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
▌人生最後一次的青春期|Dear Leslie
⠀
在那之後,我轉而思考「存在」這件事。
⠀
假設這是一部倒敘電影,故事要從 2000 年的〈熱·情演場會〉開始說起,44 歲的他嗓音越發低沈迷人,當那首只有他能唱好的〈愛慕〉前奏響起,他抽掉髮簪,落下一頭長髮,那是令人全神貫...
2018/09/12
⠀
▌人生最後一次的青春期|Dear Leslie
⠀
在那之後,我轉而思考「存在」這件事。
⠀
假設這是一部倒敘電影,故事要從 2000 年的〈熱·情演場會〉開始說起,44 歲的他嗓音越發低沈迷人,當那首只有他能唱好的〈愛慕〉前奏響起,他抽掉髮簪,落下一頭長髮,那是令人全神貫注、靈魂起舞的一秒鐘。
⠀
那時輿論再無情傷人,他也從未憤世嫉俗,堅持在保守的時代裡用百種姿態詮釋一朵種在高處的薔薇,在「孤獨的沙漠裡,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
下一幕轉場,他是能睜著眼落淚的真虞姬,一心一意地跟住懦弱的段小樓;偶爾,他又痞痞地叼著菸,告別了蘇麗珍、離開了黎耀輝,只在煙霧中任性地吐出一句:「要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
⠀
他是舞台上放浪不羈、風情萬種的一陣風,颳過八〇、九〇,成了香港的時代魂魄;如要再往前,他也是青春戲、肥皂劇中,面容靦腆、肢體憋扭的小明星,悄悄地在各樣的鏡頭特寫中打磨拋光。
⠀
跳過了早前的英文、粵語唱片銷量慘淡的時期,最後最後,畫面會耐心地停在 1977 年的「亞洲業餘歌手大賽」,舞台上那個一頭長鬈髮,名為「Leslie」的 21 歲青年,青澀而瀟灑地用道地的英國腔,無所畏懼地唱著〈American Pie〉——多麼不可思議,一個巨星的誕生。
⠀
若我可以輕易分辨出他每隔十年說話的聲音,能不能證實他的「存在」呢?不曾見過的人,真的可以如此具體地「存在」記憶裡嗎?
⠀
每逢 4 月、9 月,總有媒體拿他的鬱症作文章,許多評論家更會像雨後春筍一樣現身剖析「一歲一哭榮」的社群現象,他們說,張國榮的故事說也說不完,都是出自人們對死亡的崇拜。確實,一直到離世 15 年後,他曾經待人處事的瑣碎細節,仍然像「都市傳說」一樣在粉絲圈內持續地流傳。
⠀
在他經歷風雨、坎坷的一生中,靈魂的價值數度受到社會嚴厲的批判與拷打,但他卻從未辜負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對事業及歌迷負責,病重時仍堅持錄製最後一張專輯;一生低調行善,對公益活動來者不拒;沒有明星的高姿態,親切對待每個工作夥伴,更不留餘力地提攜後進(舒淇、古天樂、古巨基、陳奕迅、王力宏等)他是可以因為粉絲一句「領帶真好看」,而抄下住址將其郵寄過去的明星,也是能在狗仔的鏡頭下,無畏地牽手摯愛的凡人。於是試問,什麼樣的「死亡崇拜」能夠長達 15 個年頭?
⠀
他是不是,一早就已經飛起來了呢?
⠀
前些日子在網路上看見一條提問寫道:「有誰見過張國榮真人?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既心酸又與有榮焉的困惑。嗯,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了。人生中最後的偶像太聰明地避開了肉體的衰弱,不再有掉髮、生皺紋的可能,一切的一切讓我直覺像經歷了一遭類似《Somewhere in time》的離奇羅曼史。如今,因為親臨情緒病的低谷,倒感覺所有的安排都是善良,讓我在足夠成熟的心智中回望,能更好地去理解他的好、他的病痛以及他的選擇——我是幸運的,我趕上了最好的時光。
⠀
Leslie,最後給你。
⠀
我雖然是無腳的,卻從來不會飛,不能像你一樣成為鳥,最多只能在地面上賣力地拖行。人生走一遭苦甜參半,大多數的時間都被絕望充滿,不過因為你的存在,讓我有了一點信心,願意在你的歌裡與你一起相信,所有付出去的深情、厚意、痴愛都會有回饋;一切的至真、至善、至美,在無垠的時空中,隨風不逝,永遠都有人共鳴。
⠀
「要說的偏偏忘掉,我最愛的人——今生只得你,永遠也得你。」
⠀
總算來得及說一聲,祝你生日快樂。
⠀
————
⠀
#張國榮#lesliecheung
隨風起舞英文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老是有人私下問,為何不動手寫政治文?
