾是奧斯卡競爭者,結果普遍認為拍得普普通通只得最佳妝髮與最佳服裝兩個小提名?電影是不是好片這「資格」問題就別談了,且來看看電影想發什麼聲傳遞什麼訊息,更有意思。
https://pbs.twimg.com/media/Dzi6gn4X4AEj6kz.jpg


雙女王,一體兩面

中文片名取個很俗的《雙后傳》(其實是「雙女王」而非雙皇后),雖看似與英文標題不符,卻很切合這部電影本身著重的主題。近年另一部瑞士拍的法語片《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Queen of Scots (2013) 就緊緊忠於史實全部拍瑪麗、完全不拍她此生求見卻不得的伊莉莎白女王;而《雙后傳》在拍北方蘇格蘭的瑪麗之餘,幾乎是雙線並行地也拍了遠在南方英格蘭的表姐伊莉莎白。在雙線平行遙相呼應的一場場戲中,時時可見瑪麗與伊莉莎白的處境似曾相識,根本是命運共同體,只是兩人差了近十歲,身為女人與女王的社會年齡也差了十歲。

瑪格羅比只比羅南大四歲,但她演得蒼老而哀傷,渾不像我們學歷史時仰之彌高的風華絕代伊莉莎白,反而更像是個被華服困住被假髮壓住的籠中鳥。當然,伊莉莎白一世本人是怎樣,我們都很難知道,畢竟一切都是歷史書寫寫出來的,有人可能會認為這「籠中鳥」的詮釋貶損了她或不符史實?事實上本片(直到倒數五分鐘前)所有關鍵歷史事件都是忠於史實考據的,只是事件背後考不出來的事件成因與人際眉角,編導倒是一次次聳動出手挑戰傳統觀眾神經、一路挑戰到(部分)觀眾的衛道心理快要崩潰時、壓軸好戲終於來場大逆不道的杜撰歷史:瑪麗與伊莉莎白見面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DzJh1EAX4AMXsJ9.jpg


劇場導演,傳統中叛逆

說叛逆、說挑戰,大多觀眾與影評一定會覺得「這不過就一齣中規中矩的歷史劇」哪來什麼叛逆挑戰?這就要談到本片製作設計與敘事風格的整體呈現了。相較於本來就大剌剌叛逆搞怪的男導演尤格蘭西莫與其新作《真寵》,今年同樣拍英國歷史宮鬥的女導演作品《雙后傳》竟選了最四平八穩的形式:寫實的大地取景、寫實的室內搭景、平鋪直敘的敘事、行禮如儀的排場、傳統歷史劇的文謅謅台詞、傳統歷史劇文戲的運鏡與分鏡、今人大致可聯想歷史而不覺突兀的服裝器物設計、甚至後極簡配樂大師 Max Richter也綜合古樂管弦與戰鼓譜寫了傳統層層堆疊烘托情緒的配樂。

這麼四平八穩,簡直像個電視劇規格,導演應該也是個四平八穩的電視導演吧?喔不。外國影視觀眾可能對這個初次拍片的 Josie Rourke 一無所知,但英國觀眾與劇場觀眾都會知道她就是這六年來 Donmar Warehouse 的藝術總監,是史上第一個女性執掌倫敦一線劇院!有看過威秀影城「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的觀眾應該都知劇場製作經典劇目可以玩到多叛逆前衛、甚至每每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就夢想著劇場人去拍《羅賓漢崛起》有多好),結果這劇場藝術總監跨行電影竟然選了最傳統保守的形式?

