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雕蟲小技相反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雕蟲小技相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雕蟲小技相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雕蟲小技相反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特朗普留給美國的「特朗普主義」- 李偉東 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一種什麼主義,居然能讓美國一半人反對,另一半人擁護?這個巨大的撕裂是怎麼造成的? 特朗普快要離開白宮了。但一個新的名詞正在走紅:特朗普主義。而且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主義留下來了;或,總統輸了,但他的主義沒輸。因為美國有740...

  • 雕蟲小技相反詞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06 11:11:44
    有 14 人按讚

    特朗普留給美國的「特朗普主義」- 李偉東

    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一種什麼主義,居然能讓美國一半人反對,另一半人擁護?這個巨大的撕裂是怎麼造成的?

    特朗普快要離開白宮了。但一個新的名詞正在走紅:特朗普主義。而且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走了,但特朗普主義留下來了;或,總統輸了,但他的主義沒輸。因為美國有7400萬人投了特朗普的票,並且共和黨有可能繼續掌控參議院,民主黨在眾議院還減少了優勢。

    一般來說,美國某一位做出特别成就的總統,可能會留下一套價值觀和政策組合,被稱為某位總統的主義,如里根主義。

    但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什麼?目前還沒人能說清,但又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在沒有清晰定義的時候,這個主義卻已經被命名了。

    過去四年,大多數主流媒體對特朗普主義的評價都是負面的(雖然它剛剛被命名),認為其造成的後果是嚴重和混亂的。可是仍有7000多萬人支持這個主義,並認為自己在這個主義下獲益了,願意繼續生活在這個主義之下。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回答,特朗普主義到底是一種什麼主義?它居然能讓美國一半的人反對它(還包括幾乎所有盟國人民的討厭),而另一半人擁護?這個巨大的撕裂是怎麼造成的?

    以下分四個層面來分析一下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以及在這個價值觀之下的政策組合,再看看特朗普主義四年來如何深刻改變和撕裂了美國,並即將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

    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特朗普主義的價值觀和執政口號就八個字:美國第一(或至上)、美國優先。但這個價值觀卻不是特朗普的創造,而是對美國歷史悠久的右翼保守主義價值觀的複述和繼承。美國優先的觀念和口號至少始於1884年。共和黨1894年就將美國優先作為競選口號之一。1920年以後,這個口號又與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口號,即「美國是百分百美國人的美國」合流,後者成為這種價值觀的具體解釋。後來這個口號就一直是3K黨的政治格言。

    這個價值觀和口號,實際是美國奴隸制的思想遺存和胎記,稍有合適的氣候,就會像病毒基因一樣發作。後來的孤立主義和種族隔離政策都與這一基因有關。而1960年代的種族平權運動針對和要破除的正是這一價值觀和口號。戰勝了這一價值觀,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以及婦女才逐步獲得了完整的選舉權(雖然這個權利早就被憲法修正案確立了),美國才變成世界的民主燈塔(原來僅是自由燈塔),整個國家才開始尊重一系列的普世價值。可以說,美國成為世界民主燈塔是努力戰勝自身的「黑暗基因」(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和美國優先的、自私的孤立主義)的結果。但2016年,這個基因構成的價值觀,又以特朗普主義的面貌重新捲土重來了。

    是什麼氣候讓特朗普主義滋生的?答:全球化。

    全球化讓美國既自豪又失落。

    自豪的是美國所有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帶富裕地區的人民(他們構成了支持民主黨的藍州和紅州中的城市地帶),因為全球化就是他們發動的。他們促成了美國的產業升級——從傳統工業盈利升級到用新技術、新業態和金融資本在全球市場獲利。很多新興的中產階級迅速富裕起來了,也帶動了社會理念的進一步左傾化。他們因而很自豪。

    失落的是美國中南部鐵鏽州和小城鎮及鄉村的居民(他們構成了這次大選支持特朗普的主要群體)。他們失業增加,平均工資下降,而且對前景沒有希望。

    就是說,美國先在經濟上撕裂了,然後才發生政治撕裂。特朗普就是在這種大氣候下應運而生的。他的出現給一半疲軟的美國,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但特朗普主義對美國的長遠而言卻是一劑毒藥。

    美國面臨的問題實際是需要兩黨合作,共同解決分配機制和強化再就業培訓及社會保障的問題。但兩黨很難合作,因為他們價值觀衝突。民主黨的解決辦法帶有左傾的社會主義色彩(僅是色彩而已,與中國的專制社會主義完全不同,實際是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的降格版),當然主軸仍是支持全球化的普世主義和國際主義。而共和黨推出了特朗普主義。

    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美國至上這些價值觀一提出,立刻得到了處於失落中的一半美國人民的認同。儘管特朗普本人有很多道德瑕疵,但還是有很多美國人喜歡和呼應他的價值觀,認為他可能給自己帶來希望和改變。

    在美國優先的價值觀基礎上,特朗普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世界觀,給美國問題找到了一隻替罪羊(有沒有罪和有多大罪,並不是重點,關鍵是這隻羊可以「替罪」),並提出了解救美國於水火的總體方案。

    他認為,是全球化坑害了美國;是普世主義和國際主義坑害了美國;是WTO規則不利於美國,讓美國在國際上吃了虧;是美國過多地承擔了國際義務,不堪重負,拖垮了美國;是無節制的移民搶奪了美國工人農民的飯碗,而且還帶來了恐怖主義的威脅。所以解決問題的辦法是,退出全球化,「不再為價值觀而戰」。這是他2016年的競選口號,意思是熄滅燈塔主義,不再管世界上哪個國家是否專制,只看他們是否在貿易中佔了美國便宜,然後強調公平貿易,把美國吃的虧補回來。