必須老實承認,我自認我寫的文,沒啥好看的,但大家回饋意見時,老跟我說這陣子的亡國感特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俺的文看了紓壓心情好,於是拜託我趕緊上工,關於這樣的訊息,我除了致歉還是致歉,是啊!大概是因為看清了一些事,最近工作之餘,就懶散的過好日子,最近就不聊政治,就跟大家聊點生活。
(老規矩大家當故事看就好)
在2017年十月中的某一天傍晚,在地區肝膽腸胃科診所就診的我,被醫生告知,建議進一步去大醫院檢查肝臟,因為腹部超音波有異常,接到轉診單時,上頭病歷摘要上,寫了兩個英文字 HEPATIC TUMOR。
(留言裡有轉診單圖片。)
回想起那陣子,因為工作逐漸多了起來,有陣子三餐挺不正常的,也沒多久,身體就跟我鬧脾氣,那陣子胃感覺不太舒服,於是跑去診所掛號,想拿點胃藥治一治。
醫生是個好人,問診時挺細心的,除了開藥外,又額外要給我照腹部超音波,招呼我進了診療室後是一片黑暗,躺上冷冰冰的療床後,腹部抹了冷冰冰的凝膠,儀器頭在肌膚上滑動,他一邊檢查,我們一邊聊天,那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傍晚。
在檢查到肝臟時,他要我深吸口氣憋住,然後反覆的推動,力量大到我的肋骨有點疼,他又仔細聽了幾次回音,然後再度要我側身,再次檢查後,拍下了幾張照片後,他遞給我紙巾,然後要護士給我抽管血檢查,預約四天後看到報告後,就走出了房間。
於是,「肝腫瘤」三個字,就這樣突然在我工作最手忙腳亂的時刻,大辣辣的出現在腦海總部,招開記者會後宣布領表,要跟我角逐掌控身體的大位。
我的一顆心,就像在狂風底下被吹著翻滾的落葉雜草,試著想凝聚成團,卻已經忙亂到如柳絮般隨風飄散,不知明日是何日,接下來的三天,每晚睡前孩子照例會撲到我身上擁抱撒嬌,而我根本無心互動,只是拼命努力告訴自己要鎮定,尤其親吻孩子額頭時,總是不斷問自己,如果是肝癌,那孩子還小怎麼辦?老婆怎麼辦?母親年輕時已經失去我哥哥,現在這把年紀,如果又失去我,她該怎麼辦?
