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院長官都蠻擔心院內感染事件,因為疫情下醫療人員感染本來就容易遍地開花
今天來講疫苗施打的預防效果與WHO建議篩檢的一些策略
前陣子疫苗殘劑的爭議,雖然在診所是開放給民眾登記
但是在醫院有一項不錯政策,就將被長輩爽約的第一針,轉為院內員工的第二針
保護醫療體系員工的確優先,因為WHO統計全球染...
最近醫院長官都蠻擔心院內感染事件,因為疫情下醫療人員感染本來就容易遍地開花
今天來講疫苗施打的預防效果與WHO建議篩檢的一些策略
前陣子疫苗殘劑的爭議,雖然在診所是開放給民眾登記
但是在醫院有一項不錯政策,就將被長輩爽約的第一針,轉為院內員工的第二針
保護醫療體系員工的確優先,因為WHO統計全球染疫者有7.7%是醫療人員
今天來分享一下JAMA刊登 "接種疫苗前後,醫護人員中無症狀和有症狀的 COVID-19 感染"
這篇研究來自於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UCI) 健康中心,7月8日刊登於JAMA
於 2020 年 11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共21 週
當然提及此區域都是以莫德納和輝瑞為主
而且當時並沒有Delta變異株
有症狀者的發現與篩檢
每日篩查 CDC 定義的症狀(發燒、疲勞、發冷、所有醫療人員都需要檢查肌肉酸痛、咳嗽、嗅覺喪失、呼吸急促、喉嚨痛、噁心、腹瀉),如果有以上症狀則進行快速鼻咽檢測。
無症狀者的發現與篩檢
每周向隨機選擇的醫療人員(每週約 1000-2500 [10%-25%])提供無症狀檢測邀請。
在冬季病例激增期間,醫療人員病例與全州的盛行率平行
但在第二劑疫苗接種一周後出現分歧。
疫苗接種開始後,58% 的醫療人員(邀請的 9782 名中的 5683 名)在 2 週內接種了第一劑,70%(10748 名中的 7558 名)在 4 週內接種了第一劑。
第二劑開始後,1 週後每日 HCP 病例從 18 例下降到 8 例(減少 55%)
2 週後減少到 3例(減少 84%),3 週後減少到 1例(減少 94%)。
通過無症狀檢測途徑確定的有症狀和無症狀 COVID-19 疾病在接種疫苗後均減少
醫療人員佔了加州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 30%的人口
接種疫苗後,COVID-19 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均迅速且持續地下降。
--
之前有關於 #精準疫調,雖然看來是就是疫調+疫調範圍(匡列範圍內外)普篩
地方政府與中央也有傳出到底是快篩先還是PCR
但是現在卡在施打疫苗的同時,疑似案例要出具PCR陰性證明為優先
所以勢必是要選擇PCR,快篩會卡程序降低效率,現在台北市都是在做PCR了
(所以都是篩檢站,沒有快篩站了)
不過WHO其實也發展出一套關於檢測的建議
WHO區分四種社區傳播狀況下的篩檢方式,給大家參考
也回顧一下我們年初以來篩檢的演變方式
社區內無病例:(邊境防疫階段)
目標在於及早發現病例,防止進入社區
此時僅建議使用RT-PCR來確認病例,不建議快篩
檢驗量能保持在最低限度 (但是也建議預備量能)
保持穩健的旅遊接觸史調查,其實台灣就當時健保卡的機制就符合這一點
有零星病例時
過去 14 天內發現的零星病例,但是沒有展開傳播的證據
目標是防止 SARS-CoV-2 傳播
此時仍使用 RT-PCR來檢測可疑案例
並開始治療和隔離確診或可能感染 SARS-CoV-2 的人
群聚案例時
過去 14 天內發現到的明確群聚病例
目標一樣是防止 SARS-CoV-2 繼續傳播:
此時開疫調很重要
要從有症狀者抓出可能的群聚
此時仍建議使用 RT-PCR 測試
存在社區傳播時
過去14天本土感染廣泛分散社區
目標是“盡可能”通過發現病例防止 SARS-CoV-2 的進一步傳播:
這就是開啟 #廣篩 的時候,開始建議使用 #快篩 與PCR並行
快篩的角色在於增加測試網路
在確診病例盛行率>5%時適合啟用
此時的快篩陽性預測值會提升,減少偽陽性
但是這裡是還沒有講到有疫苗施打併行的狀況
此時追踪有症狀者的接觸疫調
還尤其注重在弱勢群體,或可能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的地區
這裡想像是貧困區、街友聚集地、或是亞洲的市場等等
此時有重症風險的人、衛生工作者、醫療機構住院患者、封閉環境中,例如學校、監獄或長期居住設施,如果檢測能力有限,則建議列為優先篩檢對象,甚至考慮這些範圍的普篩
到此階段,篩檢量能 #去中心化 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只限於幾個實驗室能操作跑PCR判讀
--
所以以上結論,趕快完成第二劑,整個情勢就可以逆轉,更讓人放心
但是隨著變異株隨時盛行可能突破免疫
每個國家為了防止再次社區爆發而儲備檢驗量能,也是勢在必行
陽性預測值盛行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醫院長官都蠻擔心 #院內感染 的事件,因為疫情下醫療人員感染本來就容易遍地開花
