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隙縫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隙縫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隙縫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隙縫意思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可以當呢篇係廣告, 但對我嚟講,係人生一大柒事! 呢件事發生喺前幾日,直到而家為止… 我都諗唔明點解會做出啲咁柒嘅行為。 是咁的,當日客戶約咗我去咗尖沙咀本陣燒肉,一邊食飯一邊開會。由於我係毒L出城,蕩失路咗好耐,最後終於都喺厚福街最顯眼嗰棟大廈搵到。 我一坐低,客戶就畀咗杯High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自助餐鬥陣粗飽趣: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介紹 訪問作者:寶哥、小小 內容簡介: ◆ 午餐開伙,共體時艱 ◆ ◆ 街頭巷尾,深入民間 ◆ 熱湯或冷飲,供客隨意取,紅橙黃綠紫,均衡益臟脾 薄利無優惠,選菜有妙招,大餐偶為之,荷包要看牢 實吃裝潢少,幫您省開銷,就怕...

隙縫意思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10:45

【#每日一冷:撲滿為什麼大多�是小豬造型?】 你有養過小豬撲滿嗎? 儘管撲滿的造型五花八門,卻唯獨小豬撲滿最為深植人心,幾乎每個人都曾擁有一隻小豬撲滿,陪伴我們從小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且體驗殺豬的生離死別。 不過,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種動物,為什麼偏偏是小豬和撲滿的命運綁在一起呢?今天就來看看小豬...

隙縫意思 在 Bunny?美妝分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1:17:29

#文末抽獎 最近常見的韓國KF94口罩😍 剛戴上去覺得蠻大的比較有存在感 但他的立體空間很足夠 呼吸更順暢 很適合我上班需要一整天戴口罩😷 ✔️KF94 意思是KF= Korean Filter 94=濾網效率能夠阻擋空氣中高達94% ✔️舒適呼吸空間,減少口罩與臉部的摩擦 ✔️服貼鼻樑無隙縫,戴...

隙縫意思 在 藍橘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4:53:01

你可以當呢篇係廣告, 但對我嚟講,係人生一大柒事! 呢件事發生喺前幾日,直到而家為止… 我都諗唔明點解會做出啲咁柒嘅行為。 是咁的,當日客戶約咗我去咗尖沙咀本陣燒肉,一邊食飯一邊開會。由於我係毒L出城,蕩失路咗好耐,最後終於都喺厚福街最顯眼嗰棟大廈搵到。 我一坐低,客戶就畀咗杯Highb...

  • 隙縫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1 21:10:50
    有 2,744 人按讚

    你可以當呢篇係廣告,
    但對我嚟講,係人生一大柒事!
     
    呢件事發生喺前幾日,直到而家為止…
    我都諗唔明點解會做出啲咁柒嘅行為。
     
    是咁的,當日客戶約咗我去咗尖沙咀本陣燒肉,一邊食飯一邊開會。由於我係毒L出城,蕩失路咗好耐,最後終於都喺厚福街最顯眼嗰棟大廈搵到。
     
    我一坐低,客戶就畀咗杯Highball我飲,我咁專業,工作時係唔會飲酒,但客戶盛意拳拳,當日天氣又熱,我又口喝,眼前擺住一杯冰涼透心嘅Highball,實在好難抗拒。
     
    無錯,當初我唔應該飲,如果我唔飲,就唔會做錯事。
     
    食到一半,客戶話希望我可以幫佢哋寫一個溫馨嘅故事。
     
    「可以啊,阿公都好溫馨,仲好鍾意食燒肉…」我。
    「呃,畢竟我哋係餐廳,會唔會唔係咁好?」
    「我可以寫一隻好鍾意食燒肉嘅鬼,為咗食燒肉唔肯投胎!」我對呢個故事自信滿滿。
     
    「唔係呢個問題…」客戶。
     
    「我明我明!你想隻鬼係日本鬼?因為日本燒肉!哈哈哈!」我夾起一舊燒好嘅和牛放入口,入口即溶,齒頰留香。
     
    「我哋唔想餐廳有鬼。」客戶。
     
    (Deadair咗十秒,我默默燒肉)
     
    「不如寫外星人聞到燒肉香味所以侵略地球?」我。
    「我哋想要溫馨故事,例如一家人親情嗰類…」客戶。
    「一家外星人侵略地球?!」我開始強詞奪理。
     
    呢個時候,服務員又捧咗一碟肉過嚟向我介紹,話因為好容易燒焦,會幫客人燒埋。
     
    「嗱~燒好喇先生!」
     
    我唔知係咪酒精嘅關係,滿腦子都係燒肉同外星人,我竟然衝口而同侍應出講:
     