就這樣,對死亡的恐懼,讓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每天六點就起床,跑下樓去孩子房間,抱抱睡夢中的他們,數數他們的眉毛與濃密睫毛,親親肥嫩的腮幫子,然後一個人在客廳打盞燈,翻著孩子從小到大的相本,用照片裡的故事獨自療傷。
終於,第三晚時,身旁的女人發現了不對勁,凌晨兩點,她又被我翻身的動作吵醒,忍不住開口問:「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告訴我?」
我忍不住了,翻身而起坐在床上,把所有的事情都說了,她聽完後什麼表情都沒有,沒有擔憂、害怕、焦慮,只是淡淡的要我早點睡,然後從不搭著丈夫手臂睡覺的她,第一次捲著我的手睡覺,或許是因為有她搭把手的關係,那晚我終於沉沉睡去。
隔天一早,診所八點半開門,我八點就到了門口,坐在洗石子的階梯上等待,帶孩子先上學去的老婆,路過看見了我一個人坐在階梯上,於是停了下來,掀起安全帽褪去口罩,陪著我坐著一起等。
「你知道嗎?以科學角度來說,你陪我等,也改變不了裏頭那份抽血報告的結果。」
「你知道嗎?只要事情是對,我就去做,我不是為了改變什麼事情,或想獲得你對我的讚賞,我才去做。」
我這老婆雖然書讀得不多,但卻丟了這句看似無俚頭,卻讓人需要多想兩下,才能體會的話,讓人聽完後,心底彷彿有根細絲,若有似無的牽動了心幾下。
「昨晚,我跟你說這事時,你好像沒啥表情耶!我看妳不是很愛我的樣子。」我用手肘撥了她手臂,故意虧了她一句。
「#你的心都整個亂了,#如果我還跟著你起舞跟著你瘋,#孩子怎麼辦?#這個家怎麼辦?」
她這句回話,又再度牽動了我的心,接著一個白眼送我,堵得我嘴不回去半句,就在我們閒聊時,嘎滋嘎滋的鐵捲門聲音,從背後傳來,門開了。
掛號完成後,進了診間,剛上班的醫生有點睡眼惺忪,我忐忑的坐上了矮矮的小圓椅,醫生彎腰從桌子旁的檔案抽屜中,開始找我的檢驗報告,餘光看見了我身旁的這個女人。
「這你太太?」
「對!」
「你們很年輕耶!幾個孩子?」
「兩個!」
「喔!你們夫妻感情一定不錯。」
「怎麼說?」
「因為妳太太眼神中看得出很關心你,你知道嗎?很多夫妻抽血做肝癌胎兒蛋白檢查,都獨自一個人來看報告,不敢也不想讓伴侶知道。我的觀察啊!他們應該婚姻上都有一些...」
「醫生,那關於我的報告到底是??」
我忍不住打斷,而且心底os:靠北!我是來看肝膽腸胃科還是心理科?
被我一提醒,醫生扶了扶眼鏡,目光終於專注在手中那份報告,我看著他的陰晴不定的表情揣揣不安。
「關於抽血報告,目前看起來數值都正常,你沒有ABC肝,胎兒蛋白數值也正常,嗯!應該不是肝癌。」他遞給我那份手中的報告,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飄在半空中的靈魂終於踏上了實地。
但是醫生不放過我,又補了一槍:「不過,抽血只代表排除了七成機率,我還是要建議你,拿著轉診單去做個CT(電腦斷層),確認一下,因為那個回音與陰影,我聽著不太正常,好嗎?」
在我才剛下卸下心底的大石塊時,另一個大石頭轟的一聲,又重新壓上心頭,走出診所後準備跨上摩托車,我把鑰匙插進孔裡,手扶著油門握把直發呆,對自己說,還是有三成可能得肝癌的機率,該怎麼辦?是檢查還是不檢查?
就在我魂不蔽體時,一隻溫暖柔軟的手,搭上了我的手背,戴好口罩與安全帽的老婆,只剩下一雙靈動有神的眼睛,她把我的手握住,又慢慢把手鬆開,將我拉回現實,提醒我今天還有一整天的貨要送。
什麼是庶民?庶民的生活就是這樣,生命沒有讓你有游刃有餘,打混摸魚的機會,一關接著一關的來,而女人就是這樣,低調又務實的穩定著家庭的運作,確保一切上軌道,這是一個關於愛、親子、家庭與死亡交手的故事。
(由於這個故事很長,大家要有點耐心追, #未完待續..😏)
隨風起舞英文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老是有人私下問,為何不動手寫政治文?