今天來講疫苗施打的預防效果,與WHO建議篩檢的一些策略
前陣子疫苗殘劑的爭議,雖然在診所是開放給民眾登記
但是在醫院有一項不錯政策,就將被長輩爽約的第一針,轉為院內員工的第二針
保護醫療體系員工的確優先,因為WHO統計全球染疫者有7.7%是醫療人員
今天來分享一下JAMA刊登 "接種疫苗前後,醫護人員中無症狀和有症狀的 COVID-19 感染"
這篇研究來自於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UCI) 健康中心,7月8日刊登於JAMA
於 2020 年 11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共21 週
當然提及此區域都是以莫德納和輝瑞為主
而且當時並沒有Delta變異株
有症狀者的發現與篩檢
每日篩查 CDC 定義的症狀(發燒、疲勞、發冷、所有醫療人員都需要檢查肌肉酸痛、咳嗽、嗅覺喪失、呼吸急促、喉嚨痛、噁心、腹瀉),如果有以上症狀則進行快速鼻咽檢測。
無症狀者的發現與篩檢
每周向隨機選擇的醫療人員(每週約 1000-2500 [10%-25%])提供無症狀檢測邀請。
在冬季病例激增期間,醫療人員病例與全州的盛行率平行
但在第二劑疫苗接種一周後出現分歧。
疫苗接種開始後,58% 的醫療人員(邀請的 9782 名中的 5683 名)在 2 週內接種了第一劑,70%(10748 名中的 7558 名)在 4 週內接種了第一劑。
第二劑開始後,1 週後每日 HCP 病例從 18 例下降到 8 例(減少 55%)
2 週後減少到 3例(減少 84%),3 週後減少到 1例(減少 94%)。
通過無症狀檢測途徑確定的有症狀和無症狀 COVID-19 疾病在接種疫苗後均減少
醫療人員佔了加州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 30%的人口
接種疫苗後,COVID-19 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均迅速且持續地下降。
--
之前有關於 #精準疫調,雖然看來是就是疫調+疫調範圍(匡列範圍內外)普篩
地方政府與中央也有傳出到底是快篩先還是PCR
但是現在卡在施打疫苗的同時,疑似案例要出具PCR陰性證明為優先
所以勢必是要選擇PCR,快篩會卡程序降低效率,現在台北市都是在做PCR了
(所以都是篩檢站,沒有快篩站了)
不過WHO其實也發展出一套關於檢測的建議
WHO區分四種社區傳播狀況下的篩檢方式,給大家參考
也回顧一下我們年初以來篩檢的演變方式
社區內無病例:(邊境防疫階段)
目標在於及早發現病例,防止進入社區
此時僅建議使用RT-PCR來確認病例,不建議快篩
檢驗量能保持在最低限度 (但是也建議預備量能)
保持穩健的旅遊接觸史調查,其實台灣就當時健保卡的機制就符合這一點
有零星病例時
過去 14 天內發現的零星病例,但是沒有展開傳播的證據
目標是防止 SARS-CoV-2 傳播
此時仍使用 RT-PCR來檢測可疑案例
並開始治療和隔離確診或可能感染 SARS-CoV-2 的人
群聚案例時
過去 14 天內發現到的明確群聚病例
目標一樣是防止 SARS-CoV-2 繼續傳播:
此時開疫調很重要
要從有症狀者抓出可能的群聚
此時仍建議使用 RT-PCR 測試
存在社區傳播時
過去14天本土感染廣泛分散社區
目標是“盡可能”通過發現病例防止 SARS-CoV-2 的進一步傳播:
這就是開啟 #廣篩 的時候,開始建議使用 #快篩 與PCR並行
快篩的角色在於增加測試網路
在確診病例盛行率>5%時適合啟用
此時的快篩陽性預測值會提升,減少偽陽性
但是這裡是還沒有講到有疫苗施打併行的狀況
此時追踪有症狀者的接觸疫調
還尤其注重在弱勢群體,或可能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的地區
這裡想像是貧困區、街友聚集地、或是亞洲的市場等等
此時有重症風險的人、衛生工作者、醫療機構住院患者、封閉環境中,例如學校、監獄或長期居住設施,如果檢測能力有限,則建議列為優先篩檢對象,甚至考慮這些範圍的普篩
到此階段,篩檢量能 #去中心化 非常重要
千萬不要只限於幾個實驗室能操作跑PCR判讀
--
所以以上結論,趕快完成第二劑,整個情勢就可以逆轉,更讓人放心
但是隨著變異株隨時盛行可能突破免疫
每個國家為了防止再次社區爆發而儲備檢驗量能,也是勢在必行
陽性預測值盛行率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接到民眾的訊息說著今天是令人心力交瘁的一天。
不單單指的是苗栗新增確診數攀升,#大規模篩檢畫面令人感到震驚,彷彿昨天我強烈提醒縣府做好配套措施都成為雲煙。手機裡傳來許多鄉親的訊息,群聚感染隨著資訊的不透明,也讀出大家訊息顯露的莫名焦慮。
更奇怪的是,疑似連新竹京元電子總公司、銅鑼廠房的員工,都一車車的載到竹南來篩檢。種種亂象,甚至在網路上被人戲稱為是在開園遊會。
現在甚至連內部的員工,面對這樣的情況,都共同發出害怕的聲音。
📌快篩完就沒事了嗎?