對於她這個選擇,我個人的解讀是:在前衛圈裡搞叛逆太舒服、在保守圈裡搞叛逆才尖銳。比比看英國同年上映的《真寵》與《雙后傳》,我們且不說它們品質孰優孰劣,就來看內容爭議即可:《真寵》從史料捕風捉影玩女同情節也沒什麼人在抗議、就算有質疑也只是輕輕鬆鬆;倒是《雙后傳》搞月經、口交、強暴、酷兒馬上引來一片撻伐,不論是歷史圈學術圈還是教育圈都有。(Josie Rourke在英國上映的宣傳期間訪談中,還很開心地説「我爭取在古裝劇 (period movie) 裡拍月經 (period)」,可見 The Guardian訪談報導:https://goo.gl/diQWjM
https://imgur.com/Q77RcB1

更別說 Josie Rourke 很理所當然地要在傳統古裝電影中做劇場界習以為常的「色盲選角」、有黑人演蘇格蘭侍衛長、有黑人演英格蘭大使、拉美與中東人演瑪麗宮女「四瑪麗」、甚至在《驚奇隊長》中才剛被打下來的華裔演員 Gemma Chan 還演到伊莉莎白身邊的英國貴族 Bess of Hardwick ,一樣引起一片撻伐挑動敏感神經,她全沒在管。(Gemma Chan有針對這「色盲選角」的爭議接受一次訪談,還以約翰韋恩曾經演出成吉思汗的例子妙問妙答,可見 Bustle 訪談報導 https://goo.gl/3NhJQp
https://imgur.com/y3W1VcA


切入點,性別戰爭

當然,叛逆絕不能止於口交、月經、強暴、酷兒、杜撰史實、色盲選角這些小梗小細節,而要看主題與結構上提出了什麼觀點與論述、而這些細節又如何支持它。《雙后傳》這「雙后」故事,在此片中非常強調「姐妹」sister之連結互助、也非常強調「從屬」subject 之名正言順,光看關鍵字在片中極頻繁的出現就知概念多重要。"Sister"在此片從瑪麗與她帶來的宮女組合「四瑪麗」那五人不分主僕的情誼開始,擴大到與伊莉莎白的表姊妹關係、甚至還由船夫提點了一次「英格蘭蘇格蘭,本姊妹之邦」,姊妹攜手和平共榮是共同的理想,挑釁姊妹嫌隙的陰謀卻鬼影幢幢。

而 "Subject"則是這裡所有人最在意的事,不但男人不願為女人從屬、王位繼承權正統的瑪麗更絕不接受成為男性群臣的從屬,正如一個現代少女處處講求名正言順與男人平起平坐。電影從瑪麗 19 歲喪夫從法國返回蘇格蘭開始,她如現代人很熟的一般 19 歲少女滿懷理想伸張自我,而且每每堅持名正言順、對的就是對的、絕不流俗屈從。我們 2019 當下西方千禧世代 19 歲少女,看到羅南演的瑪麗這身段應能熱血地感同身受;但在 1999 年少女恐怕尚難如此無畏、遑論當時 1561 年,瑪麗身為純血正統還受歐洲最前衛的法國宮廷教育長大,實走在時代前一大步。

瑪麗與伊莉莎白這蘇格蘭英格蘭「雙王」對峙的歷史,是有很多可大書特書的好戲,尤其瑪麗在歷史上的名聲又充滿衝動、荒淫、自大、殘酷等負面描述,於是後世作品要站在她這邊來基於基本史實做個翻案論述,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在 2013 年瑞士片《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中,那切入點可能是「鴿派個人 vs 鷹派社會」,讓從文藝復興法國回到中世紀蘇格蘭的瑪麗、以她仁慈包納多元渴求兩全的理想、面對英格蘭蘇格蘭之間與天主教新教之間的基本衝突;而在《雙后傳》,關鍵的歷史事件不變下,這切入點更像是「女性個人 vs 男性社會」,而且做得全面又尖銳。
https://pbs.twimg.com/media/DxEKqlDVsAEFbji.jpg


女性個人 vs 男性集體

此片除了雙后外,還有雙情人,以及一大堆歷史有名的男性長輩角色,他們在歷史中的作為背後動機可能多元複雜,或為政治或為宗教或為家族權位,不論什麼動機讓此片一拍都渾然天成地加入了「性別戰爭」的元素:在此片視角下,眾口紛紛說瑪麗殘忍、說瑪麗不公、說瑪麗荒淫、說瑪麗叛教、說瑪麗叛國... 這一切恐怕都只是男性政治人物的藉口,骨子裡那從不願說出口一定要被逼到最後才爆出的心結,是無法接受一個女人當國王騎在我們頭上!

