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隋唐鄰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隋唐鄰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隋唐鄰居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1萬的網紅隋棠 Sonia Su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回家吧》來到最後一集,是我的故鄉 南投中興新村! 美麗的中興除了有許多我歡樂的兒時回憶,也承載了許多我的兒時荒唐,像是放鞭炮卻燒了鄰居屋頂、竹筷穿掌的才藝(?)、在學校玩到渾身是血的昏迷,於是整組遊樂設施被拆遷等等,到現在家人還是能如數家珍的跟人分享。 覺得,人不皮癢枉童年啊😆 在這裡看...
隋唐鄰居 在 隋棠 Sonia Su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回家吧》來到最後一集,是我的故鄉 南投中興新村!
美麗的中興除了有許多我歡樂的兒時回憶,也承載了許多我的兒時荒唐,像是放鞭炮卻燒了鄰居屋頂、竹筷穿掌的才藝(?)、在學校玩到渾身是血的昏迷,於是整組遊樂設施被拆遷等等,到現在家人還是能如數家珍的跟人分享。
覺得,人不皮癢枉童年啊😆
在這裡看~➡️ https://youtu.be/uZdQ6bKwCtM
隋唐鄰居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一個字到一個世界觀
——筆記「培養愛上文字的情感」講座
#張大春:「陌」字左邊一個「阜」,右邊是「百」,原始意義是一條路,而且是條大路。「大路」跟「百」有什麼關係?文字學家的解釋是:道路很多、成千上百。道路的特質跟功能這麼多,為什麼單寫個「百」?我認為這個「百」沒有意義,就是個聲符。各地方言裡用了這個音,便借此表現「大路」。
為什麼講這個?對文字的認識,我以為更重要的是「世界觀」,而不只是字怎麼解釋。以「陌」字為例,就我所知在《兒女英雄傳》這部小說之前,中國文本裡沒出現過「陌生」,一百多年後,沈從文在小說裡提到「陌生」這個字。我們今天說「他是陌生人」、「我覺得他很陌生」、「那是一張陌生的臉」、「電話裡傳來陌生的聲音」⋯⋯這些說法古人都不用,為什麼?因為現代人眼中才有陌生人。古代難道沒有陌生人嗎?這牽涉到世界觀的不同。中國的古人至少在明代以前(更準確地說是是宋代),沒有「陌生人」的概念,只有「還沒來得及認識的人」。
例如「陌頭」指的是路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陌」就是路上的人,但也不代表他跟我無關,只是還沒來得及認識。
這個想法怎麼來的?讓我從自己的故事講起。當年我大學考得還不錯,考完就準備進成功嶺,有兩三個禮拜的時間沒事做。有一天,我媽說跟我同年的鄰居小女孩沒考好,要我去幫她補習。那個女孩是恍神大王,注意力持續不久,但她卻引導我重新看待古人的世界觀。
我陪她在圖書館復習,各看各的書,她有不懂再問我。那天我看的是《虬髯客傳》,因為沒有老師教,我看得很慢。她就問我:「你看不懂對不對?」我不服氣地說:「我怎麼會看不懂!」她就說:「那你講給我聽。」
我講了書裡這一段:風塵三俠的李靖去見楊素(隋朝末年的宰相),想教楊素取天下,而楊素瞧不起他是個窮書生,卻又覺得他很有可為,故而有些忌憚、不想讓他出頭。楊素身邊有個女官看上了李靖,便在夜裡溜出府邸追隨李靖。李靖沒想到一個大美女來跟隨他,心裡面糾結。這人就是紅拂女。傳言都說李靖娶了新媳婦,也傳出楊素會派人來追討他。李靖後來回太原見他的朋友,也就是唐王李世民。路上借宿旅社,房中的爐上正在烹肉,紅拂女在梳頭,李靖則在一旁刷馬,忽有一人,身材中等,紅鬍子糾結,騎著一頭跛驢,丟下一個皮囊在爐前,拿了個枕頭靠在上面,看這女人梳頭。李靖心想這是我的女人,你怎麼可以看她梳頭,但他仍一邊刷著馬。紅拂女仔細看對方長相,一手握著頭髮、一手暗示李靖「令勿怒」。
「急梳畢。斂衽前問其姓,客臥而答之,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合是妹。」遽拜之。意思是,你就不要有二心,一下定了關係。問其第幾,曰:「行三。」亦問妹第幾,曰:「最長。」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這客即是虬髯客。
我説完風塵三俠的故事後,恍神妹卻說,這不可能,這簡直胡說八道。旅館裡面怎麼可能同時有人在刷馬、有人在梳頭,還有一個人走進來扔下皮囊(後來我們才知道那裡面有個人頭),甚至帶了條驢。這些都在同一個房間發生嗎?這是亂講吧。
她留下來的這個疑問。大概到我接近四十歲也還一直想不透,風塵三俠為什麼會在那個開放空間,彼此認得。後來我才體會到,也許古人的旅館跟現代不同,可能是一大通鋪,什麼人都可以進來、出去。
我們剛剛所說的「世界觀」、「沒有陌生人」這個問題。好不容易東西南北的人來到此處,明天你要往東、我要往西、他要往北,但是今天相聚的時候,沒有你一間、我一間。後來我去考查不同的記載,旅館好像真的沒有隔間,甚至人、馬(牲畜)都在同一處。
當時沒有「陌生」這個概念,當然也就不會有「陌生」這個詞。「陌」這個字曾經只是道路,無關生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