    「唔該媽咪!」
     
    我靜咗,客戶靜咗,服務員都靜埋…整個空間淨係得返燒肉發出嘅滋滋聲。
     
    其實細細個,我都試過同樣情況,例如喺學校上緊堂,我舉手想問問題,口快快講咗「媽咪,我想問…」
     
    又試過搭小巴瞓著咗,一起身見到就嚟過站,情急之下大嗌:「媽咪有落。」
     
    原因係我以前係一個好麻煩,又好黐身嘅小朋友,亦即係而家俗稱嘅「港童」。由我懂事開始,遇到任何難題,只需要大聲唸一句咒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呢句咒語就係「媽咪~~」
     
    搵唔到玩具,大叫媽咪。件衫污糟咗,又叫媽咪。
     
    有任何問題都以為媽咪可以幫我解決,漸漸形成咗一個依賴嘅壞習慣。
     
    當時亦因為喺學校發生咗一件事,我就知道要學識獨立,決定戒甩咗依賴阿媽。
     
    嗰時我間小學好巴閉,有𨋢可以畀學生使用,但規定一定要喺地面上最高層先可以用,去其他樓層唔畀用,要行樓梯。
     
    當時小息時間完咗要返課室,我喺操場見到啱啱有𨋢,我急步衝前,喺𨋢門閂埋之前,一個側身衝到入𨋢,但估唔到…
     
    原來班主任喺我後面,喺𨋢門嘅隙縫,我見到佢目露兇光咁望住我…
     
    之後,老師捉咗我去教員室,仲罰我第二日小息要企喺𨋢門,叫我留意吓其他同學。
     
    小息之後,班主任問我:「你有冇留意到,有部分同學會幫其他人開住𨋢門,亦有部分同學好似你咁行入𨋢就唔理其他人?」
     
    我點頭。
     
    「你知唔知點解?」班主任又話:「當一個人有依賴習慣,下意識覺得任何事都有其他人幫佢,相對地亦唔會諗住幫其他人。
     
    「相反,如果一個人獨立,習慣咗做任何難題都自己解決,自然就會知道其他人亦會遇到同樣難題,主動去幫其他人。」
     
    我唔係話依賴嘅都係自私嘅人,只係當你習慣依賴,就會覺得所有人都有義務幫你。但當你學識獨立,自然就會去幫其他人。
     
    我諗返起呢個細個發生嘅故事,不如就寫呢個故事啦~正當我想同客戶講返呢個故事時,我發現服務員突然眼泛淚光咁望住我…
     
    「你叫我媽咪,令我諗返起我個仔…」
     
    (待續)
    唔好意思…咁柒都要上下集
    希望大家鼓勵我繼續講故事,畀個Like & Share

    本陣燒肉 Honjin
    希望你同姐姐講聲…唔好意思嚇親佢

  • 隙縫意思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5 20:05:31
    有 13,590 人按讚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 隙縫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08:02:40
    有 154 人按讚

    【改變詞彙,讓我改變了看待孩子的角度】

    蕃茄最近迷上用串珠做手鍊。恩,這樣說不太正確,他一直都很喜歡,但是之前只有在學校有機會做。我們看他這麼入迷,剛好又放暑假了,就從萬能管家亞馬遜那邊買了一盒有各種顏色和英文字母的串珠,讓他盡興玩個夠。

    果然,這孩子一拆開快遞的紙箱,立刻跳上椅子開始工作。一邊小心翼翼挑出紅橙黃綠藍靛紫,還開始數起同學的名字:

    「我要做一條給伊莎,一條給麥斯,還有里歐、艾琳、阿萊⋯⋯」

    我看著他做也覺得有趣,就也一起坐下來玩,順便在需要的時候幫他裁剪鬆緊帶的長度,或者找一些比較特殊的圖案。過了一陣子,一條,兩條,三條⋯⋯第一批六種不同的設計出爐了。蕃茄的個性很急,立刻就想要看到同學開心戴在手上的樣子。

    「我太想要去上學了!我要把手鍊送給大家!」

    蕃茄抱著頭站在椅子上,發出絕望的吼叫。我已經很習慣他這種大起大落的情緒,淡淡回一句「下週一去暑期班就可以遇到幾個同學啦」。這個回應明顯不合蕃茄的胃口,他尖著嗓子大叫一聲「唉唷」,丟下一桌狼藉跑掉了。

