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隔壁低頻噪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隔壁低頻噪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隔壁低頻噪音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新竹市議員 施乃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接到一個服務案件 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各位對於噪音的耐受度有多高呢? 相信不管是哪一種噪音 只要出現在夜深人靜的夜晚 都會讓人感到不太舒服吧! 日前有位民眾反映 他家隔壁的24H自助洗衣店 常在半夜發出低頻噪音(機器運作的聲音) 導致她無法入睡,影響到睡眠品質 建議大家如果有碰到類似的情...
隔壁低頻噪音 在 新竹市議員 施乃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接到一個服務案件
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各位對於噪音的耐受度有多高呢?
相信不管是哪一種噪音
只要出現在夜深人靜的夜晚
都會讓人感到不太舒服吧!
日前有位民眾反映
他家隔壁的24H自助洗衣店
常在半夜發出低頻噪音(機器運作的聲音)
導致她無法入睡,影響到睡眠品質
建議大家如果有碰到類似的情況
可以先和對方友善的溝通
雙方一起平心靜氣的討論,想辦法改善
若是真的無法達成共識
再尋求環境保護局
空氣汙染及噪音防制科的協助
透過專業的儀器
先找出問題再了解問題
最後才能解決問題
"人"大多都是講究"情感"的
相信只要雙方都釋出善意
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讓彼此互相感受台灣人的"人情味"吧!
隔壁低頻噪音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北市一名余姓男子以市價6折、1700萬,標下新店區的2層樓透天別墅,他喜孜孜想搬家時,才發現隔壁是24小時運轉的自來水加壓站,低頻噪音不分晝夜穿透牆面傳來,令他瀕臨崩潰,2年來他有新家卻住不了,要求自來水公司改善也無效,便於今年6月憤而提告;離譜的是,余先生並非首位受害者,該建物至少被法拍三次,屋主都是貪便宜買下後,才知內部和樓下是自來水設施,受不了噪音,乾脆擺爛讓它法拍,形同抓交替,再找下一個不知情的受害者。
隔壁低頻噪音 在 文字溫室・黃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讀了許多關於憂鬱症的報導,知道這話題最近因為公眾人物的輕浮定義,頓時受到大家重視,因此想透過書寫來聊聊近況,去年十月開始直至今年三月,自身的狀態也每況愈下,書寫時間減少很多,不過我非常理解這些狀態,就像腦部的發炎反應,我們都在學習與之和平共處,近期隨著症狀變得嚴重,可是我明白最好的調整,就是敞開心胸與醫生談談目前的用藥處方。
前陣子大學摯友剛從澳洲回來,從她離開台灣之前,便持續告訴我自己狀況非常差,不過自己當時的狀態已經好轉許多,所以也對她說了些自以為是的理解,就像別人無心說出的話語,現在想想好刺耳也好慚愧,近期面臨復發,才理解她當時不斷地跟我解釋「我沒有辦法」的原因,我想任何人在發病時,真的是沒有辦法說停止就好好停止,因為這是一場沒有期限的戰爭。
每一次發作的時候,我無法完整表達這種腦部發炎的感受,就像你的腦部裝了非常敏感的偵測器,微弱的光線、低頻率的噪音,都會讓我們的生理狀態變得敏感,呼吸、心臟跳動的頻率也會莫名加快,容易失眠、無意識的嚎啕大哭、強迫症的洗手或是擦拭,暴飲暴食或是食慾不振,都會在生活中變本加厲的侵蝕,他人無心說出的一句話,也會感到非常掛心自責,起初以為這是天性導致,而後開始察覺不對勁,是因為發炎的狀態變得非常嚴重,讓我們的生活失序了。
偶爾會聽到別人在咖啡廳聊天,隔壁桌的A對著B說出:「你只是想太多了,沒這麼嚴重,好好睡一覺就好了」的話語,假想對方的心說不定已經生病了,而作為傾聽一方,說不定是替對方的傷口矇上了一層黑布,讓這傷口再也見不到光,隨著時間而加倍化膿。
我們其實沒有人能站在病者視線看到問題癥結,因為對方至今為止經歷的疼痛,過往原生家庭所遭受的對待,遠遠不及當事者感受疼痛的幾分之幾,慶幸的是,對方願意懷抱病痛繼續生活,我認為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決定。
還記得醫生當時非常真心地對我說,吃藥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慢慢找回平衡機制,當身體的狀態好轉了,才有辦法做更多的事情,一個已經壞掉的身體,無論給與再多正向的調適方法,都沒有辦法消化想要做到的意念,因為身體沒有能力替我們做到。
我想每個人最初都是很抗拒服藥的吧?只希望醫生能給與固定的安眠藥量,但最後願意承受服藥的副作用,是因為我知道醫生並不是為了傷害我而建議用藥,正因為她誠實地說出這番話,我才明白病痛的導致都不是生病的人所樂見的。面對摯友,現在我能夠用更同理的心情看待她,記得最近一次傾聽她,我對她說:「妳不必這麼努力也沒有關係,只要選擇對自己來說是快樂的方式活下去就好了。」
我不知道對她說的這段話,是不是對的,可是,我想那也是對我自己說的,身在這個追求他人認同的世代,我認為願意善待生命,是有生之年很重要的事情,不特別努力也好、不被他人認同也好,最重要的是,想為了什麼而選擇好好活著,不追求意義也沒關係,只要問心無愧地為「活著」感到自在就好。
現在的我們,仍持續與這個病痛拉拔,但我從未因此感到羞愧或者恐懼,就像我決定透過創作來陪伴病痛,並不害怕憂鬱或焦慮會因此傷害我們,治療的過程,著實理解癒合之路,我們都會有所成長的,嘗試對自己溫柔、擁抱傷害、看見原生家庭帶來的疼痛,這些經歷都是人生無可取代的寶物。
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生病了,他一定也沒有辦法好好說出為什麼生病,這時候只要傾聽就好,用抽離的立場傾聽他的悲傷,在你也可以承受的狀態之下,適度陪伴他就好,因為他還好好活著,而這樣的決定,就代表他從未放棄痊癒,僅僅活著,就是最好的證明。
#day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