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隱分多少算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隱分多少算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隱分多少算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隱分多少算高產品中有208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

 同時也有8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明明應該要精準的細胞簡訊,結果發到一百一十萬封,是演算法有錯,還是主事者不想用大數據分類,結果搞到各種數據彼此衝突這真的是大數據防疫嗎? 全國恐慌之後又要甩鍋給地方了說是地方的漏洞了,說好的防疫優先不要鬥爭呢?你有研發出蟲洞讓病毒直接從雙北出現,你要說啊,國門放進來還不是中央的責任難道是蟲洞的...

隱分多少算高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3:54:19

【 你睇,司棋姐嚟喇!】 _ 有啲嘢,真係傾落先發覺 ── 原來對很多電視迷而言(包括本人),「司棋姐」根本就是Simply Irresistible(無可抗拒)! _ 以為香港人對廣告Hard Sell有「潔癖」?事實並非如此。睇完會藐,抑或會笑,甚至主動CLS(留言、給讚、轉發),視乎哪個客戶出...

隱分多少算高 在 鄒紀葳KRYSTALZ?日喬恩生技聯合創始♡︎菈莫生醫總代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2:34:11

今年浮誇一點,送自己一棟會館級別墅當禮物 因為我比較注重隱私,就不發外觀跟建案名稱了♥︎ 包含設計裝潢,前後初估大概要花近3000萬 這真的是人生最貴、最衝動的一次決定 從看房到下訂付款,只花了5天的時間,很瘋狂 第一天自己去看,第二天親友去看 第三天爸媽去看,第四天約談價格 第五天約董事簽約...

隱分多少算高 在 愛吃鬼小蝦老師|台中美食|台灣景點|台北|新北|台南|高雄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2:23:42

〔愛吃鬼小蝦の美食評測〕 非常感謝 #二山水泉 臭豆腐店的邀請進行美食評鑑,這家是位於 #逢甲大學 正門口全家便利超商旁邊,是年輕的兩位夫妻開的店,做事態度非常認真 ⁡ 重點是【這家店有隱藏打卡景點啊】爆炸好看!『請看第二張圖』,沒拍到真的可惜啊! ⁡ 爆新景點給大家要搶點的自己動作加快喔! ⁡ 本...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16:00:05
    有 33 人按讚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19:00:50
    有 58 人按讚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這次要分享的文章,出自中國作家張煒,主要談個人如何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他從西方盛行的「創意寫作」這門新興學科談起,聊到創作一部好作品,需要具備哪些閱歷、能力與技藝。
     
    一起來看看他如何深刻解剖「寫作」這件事吧。
    -

    寫作訓練:從創意寫作說起 / 張煒
     
    「創意寫作」興於西方,「創意」二字可能是翻譯中的再定義,直譯比較難,大概也不是「文學寫作」和「寫作學」。西方創意寫作的授課老師主要是具有寫作實踐的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教寫作必須具備創作體驗,必須從寫作經歷和實踐出發,不能空談。在教授過程中,會慢慢概括出一些關於寫作學、詩學的問題。中國的創意寫作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是大學文學院設置的一門新課程,還未走遠。
     
    寫作訓練是漫長的。通常講,如果沒有五六百萬字以上的訓練,一支筆是不會聽話的,無法累積出基本的書寫體驗。寫作教學主要針對技術層面,它固然重要,也能夠傳授,然而決定一個人寫作成敗的關鍵部分,卻往往不是技術層面。要寫出一部好作品、成為一個好作家,需要許多高於技術之上的東西,那些大致是不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都是既定的,後天學習所能做到的,只是喚起先天的能力。許多寫作者面對的常常是技術,即語言表述、結構關係等。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量,也很難掌握。
     