必須老實承認,我自認我寫的文,沒啥好看的,但大家回饋意見時,老跟我說這陣子的亡國感特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俺的文看了紓壓心情好,於是拜託我趕緊上工,關於這樣的訊息,我除了致歉還是致歉,是啊!大概是因為看清了一些事,最近工作之餘,就懶散的過好日子,最近就不聊政治,就跟大家聊點生活。
(老規矩大家當故事看就好)
在2017年十月中的某一天傍晚,在地區肝膽腸胃科診所就診的我,被醫生告知,建議進一步去大醫院檢查肝臟,因為腹部超音波有異常,接到轉診單時,上頭病歷摘要上,寫了兩個英文字 HEPATIC TUMOR。
(留言裡有轉診單圖片。)
回想起那陣子,因為工作逐漸多了起來,有陣子三餐挺不正常的,也沒多久,身體就跟我鬧脾氣,那陣子胃感覺不太舒服,於是跑去診所掛號,想拿點胃藥治一治。
醫生是個好人,問診時挺細心的,除了開藥外,又額外要給我照腹部超音波,招呼我進了診療室後是一片黑暗,躺上冷冰冰的療床後,腹部抹了冷冰冰的凝膠,儀器頭在肌膚上滑動,他一邊檢查,我們一邊聊天,那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傍晚。
在檢查到肝臟時,他要我深吸口氣憋住,然後反覆的推動,力量大到我的肋骨有點疼,他又仔細聽了幾次回音,然後再度要我側身,再次檢查後,拍下了幾張照片後,他遞給我紙巾,然後要護士給我抽管血檢查,預約四天後看到報告後,就走出了房間。
於是,「肝腫瘤」三個字,就這樣突然在我工作最手忙腳亂的時刻,大辣辣的出現在腦海總部,招開記者會後宣布領表,要跟我角逐掌控身體的大位。
我的一顆心,就像在狂風底下被吹著翻滾的落葉雜草,試著想凝聚成團,卻已經忙亂到如柳絮般隨風飄散,不知明日是何日,接下來的三天,每晚睡前孩子照例會撲到我身上擁抱撒嬌,而我根本無心互動,只是拼命努力告訴自己要鎮定,尤其親吻孩子額頭時,總是不斷問自己,如果是肝癌,那孩子還小怎麼辦?老婆怎麼辦?母親年輕時已經失去我哥哥,現在這把年紀,如果又失去我,她該怎麼辦?
就這樣,對死亡的恐懼,讓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每天六點就起床,跑下樓去孩子房間,抱抱睡夢中的他們,數數他們的眉毛與濃密睫毛,親親肥嫩的腮幫子,然後一個人在客廳打盞燈,翻著孩子從小到大的相本,用照片裡的故事獨自療傷。
終於,第三晚時,身旁的女人發現了不對勁,凌晨兩點,她又被我翻身的動作吵醒,忍不住開口問:「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告訴我?」
我忍不住了,翻身而起坐在床上,把所有的事情都說了,她聽完後什麼表情都沒有,沒有擔憂、害怕、焦慮,只是淡淡的要我早點睡,然後從不搭著丈夫手臂睡覺的她,第一次捲著我的手睡覺,或許是因為有她搭把手的關係,那晚我終於沉沉睡去。
隔天一早,診所八點半開門,我八點就到了門口,坐在洗石子的階梯上等待,帶孩子先上學去的老婆,路過看見了我一個人坐在階梯上,於是停了下來,掀起安全帽褪去口罩,陪著我坐著一起等。
「你知道嗎?以科學角度來說,你陪我等,也改變不了裏頭那份抽血報告的結果。」
「你知道嗎?只要事情是對,我就去做,我不是為了改變什麼事情,或想獲得你對我的讚賞,我才去做。」
我這老婆雖然書讀得不多,但卻丟了這句看似無俚頭,卻讓人需要多想兩下,才能體會的話,讓人聽完後,心底彷彿有根細絲,若有似無的牽動了心幾下。
「昨晚,我跟你說這事時,你好像沒啥表情耶!我看妳不是很愛我的樣子。」我用手肘撥了她手臂,故意虧了她一句。
「#你的心都整個亂了,#如果我還跟著你起舞跟著你瘋,#孩子怎麼辦?#這個家怎麼辦?」
她這句回話,又再度牽動了我的心,接著一個白眼送我,堵得我嘴不回去半句,就在我們閒聊時,嘎滋嘎滋的鐵捲門聲音,從背後傳來,門開了。
掛號完成後,進了診間,剛上班的醫生有點睡眼惺忪,我忐忑的坐上了矮矮的小圓椅,醫生彎腰從桌子旁的檔案抽屜中,開始找我的檢驗報告,餘光看見了我身旁的這個女人。
「這你太太?」
「對!」
「你們很年輕耶!幾個孩子?」
「兩個!」
「喔!你們夫妻感情一定不錯。」
「怎麼說?」
「因為妳太太眼神中看得出很關心你,你知道嗎?很多夫妻抽血做肝癌胎兒蛋白檢查,都獨自一個人來看報告,不敢也不想讓伴侶知道。我的觀察啊!他們應該婚姻上都有一些...」
「醫生,那關於我的報告到底是??」
我忍不住打斷,而且心底os:靠北!我是來看肝膽腸胃科還是心理科?
