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雕刻技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雕刻技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雕刻技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雕刻技法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曹登科直播代購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7月29日明晚8点,周旺大师玉雕专场❣️ ❗️超美玉雕大赏,等你来❗️ 周旺 ,1984年出生在福建省莆田木雕之鄉,2004年從事玉雕行業。現任四會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師從玉雕名家林成洪老師,刻苦學習,不斷探求玉石雕刻技法。 擅長佛教題材、人物的創作,他的作品將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家祠(陳氏書院)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恩龍裡34號,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宗祠。陳氏書院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年至1894年)間,由黎巨林設計。作為書院,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

雕刻技法 在 台中物語 Taichustor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8:21:50

臺灣漆藝蓬萊塗的緣起——台中工藝傳習所 日本人山中公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來臺後開設料亭「富貴亭」。他將傳自家鄉(日本四國香川縣)讚岐雕的雕刻技法與漆工藝,融合日人眼中的臺灣南國風情印象,成為專屬臺灣的特色漆工藝——「蓬萊塗」,臺灣的香蕉、原住民的杵歌,都是創作題材。 今日自由路上的藝術銀行一帶...

雕刻技法 在 知日謙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9:17:48

2018.10.18 ⠀⠀⠀⠀⠀ 〈故宮雜想〉 ⠀⠀⠀⠀⠀ 「所有的存在都有其道理」常常聽見如此一句鼓勵的話,以排山倒海的方式灌輸在你所擁有的分分秒秒裡。會更加堅信自己,保持獨特自我。但這句話僅止於鼓勵,卻忘記提醒放縱玩弄的人們,要懂得珍惜與秉持理智。 ⠀⠀⠀⠀⠀ 故宮(我說的是圓山的那一個,其他的...

  • 雕刻技法 在 曹登科直播代購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8 11:29:03
    有 9 人按讚

    ❣️7月29日明晚8点,周旺大师玉雕专场❣️
    ❗️超美玉雕大赏,等你来❗️
    周旺 ,1984年出生在福建省莆田木雕之鄉,2004年從事玉雕行業。現任四會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師從玉雕名家林成洪老師,刻苦學習,不斷探求玉石雕刻技法。
    擅長佛教題材、人物的創作,他的作品將佛教精神內涵與玉雕藝術緊密相連,人物造像簡潔而不失佛教的韻味。
    創作的度母造像藝術為例, 以淺浮雕的雕刻手法,遵循藏傳佛教度母造像藝術,法相慈悲莊嚴,人體結構、形態等要嚴格遵循唐卡藝術。
    作品顏容端正,法相寂靜、殊妙莊嚴,現慈悲相,左手拈烏波拉花,右手結施與願印,象征施於一切眾生無畏、慈悲滿願,猶如慈愛的母親,拯救獨子一般。

  • 雕刻技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7 21:49:46
    有 78 人按讚

    《#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邏輯式藝術鑑賞法」》抽獎兩本
    你知道如何欣賞一件藝術品嗎?藝術不只是「看起來好美」和「色彩很鮮豔」的表象,更有意思的是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包含了它的作者生平和創作年代,以及整體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為什麼有些人看得到藝術品背後的「價值」?欣賞藝術品的技巧,甚至還能應用到其他領域?
    抽獎詳見部落格文末 https://readingoutpost.com/logical-ar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邏輯式藝術鑑賞法」》的作者是日本藝術策展家堀越啓,他認為世界變得愈來愈模糊與不確定,知識、理論等左腦取向的價值相對降低,反而是感性的事物開始受到人們重視,他強調道:「學習欣賞藝術,磨練自己的感性思考,才是未來生存和開拓世界的武器。」

    他知道平常人對於藝術總是有一種「距離感」,覺得一個人要能夠感性地欣賞一件藝術品,可能是一件需要「天賦」的事情。但是在他多年的策展經驗之中,他發現了一種「以理性的方式開始,能夠引導感性的發展」的做法。

    他在書中提出這個具體的「五種理性思考架構」,有步驟、按部就班地,帶領我們去拆解欣賞藝術的各種方式。透過理性的累積,反而能夠培養出更加感性的思考。欣賞藝術不但能夠鍛鍊感性思考的能力,還能夠提升生活的品味,甚至強化職場表達和分析的能力。
    .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我跟「藝術」有一段淵源。我自己出生於台灣後山的最後一片淨土(大家都這麼說),小學在父母的鼓勵之下進入了「美術班」就讀,美其名是發展藝術天分,實則是鄉下人家對於資優班的偏好。我就這麼學了各種繪畫和雕刻技法,其實也頗有興趣,就繼續升學到國中美術班。