    真是受不了,老是這麼容易受到打擊。我懶得理蕃茄跑去哪了,他不在我正好可以做點事,就把筆電打開收起郵件。一會兒之後,廚房那裡窸窸窣窣的,一大一小好像在討論什麼。

    「你知道?你真的知道新的密碼?是3452捏,不是2290捏?」
    「我知道啊。」
    「你怎麼會知道?」
    「上次你們出去,請艾琳來我們家照顧我的時候,媽媽有寫在我手上啊!」

    接下來的聲音又變小了。原來是在討論一樓大門的密碼鎖,這個月剛更新,蕃茄想炫耀他已經知道了吧。看起來心情已經調適好了,還不錯滿快速的。

    「那不要讓媽媽發現喔!」

    恩?不要讓我發現什麼?我把耳朵豎起來,但是蕃茄的音量又變小了。
    一陣模糊的碎念之後,聽到蕃茄跟爸爸說:

    「那你去跟媽媽說你要出門。」
    「喔好。」

    喔喔喔,所以蕃茄想要自己出門但是不想讓我發現嗎?居然還會安排爸爸配合說謊,考慮得很周全很有進步耶!但是他能去哪?去倒垃圾嗎?我自己的腦內劇場還在上演,傑克走過來,憋著笑。

    「那個,我出門一下喔。」
    「要倒垃圾嗎?」
    「對。」
    「好喔。」

    傑克轉身離開,不久之後,聽到遠方的蕃茄叮嚀傑克:「不要讓媽媽發現你在家喔。」接著就聽見玄關的門被打開,然後關起來。

    太精彩了吧!!

    我跳下跑到廚房的窗口,那裡往下剛好可以看見大門。我拿著相機預備,一邊問傑克:「所以他是要去哪啊?」

    「他說他想要自己送手鍊去給麥斯跟夏洛。」

    喔喔喔,麥斯家就在對門,確實是可以挑戰的距離。沒多久我看到蕃茄推開一樓的大門,快速「喀喳」兩下,然後我跟傑克四隻眼睛緊盯著小鬼過馬路,透過窗前樹葉中間的隙縫隱約辨認出蕃茄往前跑的身影,估計應該到了。

    結果蕃茄立刻轉身跑回來了。

    「誒?他們不在家嗎?」
    「我不知道耶?」

    我趕緊回到餐桌繼續用電腦,傑克趕緊好好地躲在廚房。

    ***
    在我剛開始看教養書的時候,有好幾本書都提到過,應該要避免用負面的詞彙來形容孩子的特質,例如說「膽小」和「頑固」,應該要替換成「謹慎」和「堅持主見」會比較好。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觀念很不錯,畢竟誰喜歡被貼一堆負面的標籤啊?而且小孩也不是笨蛋,他就算還不完全理解這個詞彙的意思,也知道這不是在稱讚。小時候大人很喜歡說我「奧賭賭」,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一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那股瞬間想要張開嘴巴咬人的怒氣。

    但是贊同歸贊同,實行起來卻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放學去公園玩,大家都跟蕃茄說再見,就他死不肯講,這就是「沒禮貌」啊。跟蕃茄說了一百次不要玩我的眼鏡,還是要玩,這就是「很故意」啊。其他人想吃點心都可以自己跟大人要,蕃茄就是不行,怎麼勸都不要自己講,寧可吃不到,這就很「膽小」啊。

    這些情況是還能換成什麼更中性的詞彙?而且換成中性的詞彙又能怎樣?又不是說跟蕃茄說「你很謹慎」的話他就會願意打招呼。他就是很沒禮貌,這不就是事實嗎?如果我教育孩子,他連「事實」都無法承受,還要我幫他美化,用比較好聽的話來跟他說,這樣他怎麼會知道他做錯了,怎麼會有動力要改變?

    我在這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位置卡了很久。當年是孩子的我很討厭被這樣批評,但是現在身為家長的我卻覺得批評似乎有他的道理。

    我再更仔細地回想,想起青少年時期,我的母親經常說我很「鐵齒」又「愛唱反調」。他認為我總是不聽警告,不聽別人的經驗,就是要做一些蠢事,而且也不肯承認我有錯。我非常生氣,經常因此跟母親大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很像是「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想批評我想反對我而已」。

    只要我做的選擇跟母親的不同,他就說我鐵齒,好像他的標準就是正確答案。但是為什麼呢?他覺得當班長可以跟老師打好關係,但是我又不喜歡當班長我喜歡當學藝股長,為什麼我這樣就叫做「鐵齒」,就叫做「愛唱反調」?