被我一提醒,醫生扶了扶眼鏡,目光終於專注在手中那份報告,我看著他的陰晴不定的表情揣揣不安。
「關於抽血報告,目前看起來數值都正常,你沒有ABC肝,胎兒蛋白數值也正常,嗯!應該不是肝癌。」他遞給我那份手中的報告,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飄在半空中的靈魂終於踏上了實地。
但是醫生不放過我,又補了一槍:「不過,抽血只代表排除了七成機率,我還是要建議你,拿著轉診單去做個CT(電腦斷層),確認一下,因為那個回音與陰影,我聽著不太正常,好嗎?」
在我才剛下卸下心底的大石塊時,另一個大石頭轟的一聲,又重新壓上心頭,走出診所後準備跨上摩托車,我把鑰匙插進孔裡,手扶著油門握把直發呆,對自己說,還是有三成可能得肝癌的機率,該怎麼辦?是檢查還是不檢查?
就在我魂不蔽體時,一隻溫暖柔軟的手,搭上了我的手背,戴好口罩與安全帽的老婆,只剩下一雙靈動有神的眼睛,她把我的手握住,又慢慢把手鬆開,將我拉回現實,提醒我今天還有一整天的貨要送。
什麼是庶民?庶民的生活就是這樣,生命沒有讓你有游刃有餘,打混摸魚的機會,一關接著一關的來,而女人就是這樣,低調又務實的穩定著家庭的運作,確保一切上軌道,這是一個關於愛、親子、家庭與死亡交手的故事。
(由於這個故事很長,大家要有點耐心追, #未完待續..😏)
隨風起舞英文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討拍文請勿安慰
#乙級烘焙帶蓋吐司容積比
#充分擴展麵筋的軟式麵包又叫吐司是一定的嗎?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簡單的帶蓋吐司食譜
這是昨天做的帶蓋吐司. 食譜是來自一個美國烘焙社團. 因為有個太太一直用這個食譜很久了. 但是之前做的都是一般圓麵包.她想做成帶蓋吐司. 已經發問兩次要如何改善麵團狀態. 我看起來確實是過發的. 在知道她已經將1080 g的麵團塞進3400 ml 的帶蓋吐司中( 容積比3.15) 我覺得我想插手.
#容積比數字越大用的麵團量越少
於是這是我的成績. 我將容積比算為3.7 也把所有的過程po上( 用英文寫那一長串做法真的很累. 尤其是很多專有或慣用名詞我不知道)
一般來說. 目前很多人的吐司容積比都算成是4 .
丙級烘焙是不考帶蓋吐司的乙級才會考.
我查了很久. 沒有很多人談論到容積比的問題. 但實際上這樣美麗的容積比" 4" 是可以從食材去看出來的. 有了奶粉的添加可以增加5-10% 的膨脹率. 烘焙證照都是給要執業的人去考的. 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被禁止也是應該99%麵包店都有使用的改良劑也列於食材. 乙級帶蓋白吐司容積比4.2( !)的配方是:
1. 麵粉 100%
2. 改良劑 1%
3. 奶粉 4%
4. 糖 2%
5. 鹽 2%
6. 水 63%
7. 酵母 1.2%
8. 白油 2%
這位太太的配方是:
1. 麵粉 100%
2. 水 65%
3. 鹽 2%
4. 糖 4%
5. 油 5%
6. 速酵 1.8 %
我覺得速酵太多. 所以我用我慣用的鮮酵. 使用 2%
在我的日式一斤吐司模( 1840ml) 中 1840/3.7= 497 g ... 這是我的麵團量.
麵筋擴展牽涉到很多問題. 你的麵筋是不是夠強壯. .
麵團終溫和麵筋擴展程度的取捨.
