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派德辭典】
🔆der Regenbogen是由der Regen 雨 + das Bogen 拱形、拱門、曲線組成的複合詞,在雨之後會出現拱型的東西就是彩虹囉🌈這個字源於日耳曼語regnabugô,中古高地德語叫做rëgenboge以及古高地德語稱reginbogo。
📖自古以來,彩虹在藝...
【#凱派德辭典】
🔆der Regenbogen是由der Regen 雨 + das Bogen 拱形、拱門、曲線組成的複合詞,在雨之後會出現拱型的東西就是彩虹囉🌈這個字源於日耳曼語regnabugô,中古高地德語叫做rëgenboge以及古高地德語稱reginbogo。
📖自古以來,彩虹在藝術、神話以及民族裡被敘述為最古老以及對包容民族的象徵。在希臘神話中,彩虹是Iris女神的標誌,牠乘坐著彩虹降臨到世上。彩虹是古代東方諸神在爭吵後勝利的象徵。13至16世紀的印加人更將彩虹視為一種神,顯現了太陽神的威嚴,另外在公元前 2 世紀雅典的斯多葛學派就有對彩虹進行科學研究。從舊約中可以知道彩虹是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礎;在創世記中記載彩虹在洪水之後出現,彩虹被被作為上帝與所有人的和平標誌。現今,彩虹是一種自然現象,象徵和諧、整體、自然保護以及天地間的連結。
📌另外,由彩虹組成的彩虹旗是由美國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Gilbert Baker)為 1978 年的同性戀自由日所設計的,代表著新的開始、改變與和平,也是寬容與接受、生活方式多樣性、希望和渴望的象徵。
🔎現今的同性戀權利被受重視,德國自 2017年10月1日起,對同性伴侶開放婚姻。但在1969 年前,聯邦共和國將男同性戀視為刑事犯罪,1872年的《帝國刑法典Widernatürliche Unzucht》中第 175 項提到:若男性之間或是與動物之間發生非自然通姦,將被判處監禁,以及喪失公民權利。當時約有5萬人因此被羈押於第三帝國,1萬5千多人被驅逐到集中營,甚至數千人被殺害。
📚隨著社會改革運動,聯邦共和國在1969 年進行修法:21歲以上成年男同性戀不再被視為刑事犯罪。更於1973年將同性合法年齡降至18歲,但16 歲以下之青少年不得進行同性性行為。
🤔儘管現今對於同性戀和跨性別者平等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社會中仍然存在不少爭議,包含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雙性人的歧視,以及法律上與異性戀相較之下的權力問題等等。
🗣對於同性戀所衍伸出的議題,大家有甚麼想法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給我們喔!
🔔想知道更多德語詞彙嗎?歡迎搜尋#➡️凱派辭典
#派派Pei # #凱凱語派派 #德語教學 #學德文 #凱凱語派派 #德語學習 #德國生活 #語言學習 #語言 #外語學習 #DaF #Deutsch_lernen #Sprache #Fremdsprache #lernen #Kultur #Landeskunde #Wort #Wortschatz #German #learning #language #word #Regenbogen #Regen #Bogen # Homosexualität #彩虹旗 #同性婚姻
雅典學派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拉斐爾之夜】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Raphael or Sanzio,1483-1520)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也是畫家,小拉斐爾在幼時便已流露出絕佳藝術才能。1508年,拉斐爾來到羅馬,接受教宗委託,開始了梵諦岡宮殿內的一系列壁畫製作,這時候他才25歲,而米開朗基羅正開始奮鬥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
雖是少年得志,但拉斐爾謙虛向學和與人為善的特質,讓他與當代許多傑出藝術家建立深厚情誼,也從前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那學習到不少大師技法,例如文藝復興藝術四大技法中,拉斐爾所發展出的『統合法』(Unione)就是結合達文西『暈塗法』(Sfumato)和米開朗基羅『換色法』(Cangiante) 加以調整轉化而成。
因為技法上開創出承先啟後新局面,也是宗教畫明亮光彩之需求使然→如此才能適切讚詠神聖主題,或者又因性情溫和文雅之故,拉斐爾筆下總是色彩盈潤飽滿,比暈塗法更鮮亮飽和,在明暗陰影過度上又比換色法來得形色統一而不至於突兀破碎;畫面也完全體現和諧安寧且優雅的特質。
拉斐爾和學徒們從1508年到1520年間都在梵諦岡繪製濕壁畫(fresco),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後去世,壁畫交由徒弟們接力於1524年完成。拉斐爾創作的梵諦岡濕壁畫中,《雅典學派》(The School of Athens,1509-1910)名氣最為響亮,被譽為是畫家生平代表作,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高度藝術成就之代表。但還有另一幅壁畫讓我深感興趣。
========================
《解救聖彼得》(Liberation of St Peter,1514)位於梵諦岡教宗宮(Pontifical Palace)二樓伊里奧多羅室(Room of Heliodorus),這個房間原是教宗私人會客室,室內訴說聖經故事的四幅壁畫便源自拉斐爾手筆。
這應該是西方藝術史上,至少就現存畫作中,第一幅採用大膽明快手法,以及強烈明暗對比效果表現夜景的作品,也是第一幅使用光線創作並強調人物神性,即中圖天使神光的畫作。