    在中、小學的藝術薰陶下,或多或少培養了些許的「美感」,我尤其喜歡創造東西的感覺。在水彩畫紙上揮灑色彩,在陶土上刻出痕跡,用鉛筆把繽紛的世界轉換成黑白的素描。只是,我很不喜歡「理論」的東西,西洋藝術史、東方藝術史我完全不感興趣,只喜歡盡情地擺動畫筆。

    漸漸地,我知道藝術鑑賞是很吃「人文史地」涵養的一門學問,卻偏偏我又不喜歡接觸那些文縐縐的東西,久了便跟這條道路漸行漸遠。這次出版社向我邀約掛名推薦本書,正好打中了年輕的我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弱點。上了年紀,開始學會靜下心來閱讀,也對原本我排斥、抗拒的事情,多了一份接納和探究的好奇心。

    那麼,究竟要如何欣賞藝術品呢?我對這本書感到十足的興趣,我的「創作者」靈魂,似乎正渴求著「觀察家」的滋潤。
    .
    【為什麼要學習欣賞藝術?】
    正是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作者套用源自於管理和軍事的術語 VUCA 來說明,我們面對的世界充斥著四種特性:多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含糊性(Ambiguity)。我們越來越難憑藉直線性的邏輯、也難以單純仰賴電腦運算,去洞察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很多人對於藝術的看法,都是很「抽象」,很難「描述」。但反過來想,商業環境背後複雜的運作,以及對自己未來數十年職涯能力的發展和培養,不也是充滿了多變和不確定性?我們很難用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邏輯來思考整體的事情,我們更需要的是透過既能宏觀、又能微觀的感性思考,來觀察和看懂這個越趨複雜的世界。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感性思考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內在羅盤」來替自己指點迷津,而學習「鑑賞藝術的方法」就是很好的鍛鍊方式。作者認為,欣賞藝術就是一件「以自己的感受詮釋所處環境,由自己判斷解決問題的方向,並且發起行動」的事情。
    .
    1.「3P」時代、地點、人物
    一件藝術品的誕生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欣賞一件藝術品的時候,最基本的方法,對所有藝術品都適用。

    首先確認這件藝術品是在哪個時代(Period),這時候你可以回想起那個時代背景的藝術特色。接著,是找出這件藝術品製作的地點,藝術品的發展與地點(Place)密切相關,例如許多重要的藝術品都是發源於富裕地區。最後是認識哪一號人物(People)創造了這件藝術品,他的個性、生平、遭遇都會對這件藝術品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
    2.作品鑑賞檢核表
    這個步驟有點像是一份「檢核表」,藉由許多主觀的項目,紀錄下來你自己對於一件藝術品的主觀感受。這份檢核表包含了這些項目:題材、色彩、明或暗、簡單或複雜、大或小、喜歡或討厭。依據你自己觀察這件藝術品的感受,記下對每個項目的具體描述。

    這個步驟鍛鍊的是你的「洞察力」,從宏觀來感受這件作品,然後又從微觀去紀錄細節,這個時候,你已經漸漸地在打造內心的羅盤,發展你對這件作品的判斷,並且逐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
    .
    3.故事分析
    到這一步是我最喜歡的,用故事分析裡面的「英雄之旅」套路來分析這件藝術品的作者。藝術家的人生故事,往往是比藝術品本身更吸引人的事情。

    你可以用這個順序分析作者的生平。旅程的起步,他如何踏上藝術家之路?他有什麼際遇,他的老師、嚮導、夥伴是誰?他遇到了什麼重大的試煉,是讓你印象深刻的?他的改變和進步,結果如何?他的使命是什麼,為什麼他會創造出這件作品?