    後來我發現,我被觸怒的原因是,當「鐵齒」、「愛唱反調」這些詞彙丟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宣判「你的想法是錯的」,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可是我其實很清楚,我的想法並沒有「錯」,我會被罵,是因為我的想法大人不喜歡。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

    大人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嗎?孩子如果需要被糾正,是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是錯的嗎?

    我仔細思考之後,發覺我會陷入教養的僵局,是因為我把「#事實」和「#評價」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了。

    所謂的「#事實」,是真正發生的事,例如蕃茄要回家的時候拒絕跟朋友說再見。

    所謂的「#評價」,是我對蕃茄的行為打的分數,例如我用「禮貌」來衡量蕃茄不肯說再見的行爲,我認為他不及格,所以他很「沒有禮貌」。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用「評價」來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在於,評價的標準是大人定的,可是這個標準很可能跟孩子思考的角度完全沒有關係。就像母親是用「唱反調」的標準在認定我不想當班長這件事,我跟他的意見相反,所以當然就是唱反調,喜歡學藝股長什麼的都是藉口。但是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要跟母親作對的意思,我就只是比較喜歡做教室佈置而已。

    所以,當我說蕃茄「沒禮貌」的時候,他才會大聲尖叫吧,因為他太生氣,覺得自己完全被誤解了。

    後來,我強迫自己用比較中性的詞彙來描述蕃茄的行為,我告訴自己蕃茄對於打招呼「比較謹慎」,也開始用這個詞彙來跟其他家長說明蕃茄為什麼不肯說再見。語言真的有非常神奇的力量。當我開始使用「謹慎」這個詞彙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看待蕃茄的角度和心態都改變了。我不會那麼容易因為他不肯表示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沒把小孩教好,反而多出了好奇心,想要理解蕃茄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時,我開始有能力使用「事實」來溝通。我問蕃茄,早上路過鄰居家的時候,他很自在地說了「再見」,但是現在在公園他卻不肯說,為什麼呢?

    「因為我還不想回家啊!!!!」

    我恍然大悟。原來對蕃茄而言,他很難面對不想回家但是卻得離開的失望,在這種情緒下,他根本就沒有那個心情說什麼鬼再見。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出讓他可以愉快接受離別的方法,但是這樣「描述事實」的溝通方式,讓我更能精準理解蕃茄遇到的困境,是我罵他一千次「沒禮貌」都罵不出來的。

    說了這麼多,所謂的「#用中性詞彙描述孩子」,跟今天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

    蕃茄的個性,很容易被人形容成「假會ké-gâu 」。他什麼都要自己試,什麼都要自己來,甚至有時候我跟他保證「我的方法真的滿不錯的」,他都會大聲尖叫,用「我!就!是!要!用!我!的!方!法!」來抗拒所有的干涉、建議、提醒,甚至連「示範」他都會極力反彈。

    我很感激教養書上給的觀念,讓我能夠把蕃茄的個性,描述成「獨立有主見」。這樣的描述,成功地讓我收起想要證明「大人比較會」的衝動,讓我可以退一步,甚至是好幾步,去觀察蕃茄,滿足他想要自己嘗試的慾望。避開那些負面的標籤,我才看得見他個性上的優點,放手讓他帶著自己向前衝。

    今天的例子,只是想告訴自己,也告訴其他還在摸索的人:「雖然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
    玄關的門「碰」地被撞開,蕃茄一路衝進客廳,看到我頓了一下,有點扭捏地走過來。

    「媽媽,我剛剛自己出門了。」
    「真的啊?你去哪裡啊?」
    「我去麥斯家,想要拿手鍊給他。」
    「喔喔喔,那給了嗎?」
    「沒有⋯⋯。」
    「他們不在家嗎?」
    「不是⋯⋯恩,我不敢按電鈴。」

    原來如此!