譬如,英格蘭外交官 Lord Randolph本職為維繫和平、卻因對蘇格蘭女人當王適任性的懷疑,而處處向祖國耳語激起敵意;譬如,宗教改革家 John Knox不針對瑪麗的宗教寬容政策、卻炒作她體現天主教徒的荒淫肉慾,專拿她不示人的閨房生活捕風捉影;又譬如,瑪麗的私生哥哥 Moray伯爵,名為約束如自走砲的女王妹妹,實為看不下去女人當家爬在自己頭上,要當王可以但只准妳兒子當、舅舅攝政才可靠。

最令瑪麗心痛的是,女王最心愛的第二任丈夫 Darnley、以及看似最忠心耿耿的第三任丈夫 Bothwell ,他們支持女王忠於女王的深層目的,也不過是要女王當個妻子順從我這個丈夫,最後總以背叛與佔有悲劇收場。
https://pbs.twimg.com/media/DzoEGVsWwAADKxY.jpg


血性表妹 vs 籠中表姐

無獨有偶,在伊莉莎白這邊,我們也看不見任何的女王霸氣指揮若定,反而是一切都被男性群臣凝視規訓,每天只有看男性臉色按表操課得到肯認,時有主見要違逆朝臣時,那隱形高牆每每令她不得不低頭。忠於伊莉莎白的,大概只有她的諮議大臣 William Cecil,但也只是為了女王好指導女王如何配合群臣順應時勢。除此女王與群臣的構圖,永遠是萬黑叢中一點彩、萬男叢中一點女、萬鷹叢中一點鴿。

這「黑袍」設計在凱特布蘭琪片《伊莉莎白》中是西班牙人專屬形象、英格蘭群臣基本沒有;在這《雙后傳》則成了英格蘭群臣集體形象,他們在齊一的黑袍中都不再像是有血有肉的男人,更像個規訓個人尤其規訓女人的抽象父權。同樣的「萬黑叢中一點彩」也發生在蘇格蘭,不過 19 歲的瑪麗和 28 歲的伊莉莎白姿態完全不同!當伊莉莎白一路委曲求全卻只有無奈屈從時,瑪麗可是堅持價值名正言順完全沒在怕,每每令滿朝男性群臣倒抽一口氣。

也許,19歲的瑪麗仍是個不識人間世故仍率性揮灑的少女、要當女王號令天下當然是名正言順捨我其誰,而28歲的伊莉莎白則已歷經風霜認清王權現實而服膺了時代體制、乖乖當個橡皮圖章面面俱到對大家都好。瑟夏羅南演技英氣逼人、瑪格羅比演技悲情壓抑,已經表現了這「雙女王」作為兩個女人的不同命運:一個英姿煥發如盛開的一朵花、卻註定走向毀滅,另一個得以求生求全、卻已如槁木死灰了無生意。
https://pbs.twimg.com/media/DzPveYkWwAAOdBP.jpg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歷史上,瑪麗與伊莉莎白未曾見面卻互贈肖像,那其中關於女性美貌的競爭與嫉妒,自是歷史小說喜愛的話題,此片倒是巧妙地將「美貌」與「勇氣」兩個概念結合了:勇於做自己的基本教義派少女瑪麗,雖死仍能做自己,這是為了求生而出賣自我的伊莉莎白所嫉妒一生的,眼看自己失了自我形容枯槁,對比表妹伸張自我而容光煥發,如天上地下。雙女王彼此傾慕、彼此關切、也共同渴望英蘇和平共榮;然而只有瑪麗有膽干冒男人大不韙,伊莉莎白也渴望「成為一個男人」找回屬於女王的自主聲音,但她做不到,只有眼睜睜看著瑪麗下獄蒙冤乃至斬首,無能為力暗自飲泣。

此片拍兩個女王,但鏡頭下塑造的這兩人都不是玩弄權謀運籌帷幄的帝王之才,卻更像是兩個獨立的女人走進了這男性宮廷叢林裡。兩人都渴望擁有身為獨立女人的一切,在伊莉莎白是渴望與情人 Dudley 共結連理不可得、渴望生子成為母親亦不可得,在瑪麗是要擁抱自己與「四瑪麗」甚至酷兒樂師 Rizio的閨蜜情、要與追求者 Darnley共結連理成為互敬對等的伴侶、要享受性愛也要生子為母... 伊莉莎白什麼也沒敢爭取,男性宮廷嘉許她乖給她摸頭;瑪麗什麼都得到了,男性宮廷看不下去悍然剝奪。