    那麼,在全球化浪潮中,哪些國家佔了美國便宜呢?與美國做生意的所有國家都是,因為貿易規則對美國不利,使美國失去工作、產業和技術優勢。而這其中佔了美國最多便宜的是中國。中國正用中國模式搶走美國的工作、經濟發展、技術成果,並威脅了美國的安全。普通民眾不管特朗普說的中國佔了美國便宜有沒有經濟學和數字支撐,也不理會中國的貿易順差不等於貿易利潤這個經濟學常識,總之他們迅速接受了特朗普給美國問題找來的替罪羊。

    在上述價值觀和世界觀之下,特朗普主義的政策組合拳推出了。

    特朗普主義的政策組合及成果

    特朗普的國內和國際政策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同時列出實施四年的成果):

    1. 減稅。效果不錯,提振了經濟,紅州工人平均工資有所增加。疫情前就業率一直很高。

    2. 用優惠政策鼓勵產業迴流。效果不大,迴流不多。

    3. 刺激股市,吸納資金,提振經濟氣場。雖有起伏,但效果一直不錯。

    4. 廢止奧巴馬醫保,但四年都沒提出替代方案。

    5. 與全球打貿易戰,但主要針對中國。與盟國的貿易戰,在不管盟國感受和有傷同盟關係的前提下,對美國經濟有利。但對中國的貿易戰歷經三年多,美國有收穫(如要求中國尊重智慧財產權和加大購買等方面),但主要目標,即通過加高關稅了迫使中美貿易逆差下降,收效不大。

    6. 試圖縮小美國債務,但反倒加重了,今年美國政府赤字將超過3兆,政府債務將接近GDP總額。

    7. 收緊移民政策,建牆阻擋非法移民。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如造成很多父母與孩子分離,國際影響很壞。收緊移民政策和限制排斥中國留學生後,也惡化了美國吸納國際人才的環境,對美國長久發展不利。

    8. 退出十一個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使美國對世界的領導力嚴重衰退。盟國關係嚴重受損。

    9. 放棄人權外交和對國際人權事業的支持,對內又頻繁打壓媒體,行事獨裁霸道,使美國的國際民主排名逐年下降。傷害了美國民主燈塔形象。

    但他承諾的減稅、貿易戰、促使產業迴流,只管美國的事不管世界的事等,都在努力做。在選民中贏得了「兌現承諾總統」的好評。所以很多人願意再給他四年,讓他繼續「兌現」。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拖累及他在處理新冠疫情問題上的糟糕表現,他很有希望連任。

    但另一半選民則認為,特朗普的新孤立主義和排斥全球化,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嚴重受損,使依賴全球化生存的藍州人民前景看淡。更重要的是他掀起的孤立主義和排斥移民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使新老移民都感受到了威脅。特别是四年來他對美國民主的破壞,令人憤怒,所以他們要把他選下去。

    特朗普主義的動員方式

    所謂動員方式,是指特朗普上台伊始就登記競選連任,他執政的四年,核心目標就是連任,並試圖建立一個永久的「特朗普王朝」,所以他需要動員粉絲和擴大粉絲隊伍,以保證自己能夠連任成功。因此,特朗普這四年從來就沒做過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他只做自己基本支持盤的總統,或者說他只是紅州的總統。他被盛讚的「兌現承諾」,只針對他的粉絲群,從不考慮對其他人群和國際盟友的傷害,以及對美國民主的破壞。他從未想過要彌合國內分歧和團結全體人民,相反他主動擴大分歧,撕裂美國,用炒熱分歧和利用自媒體把自己每天變成爭議話題中心的方式吸引眼球,擴大擁躉。

    美國這四年好像回到了1930年代初的德國。特朗普像希特勒每天攻擊仇敵英國和法國一樣,每天攻擊中國(中國有沒有錯和該不該攻擊是另一個問題,中國在他那裡完全是刺激選舉激情的假想敵和道具),以此激發美國人民的憤怒和恐懼,以及需要找一個超人拯救美國的想象,而他自己就是那個超人或「美國隊長」。同時他每天攻擊美國內部的敵人和外國勢力代理人(把民主黨描繪成美國的共產黨、中國的代理人),如同希特勒攻擊猶太人出賣和坑害了德國一樣。他用一種誇大的外部威脅加上無中生有的內部敵人,給美國施加了一種大禍降至的恐怖氣氛,以及如果不選他就將國破家亡的恐懼(他說如果選擇「中國喬」,美國將被中國統治)。他把和平年代的競選連任,變成了戰爭動員。把僅僅只有政策分歧的競選對手描述成了內部敵人、罪犯和叛國者。他用煽動「民粹經濟主義」和反擊國內外敵人及激發愛國主義的方式來搞競選。他告訴美國人民,支持特朗普就是愛國和守衛國家。支持他的對手就是對國家的背叛和引狼入室。

    分析了特朗普價值觀(源自3K黨的格言)、世界觀(納粹式的受虐悲情)和政策組合拳,以及他的競選動員方式(完全是納粹式的)之後,我們可以定義特朗普主義了。特朗普主義就是美國版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主義」,或尚未完全成功就被識破了的「美國納粹主義」。我們知道,3K黨的美國優先綱領和行動方式,早年就被定義成美國式的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崇拜本來就是美國的另類傳統和面像(從拿破崙手扶法西斯束棒的雕像就可看出)。特朗普主義不過是這個極右精神和美國另類面像的現代化身,是美國傳統病毒的再次肆虐,只不過它變異成了「特朗普病毒」而已。