    我提議一起練習按電鈴還有打招呼的技巧,蕃茄拒絕。又想了幾個方法,最後決定由我先傳簡訊給麥斯的媽媽約定時間,請他們在家門口等蕃茄。

    下午四點,蕃茄再一次衝出家門,爸爸媽媽再一次躲在窗戶後面偷看。小人推開一樓大門以後順著剛剛的路線跑出去,消失了一陣子。五分鐘過後,一個踩著輕快步伐,手舞足蹈的小人沿著原路跑回來了。

    我要好好記住這美麗的一幕。

  • 隙縫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1 19:00:13

    本集主題:「自助餐鬥陣粗飽趣: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介紹
           
    訪問作者:寶哥、小小
       
    內容簡介:
    ◆ 午餐開伙,共體時艱 ◆
    ◆ 街頭巷尾,深入民間 ◆
      
    熱湯或冷飲,供客隨意取,紅橙黃綠紫,均衡益臟脾
    薄利無優惠,選菜有妙招,大餐偶為之,荷包要看牢
    實吃裝潢少,幫您省開銷,就怕您不來,據點散全台
      
    ◆ 真心推薦,良心事業 ◆
    ◆ 自助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
      
    【深度觀察最具台灣味的平民飲食文化】
      自助餐反映台灣各地風土民情,商業區的店家鄰近辦公大樓,且配合上班族作息,為了滿足注重體態的上班族,常備有沙拉及水果等輕食;補習街和學校附近的店家多在星期日公休,菜色多炸物且偏西式;東部人習慣早吃,中午十二點半菜餚即所剩不多;青菜類口感偏軟、主菜口味重甜鹹的可能坐落在老社區。業者為了獲得顧客青睞不斷在地化,走進一家自助餐等同踏進當地人的生活圈。
      
    【外食族必備飲食指南,經濟實惠又吃得健康】
    ◆ 自助餐的計費方式
      大致分「看樣數」和「秤重」兩種,在踏入店內前,最好先想好要吃幾肉幾菜,因餐檯色彩繽紛豐富,可能不自覺越夾越多,不僅多花錢又意外吃得有點飽。
      
      一般來說:葉菜、菇、豆、瓜、根莖類等無肉菜10-15元;肉丁、肉片等快炒15-25元;蛋類不一定,蒸蛋、煎蛋最便宜,蝦仁炒蛋理當比洋蔥炒蛋貴,通常介於10-20元;炸物、再製品、滷菜一個10-20元;肉排、海鮮類等成本高的主菜,價格橫跨30-60元。價格沒有絕對性、交情深厚可隨機享有人情優惠價。
      
    ◆ 自助餐挑菜撇步
      1.腳踏實地去體會:可以從地板和環境判斷老闆的個性,雙腳來回走動感覺一下,地板越黏代表老闆越懶,微黏代表一個月洗兩次地板,不黏腳表示老闆打烊大概都在店裡打掃。且煮菜油煙多少會從廚房飄到用餐區,稍微留意便會發現調味罐、筷子桶都有點黏手。
      
      2.削皮無洞不卡髒:洗菜是良心事業,有此顧慮可改夾瓜類、根莖類,剝掉外葉裡頭乾淨無泥沙的高麗菜、大白菜、清洗不費力的空心菜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很多隙縫的花椰菜則視個人潔癖程度而定。
      
      3.追求頂尖的菜:頂尖的菜最乾爽,不用再花力氣甩湯瀝汁,底層的菜不正因為油和湯水而變得油油亮亮、閃閃動人?偶爾嘴饞想吃炸物更要專挑頂尖,最底層的炸物油光滿面,根本是整盤炸物的囤油倉。
      
      4.美色傷身體:剛上桌的綠色葉菜最是油綠,顏色會隨著降溫逐漸偏黃或轉為更深的綠,純屬自然現象。降溫的菜葉還保有翠綠的色彩,背後可能另有文章,也許是以添加物來維持蔬菜鮮綠的模樣。
      
      台灣人對於美食的熱情與執著有目共睹,五花八門的各式料理推陳出新、花樣層出不窮,各大媒體平台更是強力放送。日常三餐相形之下毫無新聞賣點而少人著墨,外食人口逐年攀升,作者長年穿梭都市叢林,深覺自助餐其實是最實惠耐吃且相對健康的選擇,透過本書就知道字字句句出自肺腑!
             
    作者簡介:撰文排版/寶哥
      對外出興趣很低,睡到自然醒是假日必做的事情,不斷簡化自己的人生,簡化到只剩設計……平時省吃儉用,偶爾網拍失心瘋。
      www.behance.net/ringo75831085a
      
    繪者簡介:雨子
      自身沒有潔癖(一直強調)!但無法忍受髒亂的居家環境,平日再忙也要清潔廁所的生活概念,打掃已成為週末必做的活動項目之一。喜歡走路,少去人多的地方。
      
    攝影者簡介:小小
      Simple, simple, simple,因為很愛所以說3遍。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