快篩的概念涉及到幾個名詞,也就是敏感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等等。
聽起來有點抽象,我們就以CDC的羅一鈞醫師曾經舉例的條件,依高醫大的董宜青副教授的說明為例,盛行率10%左右的地區,試劑98%的敏感度及特異性,#以此計算每1000人會出現18名快篩偽陽、#2名快篩偽陰。
因此,即便今天的快篩是符合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假定的『高盛行率、高風險族群』的快篩條件,仍會有出現相當的偽陽性及偽陰性的問題。
📌快篩完之後還是要正常上班嗎?配套呢?
按照現有的快篩站個案處置流程,快篩完若是陰性,在PCR檢定完成前,僅需要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在沒有出現症狀、配戴口罩的情況下 #仍要正常上下班,也引發大家擔憂。
因為目前了解的情況,在許多廠區都有無塵室『#禁止配戴醫療口罩』的問題產生,這個問題如何防護?會不會使偽陰性的個案成為社區感染或群聚感染的破口?#建議主管機關一定要釐清!
🔹再來就是『偽陰性』的問題也考驗著防疫工作。
🔹另外針對『偽陽性』的問題以及『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縣府 #一定要能做好一人一室的隔離,避免明明是健康的人,反而因為防疫隔離措施不當遭到感染。
📌因此,我與王婉諭委員具體建議:
1️⃣若是經過衛生局的專業判斷,認為此案的傳播情形嚴峻,甚至有公司內部跨部門的群體感染風險,有設立快篩站必要,更應該遵循最基礎的防疫原則,避免員工分屬不同區域的大規模移動,落實分區設置、分批、分流的必要性。
2️⃣關於移工是否有住在同一宿舍但派駐不同公司的狀況,縣府應該進行明確疫調,儘速了解接觸情形,並且擴大匡列以阻斷傳播鍊繼續擴散。
.
防疫仰賴的是地方與中央主管機關的研判與籌劃,#千萬不能讓企業必須自行摸索,恐怕也變相將這樣的慌亂蔓延到社區。
我和縣民呼籲苗栗縣政府站出來,清楚說明防疫計畫、篩檢配套專業指導。
我也透過中央的 邱顯智委員及王婉諭委員,強烈建議指揮中心積極協助縣府後續跨區域醫療資源協調,並且針對鄉親呼籲的『#停工標準、#相關配戴口罩標準』儘速訂定明確的『#企業快篩指引』。
越是嚴峻的時刻,越是需要清楚、透明、正確的資訊,才能跨越這波疫情危機。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陽性預測值盛行率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3高雄1例確診 不公布足跡】
■新增一例案9566,為居家隔離中個案(5/19以後就隔離了)。傳染源為先前的案2529有5天台北旅遊史,確診後全家隔離,其家人案2714後來也確診,為家庭群聚。
■早餐店群聚已篩檢194人,未再有陽性個案。
■長照工作人員迄今489人所有PCR檢驗都是陰性。
■串門子等多起群聚感染第三圈667人PCR檢驗都是陰性。
#其邁教室又來了:盛行率低的時候,快篩的PPV(陽性預測值)會很低。
■案2069到鳳山地下賭場打麻將事件,近一步追查這個案5/10~15天天去賭場,賭場老闆案6771也沒有吐實,且麻將打到5/19,故也會重罰30萬,並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13條(20-200萬罰金,2年以下有期徒刑)移送法辦。
#政策說明
■雙北疫情仍然嚴峻且有向上趨勢,本市零星群聚目前溯源均為雙北傳入。
■非同住者的沒有必要往來和社交活動(打麻將等)先行停止。
■端午節請先停止南北移動,改用視訊團聚,母親節的移動已造成多起感染案例。
■染疫不是個人的錯,疫調誠實與配合隔離都是防疫英雄,但隱匿疫調就是犯罪行為。
■市場規範已上軌道,公有零售市場攤商3個月規費全免,垃圾清潔費免收。
■醫療整備:感染科醫師與胸腔科醫師專家訪視轄內各中小醫院、住宿長照機構全面快篩、醫事人員接種疫苗已達46690人、地區醫院採檢與化驗量能強化。
■明天晚上前會把這批27000劑打完,目前11566劑(43%),這批涵蓋更多防疫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