    特朗普主義是一劑美國經濟的短期興奮劑——如同希特勒最初也振興了德國經濟一樣,但卻是長久的毒藥。因為他復活了美國病毒(極右翼的種族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反智主義),傷害了美國民主,撕裂了美國族群,毀壞了美國的國際聯盟,(在疫情中)嚴重損傷了美國生命,破壞了美國的好人傳統,把美國變成了一個政治領袖可以天天說謊和破壞民主的不良社會,同時他與國際專制勢力的勾兌和不顧人權利益的唯利是圖,極大地傷害了美國的國際道義形象,使民主燈塔黯然失色。特朗普主義並沒有讓美國再次偉大,而是將本來偉大的美國拖向深淵。所以他每天貌似恨恨不已的中國,卻把他稱做「川建國同志」。

    特朗普主義與民主燈塔主義的衝突

    美國人民用選票,以微弱優勢極為驚險地趕走了一個「納粹主義幼蟲」。但這卻無法改變特朗普主義的長久影響和他的制度遺存(被改變了的最高法院和共和黨繼續佔優勢的參議院)。

    接下來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應該反思。

    民主黨應該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彌補失落人群的生活和控制疫情,以及激進的進步主義對保守主義人群的傷害。

    共和黨應該反思,四年來為何被特朗普綁架,失去了共和黨的本來面目。特朗普的以美國優先為口號的新納粹主義,真是你們想要的嗎?你們也想拋棄美國的民主燈塔主義嗎?

    對兩黨而言,這次大選在主義層面的分歧,實際已經上升到了美國立國精神的憲法級別。兩黨都需要好好想想,美國到底要什麼?是民主基礎上的(有邊界的)自由主義,還是自由至上的共和主義?連一個簡單的戴口罩問題,都凸顯了美國人在上述內在價值觀方面的撕裂。正因為這種價值觀撕裂,才讓特朗普主義乘虛而入,把美國的立國精神偷換成了新納粹主義。這是一次差點毀掉美國立國之本的「精神原子彈」大爆炸,他給美國社會造成的傷害和撕裂,需要兩黨精誠合作來修復和彌合。美國的民主和共和兩種主義不該打架,而應共融。民主本來就是一套少數服從多數、又尊重少數和權利制衡的社會秩序,在這個秩序下,自由是有邊界的(不侵犯他人自由)。共和主義(在美國表現為聯邦主義)是美國的另一個秩序,但保守共和主義下的自由也是有邊界的,並不是自由至上的自由。民主和共和兩種社會秩序都可以容納下有邊界的自由,使美國成為民主-自由合一的燈塔。這就是兩黨的契合點。

    原文:金融時報

  • 雕蟲小技相反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7 14:00:00
    有 187 人按讚

    錦繡之城:兩千年蜀錦傳承與成都錦官城|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中國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的先民們很早就種桑養蠶,最早的古蜀國君主就號稱「蠶叢氏」。「蜀」字起源若從甲骨文考索,有一種說法也解釋為蠶蟲,代表當地是手工紡織的起源地之一。而蜀錦是古代絲綢品中一種高檔錦緞,今天很多人因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知道四川成都有「錦官城」的別稱,但蜀錦究竟何時產生,為什麼成都被叫錦官城,蜀錦在歷史上的演變和功用,都值得今天人們回味和探究一番其中的淵源。

    精美的蜀錦

    一、成都什麼時候開始生產蜀錦?

    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作為中國古絲綢的起源地之一,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來說,關於中國絲綢的如何起源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正如古代傳說中教會人們種桑養蠶的蠶叢氏是古蜀人,畢竟是傳說故事。同樣,關於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世人紡織也是傳說,而且嫘祖的故里西陵到底在哪裡說法不一,但有一種說法就是今天江油市的鹽亭縣,她也是古蜀人。

    古代傳說無法作為確信的史實,但能夠側面說明四川與絲綢紡織起源的某種關係。而且,古印度地區也早在春秋戰國時候就有中國絲綢通過以四川、雲南為重要媒介的南方絲綢之路輸出,南方絲綢之路產生於秦漢大一統之前,也是客觀事實。

    錦緞作為高級絲綢品種,原本並非四川地區獨有,著名建築學和營造學大家朱啟鈐的《絲繡筆記》中說:「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齊、魯無不產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已經因為花色繁多,品質優秀而行銷中原和海外。三國蜀漢時期譙周在《益州志》記述:「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盛於初成」。兩漢到三國,蜀錦的地位一直在國內高級絲綢品中遙遙領先,成為中國優質絲綢品的代言人,也創下歷史上的巔峰榮譽。

    三國蜀漢時期,丞相諸葛亮把蜀錦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太平御覽》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據資料顯示,成都聚集的錦緞織工多達7.6萬人,直到蜀漢滅亡時,庫存的蜀錦綢緞依然多達20萬匹。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互相敵對,但像蜀漢和曹魏對蜀錦的貿易一般沒有中止,以曹睿等君主和貴族生活崇尚奢侈,他們對蜀錦卻非常鍾愛。雖然蜀漢北伐階段會中斷貿易,但很多曹魏商人卻會冒險走私大量蜀錦,有時候貴族的需求量大,曹魏官府還會從吳國採購蜀錦,哪怕滿足東吳從中賺取差價。而東吳從劉備入川以後,雙方就開始展開蜀錦貿易。後來劉備伐吳,雙方一度敵對,但諸葛亮恢復與孫權通好以後,貿易就淵源不斷,成為支撐蜀漢經濟的重要渠道。

