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常識──關於漏水》
⠀⠀⠀⠀
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居家漏水的小知識。首先,如果你住的地方屋齡在25年以下,發生機率是很低的,除非建商有問題、或是你是自地自建為了成本考量。但像在台北市裡,許多屋齡都在30年以上,尤其是出租的房子通常屋齡都不低,是有一定的可能會有漏水的問題,要多多注意。...
《生活中的小常識──關於漏水》
⠀⠀⠀⠀
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居家漏水的小知識。首先,如果你住的地方屋齡在25年以下,發生機率是很低的,除非建商有問題、或是你是自地自建為了成本考量。但像在台北市裡,許多屋齡都在30年以上,尤其是出租的房子通常屋齡都不低,是有一定的可能會有漏水的問題,要多多注意。 ⠀⠀⠀⠀
⠀⠀⠀⠀
漏水有分很多種,但是都很麻煩,處理工程也都不小。我們家自己的水電工程師Casper都說他寧願處理電也不想處理水😂原因是因為電有點像函數,它的結果是可以預期、容易歸因。但水不是,除了靠經驗,還有很多時候會有意料之外的狀況。
⠀⠀⠀⠀
那為什麼會產生漏水呢?在台灣,絕大多數的成因都是地震造成的,一年一年震下去造成水管出問題、磚塊水泥防水層有裂縫孔隙,然後水再透過水管、孔隙、或者雨水透過建築物外面滲進來,腐蝕了牆壁、壁癌與發霉造成東西剝落,甚至漏到別人家。
⠀⠀⠀⠀
可以從自己住的地方做些基本檢查──
⠀⠀⠀⠀
☝ 可能有用水的地方的周遭可能會有漏水情形。例如房間隔壁就是浴室,導致房間有壁癌。 ⠀⠀⠀⠀
✌ 可能有埋水管的地方,水管漏水。陽台熱水器的水管很容易有這個問題,導致陽台有壁癌。 ⠀⠀⠀⠀
🤟 建築物外牆有縫隙導致滲水,所以牆壁、天花板下雨時總是濕濕的造成壁癌。
⠀⠀⠀⠀
但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於你,而是鄰居或大樓公共管線,麻煩就大了。如果鄰居負責任還好說,如果不負責任,即使走法律途徑也要拖很久,然後房子裡某一部分就經常是濕的、嚴重時甚至會有一灘水在那裏。
⠀⠀⠀⠀
可以透過上面的成因發現,漏水都不好處理,因為水很容易到處跑,所以工程上的選擇有兩種方式──重拉水管俗稱走明管,與擋住可能造成漏水的地方(打針、重塗防水層等等都是類似做法),這就需要靠師傅做現場判斷了。
如果你是租屋族,要特別注意,有些屋主因為懶得處理漏水造成的壁癌,會用板材把牆壁擋住欲蓋彌彰,要小心喔!
⠀⠀⠀⠀
在台灣這麼潮濕的環境中,防水是照顧房子很大的一個工作,同時也是房東對房客的責任。期待大家都找到負責任的好房東!
⠀⠀⠀⠀
圖為我們上禮拜去場勘的房子,
是不是很誇張😲
⠀⠀⠀⠀
─────
#Zuker租客 #ZukerTalk #台北租屋 #共生 #共生住宅 #共生公寓 #租屋 #租房 #租屋小常識 #租屋知識 #租屋人生 #租屋小助手 #老屋翻新 #改造 #裝潢 #裝修 #居家生活 #老屋 #老屋改造 #漏水 #壁癌 #漏水修理 #漏水調查 #漏水工事 #壁癌處理 #老屋改造 #老屋新生 #老屋改建 #老屋翻修 #老屋再生
隔壁漏水不處理法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柯文哲明倫公宅的高昂房租價位,引發了社會不少討論。柯文哲甚至後來直接表明,不希望公宅內居住者皆為弱勢,更希望是各個經濟階層的人都有。其實明白的說,柯文哲做為市長,無論怎樣也不會希望台北市內有哪個地方變成廣義上的貧民窟。齋主對貧民窟的了解和經驗不多。但我印象中台北市能稱得上貧民窟的地方,大概就是興隆整宅、信義路地下室、蟾蜍山、紹興社區,還有以前的寶藏巖、興隆公宅興建前旁邊的安康社區,以及久遠前的南機場公寓。而這些地方若非特意前去,多數在台北生活的人,也與這些區域關係甚淺。
多年前齋主寫過一篇文章,指台灣住商混合的模式,讓經濟及社會地位不同者,得以在同一區域中生活並相互了解。壞處是這種模式導致台灣的精緻文化難以孕育,好處當然就是階級模糊,對立不嚴重,也不會有真正的貧民窟存在。即便我上頭舉了部分例子用於描述貧民窟,但還是與其他城市真正的貧民窟難以並論。齋主之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猜想應該與近期讀了太多建築及都市規劃的書籍,還有因為《電馭叛客2077》在夜城貧民窟逛太久的緣故吧。
許多人都說在科技進步的當代社會中,最可怕的疾病不是健康上的問題,而是「貧窮」。相對的,對都市來說,一旦貧民窟成形,就像是個永遠無法擺脫的慢性腫瘤。
