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陽明山 芝蘭 別墅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陽明山 芝蘭 別墅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eslite12 (recta sequi)看板Geography標題Re: [情報] 臺北財富...
※ 引述《Richter78 (The Enigma)》之銘言:
: http://www.pixnet.net/displayimage.php?pos=-36217538
: 3. 天母、陽明山
被R大點名來回應天母跟陽明山的內部結構
在天母與陽明山(事實上還包括一部分的石牌)地區中 所得最高的幾個里
分別是屬於陽明山的永福里 新安里 天母的天和里 與石牌的永欣里
基本上如果大家觀察台北城區與郊區 會發現市區的所得偏高很大的原因
是因為所得水準較為整齊(大安區與民生社區都是如此) 金字塔極頂端人口
比率又偏高 天母與陽明山雖然所得偏高 但畢竟還是郊區
而天母陽明山內部結構中偏高的里 最大的共通點就是里內發展比較一致
天和里是依著天母東路69巷(舊稱求志路)發展而上 此里在1960年代以前
是瑞三煤礦的礦區 廣大的羅馬儷園社區是當年的礦埕 隨著煤礦的停產
此里被改造成高級住宅區其實是在少數地主的管理下 有計劃地進行的
永欣里位於榮總側門 主要聚落包括沿磺溪附近的櫻花崗同德社區
一方面以大型住宅社區為主 二方面也吸引大量榮總專業人員進駐
永福里是台北市區外所得最高處 人口集中在仰德大道一段的芝蘭新村
芝蘭新村是台灣最富有的物業之一 吸引大型企業家入住 其他較小的社區
也吸引了一定的人口 再往上的新安里主要是以較小型的別墅區為主
整齊度不如永福里 但依然高於其他地區 不過本里有些比較貧困的地區
主要是靠近菁山里里界的眷村
再次一等的地區 包括了天母的大部分地區 如同前面所說過的 由於地處郊區
天母的人口不若市區整齊 會給人比市區更富有的印象在於地理空間的廣大連續
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天母的納稅單位所得的相對排名低於人口所得的排名
這跟天母早期的學區問題有關 此外就是依我個人的觀察(還找不到數據來支撐)
天和里雖然是最有錢的里 但天壽里天福里天祿里和三玉里金字塔頂端的居民
所得可能高於天和里 只是天壽里是相對年輕的重劃區 天福里有品質不佳的華琪大樓
天祿里市場邊所得較低 三玉里則是因為行政區劃而難稱一個完整的地區
陽明山陽明里公館里與翠山里(已分割)所得也在這一級 陽明里和公館里的所得
剛好被兩個相反因素影響 陽明里山仔後地區因為相對平坦 人口過多而拉低平均
它有陽明山最多的外來人口 磺溪底有眷村 還有老居民中所得較低主要以餐飲為生者
公館里則是有不少所得較低的自耕農(甚至有些貧農) 拉低了別墅區的所得
翠山里人口集中在中央公教人員社區 這是政府為高級公務員興建的 類似大湖山莊
這一級的石牌各里中 永和里是相對較廉價的天母住宅區 但卻因偏山區而所得素質平均
東華里主要聚落在陽明大學山下 公教人員比率傳統偏高 榮華里全里都是重劃區
文林里則有一些新興的社區
又次一級的地區在天母有蘭雅蘭興德行德華四里 其中較高的蘭雅蘭興兩里在整個天母中
是在地人最多的地方 所得偏低除了高級住宅區中 在地地主有時候不一定是正向因素外
也因為離市場較近 攤販較多 也有一部分是都市更新區 德行德華里里內不少城鄉移民
德行里甚至可說全里的巷弄都需要改建 而曾是中產住宅區的福國路也是曇花一現
很快就被新興的忠誠路取代 同級的里在石牌有五個 其中三個因為鄰近石牌商城地區
因此所得不高 卻也同時因為鄰近天母地區 有不少通勤族 所以所得處在這一個水準上
面積廣大的建民里其實很複雜 舊河道到文林北路間是農地 所得相當低 雖有一些地主
但最富有的地主設籍於此者不多 文林北路以東有些眷村 所得也不高 離文林北路不遠
至於靠近明德站和磺溪的地區 其實所得與榮華里相近 居民型態也類似
至於吉慶里所得水準如此的原因就不明確 不過應該跟建築新舊有關 因為立農街地區
除了吉利里是眷村里 其他里的人口結構差不多
至於最低的一級 大都在石牌 幾乎都是需要都市更新的地區 除了吉利里結構都是類似的
陽明山後山則都還是自耕農社區 其實這些自耕農社區相對下並不窮 但年輕人口外流嚴重
--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