    通過以上,其實大體已經可以了解蜀錦在古代的主要功用,大部分是用於貿易,而變相來說是用於皇帝、貴族的封賞和體現奢華,能夠穿戴蜀錦的無疑都是貴族顯宦。

    看到古代諸多文獻資料對蜀錦等高級綾羅綢緞的各種讚美,以及歷史上廣受歡迎,其實並不說明這些高級絲綢品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恰恰相反,古代絲綢基本沒有流通民間。儘管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民間百姓加入絲綢生產,紡織技術非常普及,但民間很少有人穿得起綾羅綢緞。之所以大量百姓都會生產紡織各種布匹綢緞,主要是提供給官府充當賦稅,尤其南北朝到隋唐實行租庸調制,一是繳納穀物,一就是繳納布帛。

    從古到今,蜀錦通過官方貿易到塞外諸國是一大渠道,正如很多史料提到絲綢之路貿易,不論北方草原之路還是南方海路都如此。例如西域一些邦國的蜀錦都普及,如張騫出使西域見到當地流行蜀錦。好比如今眾所周知的精絕國發現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錦護膊》,是漢代蜀錦體現「五色輕絲」高超技法的一級品種,絕無僅有的實物證明。

    著名的五星出東方是漢代蜀錦工藝的實證

    南北朝之後,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展,依然主要用於皇室用錦、貿易用錦,蜀錦的流傳進一步遠銷到日本、高麗、新羅和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多種。北宋再次建立成都府錦院,繼續以貿易輸出為主,尤其南宋半壁江山依然保持富庶與蜀錦的暢銷不無關係。元明以來品種應用更廣,可從元代《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二、錦官何時出現?成都=錦官城?

    成都織錦生產源遠流長是沒有多少爭議的,但是,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錦官,說法有兩種,但兩種說法並不完全割裂。一種比較冷門的解釋,因為四川蜀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頗有盛名,古人利用流經成都的江水濯錦,色彩明亮鮮豔,而且人數非常多,江水經常呈現五光十色,豔麗似錦,習慣上就稱流經成都的江水為錦江。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等人率大軍攻佔巴蜀。不久,張儀和張若修參考咸陽城而修建成都。有鑑於古蜀以蠶桑紡織著稱,為富庶之地。秦國佔據巴蜀奠定超過中原六國的實力基礎,所以,張儀所建的成都城本就是一座突出商業特徵的城市,於夷里橋南立錦官,專門在蜀錦發達的成都管理蜀錦織造。因此這一說法認為,錦官早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的確在外邦見到有精美的蜀錦流傳,基本是事實。蜀錦流傳西域的客觀實證,也是凸顯古代絲綢之路名揚天下的一個重要依據。西漢武帝多年開疆拓土,因為張騫出使得到市場需求,為了通過貿易絲綢充實國力,進一步加大蜀錦的生產和管理,再次設立錦官,西漢中期將錦官制度化可能更有說服力。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提供了秦漢時期紡織機的證據

    但另一種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還是三國時蜀漢專門在成都設立錦官,以集中管理織錦工匠。從兩漢到蜀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手工業特別發達,南北兩條絲綢之路都不斷輸往外邦,蜀錦美名遠揚。蜀漢在三國中處於弱小,蜀錦是對外貿易、支撐經濟的主要商品,因此專門設置「錦官」集中織錦工匠,規模化地進行蜀錦生產,並特別築城以保護蜀錦生產,被稱為「錦官城」,後人簡稱「錦城」。

    南朝蕭梁的李膺在《益州記》裡寫道:「錦城在益州南、笞橋西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也。其處號錦里,城墉猶在。」顯然,成都的確專門為生產蜀錦開闢過一處比較封閉的地方專門叫錦官城,位於城南錦里、其實不完全就等於今天的錦里,而是以老南門大橋以西的一個片區,而錦官官署含糊其詞是「流江南岸」。據《成都街巷志》等書籍考證推測,從今天錦里背後到百花潭一帶都屬於錦官城,而錦官官署大概位於成都以南某處,具體位置測可能是成都百花潭公園以南介於武侯祠之間的某個地方。

    據資料顯示,「錦官城」南的織錦工場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水平最高的官辦織錦工場。成都東南一直延伸到雙流華陽一帶,還聚集有許多民間手工業織錦作坊。總之,成都城南是最集中、最興盛地區。後來為方便官員和客商往來運輸蜀錦,專門設立錦官驛,是歷史上成都最大的驛站之一,大概位於著名的九眼橋一帶,附近的碼頭也是成都古時候最大的錦江碼頭,著名古詩「王浚樓船下益州」,就是從成都城東南的碼頭出發。

    到唐代,巴蜀之地以及成都的工商業一直繁華興盛,號稱「揚一益二」。巴蜀是支撐長安、洛陽京城的經濟重鎮,所以唐玄宗、唐德宗、唐僖宗遇到危難都會往四川逃跑。杜甫的著名詩句「花重錦官城」之所以流傳千古,因為杜甫的優點一貫寫實,他居住在成都城西浣花溪一帶,能夠看到當時錦官城的優美環境,唐朝成都的芙蓉花有名正是從錦官城開始。