    懂得用「英雄之旅」的方式去分析作者的人,也可以把這種手法運用在商業行銷模式上,例如我之前寫過的另一本行銷好書《跟誰行銷都成交》的筆記,就是把英雄之旅的故事分析方法,導入商業運用的絕佳案例。
    .
    4.「3K」革新、顧客、競爭
    相較於前面三個步驟,看的是作品和作者的本身,這個步驟就像是「鳥瞰視角」,帶我們從橫向的角度去欣賞一件藝術品。

    這三個K是日文字的羅馬拼音組成。革新(Kakushin)指的是當時的技術和科技發生了什麼變化,這經常會影響藝術品的創作方式。顧客(Kokyaku)指的是這個作品賣給誰、為誰而創作?競爭和共創(Kyousou)指的是當時有彼此之間競爭的流派嗎?還是作者跟其他作者共同創作?
    .
    5.「A-PEST」政治、經濟、社會、科技
    最後是「宏觀」的視角,這個步驟可以讓我們認識一件作品最全貌的「藝術風格」(Art)。這個部分必須搭配一些歷史的知識,透過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ics)、社會(Society)、科技(Technology)的綜合面向,去觀察這件藝術品被創作出來之時的背景氛圍。

    這個手法也時常被用在商業世界,例如分析一家公司,或者一整個產業。通常我們很難用一張財報就完整理解一家公司或產業的發展情形、未來趨勢。如果我們能夠透過 PEST 的手法去深入研究,就更能掌握整件事情的全貌,發展出自己的洞見。
    .
    【後記:有價值的其實是…】
    《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邏輯式藝術鑑賞法」》這本書中除了談邏輯鑑賞的方法之外,作者用大眾熟知的大師級藝術家引導我們前進。舉凡達文西、梵谷、羅丹、林布蘭、庫爾貝等知名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作者都透過邏輯式的步驟解析,讓我多認識了這些人不凡的人生。

    以前的我只略懂一幅畫表面的「技法」,畫得真不真實、筆觸細不細膩、光影拿捏如何。但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之前我讀了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對書中取材的畫家高更很感興趣,稍微瀏覽了他的生平和畫作,便對整部小說產生了更多的共鳴。

    直到這本書學了一些藝術鑑賞的方法,還有作者對藝術家們的說明和分析,我漸漸明白藝術品背後的「價值」,其實是基於整個故事和環境的交錯影響。世界上許多的事物也是如此,其背後的價值大多不僅僅是表面所見,而是探究細節、宏觀俯瞰後的綜合考量。

    上週我剛好也接觸到一首歌「It’s OK」,這首歌是30歲的罹癌歌手 Nightbirde 在美國達人秀的爆紅成名曲。如果只聽歌曲本身、單看歌手本人,恐怕只是一首「很好聽」的曲目。我試著瞭解這首歌的人物、創作背景,用故事分析去認識歌手故事,再搭配現在的社會動盪帶來的絕望感氛圍,發現這首歌不但幫人們傾訴內心的苦,更教人勇敢面對未知的艱難,並且抱持堅定的希望。

    最後,這本書的「邏輯式藝術鑑賞法」讓我們能透過有步驟和順序的理性方式,激發敏銳的感性大腦,探究作品背後的潛藏價值。「看懂藝術」不是專家獨有的本領,而是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本事。
    .
    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 雕刻技法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6 22:28:20
    有 168 人按讚

    臺灣漆藝蓬萊塗的緣起——台中工藝傳習所
     
    日本人山中公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來臺後開設料亭「富貴亭」。他將傳自家鄉(日本四國香川縣)讚岐雕的雕刻技法與漆工藝,融合日人眼中的臺灣南國風情印象,成為專屬臺灣的特色漆工藝——「蓬萊塗」,臺灣的香蕉、原住民的杵歌,都是創作題材。

    今日自由路上的藝術銀行一帶,便是1916年「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的所在。學校後由日人官辦,改名「臺中市工藝傳習所」,培養漆器製作人才,賴高山、陳火慶、王清霜等當代漆藝大師師承山中公,各自發展出不同特色的漆藝。

    1945年,山中公隨日本殖民統治的結束而離開臺灣。戰後的臺中工藝傳習所改組為「建國工藝學校」,由女革命家謝雪紅籌設董事會並擔任校長,因涉入二二八事件被迫解散,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蓬萊塗以木胎體加上木雕技法,並從採漆樹採割的天然漆層層上漆塗抹,製成盤、壺等生活器皿。曾是日本時代的日本人造訪臺灣必買的伴手禮。重要的銷售門市,就設置在今日臺灣大道、自由路口的「物產陳列館」內,現址為綜合大樓。