    關於藝術的判斷是非常複雜的精神活動,學習寫作需要在有創作經驗的老師帶領下,一邊閱讀一邊實踐,看看好作品是怎樣完成的、其中蘊含了什麼規律。比如同樣是成功的作品,有的氣質單純,有的複雜斑駁;有的浪漫飛揚,有的樸拙內向;有的寫得很實,有的想像奇異。藝術自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學習和理解的困難,這就需要非常寬容和通達,需要很深的感悟力,需要有一定寫作經歷的人來引導。通過個案分析,回到局部、細部,從詞彙、標點講起,指出作品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並通過進入作品獨特的語言系統,回到作家個體,回到個人,一步一步去接近和感受。總之,創意寫作就是關於寫作技藝的教授,非常依賴寫作經驗,解決的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有時,一部作品似乎寫得很好,有吸引人的情節,有人物,表現的生活底蘊也比較豐厚,但讀起來還是覺得缺了很多,令人不能滿足。總體上看,它寫得還不夠「美」,不能給人一種審美上的深刻愉悅,比較粗糙。首先是,閱讀中無法讓人享受語言之美,而失去了這種美,也就偏離了文學的本質。語言藝術謂之文學。作品本身不能夠提供審美,因為它在把握人物、細節、思想方面,特別是語言,還沒有進入審美。一部作品從構思到形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要極度地追求完美。一篇萬字左右的作品,裡面有多少標點、詞彙、分句、複合句,要從這些細微處開始推敲。詞與詞之間的調度,每一個標點的含義,都要到位、準確,而且要有個性,不是按照新聞和公文的方法,不取最大公約數。
     
    標點符號在語言表述中有獨到的、重要的作用,它們有情感,有溫度,有層次感和邏輯關係。不能輕易就來個驚驚嘆號、分號、破折號,沒那麼簡單。逗號和分號都是強調層次的,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有區別。為什麼有人寫了二十萬字,連一個驚嘆號都沒用,三十萬字連一個分號都沒用,而為什麼有人在很短的篇幅裡就有了許多驚嘆號、雙驚嘆號、問號加驚嘆號?它們自有緣故,有時這是利器,不能隨意使用。即使全篇沒有一詞不妥,沒有一句不精,沒有一個複合句不恰當,這樣的作品也未必就是好的,因為這不過是在解決技術的問題,而比技術更難的東西還有很多,它們更需要解決。比如感悟力、思想力、情感敏銳度、性格反抗性,不同的生命衝力,這些東西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部作品的品質。
     
    寫作學強調的多是技術層面,翻閱一個時代的文學期刊,會發現其筆調、詞彙、表達方式、語感語境都差不太多。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刊物,翻一下就能把握那個時期的文學氣質,簡單點說就是語言氣質。翻看今天的雜誌,便可以清晰地把握現在的語言氣質。而今,學習外國,一點點欲望並勾兌幾滴小資的悲喜淚,就被當成了傑作,被人稱道。但這種勾兌和模仿的文字,這種消費和娛樂的文字,無法成為傑作。目前最有市場的就是這種「勾兌酒」,摻一摻攪一攪就是一篇作品。這也算一種能力,有一定文學歷練和文字調度能力,寫一個大致過得去的長中短篇小說似乎很容易。一個作家寫了四十多年,寫了上千萬字,像這樣一個巨量的文學訓練,單憑慣性和經驗,一年中就能寫出許多文字,而且從技術層面上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可是這些全都沒有意義,它們一定會淹沒在更巨量的文字垃圾中。
     
    此外文學寫作技術上要過關,還有運氣的問題。生命在某個階段的一個激靈,一個領悟,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表達。它也許有些神秘,隱在字裡行間。然而這種運氣只會光顧那些技術出色、有刻苦訓練的寫作者。所以世界上的優秀作家,技術上都是非常好的。現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包括一些有影響的作品,僅看技術上就有很多問題,使用語言、調度詞彙的能力很差。文學閱讀市場十分龐大,嚴格講還是供大於求。現有雜誌砍掉十分之九,出版量減去百分之九十,也許才與基本的文學創造力匹配。而且即便如此,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留下來的文字,也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每個人都讓文字乾淨、苛刻起來,文學環境才會清潔和嚴謹。
     
