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陽春白雪琵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陽春白雪琵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陽春白雪琵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詞不DA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曲桃醉之陽春白雪〉 這委託人想整我,貓叫星巴克,卻要我結合中國風,讓我苦思了好一陣子,本想在底紋把那LOGO上的女神畫成媽祖之類...後來覺得太難結合就算了,之前有畫過拉二胡的貓,這次來個彈琵琶的吧,你問我星巴克在哪 ? 背景那是星巴克的咖啡灑出來了呀~(硬要 #水彩 #手繪 #貓 #琵琶...
陽春白雪琵琶 在 詞不DA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曲桃醉之陽春白雪〉
這委託人想整我,貓叫星巴克,卻要我結合中國風,讓我苦思了好一陣子,本想在底紋把那LOGO上的女神畫成媽祖之類...後來覺得太難結合就算了,之前有畫過拉二胡的貓,這次來個彈琵琶的吧,你問我星巴克在哪 ?
背景那是星巴克的咖啡灑出來了呀~(硬要
#水彩 #手繪 #貓 #琵琶 #客製寵物畫
陽春白雪琵琶 在 月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予與琵琶之獨眾樂樂》 (週末特別呈獻)
話說前排港鐵阻攔一名揹着古箏坐地鐵的中學少女,惹起頗大回響。也突然讓我想起中學時學校要求每個中一生選一樣樂器學,那時沒有錢學多樣西樂,也沒有天份,本來想學古箏的,因為覺得好型,但在輾轉得到一名師姐贈送舊琵琶的資助下,我學了琵琶。而這個錯有錯着,是我很滿足的一個嘗試。
當時對琵琶的印象只有《十面埋伏》這首曲,由於從小學鋼琴的錯覺,總覺樂器音階要多才好,見到它只有四條弦,好像變不出什麼花樣。而且初初學基本功,有點悶也有點枯燥,最慘的是星期六都要揹着它回校上堂,手又長滿了繭,好彩當時是坐小巴,不是港鐵,不然可能會給人白眼。其後轉做放學後上樂器班,等於是又要揹書包,又要揹樂器,而且琵琶是木造,很易跌花,所以事事都要小心,感覺像是帶多個小孩上學一樣。
但任何事都要有個過渡期,當開始可以彈小曲的時候,就發現琵琶的音色和變化可以很大,記得第一首覺得有點節奏韻味的小曲叫《馬車夫舞曲》,當然現在聽會覺得很簡單,但當中要下的功夫其實不少。之後開始練輪子、泛音、揉弦等技巧,彈《陽春白雪》,《送我一支玫瑰花》等名曲,就開始有成就感,漸漸喜歡上琵琶那種獨特的音色和文武雙全的能耐。而且學懂琵琶,彈其他中樂彈撥樂也會事半功倍。
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校際音樂節,於是也就硬着頭皮去試一下,要把一首曲從無到有地演奏出來,不能只有天份,還要了解歌曲當中的背景和感情,然後注入自己的感受表現給聽眾,所以技巧和感情同樣重要。那時真的是日日苦練,最後拿了獨奏獎,才知道「獨樂樂」的樂趣和得到認同的快感。慢慢也想在這方面下點功夫,讓自己多一樣技藝,而且覺得中西樂都有認識的話,也是自我修養的提升。
但當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到有點底子後,除了獨奏,也開始玩合奏及中樂團。琵琶未必是樂團中的潤滑劑,但音色的辨識度令它成為彈撥樂主旋律的擔當,配以「小琵琶」柳琴的穿透力,可以令主旋律生色不少。而通過中樂團,也對其他中樂樂器增加了認識,也愛上了中國風的魅力,例如聽周杰倫的《東風破》時特別有感覺。而小女子中學的閒餘時間,許多精彩的片段都和琵琶有關:校際音樂節、學校音樂會、老師個人演奏會、中樂樂理試和商場表演等都是因為學了琵琶才有機會嘗試的。
或者學琵琶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影響了個人氣質方面的修為,以及對文化的了解。就如學西樂會知道巴洛克時期,學中樂也能認識傳統中華文化,例如《昭君出塞》一曲可能引起你對王昭君的探究。學樂器不只為考級或得獎,從中鍛鍊出專注力和忍耐力,是往後做人處事的應有態度。情感表現力的提升,是豐富創作的養份。肯認真學的話,可能會發現自己在除音樂以外的其他方面都有得着。
學了琵琶五年是個難忘的經歷,也令我對中樂有種偏愛,也覺得學中樂的人會有種特別的氣質。在香港,中樂的推廣普及比起西樂還是差很遠,但只是想分享一下,學中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別有一番風度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