    杜甫是喜歡花花草草的人,他的草堂周圍樹木,花草,都是他到處向別人要來種子親自種的,所以寫下當時見到城南錦官城花團錦簇樣子。但錦官城並不指整個成都,正如杜甫的另一名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是寫錦官城之外紀念諸葛亮的祠堂。而到五代後蜀的後主孟衍,才把皇宮所在皇城四周也種上芙蓉花,成都就因此流傳蓉城的美名。

    成都浣花溪是古代織女們濯錦的地方

    唐朝時期的蜀錦在新羅、高麗、日本等地也十分風靡,尤其日本專門流傳「蜀江錦」這一獨特稱呼,在京都正倉院、正隆寺均珍藏有不少高檔精美的蜀錦。從貞觀時期開始,流行古代書法藝術的「文字錦」,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類。

    當時,由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竇師倫主持設計的一批蜀錦圖案式樣,被唐代宮廷作為內庫織錦的標準範式。竇師倫作為一流蜀錦織造專家,早年是秦王李世民府上的屬官,但他並不是四川人,而是關中望族竇家一份子,據說父親竇抗是李淵之妻竇氏的堂兄。竇師倫廣泛吸收西域地區的圖案技法,設計出許多精美款式,以對稱圖案為基礎,一直風靡到唐代後期。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竇師倫,…敕兼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游鱗之狀,創自師綸,至今傳之。」後來新疆吐魯番、青海都蘭等地都出土過這種蜀錦,如新疆出土的國寶《五星出東方錦護膊》《黃色連珠龍文綾》都是精品。如前段時間五星錦才用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的漢代織錦機重新仿製修復了全部圖文,而《連珠龍文》的背後明確寫有景雲元年(710)雙流縣字樣,都能證明蜀錦的風靡。當時唐朝的貴族女子大都以擁有一件「陵陽公錦」為時髦。

    唐玄宗以後,四川地區生絲產地以果州(今南充)、保寧(今閬中)等地著稱,成都主打產錦,如貢品五彩背心在長安每件價值百金。唐朝後期南詔屢屢騷擾成都,多次強行帶走許多蜀錦工匠,使南詔地區也廣泛流行蜀錦,客觀上擴大蜀錦和紡織技術在雲南民族地區的傳播。

    宋代蜀錦依然興盛,每年十二月中,專門以四月號稱「錦市」,分門別類生產不同的錦緞,貢品生產有花式和標準,用來市馬的花式圖案又有區分。《宋史.輿服志》中,寫了各級官吏服裝用錦的不同品種。如:「中書門下、樞密、皇親、大將軍以上,天下樂暈錦;三司使、學士、中丞……諸司使、廂主以上,簇四盤雕細錦;三司副使、宮觀判官,黃獅子大錦……凡七等。」基本都是以蜀錦為普遍。北宋流行過一段時間上元節穿的「燈籠錦」,寓意一種五穀豐登的吉兆,也是蜀錦。相傳仁宗的張貴妃穿上燈籠錦,皇帝很喜歡,貴妃趁機告訴仁宗說是名臣文彥博設計的,仁宗十分高興,就把文彥博進一步提拔重用。這個故事記錄在梅堯臣所作《碧雲騢》中,因為張貴妃父親當年曾經是文彥博府上的門客,為了幫助文彥博提議用蜀錦討皇帝喜歡。

    宋代開始流傳流水落花錦體現了文人雅趣

    文彥博這個故事也標誌了蜀錦開始增添許多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風尚,宋代蜀錦的一些風格開始轉變,最著名的就是「流水落花錦」,似乎來自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以梅花和桃花圖案夾雜波浪紋為主,這種蜀錦一直到明代都十分風靡,而且其他各地錦緞都大量山寨、仿製。也是從宋代起,以蜀錦為標竿,其他地區織錦開始興起,如打著宋錦旗號的江南地區,尤其南宋主打杭州、蘇州的紡織工業,充分借鑑蜀錦的工藝,迅速提升,成為宋朝織錦的代表。但其審美和工藝基礎是蜀錦,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來到成都以後,也曾在《晚登子城》詩中感慨:「錦機玉工不知數,深夜窮巷聞吹笙」。

    到清代,四川的蜀錦和其他紡織品生產都是全國重鎮,即使太平軍一度佔據江浙十餘年,也以大量生絲和絲綢品遠銷海外賺取利益。而清朝方面就把「織造府」(即著名的江南織造局,曹雪芹祖上出任的)轉移到成都。據《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光緒年間,「成都有機房二千處,織機萬餘架,織工四萬人;絲織品佔全川總額百分之七十,成都以產錦為主」,有「晚清三絕」的「月華」、「雨絲」、「方方」錦。

    四川的手工紡織業在西洋機器布匹大量進入以後,曾掀起過著名的土布洋布之爭,一度受到很大衝擊,跟著也順應歷史趨勢進入縫紉機為代表的機器時代。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雕蟲小技相反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3 21:00:01
    有 89 人按讚

    【異地的漂流者】
    ——廖偉棠1999-2005年意象與風格轉換
     
    ◎小編張詠詮賞析
     
    廖偉棠寫作時期至今(2020年),約稍可粗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99-2005、第二個時期是2006-2012、第三個時期是2013-2019,當然詩人本不能如此簡單的作分期。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余麗文曾指出:「他(廖偉棠)的詩歌往往呈現了一種流動性,那是一種形式上的流動、在時空上的流動、更或是空間上的流動。流動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讓詩歌跨越了固有的樊離」( 〈流動的廖偉棠,流動的城市詩〉)
     