    一個作家創作欲望熊熊燃燒時,揮筆而就,但冷靜下來,就恨不得把寫出的東西全部燒掉。一個日益成熟的寫作者會越來越苛刻,文字越來越少、越來越好。有人說他出版了幾百萬文字,今天看有些東西大可不寫。那麼這其中「可寫」的部分,如果沒有那些「大可不寫」的東西墊底,沒有這種巨量的訓練,還會存在嗎?人在藝術方面的覺悟非常緩慢,不能一下就達到高點。
     
    任何一個優秀作家都會貼近底層,站在弱者的立場上,這是仁善之美,人性之美,是匯入藝術審美的至美。然而這並不等同於簡單的呼號和抗議。有些文字除了描寫底層的憤怒、反抗和激烈之外,幾乎再也沒有其它內容。這種強烈的情緒與意念覆蓋了一切,自由、活潑、愉悅、幽默和柔情,全都被壓迫被剔除了。它甚至能夠覆蓋無所不在的愛,變成一種僵化、呆板、膚淺的情緒宣洩。憤怒和激烈壓倒一切,豐富與智性變成了乾癟。詩性是豐瞻的、深廣而曲折的。文學當然可以有反抗、有憤怒、有訴求,但要有一個詩性的品質和基礎。
     
    在教科書裡魯迅先生常常被貼上「反抗勇士」的標籤,作品不是「匕首」就是「投槍」。其實這是誤讀,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細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知道他是一個多麼柔軟和幽默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犀利的人。魯迅曾致信山西榴花社,信中說既然是作文藝,就不要只急著呐喊和衝鋒,先要把文藝作好。有人要你們勇敢陷陣,他自己為什麼不衝上去?馬奎斯的政治立場是左派,左派陣營就指責他疏離革命,為藝術而藝術。馬奎斯在巴黎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技能的訓練,吸取歐洲乃至世界的文學營養,學習和借鑒各種文學技法,以提高個人的寫作技能。他回答那些可愛的同志說:一個作家既然選擇了文學創作,那麼他最大的革命責任,就是把作品寫好。
     
    作家的勇氣表現在許多生活的關節,時時都有考驗。但最大的考驗、日常的考驗,也要交出合格的答卷,這就是忠於藝術原則,這也需要堅韌和勇氣,也是最大的擔當。放棄藝術原則,其實就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真理不僅僅是社會層面的,也是藝術層面的。真理是普遍的,是全方位的。優秀的小說家既然熱愛真理,滿腔正義,卻熱衷於粗糙的文字和思想,會給人一種兩面人的感覺。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6:43:42
    有 43 人按讚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22:52:06

    一個明明應該要精準的細胞簡訊,結果發到一百一十萬封,是演算法有錯,還是主事者不想用大數據分類,結果搞到各種數據彼此衝突這真的是大數據防疫嗎?

    全國恐慌之後又要甩鍋給地方了說是地方的漏洞了,說好的防疫優先不要鬥爭呢?你有研發出蟲洞讓病毒直接從雙北出現,你要說啊,國門放進來還不是中央的責任難道是蟲洞的責任?簡訊亂發難道也是地方的責任?

