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 單集推薦 #7:厭世、男性主義、各有幸福
2019 年 12 月第四週(和第三週後半)
(封面:光頭葛格翻唱《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1220
主題|Ep07-用聽的A片!揭開60年代黑膠(Vinyl Record)裡的情色秘密!
節目|別叫我文青
...
👂
Podcast 單集推薦 #7:厭世、男性主義、各有幸福
2019 年 12 月第四週(和第三週後半)
(封面:光頭葛格翻唱《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1220
主題|Ep07-用聽的A片!揭開60年代黑膠(Vinyl Record)裡的情色秘密!
節目|別叫我文青
60 年代情色黑膠是「台灣好色」發起的募資計劃,他們也有上《潤男的Room》宣傳,讓我有點訝異,台灣似乎還沒有什麼募資團隊上過 Podcast,更何況是選擇複數的曝光管道。
這集放了一小段情色黑膠,就像打開口述影像看 Netflix,不過要情色得多。
1220
主題|百靈果Bonus: 閒聊Greta Thunberg 。當網路上謾罵一個小女生的人比批評習近平的人還多的時候...
節目|百靈果NEWS
Kylie 和 Ken 真的是對 Greta Thunberg 這個人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除了節目提到還特別做了一集 Bonus。
我很多關注政治的朋友不喜歡 Greta Thunberg,《時代》雜誌把她而非香港抗爭者選為 2019 年度風雲人物更讓這個瑞典女孩成為眾矢之的。坦白說我一開始也有點不滿,後來看了一些資料,反而開始改觀,也重新思考自己的評價是否公平。討厭 Greta Thunberg 可以聽聽Kylie 和 Ken 的看法。
1221
主題|重磅廣播 – 152.北京限時消滅大型犬?中國「限狗令」的執法爭議
節目|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這集討論北京充滿爭議的「限狗令」。北京通州區警方「所有樓房一律不得養大型犬,限三日內自行處置」的公告在我的朋友圈引起一陣怒火,如果認真查證,其實會發現不少疑點。中國作為極權國家固然能隨意發佈不合理的法令,從執行層面來看,卻有各種陽奉陰違的情形,這點很有趣。
1224
主題|專訪鄭宜農談《給天王星》+ mini live 空中現場
節目|耳朵借我
馬世芳訪談農的新專輯《給天王星》,中間聊到〈就算我放棄了世界〉這首的創作源起,她說:「這首歌寫的時候剛好是厭世這個字很流行的時期,那我就在想,一直這樣厭世下去也不是辦法,當然厭世 OK,厭世完全沒問題,但你們真的想要一直處在那嗎?我覺得好像不是,其實你們會表達出厭世這個東西是想要被別人傾聽吧,是想要被別人了解吧,其實你們根本就不想被放棄吧。」
我大概了解「厭世」,對相關作品有些能共鳴、有些無感。好愛農的詮釋,對這個概念多懂了一點。
1224
主題|S1E4 - 愤怒的男人除了忍和爆发还有什么选择?
節目|Man立
《Steve说》主播 Steve 和男性魅力教練廣敏合作的新節目,推薦臺灣男生特別去聽聽看。
《Man立》是一個帶有男性主義色彩的節目。你可能會注意到我使用「男性主義」這個詞,目的是為了和父權主義區別,就像女性主義,男性主義有很多流派,但基本的概念都是關懷受到父權體制壓迫的男性 / 女性該如何反抗。
這集談男性可以如何和自己的憤怒相處。我認為很重要,畢竟身為男性真的很少有機會可以學習處理情感,很多男性只懂得不斷壓抑,直到無可挽回爆炸。
Steve 提到很多人會對「從不生氣」沾沾自喜,哇,這個真的超級戳中我,我也曾經以為自己不會兇別人代表修養很棒,後來才慢慢意識到健康的表達情感反而更不容易。
1225
主題|人生晚長EP84:2019年離開人世的文化英雄
節目|呱吉
這集談 2019 離開人世、對世界帶來重要影響的文化英雄們。我想推薦你們聽最後二十分鐘左右、呂鴻志談光頭葛格那段(順便告白我是火燒島歌迷),這個純粹的創作者值得更多人認識。
上面我提到男性很壓抑,不擅長處理情感。很多人直到光頭葛格去世都還以為粉絲們把他當成一個丑角。不是的,光頭葛格非常努力在喜歡自己,他給了很多不擅表達痛苦的男生,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1228
主題|【020】对话黄执中&傅首尔:如果把《奇葩说》当成人生指导,你就会特别痛苦
節目|GQ Talk
中國辯論節目《奇葩說》的兩位選手談錄這個節目的心得,特別有趣地方是黃執中,作為宗師級的職業辯手,他在這個帶有辯論元素(而非辯論比賽)的真人秀有很多地方得適應。
黃執中提到他為什麼喜歡《奇葩說》:「不管票數怎麽壓倒性,都有人為另外一方去說些話,這可以避免這個世界越來越極端。最怕就是我是 90%,你是 10%,然後把這 10% 妖魔化,一講話就是你又幫他們洗地,這是不對的。」
1230
主題|第二十七集| 讀會書《解套》:把「情慾」和「成家」脫鉤,對慾望誠實互相協商,能解決許多社會問題。ft. 譯者 elek
節目|潤男的Room
《解套》是關於各種家庭樣貌(同志家庭、多偶制、走婚)的民族誌。打破一對一親密關係和既有家庭形式的想像很重要,這些關係有好的地方,但未必適合所有人。
在同性婚姻受到保守勢力反撲以前,臺灣曾經存在伴侶、多元成家這些新的想像,希望未來的某一天,這些不同的幸福樣貌能真正被看見和接納。
之前就聽潤男說他想嘗試讀書節目,和以前著重約砲、性愛相比,這次無疑是個調性的突破,後面加入討論的朋友坦白說讓節奏有點跑掉,但我很期待下一集。
陽奉陰違三日月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身障者求援 常換來痛心的冷漠
鄭國成/瘖者、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圖為示意
適逢十二月三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國內有誰調查關心「身障者幸福指數」?執政者是否自省有何建樹?身健者究該如何正視此議項?