在此片中,要說瑪麗做錯了什麼?也還是有的,但我不認為是男性宮廷政客們聲稱的「荒淫、瘋狂、大逆不道」等對不聽話女性的欲加之罪、也不認為是她那雖正當開明但尋求和平卻與世界對衝的「不聽話」本身,反倒是,在表姐情人 Dudley 無奈前來求婚時、以及知悉表姐的天花時,幾次太過意興風發跟著群臣趁隙追擊、抓準伊莉莎白的心裡缺口給她心頭重重一擊。男性宮廷社會很苦悶,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瑪麗隨著電影進展慢慢成長終究會懂。最終,此片令人潸然淚下的可能還是委屈的伊莉莎白,倒是做自己一生的瑪麗臨到砍頭仍信心堅定無所畏懼。
https://pbs.twimg.com/media/DwkwfgqUwAAlk1_.jpg



女性要乖要順從、壓抑才能委屈價值,才得男性社會肯認與寬待;女性獨立有頭角、揮灑才能伸張價值,就成男性社會眼中釘除之後快。嗯,這和我們最近正夯的話題是否有那麼點神似呢?史實中這「蘇格蘭女王瑪麗」是不分英蘇兩邊主流社會如芒刺在背的存在,雖有部分天主教徒視她為救星,但此片完全跳過這塊。而那芒刺在背的癥結什麼?是宗教上的天主教捍衛者?是王權上的正統繼承權?在本片演繹下,這一切問題並非無解、都可以談,只是真正挑動各方共同緊張神經的,還是在於「她是一介女流」,而且還是個聲音很大立場很硬的女流,只有一齊獵巫讓她消失罷。

《雙后傳》在四平八穩的敘事手法、傳統保守的視覺風格、甚至愛好歷史的觀眾早已聽到爛的老題材之下,其實編導 Josie Rourke & Beau Willimon 想要講的故事是很新鮮的、而他們傳達訊息的方式又是尖銳冷峻不畏人言的。他們的切入點算不算是近來在版上很黑的「女性主義」這我不好說(女性主義好複雜),但 Google 一下本片片名加個關鍵字 "feminist" 是可以找到很多英美影評爭論。當然,沒有人會正面說「女性主義不好」而一定是電影這裡或那裡拍不好,正如本片也沒有角色會公開說「女人治理不好」而一定隱藏於其他「荒淫、瘋狂、自大、殘酷」等話術中。

無論如何,至少這年代沒人會砍編導的頭,就讓叛逆的女性電影激起這許多聲音來爭論,總是好事。本片已上英語串流平台、藍光與 DVD也出了,台灣這邊說不定以後也會出中文版?總之此片外表是很賞心悅目的歷史劇、內裡衝突劇情也很有戲、說奧斯卡或其他影展大獎可能太沈重(更未必夠「資格」)、給人在家看小螢幕聽英文查字典(好多古裝宮廷用語)總還算是個享受。如果看完片對這個女性主義視角有興趣,還可以去找史學家 John Guy 寫的原著傳記 "Queen of Scots: The True Life of Mary Stuart" 。同一個老歷史,值得更多觀點、更多討論、與更多啟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qjSgMU36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7.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52872768.A.813.html
TtTt4 : 推Ronan 03/18 09:58
SaoirseRonan: 謝謝 03/18 10:31
羅南小妹請繼續加油拍片,我全都會看!
TtTt4 : 樓上本人XDD 我愛妳的愛爾蘭口音跟演技! 03/18 10:39
alittleghost: 當歷史劇,不太消化… 03/18 11:03
※ 編輯: mysmalllamb (61.230.97.205), 03/18/2019 14:44:06
aiFly : 感謝好文推薦! 03/18 15:37
maxinehou : 推 03/18 20:2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