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欽榮Charles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預見「產學共創」之創新價值的發展,未來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上周末,林健正教授發出邀請召集令,包含:林欽榮、趙建銘建築師與陳欣宜音樂家、許伯夷藝術大師與許夫人、林健正教授及聯奇開發黃文昌經理等一同;來者各自分別從台北、新竹、台南、高雄等地,集...
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預見「產學共創」之創新價值的發展,未來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上周末,林健正教授發出邀請召集令,包含:林欽榮、趙建銘建築師與陳欣宜音樂家、許伯夷藝術大師與許夫人、林健正教授及聯奇開發黃文昌經理等一同;來者各自分別從台北、新竹、台南、高雄等地,集合到台南高鐵站區-沙崙綠能科學城,直驅交通大學台南校區,並巡禮即將完工新建成的「台南校區致遠產學共創中心」。
致遠共創中心大樓的主要設計者趙建銘建築師,以及推動這項共創中心大樓終於能從概念化直到現在,即將完工問世在台南校區的真正監造者-林健正教授,他們兩人一路介紹這幢建築物的設計特色與施工重點,以及智慧建築與綠色建築的作法等。這幢建築將以籌設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以及AI學院設置於建築區塊。建築物部分空間則作為產學共創進駐單位;大抵均為國內重要ICT、智慧科技等大廠將其研發與產學單位,進駐於本建築物內,形成一個產業與教育能夠逐步發揮產業新創、深化、支援與產業聚落功能。
林健正教授一直以來就曾經跟我提過,交大台南校區過去3年多以來,有非常快速的成長,主要得力於施振榮學長及張懋中校長,同行致遠,合作無間;施學長正在帶領交大、學術團體、研發界以及產業界的大家,正式締造「產學共創」的新紀元。在施學長和張校長的帶領下,台南校區過去三年有長足的進展,2017迄今,三年之內,先後完成研究生宿舍群及共創中心大樓(致遠樓)。
施學長和張校長擘劃的同行樓也已經完成建築基本設計,同行致遠Twin Buildings將留下可貴的校園精神資產,這些硬體建設其實是為實踐「產學共創」的理念而新增的空間需求。
這歷程,我僅是擔任顧問的協助角色,經由深入了解林健正執行長(負責新校區推動小組)他長年對台南校區籌設、與產業界產學共創的招商以及慎審選擇優質產業界的研發需求的實體發展、以及校區治理工作付出等,可清楚地發現,林健正執行長他跟隨並親眼目睹施振榮學長如何積極奔走,盡其可能協陽明交大合校。施學長始終以最誠懇的初衷來各級中央首長與主管說明產學共創的價值以及高教發展是未來必要的發展模式。
當能深入了解「產學共創中心」的空間生成以及經營模式;即可進一步了解,張懋中前校長拜託施學長協助台南交大校區的發展,所謂協助是1分到99分,都算數,施振榮學長卻用100分的力量在幫忙。施學長發起成立「致遠基金會」, 用意在於校本部有「思源基金會」,台南校區則有致「致遠基金會」。
張懋中校長代表學校和致遠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書,是希望能夠在一個充分授權的基礎上,讓施學長協助台南校區穩定發展,作為產學共創的實驗基地,成為高等教育的典範移轉。此為最核心的目標想像,並希逐步建置發展。
這個周末在交大台南校區,不僅是目睹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的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也更預見台灣產學共創的創新價值的未來發展,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以專業實踐幸福-鄭秀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鄭秀玲委員「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修正事宜公聽會
2019.11.21
【大學校務基金修法公聽會 落實獨立監督機制】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鄭秀玲,針對大學校務基金出現校長球員兼裁判,導致稽核與監督失能的亂象,所提出的「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五條及第七條之修法草案,已於今年11月12日一讀通過。教育部次長劉孟奇也於11月21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對於第七條之修正草案方向表示贊同。