    8月13號到9月2號這一群機師
    跟他們的密切接觸者
    在台灣留下來的軌跡
    我跟你講就是確定是一個
    確定是Delta病毒
    那所以有一個問題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
    廣發了110萬通細胞簡訊
    我記得今年年初的時候還有去年吧
    高虹安好像討論過細胞簡訊對隱私權
    還有通保法之間到底有沒有扞格之處
    到底有沒有侵犯人民隱私之處
    妳那個時候的討論是針對什麼地方
    那時候是敦睦艦隊吧我記得
    不只還有鑽石公主號
    對 因為他們下來之後其實他就是有接觸
    然後因為後來陳其邁有把它寫成一篇論文
    他就說有用了62萬人的基地台定位
    那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完全是用了特別條款
    反正就是最高上限指揮官可以做任何處置
    就是侵犯人權我們坦白講
    對他等於是說要去存取到這些資訊
    那當然後來其實他們也出來講說
    那個基地台的定位並不是很精確說
    一定是定到他本人的一些行為等等的
    就是說有經過基地台才會被搜到這個訊號
    但是它還是代表著是你一個行為的足跡
    我自己也收到那個簡訊
    真的假的妳為什麼收到簡訊
    我後來去了解了一下
    是因為我在8月24號的時候
    有代表郭董去桃園機場的醫院
    就是我們那邊有一個聯新醫院
    去那邊捐防疫物資
    我那時候到的是一航廈
    好像那個機師在那一天好像是出現在二航廈
    所以反正是因為這樣的關係
    所以我的就是可能也被基地台的定位掃到
    但是我覺得很奇怪的一點是說
    其實110萬人這個簡訊真的有點妙
    是因為其實我們都有掃實聯制
    所以其實按理來講的話
    其實實聯制如果是有實聯制的話
    你應該是用實聯制的資訊去推
    你怎麼會是用基地台去推這件事情
    所以這有點怪因為變成是說好像
    你本應該是要做精準疫調
    結果變成是要用基地台去一個很擴大
    而且重點是蔡英文總統還出來跟大家講說
    有收到簡訊的人不要恐慌
    如果是其他一般的民眾他們收到簡訊的時候
    一定會擔憂
    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要去做篩檢
    那這種時候就變成是你的全台灣
    是不是有辦法去收納這麼多人
    突然要去篩檢的這件事情
    還是說去的地方又會造成一個群聚
    但我先幫大家解釋一下
    因為所謂的細胞簡訊
    是當初我們在鑽石公主號
    然後在這個過去
    好幾次在沒有完整資料的時候所發的
    因為細胞簡訊是一個未經同意
    直接強行跟電信公司收取你的手機足跡的一種方式
    所以第一個
    它有沒有侵犯隱私權 有
    第二個它用的是太上條款
    就是有緊急需要的時候
    由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下令侵犯人權
    也就是這個東西基本上調閱它是違反通保法
    違反個人隱私法
    幾乎是你知道的所有關於電信資料的保護都違背
    但是為了防疫需要
    就硬是把它拉出來
    剛剛虹安講的意思是
    你都侵犯人權了你都違反通保法了
    你都違反個資法了
    你調出來的資訊怎麼會是110萬人
    3個確診機師可以接觸到110萬人
    你以為他們選總統
    我覺得是真的不知道說他到底是怎麼樣
    去決定撈出這110萬
    你是說反正我就是多匡一點
    就是寧可錯殺也不要放過之類的想法嗎
    但是我覺得他今天用這樣的方式去描述一段
    他就跟你講8月13號到9月2號
    他也告訴你說你有可能是
    真的跟確診者有接觸到
    還是你只是有在那個空間有可能碰到
    我跟你講這個論述都超不精準的
    就是你110萬出來之後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你起碼要告訴我說
    你今天這個case是因為8月24號
    那我對於我的情況會比較了解
    或者是說我今天有掃實聯制
    那你110萬你是從基地台抓出來的
    那你難道不能夠再跟實聯制這些
    我們每天掃的那個辛苦的實聯制
    你不能再跟它交叉比對一下再跟我說