    目前離臺中的舊市區最近的漆工藝地景,是位於興大附農旁的「賴高山藝術紀念館」,賴高山生前將自家漆工廠轉作文物館,宣揚臺灣漆文化。而山中公的弟子王清霜、陳火慶等人和其後代,也分別將漆工藝在臺發揚光大。在豐原,木材加工產業於戰後和漆工藝結合,是豐原漆器的產業發展脈絡,現設有豐原漆藝館來傳承市區的漆藝及豐原漆產業的故事。

    #走讀美術台中舊市區藝術地景
    #從大正町通到自由路
    #臺中民主文化地景
    .
    . 
    每回告訴你一則在地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改變了台中
    ——台中物語Taichustory
    追蹤IG: instagram.com/taichustory
    城市體驗×轉譯設計

  • 雕刻技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2-21 08:00:00

    陳家祠(陳氏書院)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恩龍裡34號,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宗祠。陳氏書院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年至1894年)間,由黎巨林設計。作為書院,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為私人物業。中華民國年間,陳家祠內供奉的牌位,據統計有上萬塊之多。日軍佔領廣州期間,陳家祠並未遭遇嚴重損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進行了全面維修。1959年,陳氏書院被政府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從此停止祭祖功能。1964年對頭門和聚賢堂進行維修。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萬塊牌位盡被燒毀,儘餘兩塊倖存。兩棟堅厚的木大門上的兩個門神公,被人用鑿子挖成大坑窪。大廳兩面的壁畫被鑿毀。1981年再次重修,1983年重新開放。政府重修陳家祠時,將木大門、牆壁用塗料填充平整,請門神畫原作者陳略用中國畫傳統工筆按原貌繪製。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陳氏書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陳氏書院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2001年進行了局部修葺,2002年對全祠灰塑進行維修。陳家祠被列入2002年和2011年兩個版本的羊城八景,名為“古祠留芳”或“古祠流芳”。陳家祠是集嶺南歷代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東院及後院,占地15,000多平方米。其建築深三進,廣五間,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建築中心是高達14.5米的中進主殿“聚賢堂”。整個建築根據中國古建築形式美的原則,把眾多大小不同的建築物巧妙地組合佈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築空間裡,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長廊、青雲巷使整個建築四通八達,庭院園林點綴其中,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繫的整體。陳氏書院的主體建築正門兩邊的外牆上有《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6幅大型磚雕;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樑架、屋脊等處裝飾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雕刻技法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上下呼應、相得益彰。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讚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有石欄杆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 。

  • 雕刻技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2-30 08:00:00

    陳家祠(陳氏書院)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Canton中山七路恩龍裏34號,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宗祠。陳氏書院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年至1894年)間,由黎巨林設計。作為書院,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為私人物業。中華民國年間,陳家祠內供奉的牌位,據統計有上萬塊之多。而日軍在佔領廣州時,陳家祠並未遭遇嚴重損毀。1957年,進行了全面維修。1959年,陳氏書院被當局闢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從此失去祭祀祖先的功能。1964年對頭門和聚賢堂進行維修。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萬塊牌位盡被燒毀,儘餘兩塊倖存。兩棟堅厚的木大門上的兩個門神公,被人用鑿子挖成大坑窪。大廳兩面的壁畫被鑿毀。當局在後來重修陳家祠時,對木大門、牆壁,都用塗料填充平整光滑,請門神畫作原作家陳略先生用中國國畫傳統工筆按原貌繪製。後來陳家祠更被當局用作設立工廠、學校,受損嚴重。1981年再次重修,1983年重新開放。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陳氏書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陳氏書院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2001年進行了局部修葺,2002年對全祠灰塑進行維修。陳家祠被列入2002年和2011年兩個版本的羊城八景,名為「古祠留芳」或「古祠流芳」。陳家祠是集嶺南歷代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東院及後院,占地15,000多平方米。其建築深三進,廣五間,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建築中心是高達14.5米的中進主殿「聚賢堂」。整個建築根據中國古建築形式美的原則,把眾多大小不同的建築物巧妙地組合佈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築空間裡,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長廊、青雲巷使整個建築四通八達,庭院園林點綴其中,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繫的整體。陳氏書院的主體建築正門兩邊的外牆上有《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6幅大型磚雕;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樑架、屋脊等處裝飾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雕刻技法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上下呼應、相得益彰。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讚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有石欄杆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郭沫若曾於1959年造訪陳家祠並賦詩讚美其建築藝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