    或如涂書瑋〈波西米亞台灣:地理漂移、情境建構與景觀碎片-廖偉棠的台灣行旅與地誌書寫〉所言:「當主體經由『漂移』連接域外,詩人(指廖偉棠)異質性的感知經驗與台灣原有的時空符號體系出現了象徵式的溝通或交換關係,這時候,建構局部的『情境(situation)』,成為了廖偉棠為異域的『地方』重新編碼,以抵抗普遍人類精神貧困的重要途徑。」
     
    在詩作與詩作連結的意象與情境本身為之交融並跨越城市、國家與時代的語言現象之前,我們或者可以試著就某一面向進行廖偉棠在特定時空下的詩質與意象討論解釋,但卻不能依此作為單一且完整的廖偉棠概述。
      
    本文因篇幅考量,將僅暫以第一個時期,亦即1999-2005年之詩作意象變化遣字為例,進行相關討論。
     
    詩人黃粱在〈浪蕩三地的苦天使——關於廖偉棠〉中提到與廖偉棠共同參訪的經驗,我認為正巧可以為此段時期做引言:
     
    「2004年廖偉棠來台,一夥年輕詩人同遊北投鐵真院與公館寶藏巖,今年5月我倆參訪面臨拆遷壓力的新莊樂生院,廖偉棠都以詩篇留下了心靈蹤跡,幾乎要在當代絕跡的吟遊詩人的本色,但寓意似乎不止於此。04年的《波希米亞行路謠》和05年《苦天使》兩部詩集,清晰刻劃了廖偉棠的詩學蛻轉與心靈變革。《波希米亞行路謠》歷史典故與生活現實在歌謠風的敘事魔法下,變幻出一系列組曲式即興剪接的詩歌影音;而《苦天使》的序文自剖:『我的苦天使,也許是這樣的天使,在冰雪中熾熱,乃至赤條條,乃至五內俱焚,抉心自食,驚覺其味焦苦,然而從遠處望來,只見我光明的模樣』。……前書是遍歷荊棘的私密歡歌,漂泊於流水舟車;而後者定靜將生活雕刻,仿似笑臉吞嚥石頭。」
     
    要談論此一時期,我們需得從〈一個無名氏的愛與死之歌——對 Bob Dylan 的五次變奏〉與〈致一位南比克瓦拉族印第安少女〉兩首詩作說起,前者獲1999年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後者則在隔年拿下2000年聯合報新詩大獎,並非是因為拿到大獎之故所以我們非要討論,而是此兩首與相同時期之詩作相比較,更有主題意象性的指涉,並同時在用字上更為斟酌凝鍊。
     
     
    一個無名氏的愛與死之歌 ◎#廖偉棠
    ——對 Bob Dylan 的五次變奏
     
    1
     
    如果我木立不動像一支路標你會帶我走嗎?
    如果我吹起笛子像一個男孩在哭泣你會帶我走嗎?
    你會帶我走嗎?鈴鼓手先生,如果你忘記了所有的歌。
     
    你的聲音沙啞而快樂就像一面真正的鈴鼓,
    它曾經在蘭波的非洲跳躍,美麗如瞪羚的舞。
    我不想睡也沒地方可去,除非你敲響,除非你敲響。
     
    我將會是隻被你忘記的醉舟,在旋轉,在旋轉 。
    如果我敲破了自己沉下了水底你會帶我走嗎?
    我不想睡也沒地方可去,印第安人的高速公路插滿了我全身。
     
    2
     
    「射他!快樂的印第安孩子們。」上帝對你的吉他說。
    如果我能在哪裏睡下,做一個夢,那只能是在61號高速公路:
    整夜我聽見我的回憶呼嘯而過,我的愛人們像星星墜落。
     
    鈴鼓手先生,我殺了一個人,他只不過說他是我的兒子
    可以跟隨在我的斗篷後面,為我的歌伴唱。
    我殺了一個人,他只不過在公路盡頭,拔出了我的槍。
     
    那只能是在61號高速公路,我做了一個漫長的夢:
    一隻黑鳥落在我的帽簷,變成了一個女孩,
    咬破了我的嘴唇。我殺了一個人,一顆染血的石子向我滾來。
     
    3
     
    是的,我曾經美麗而且唱着異鄉人的歌, 那又怎麼樣呢?
    我曾經是一隻暹羅貓在樹枝上留下我的笑,
    那又怎麼樣呢?她就像一塊滾石滾來,磨滅了我的名字。
     
    我曾是那向她乞討她的愛情的乞丐,也是那騎着紅馬
    忘記了自己要去的國度的外交家。
    她就像一塊滾石磕碰出火花,是的,那又怎麼樣呢?
     