    我是因為哪一個時間點所以有這個問題
    你就丟了一個簡訊來讓大家莫名其妙的
    這個之所以說不負責任
    是新加坡用的技術TraceTogether用的是藍芽
    比較接近我們那個 社交距離APP
    對社交距離APP 它用的也是藍芽
    所以新加坡 剛剛這個網友有講他說
    你可以從TraceTogether裡面
    找到你過去兩星期所有的精準定位
    跟你注射疫苗的接種狀況
    我們坦白講這個東西google map就做的到啊
    你如果開你的定位
    你其實到哪裡去google map都有登錄
    那為什麼今天我們的細胞簡訊
    照說可以很精準卻沒有精準的篩選之後
    就狂發110萬封
    這個東西的科學根據到底在哪
    你之前是不是笑過對岸說Delta病毒
    回追七天你笑他不科學
    結果你現在做的作法
    8月13號到9月2號應該...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這也太誇張了
    等等你列了20天的時間
    中間我只要跟他接近這個還不是用藍芽
    就是我在基地台handshake
    而且會到110萬看起來是沒有管那一天的小時
    他那一天一定就是24小時之內我跟你重疊
    距離算接近我就發
    寧可全面錯殺也不要放過
    那你說你今天讓全國110萬人覺得擔心害怕
    懷疑他女友到底到哪裡去了
    這個難道沒有社會成本嗎
    你今天為了防疫不能夠再多篩一下
    應該這樣講你沒有辦法用手機的細胞簡訊的話
    你就要用實聯制嘛
    實聯制是有時間然後店的位置
    然後當然有進去的時間
    出來就可能只能擲筊
    或者是看他下一次掃實聯制是什麼地方
    可是我這樣講你今天兩個系統都培養
    為什麼不能交叉比對咧
    你今天又不交叉比對你就隨便亂發
    我們光這樣講110萬封簡訊要花多少錢
    而且大家還乖乖的每天給你拍實聯制
    在那邊掃實聯制的時候結果卻撈不出來
    我覺得這整個過程就是
    如果說你今天就是花了這些錢
    然後build up一個實聯制的系統
    然後你到真正要用的時候
    卻還是用基地台定位
    那我就真的不知道實聯制大家掃那麼辛酸
    又花那麼多錢幾個億的到底在做什麼
    現在的問題就是
    現在機師的這件事情有沒有實際用到實聯制
    其實沒有
    機師去其他的地方有沒有掃實聯制
    那如果有掃的話那你每一個空間
    每一個unit你都可以抓出一群人
    那你再拿這群人去跟他比對
    而不是發110萬份簡訊
    我現在不是要拿gps
    直接去跟每一個單位的location去比對
    我現在是拿機師的gps
    去跟他自己的實聯制去做比對
    你就會有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
    每一個的地方你就可以拉的出來了
    我不知道啦也許對他們來說真的很困難
    或者是追求時效性他必須要趕快去做
    所以他後面所有的處理都不做
    就直接110萬撒出去
    我不知道但是就我來講
    我覺得既然實聯制有更精準的足跡的資訊
    而且是大家比較願意去提供的資訊
    那你為什麼不去使用實聯制的資訊
    去比對這個東西呢
    我這樣講政府施政不可能百分之百沒有疏漏
    但是你明明知道有疏漏
    你卻不把它補好
    那你還一邊跟人家吹
    我跟你講實聯制這個東西呢
    我早就知道是一個妥協的狀況
    你臨時要開發出這種實聯制來的確很困難
    當然不周全
    但是你不要開發出一個漏洞百出的系統之後
    跟大家講說都是唐鳳
    唐鳳好棒唐鳳是天才
    唐鳳開發這個東西無懈可擊
    我就問一句啊現在你能不能從裡面撈出來
    靠實聯制確認這些機師去過哪些地方
    幾點幾分進門
    有沒有人在這個數字平台上跟他重疊
    而不是只發細胞簡訊
    你細胞簡訊一發出來表示你沒有別的方法了
    而且還發了一個很粗陋沒有篩過的110萬份
    我覺得這個對理工科的人來講我沒辦法想像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冰蹦拉icebonl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05 21:30:02