對力求朦朧暈塗效果的達文西來說,雖是不間斷地研究著光的反射和擴散結構,但他卻始終避免強烈明暗干擾畫面,並利用數十層透明色罩染和研磨得極為細膩的顏料,加上高度耐心,將光線織入背景裡,營造出如夕照般的朦朧擴散光照效果與柔和視覺美感。而且他老人家熱愛研究與發明各類事物,畫畫也只是他的眾多才能之一。
至於原本就以雕刻為志業的米開朗基羅,相較於光影,更專注於人體造型和動態展現,因此在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中,則是採用『換色法』(Cangiante)讓色差和純色表現出陰影,創造出光亮四射,色彩鮮亮的創世紀畫面。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添加陰影製造出光線效果雖已常見,但夜景畫卻仍少有人投入,多半是拿來使用在基督降生這類主題;何況濕壁畫因為本身施作方式與材質受限,極難製造出反差對比的光影效果。
但生來就是畫家並且只專心畫畫的拉斐爾做到了,《解救聖彼得》這般規模宏偉(寬達6.6公尺)的夜景畫不僅空前,甚至絕後。
========================
《解救聖彼得》描述耶穌大弟子,被羅馬教會認定是第一任教宗的聖彼得在基督教尚未合法化前,被希律王迫害入獄,即將處刑的前一晚,天使現身劫獄,拯救他落跑的故事。(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合法)
拉斐爾採用〝異時同圖法〞,以三個壁面畫出同一事件的三個時段不同場景。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是中圖→右圖→左圖。
中圖:聖彼得無奈地蜷曲身子窩在牢裡,想說我明明頭上都有光圈了怎麼還被關?突然一陣光亮,天使從天降臨,兩旁士兵這時候被天使賞了一頓好覺(或是被打暈了)。
右圖:閃閃發光的天使牽著聖彼得微涼的小手(?)悠哉地經過睡得天翻地覆,可能正夢見牛排和雞腿正呼喚他的士兵身旁。
左圖:終於有士兵驚醒,忙著跟同伴說犯人已經越獄成功,快點速速抓人,要不然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悲劇了…此處拉斐爾以激動不安的士兵動態表現慌亂緊張的氣氛。
========================
這幅濕壁畫可算是用來裝飾門頭上方的飾板畫,左右場景皆安排階梯,中央高盤如現代攝影網格(grid)效果般的牢獄。如此構圖不僅創新大膽,所創造的效果也相當驚人,可見拉斐爾構圖能力之高超。
夜景呈現另外讓《解救聖彼得》更增添特色。夜景需要光亮去對照暗夜,這兒光源來自好幾個地方:
中圖天使散發強光,發散給眾人。
右圖天使繼續發光,照映在聖彼得和士兵身上,盔甲發出反光。
左圖士兵手中火把和灑落而下的月光都映照在盔甲上。另外若親至現場,尚可感受壁畫下方窗戶流淌進來的室外光。
拉斐爾同時使用來自月亮的自然光和天使的幻想光營造出夜色效果(night effect),並且藉由光影充滿戲劇性的對比強化故事發展的氣氛。這對於同時期或之前仍停留在靜謐安詳氛圍的夜景畫風格可說是開創新局面。
========================
藝術的演進從來難以脫離歷史自成脈絡,每一種繪畫型態和風格都是經過優秀藝術家們不斷學習、思考、研究、創新而來。如同莫札特,拉斐爾也是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不凡成就,不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後續卡拉瓦喬、林布蘭和維梅爾等人,也讓我們透過他的天賦才能見識藝術家如何完美詮釋故事。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雅典學派 在 旅人K的歐洲背包小漫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千年之戀義大利5~來自天國的贈禮-梵諦岡博物館】
梵諦岡博物館是到羅馬必逛的博物館之一,累積了教宗與教會數個世紀以來珍貴藏品,讓人像是走進活生生的歷史現場,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瑰寶、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精髓,每樣都讓人大開眼界。以下簡介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展品~
(1)拉奧孔雕像
因為說出真相,而被神所懲罰的特洛伊祭司,臉上驚恐的神情與奮力拚搏的肢體線條,展現希臘式的悲劇之美
(2)雅典學派
這幅壁畫中匯聚著人類智慧的代表,最能展現文藝復興時期追求真理的精神。不過小小一間畫室人超多,要有被人潮推著走的心理準備
(3)西斯汀禮拜堂-創世紀
從磅礡大氣的創造亞當到人類被逐出伊甸園,刻畫著創世神話的巨型壁畫,十分震撼人心!
(4)地圖陳列室
非常華麗的地圖陳列室,到處都金光閃閃~
(5)卡拉卡拉浴場的馬賽克
哈哈~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嗎XD
(6) 弗利的天使音樂家
這根本是從少女漫蹦出來的美麗天使,畫風也太唯美~
(7)雙螺旋樓梯
設計巧妙的螺旋樓梯,讓上樓和下樓的人不論怎麼走都不會相遇,真厲害~
雅典學派 在 彩繪色鉛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拉斐爾﹝Raphael﹞﹝1483 ~ 1520﹞
拉斐爾是畫家,也是建築師。當他年少的時候,是跟隨翁勃利亞﹝Umbria﹞派畫家佩魯吉諾﹝Perugino﹞學畫。在佛羅倫斯時期,他吸取十五世紀繪畫精神,並吸取了達文西的技法,而逐漸形成圓潤柔和的風格。他用世俗化的描寫方式處理宗教題材,並且參用生活中母親與幼兒的形象將聖母抱聖嬰的畫像加以理想化。他的作品特色是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及恬靜的秩序。
他在羅馬時期﹝1508 ~ 1520﹞的主要作品是梵蒂岡教皇宮中的四組壁畫:《聖禮的爭辯》﹝神學﹞、《雅典學派》﹝哲學﹞、《巴那斯山》﹝文學﹞、《法律》等,他選用歷史畫的方法處理這些帶有象徵性的主題,反映當時教會人士的要求。其代表作包括《西斯廷聖母》、《自畫像》、《教皇利奧十世像》等。此外,他還畫了不少建築設計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