參考世界發展的軌跡,多數國家富裕的方式,都是先讓一部分人有錢起來,再將這效應擴散到整個社會。如二戰後的日本,南韓,台灣甚至是近三十年的中國,都是相同的方式。不過這樣的方式,卻無法適用於貧民窟。真正的原因在於貧民窟的居民,自己也並不喜歡這裡,他們也清楚認知不過是暫時把此處當作棲身之所,遲早有一天計畫要離開。
當你有著要離開貧民窟的夢想,你就不會願意對此處環境有任何願意負起責新的心思。垃圾亂丟? 牆壁塗鴉? 屋頂漏水? 走廊髒亂? 隔壁販毒走私? 都不關你的事情,因為你只是個過客,所以這裡留下了甚麼,與你最終的樣貌無甚關聯。這是個既符合現實及戲劇的殘酷現實。《電馭叛客2077》的主角V在結局若是功成名就,沒想著要改善原本的貧民窟大樓,而是買起了他處的頂樓豪宅。《GTA V》的主角富蘭克林,同樣在功成名就以後,沒想過要改善黑人社區的問題,買起了半山腰的超級豪宅居住。幾個過去居住於興隆整宅的朋友,也都是想著先住在租金低廉的房子裡存點錢,現在辛苦一點,以後就能享受果實。同樣居於北京地下室中的鼠族,也以攢錢為目的,長遠目標也是要離開地下室。換句話說,當一個地方變成貧民窟,或許組成的人口和因素會改變,但貧民窟的本質卻不會有絲毫改變。
貧民窟帶來的問題是甚麼? 由於貧民窟的存在逾越了法律邊界,多數人只想著未來要離開,又或者乾脆死活拖著在此。因此為了生存和停留在都市,他們會不計任何代價和手段。當這種在地氛圍一旦形成,賭博賣淫根本不算甚麼,槍械走私、毒品交易,無照醫療服務也都不再奇怪。對都市的危害則是無與倫比的,包含當地區域發展永遠無法成功,治安弊病叢生,到可能引起公共安全的衛生及火災問題等等。貧民窟的問題還不只於此,如我標題所述,貧民窟是都市的慢性腫瘤,若不加以化療控制,這顆腫瘤還會隨著時間逐漸增大以致擴散。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安森林公園和林森公園以前的眷村,本來該地的眷村屬合法,久而久之因為貧窮的人多了,聚居而來的貧民就越來越多,以致後來要剷平蓋公園時,有許多違建和非法居民居於其上。
貧民窟一旦形成,都市就只能選擇共存,要根治大型貧民窟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起初部分社會菁英想到的方式也非常直觀,只需要請來怪手和挖土機,將整座貧民窟以違建等非法的理由剷平,認為問題就會解決。這樣的方法最好的結果,是貧民窟的居民放棄該城市而轉往其他行政區,但這樣也只是將皮球踢給其他行政首長罷了。差一點的結果,便是貧民們在同座城市中,找到了其他適宜居住的區域,然後癌症轉移到一個甚至多個地方,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前幾年北京清除了居於泰半居於地下室中的鼠族,結果這些貧民窟問題沒有被解決,後來反而化整為零,分散於都市更角落更難管理的地方。
還曾有學者提出提供各類補助,讓貧民窟的居民得以離開該地。最後那些居民的確靠著這些政府的優惠得以離開貧民窟,只不過原有的地方又由其他不知從哪來的貧民繼續補上了缺位,而貧民窟依舊存在。
幾年前,朋友分享了個故事,讓我覺得這可能是唯一能整治貧民窟的方式。台北市某地,有著類似於貧民窟的聚落,由於部分居民為合法居住,而部分是違建,台北市政府想要解決該問題已經多年,但始終未得其果。最後解決的方法則是由當地里長出面,向該地年紀較長的居民表示要考量到未來的住房問題,詢問是否願意將地上權房屋轉賣,而里長承諾會將該筆錢,用於安置及照護這些老年居民。最後居民同意之後,里長將那些地上權房屋用於出租於學生,再將租金回饋用於原本的老年居民的開銷等等。
雖然問題未徹底解決,但腫瘤有顯著變小,甚至將來要趕走學生難度,也遠較趕走老無所依的長者容易多了。而將房屋所有權先轉變為居權,再於後續想辦法處理,也似乎是貧民窟的唯一解方。再不然,更消極但仍屬積極的方式,便是增加貧民窟周圍的公共建設和改善環境,試圖從生活上改變其生活氛圍。
當然,齋主對貧民窟的所知甚少,只有草草到過到訪過幾次台北較弱勢的社區和建築,以及靠著閱讀來增廣見聞。
在此附上我覺得對了解貧民窟及都市關係很有用的書單,希望對齋友有益。
《深淵居民》傑克倫敦
《低端人口》派翠克聖保羅
《窮人的經濟學》 阿比吉特‧班納吉, 艾絲特‧杜芙若
《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 林秀澧, 高名孝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珍雅各
《現代都市地景》艾華·雷夫
MEDIUM連結
https://reurl.cc/7og1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