    😍😍謝謝家電姐妹幫我牽線~也萬分感謝嘉儀提供場地與專業業務協助拍攝😍😍
    👇我自己做功課整理的洗碗機選購指南👇
    這算是我自己廚房裝潢前找洗碗機時,搜集網路資訊和網友評價後的筆記,
    僅供參考,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1.決定你要的尺寸 、電壓、獨立式-統整網友意見!能多大台買多大台!
    * 45cm 9~10人份 通常會是4人家庭一餐份量 鍋具要看尺寸放置
    * 60cm 13~16人份 通常可放一天份量 可放氣炸鍋、鍋具
    * 高度大約都是80cm~80.5cm左右

    ✔2.選擇需要的功能、機器等級-自動開門、烘乾、熱水、低分貝必備
    * 自動開門
    * 烘乾:冷凝烘乾、沸石烘乾、自然風乾
    * 放置層架的設計:幾層?有無中式深碗區?配件數量?
    * 熱水溫度
    * 沖水臂數量:
    * 機器運作分貝:40左右不吵人
    * 耗材費用:洗碗粉、光潔劑、軟化鹽價格、可否用非原廠清潔劑(大部分洗碗機都可通用洗碗機專用清潔劑)
    * 有無強力清潔區
    * 有無快洗模式
    * 洗滌時間投影鐘(高階機種 非必要但很帥)

    ✔3.選擇安裝方式、外型-依預算調整不影響功能
    * 獨立式 -不挑廚具不需施工安裝,可放陽台(無日曬雨淋區域)|電壓較多是110V
    * 全嵌入 -按鈕在開門的上方(介面比較小看款式有些不好按),完全隱藏在廚具內最漂亮|電壓較多 220V 部分110V
    * 半嵌入 -按鈕在外面面板比較大,有些品牌外面、門上方都有按鈕,可以隨時知道清洗狀況,會露出面板無法隱藏,廚具商推薦(機能性高)|電壓大多 220V

    #冰蹦拉 #洗碗機 #Miele
    ※這支影片不是商業合作影片※
    =======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訂閱我的頻道:https://pse.is/JMKB2
    🔔記得開啟訂閱旁邊小鈴鐺,才可以及時收到影片通知唷~
    =======
    ///這裡可以找到更多的冰蹦拉///
    💙blog: https://miha.tw
    💙fb fanspage: https://www.facebook.com/icebonla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bonbonelephant

    ⭐SHOPBACK好友推薦$100獎勵金(點擊連結註冊就能拿到我的好友獎勵$100元現金)PChome買東西/搭Uber/訂機票住宿行程都有回饋:https://app.shopback.com/twn?raf=uwfPtN&slug=referred-signup-bonus

    《Airbnb訂房,冰蹦拉粉絲折扣房價直接抵$1,300》https://abnb.me/e/XlXyzVEVj0
    🔥出國前一定要看這一篇省更多KLOOK折扣整理:https://miha.tw/klookcoupon/
    🔥冰蹦拉推薦超強領隊 想跟團必看:https://miha.tw/lavitrip2020/
    🔥我的精品購物、好康分享社團(女生限定):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onla/
    🔥看房秘密客(我跟威廉檯面下購屋裝潢討論):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yikodesign
    =======
    【小資購屋筆記系列影片】
    ✨史上最貴購物!蹦拉宅開箱:https://youtu.be/HBdaMqvlTh0
    ✨我看屋四年的小資新手買屋心路歷程:http://bon.piee.pw/E8MMW
    ✨新手驗屋注意事項:http://bon.piee.pw/JUSFD
    ✨35歲前快速有效率存到買房頭期款的方法!:http://bon.piee.pw/JRJB5