為加速此修法之審議,鄭秀玲委員特於今(21)日邀請台大、清大、陽明、宜蘭、成大、北科大及雲林科大等20多所大學學生會代表,和國立科大校院協進會、國立大學校院協會與媒體等,於立法院舉辦修法公聽會,希望讓各界了解此修法的重要性。
首先與會的台大吳瑞北教授提出,政府一年補助各國立大學的校務基金約560億。於104年馬政府執政時期,吳思華前教育部長竟自廢武功,修正通過「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7條」與「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及監督辦法第6條」。將本來於「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5條」中所規定,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應由校務會議下設置的經費稽核委員會監督的條文刪除。更一舉廢除經費稽核委員會,改為只需置隸屬於校長之專任稽核人員。104年修法後,形成校長是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召集人,且所設置的稽核人員又隸屬於校長下之球員兼裁判的不合理狀況。107年台大和清大校務代表意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曾於校務會議提案改善,但未獲通過。
吳教授指出大學自主不是校長的自主,球員不能兼裁判,他贊成鄭委員修法,使用經費者與監督者必須分開。他希望國立大學校院應掌握其四大面向,透明、問責、參與及效率,開放校務資料,以改善校務行政。
台大王立昇教授也表示,校務基金經費稽核委員可做為學校各部門(包含學院、各處室和學生)與校長間的橋樑,亦可作為學校與外部稽核單位(審計部)的緩衝平台,對於校長的治校可發揮正向的影響。治理權及監督權的獨立行使,是一個組織能否健全發展的關鍵因素。稽核室絕對不能隸屬於校長,亦不能隸屬於教育部,否則不但內部稽核功能無法發揮,更弱化了大學自主自律的機能。
另與會的清大呂忠律教授,則以清大實務的運作指出,現行制度上的缺失,是完全無法達到監督稽核的精神,對於校長也因為現行權責的規定,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是便宜行事後卻無法有效地事後監督與查核。因此對鄭委員所提出的修法內容,呂教授除表示贊同外,也認為唯有這樣的修法,才能讓校務基金的使用管理與監督稽核,有明確獨立的機制功能。
而國立大學校院協會代表成大王效文教授,則提出關於修改第5條成立校務基金經費稽核委員一事,需要考量到各校的狀況不同,希望能給各學校有彈性的作法。
但在場的各校學生代表,則都表示每當跟學校提出資源需求時,如宿舍品質或數量的改善、研究生獎學金補助或學生課外活動支援等,往往校方大都是回應沒有多餘資源或金錢可提供,但當想了解為何校方沒有資源時,卻又常無法得到公開透明的資訊,以了解校務基金使用的內容。加上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內,大部分學校也沒有學生代表參與,因此也無法參與了解校務基金的使用規畫。所以即使如成大有聘請外部專業的會計公司進行稽核,也只是執行費用支出後的審查,但對於校務基金一開始的稽核規劃,及支出後資訊的公開透明等,一樣是無法解決目前監督使用和事後稽核的缺陷,因此與會學生代表一致贊成鄭委員提案修法,以徹底改善弊端。
從公聽會與會師生的意見反應,關於校務基金的修法提案,包含第一,規範各校在校務會議下,應設立常設的經費稽核委員會。第二,經費稽核委員會由校務會議成員推選,召集人由委員互選之。校務基金之管理委員會及由校務會議下所設置之經費稽核委員成員,都應要增加學生代表一名。
陽明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其實我也覺得韓國瑜提出的構想很有意義。目前教育部是有在推動大學生及研究生的學海飛揚及學海惜珠方案,後者就是針對低收入戶的學生。我在高醫大擔任副校長時,也曾經數度受邀擔任審查委員,每次審查都覺得僧多粥少,教育部編列伯經費實太少了。歐盟在2010年就曾經定下目標,希望在2020年達到至少20%的大學生在畢業時有出國擔任交換學生的經驗,可以回來與班上同學分享,這是我之前在陽明大學擔任國際長時就建議陽明大學在申請頂尖大學計劃時就訂下的目標。
陳先生的文章我深有同感,但我也要提醒,在計劃經費時,其實對方學校的學費及宿舍住宿費是不用付的,只要在與對方在簽MOU時註明彼此之間的互惠關係,所以,我相信只要執政團隊有心推動,韓國瑜的政見是可以達成的。
教育部次長,請不要固步自封,專業一點,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