麵筋不夠擴展可以嗎? 口感比較不細緻啊~ 但你利用良好的翻麵及整型方式也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反正就是這樣~ 我在一個2萬多美國社員的麵包團中分享我的心得及做法. 最後我得到個位數的讚@@
我開始對人性感到厭煩. 因為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想打破這種自己做麵包不難的觀念. 我真的非常不藏私地把我的經驗都分享. 但是得到這樣的回饋是值得的嗎? 這裡有牽扯到我之前帶蓋吐司整形實驗的點閱率與實際按讚的人數成反比的事實.
可能高手都是默默閱讀不予置評但有可能有記在心裡的跳過吧?
所以我該覺得我應該就是高手懼怕的高手嗎? 把自己的心得分享有那麼困難嗎?
至少當事人是很開心地回我. 我覺得那有80%以上的安慰~
而在原po上社團求救時. 社團裡所謂的高手們給的方法竟然是可以加奶粉可以加蛋.... 我沒有去反駁. 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啊~乾脆把乙級帶蓋的配方給她就好@@~ 如果有人對這兩種東西就是不能吃. 那怎麼可以如此做?
我想我可能因此得罪不少人XD
但我會不會繼續? 相信我~
大嬸不是一天變成這樣的
以下是我po的全文: ( 英文不是我的強項加減看)
#SimplePullmanLoaf
#ExpensionRatioForTinBread
#recipe from 太太的名字
After today's conversation here in this group I decide to try 太太的名字 recipe for my tomorrow bread.
From my experience the less ingredients the more critical procedure one need to notice. And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be aware of. For example baguette needs 22-24 degree to work with. So I think for her recipe needs 25-26 degree for the dough temperature.
For pullman loaf. the expension ratio normally is around 3.7-4.2 so I decide to make it 3.7. and my tin size is 1840 ml . So the dough should weight about 1840/3.7= 497 g
I change the yeast to fresh yeast due to it's eco-friendly so I am using always fresh yeast now.
This is the recipe for my dough today:
1. King Arthur bread flour 100% 280 g
2. water 65% 182 g
3. oil( I use butter) 5 % 14 g
4. salt 2% 5.6 g
5. sugar 4 % 12 g
6. fresh yeast 5.6 g
This is how I made it:
1. mix all the ingredients except butter well. Then add butter .( all mix with hand.)
2. using hand mixer to blend the dough until 25-26 degree. No matter what , temperature is the key.
3. since is not yet pass window test. I stretch and fold the dough every 30 mins 2 times .Total first prove takes about 1 hr.20 mins
4. divided the dough into 2 equal dough shape them into balls and rest for 25 mins
5. gently roll out the gas from the dough and use hand to tap out the gas on the edge . then make a 3 fold , seam side down and rest for 5 mins
6. roll the dough a bit longer and roll the dough not too tight seamed side down put into the tin
7. Proving in the oven with lights on and put a hot water pot under the tin in order to create a 30-35 degree humid environment .Prove about 40 mins and take out preheat the oven until 230 degree( mine takes 20 mins so it's a bit over proved) needs to shorten the final prove time.
After the tin with lid ship into the oven, turn the temp. to 210 degree for 20 mins then change to 200 degree for another 20 mins . And this is the result!
This recipe has not much ingredients but it has a very buttery flavor and I think if one added with coconut oil could be a everyday bread for vegan. Simplicity is the best....Thank you 太太的名字 for this challenging but tasty recipe
給一個我讀過的一些書的對於帶蓋吐司烘焙的數據. 四十年教學經驗的竹谷光司 先生所著的麵包科學一書中有提到. 以前模型容積比是3.6 方形是3.8 但最近都用4.0-4.2來分割. 在集各家熱賣吐司大成的" 吐司麵包的烘焙技術" 一書中. p.132有個無鹽無糖只有加酵母及水的橄欖形吐司容積比只有2.625.
所以~ 一條好的帶蓋吐司要有多重?你要自己去衡量~ 不要隨風起舞. #在你對於所有的食材在麵糰中扮演的角色不了解之下也不要任意評判你厲害你可以加減重量但不能增加或任意減掉食材. 連麵粉都有分粗細有分吸水度甚至也有品種的不同!!! 有好的組織好的口感就是好的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