    她現在是個大女孩了,就像牆上的一塊磚,
    那又怎麼樣呢?我走在斷牆的下面,等待着黑雨降臨。
    當子彈擊穿我的傘,黑雨充滿了我的心 ,像純潔的血流淌。
     
    4
     
    別擔心,媽媽,我只不過是在流血,呵呵呵⋯⋯
    你看我還能笑得這麼響!他們逮捕了我用更多的笑聲,
    他們折斷了我的吉他,黑雨將把他們的手洗乾淨。
     
    那是一個卡夫卡的早晨他們把我在高速公路上叫醒,
    那是一個甲蟲的早晨,他們把我無用的翅膀折斷。
    別擔心,媽媽,我看見妹妹在她夢中的列車上歡笑。
     
    我只不過在用監獄的烈火修補我的琴弦,
    當他們把我像一個影子扔到角落時,我還能唱我影子的歌。
    別擔心,媽媽,他們剝光了我的衣裳,卻為我打開了伊甸園的門。
     
    5
     
    伊甸園之門沒有果實在裏面,果實有沒有蟲子在裏面?
    我只不過想找一條溝渠靜靜的死去,他們卻為我打開了你的門,
    好讓我去回憶,去品嚐,血紅的果實的滋味。
     
    伊甸園之門有沒有天使在裏面,天使有沒有魔鬼在裏面?
    我的審判被禁止旁聽,我的傷口被禁止申辯,
    我嘗試為你唱一首麻雀之歌,那麻雀是一個天使被擊落。
     
    現在我被獨自拋棄在黑雨下,我自由了。
    伊甸園之門有沒有生命樹在裏面,生命樹有沒有死亡在裏面?
    黑雨撲熄着我唇邊的呼吸,彷彿一個雨天吻我的女人⋯⋯
     
     
    前者運用Bob Dylan轉設,語言流暢、突出且跳躍。評審蔣勳稱其:「這首詩具有原創性,他將Bob Dylan的歌轉變成心靈的調子,一再地重複那個絕對孤獨的荒涼心境。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完全被帶入那樣的情境。詩中某些語言的重複性也非常迷人。」
     
    而另一位評審鄭樹森則說:
     
    「事實上過去在海外、香港都有人嘗試寫Bob Dylan的變奏,而其中詩的意象看起來也很熟悉。但是這首詩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語言,這種非常散文式的語言相當平白,但在平淡白描中卻有轉喻、換喻;甚至矛盾語法,語言非常突出。這首詩脫離幾十年來寫詩多以意象為主、而不以語法為主的路向,這點相當有突破性。」
     
     
    致一位南比克瓦拉族印第安少女 ◎#廖偉棠
     
    我在憂鬱的熱帶看見你,
    在李維─史陀滴瀝著雨水的文字之間,
    像篝火熄滅後的餘燼般暗紅色的,是你的笑。
    你天真地笑著,猴子「魯西達」爬在你的頭上。
    苦澀的河水斷續地流著,又快到乾旱的季節;
    你是否聽到了你父親和兄弟們狩獵歸來的歌聲?
    星星籠罩荒涼的四野,而陽光
    還是照耀著你的臉,你瞇著眼。
    李維─史陀已經老去,印第安的森林、
    森林的神祇已經枯萎--那金剛鸚鵡的羽毛
    已經不能帶著一個孤獨的民族飛向遠方。
    在遠方,你也蒼老了,也許是最後一個部落中
    最後一個記得森林的傳說的老祖母了;
    沒有蒼老的,只有你留在人類學家照片中的微笑。
    以你赤裸的身體、你除了頸上
    一串蚌殼項鍊以外一無所有的幸福生命,
    你告訴他:昨晚你夢見什麼。
    一百年來你夢見什麼,一百年來你的族人夢見什麼,
    數千年來我們、這些終將消失的人們夢見什麼。
    老祖母,我們內心祭壇中永遠的少女之神,
    猴子「魯西達」爬在你的頭上,森林「母親」摟抱著你。
    就像你的母親--酋長的妻子用樹皮巾背著年幼的你
    走過一片片沼澤和荒原,遷移到一個新的世界--
    也許是一個更貧瘠的世界,但是新的世界。
    數千年對你算什麼,一串蚌殼項鍊,一句濕潤的
    求雨的歌將把你帶到時間源初的泉水深處。
    我們的文字與憂鬱又算什麼?
    當一個時代最終腐朽的風吹過,
    另一個時代嶄新的風又迎面吹來,我仍會記得
    你的傳說:
    男人死去後會變成月光下的美洲豹
    尋找著黑夜的乳房;
    而女人死去後,她們的靈魂
    會飄散於狂風暴雨之中,隨著洋流、
    時光的變幻,吹入大洋彼岸一個新生兒的唇間。
     
     
    這兩首詩中並無用難字並少用古典意象做喻,這一時期的廖偉棠曾說:
     
    「我熱愛音樂,我現在想將它轉為技巧,不只是內容。馬驊問其:你是說現在更重視詩歌裡的音律和節奏?廖:不,我想學音樂的自由吟唱、學民歌、學他們的精神。馬驊:我發現你最近詩裡的長句越來越多了,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呢? 廖:對,這是不由自主的,符合呼吸的節奏。」(馬驊、廖偉棠訪問〈靠稿費和獎金生活的詩人〉)
     
    我認為同時亦貼切地說明了這兩首詩的不同。在《苦天使》、《黑雨將至》中(約莫2002-2005年間),我猜測也許是少掉文學獎的寫作壓力,廖偉棠更願意釋放出自己情感中對於字詞的融入,如以〈我們寫,寫不過生活〉與〈世界毀滅許多年了〉為例,開宗明義即說明,再如何比不上生活;活著。世界已經毀滅。
     
     
    我們寫,寫不過生活 ◎#廖偉棠
     
    我們寫,寫不過生活。
    無須羅列,你的身體比稿紙皎潔
    比夏天熾熱。也無須看
    那些看不見的人的臉色,
    我們生活,而生活像情人的觸撫
    雨水綿綿,濕潤我們的筆
      