    【比電視節目還精彩的旅遊Vlog】
    ✨埃及看金字塔:https://youtu.be/ZwJP13S-tEg
    ✨土耳其搭熱氣球:https://youtu.be/uT5gmj3kebs
    ✨北海道滑雪:https://youtu.be/AWoibgaGsew
    ✨紐西蘭自駕:https://youtu.be/hpU8VUKEZ7k
    ✨首爾姊妹購物:https://youtu.be/6O2ElmkDDGY
    ✨美到爆炸潛水系列:https://youtu.be/9yhNCY4QjZE

    【懶人理財教學】
    ✨3個不動腦存旅行基金的方法http://bon.piee.pw/HC236
    ✨長途旅行出國玩帶多少錢?:http://bon.piee.pw/GE7FT
    ✨6個簡單好上手的理財APP:http://bon.piee.pw/JUVJJ

    =======

  • 隱分多少算高 在 器材旅人毛巾 Mouch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22:30:11

    指考快到了,這集來分享我考前兩週的考前準備,也公開我的大考準備全攻略!
    我當年在班上的名次不是很好,學測考完果斷決定考指考,後來算是黑馬考進台大的,雖然每個人讀書的情況不一樣,希望我的經驗能對正在為考試煩惱的考生有幫助。

    #指考 #大考兩週前準備 #看過這集進台大的話記得回來告訴我

    👉學習YouTube經營:https://pse.is/3a49jb
    👉器材旅人毛巾FB:https://www.facebook.com/MouchingBlog/
    👉毛巾的Instagram:mouching1123 (https://www.instagram.com/mouching1123/)
    👉合作邀約、有話想跟毛巾說:vincent10185@gmail.com

    0:00 毛巾是指考黑馬?
    1:04 考前兩週要讀什麼?
    2:59 調整身心作息
    3:43 考前兩週時間安排
    4:53 大考隱藏關卡–心態調整
    7:05 考試當天戰略
    9:10 進入考生「零的領域」
    10:45 大考到底想篩選出哪種人?
    11:50 選校還是選系?
    12:40 Ending彩蛋

    👉毛巾的熱門影片
    我怎麼成為工程師?https://youtu.be/v-OWBeuqNTw
    工程師兼差YouTuber能賺多少錢?https://youtu.be/YC4ihM8BrXk
    我的婚紗在韓國拍!https://youtu.be/T43PSm9x92w
    悲劇的成田機場逃亡記:https://youtu.be/3OtoWvHDA9U
    ------------------------------------------------------------------------------------------------
    👉毛巾的結婚準備系列
    虹夕諾雅蜜月!https://youtu.be/hqhiMDMmM58
    工程師怎麼挑西裝?https://youtu.be/7v1UxiV247c
    韓國剪頭髮會變成歐巴?https://youtu.be/yOXahX5_hFs
    工程師求婚記!https://youtu.be/H4H_dUFJpRs

    👉毛巾的各種旅拍影片
    東京萬豪酒店過10週年!https://youtu.be/6mEY60zgx4Q
    [日本] 天氣之子聖地巡禮!https://youtu.be/u2JlXEYxHT4
    [紐西蘭] 紐西蘭最好吃的漢堡?https://youtu.be/HQ8xhswpkiM
    [馬來西亞] 吉隆坡深度Vlog!https://youtu.be/B_LWWCqJZHE
    [沙巴] 兩分鐘看完沙巴五天行程!https://youtu.be/S9R9nyWoKOE
    [韓國] 樂天超市首爾站店:https://youtu.be/A1qH3l6Egco

    👉毛巾的器材Review影片
    Podcast錄音系統開箱!https://youtu.be/d5BC_lMZoNU
    Gopro Hero 8 全4K拍攝實測!https://youtu.be/cAEVY72dUvM
    Sony RX100M7適合Youtuber新手嗎?https://youtu.be/F0DQcji7NZw
    Insta360開箱紅系諾雅:https://youtu.be/hqhiMDMmM58
    最潮的耳罩式藍牙耳機?Skullcandy Crusher開箱!https://youtu.be/H0WbL-IIzQk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