    在這一刻敘事即開脫
    即打馬、潛水、看月亮和吃西瓜。
    而抒情卻代表了我們
    向東方人致敬:他們悄悄的掰下
    一棵石榴的片片玉石樹葉
      
    我們綻開,開得比小火車快,
    它們手牽手散步來著,
    在五道口鐵路,它們把欄杆放下
    它們說:慢一些,慢一些,
    哦我已心領神會,可是手中書卷
    在江河湖海中策馬揚鞭。
      
    輕一些,輕一些,
    向生活過和正在生活的人致敬。
    向農貿市場中被高高舉起的小茄瓜致敬,
    也向不三不四的流浪者致敬。
    哦,向你雨中的自行車致敬
    它是快樂的。
      
    別得了感冒,好生活
    得為我們付診費。
    雨停了不妨數一數我們的花蕊
    上面有多少個世界
    多少人已經噤聲。
    我願意在這一刻聽見真實的蟬鳴。
     
     
    我認為破題亦是廖偉棠詩風格上另一鮮明特色,尤其在越接近現今的詩作當中更可以明顯地發現,他的詩題並不會藏入難懂或需要解釋的意象氛圍,我認為詩人已經在詩作當中,將意象帶至其他的空間與場域——如同廖偉棠本身在中國、香港、台灣之間的游移,當詩作本身在不定性極高的狀態下,沒有明確指涉的詩題易造成讀者的發散與混亂,對於詩人想闡述的中心思維與理念,更無法表達與凸顯,為此而型塑了廖偉棠詩題淺白易懂的特色風格。
     
    例如:「無須羅列,你的身體比稿紙皎潔」「在江河湖海中策馬揚鞭。」「少年時一顆玻璃球在我手中裂開/隨即群星分崩離析。/其後我長大並飽嘗倖存者的苦味」、「我換過幾份工作(清理廢墟/或是修編殘籍)、愛過幾個人」、「木窗櫺的木、窗外廢墟和工地上的勞作」等句式,與前面相比較,可發現不僅用字遣詞明顯充滿中國古典意象,甚至開始出現字象意念較為繁複的字眼例如「木窗櫺」等語,另外〈三岔口〉一詩也很明顯。
     
     
    三岔口 ◎#廖偉棠
     
    人如何與影子鬥爭
    這一夜他們看得分明,
    總有這麼一夜,你活著突然像做夢
    做夢卻像表演:
    作為一個有匡國之志的游俠
    我潛龍勿用,卻在開幕處落單。
     
    投宿黑店,正好剖開
    身上小鬼的心肝,他翻著筋鬥出現
    仿佛災星,在我的天靈蓋亂轉。
    他送來的燭火,我一會
    就把它熄滅,反正碎步的小鬼
    在臺上凌亂。
     
    聲小小,待我枕刀
    弓腰,在這方寸之桌
    容下我的噩夢:夜氣凜凜
    窗外樹在游泳,我看不見
    這是哪年哪春?水聲嗡鳴
    我緊閉著眼突然和你打個照面。
     
    然後相撲騰,學鴿子飛,燕子旋,
    鑼鼓時靜時喧。我們舞著一樣的形勢
    在致死的決心中雌雄莫辨――
    刀在喝酒,拳是空拳。舊戲台
    展出灰塵。眼迷離,腳撲朔
    傷了我鬢邊的一朵花木蘭!
     
    且莫問,又是誰
    把你三年前的柳葉眉折彎。寂靜
    這夜已經無邊。別急,
    總有黑衣大漢閃躲一角,
    突然把我倆擺平。
    就這樣,你去夜深處撿燈,
    我再把自己滅了:我的命又分作三岔
    那在黑暗中垂釣的一位
    已經明白,準備收場。
     
     
    〈三岔口〉原為傳統京劇,原取自《楊家將演義》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為傳統京劇中短打武生的劇目,主要劇情敘述任堂惠暗中保護焦贊至三岔口夜宿,後與店主劉利華因誤會而引起搏鬥的故事。
     
    本詩有如親領我們觀看京劇一般,卻在京劇之外岔出意象,藉由中國古典與現在現實之間的跳接,比喻戲內同時意欲戲外,用字遣詞亦使用中國古典詞意如:「潛龍勿用」「夜氣凜凜」「水聲嗡鳴」「展出灰塵。眼迷離,腳撲朔/傷了我鬢邊的一朵花木蘭」恰恰好將現今與古代兩者融為一體,捏成一氣。
     
    最後我認為廖偉棠此一時期的古典意象特色融入,在現今詩質中仍存在部分線索,以鴻鴻對於《八尺雪意》的評論作結:
     
    「他以採訪與攝影謀生計,以詩謄寫生命史。這就不可避免把他引向了後來的現實主義道路。中國古典的養分,在他找到現實切入點時忽然躍入他的寫作當中。這和我們熟悉的,許多台灣現代詩人中年後對古典文化的回歸,大不相同。台灣詩人的轉向有如「回頭是岸」,是一種彌補現實隔閡的文化回歸,以古典文學的奶水哺育失落的鄉愁。廖偉棠則是剛好相反:他從眼見當代中國的現實苦難中,體會到古典詩人憂患意識的根由;對著古人的肖像,看見的竟是鏡中的自身。」
     
    以廖偉棠甚至以部分詩人而言,詩確實為生命,也因為文化性與深層的古典文化涵養,型塑有別於台灣詩人迥異面貌的獨特風格。
     
    -
    美術設計: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3.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異域 #現實苦難 #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