筆者從小學到博士求學時期,幾番因聽障問題據實發出求援,換來卻是痛徹心扉的冷漠回應:「他們有欠你嗎?你聽力不好是老師、同學的責任嗎?」「你有沒有想過:殘障福利制度對一般人而言也是霸凌。」「是你要想辦法融入制度,不是去改變制度。」
去年十月,台南發生高工聽障生無端遭受同學巴頭掌摑,嘲諷娘親是否智障事件,諸君可知我小六曾被同學從後突擊脫褲露鳥?相關單位迄今對校園學習環境改善多少?往昔我曾遭英文老師當眾指責:「你是拉下全班月考平均分數的害群之馬!」莫言我記仇,當下公然遭辱窘迫之痛,是至死方休啊!
即使學生完整表述需求,後果多是緩不濟急或石沉大海;或有下文,卻遇執行者陽奉陰違,徒呼負負!筆者曾花費廿餘年奔走呼籲:「必修科必須符合人性」,好不容易遇到開明教育部長蔣偉寧,因其母罹患老人性後天失聰,頗能感同身受聽障之苦,未久發文各校:不得對聽障學生強制外語必修,然風行未必草偃啊!
如今我為人師表,教學生涯中曾教過兩位全盲學生國文課,深切體會視障生缺乏「唇紅齒白」、「藍天白雲」、「透明」、「混濁」、「漸層」等顏色、物性之概念;其餘肢障者、腦麻者、地中海貧血症者之於體育課,何嘗不也充滿顛躓坎坷?身障學生面對「聽健教師以自我本位教學」、「聽健同儕以自我認知溝通」情境之苦悶,豈是生理健全家長、職掌教育大權者所能知曉?
社會亦缺乏友善環境,以新版身心障礙證明卡為例,較諸舊卡少了「障別欄」。然而聽語障者、地中海貧血症者…外觀好手好腳,常在辦事交涉時被人用狐疑眼神端詳半天,這種尷尬局面是誰製造?透明口罩不是已研發製造嗎?怎未推行車站、醫院、銀行、學校…第一線人員配掛?解決此事究竟有多困難?
試問:《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施行已久,各公家機關光是進用身心障礙人員法定人數可有落實?再如:若非先前發生台大學生陸續跳樓事件,政府會主動關心學生與諮商師比例嗎?再則:筆者去年七月曾於民意論壇發表《先檢討稽查逃票制度吧》建議台鐵改變制度,然我迄今仍然飽受睡夢中被拍醒之驚嚇!
身障者其所以會求援,無非希冀改變現狀,移除荊棘;其所以不求援,莫非對僵化制度說了白說而心灰意冷!
陽奉陰違三日月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陸一天確診…H7N9入侵 見證我落後防疫
2017-02-05 23:45聯合報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台中市)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H7N9流感確定病例,疾管署呼籲,大陸處H7N9流感高峰期,民眾前往旅遊洽公宜避免接觸禽鳥。 新華社
今年台灣首例境外移入人類H7N9感染病例已經疾管署證實了。這是廣東台商回高雄過年,一月廿五日以類流感發病,廿九日出現肺炎,二月三日送檢,次日證實為H7N9。中國人常說一葉知秋,由這個病例的發現與處置,可以看出我國防疫體系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先回顧一下二○一三年上海發現的全球首例H7N9病例,三月廿四日一名老先生重症肺炎住院,醫師由病史中問出他二個兒子也是肺炎,立即就以傳染病送檢,廿五日就經疾控中心證實為H7,廿八日證實為H7N9,廿九日病毒全基因解讀完畢。
上海對於這全球首例病例以一天時間就診斷出來,高雄這次世界第N例病例,竟然在旅遊史如此明顯的情況下,在類流感症狀出現後第十天、重症肺炎出現後第五天才證實,這種水平真是丟臉丟死了。
顯然高雄的醫療院所發條鬆了,為什麼會鬆?因為督導的衛生局及當區的防疫指揮官沒有去盯,都該受到處分。目前必須付出的代價是要追蹤一百零八個接觸者,這還是小事。如果這次出現的是MERS,那會回報的是全國的感染爆發,因為上次韓國MERS感染爆發,正好也是延誤了十天才確診的。
疾管署對此病例的處置,也有討論空間。H7N9是一個不會對雞隻造成死亡的病毒,由於此病毒的基礎結構來自家禽中常見的無毒病毒H9N2,正因為如此,如果不幸讓H7N9病毒在家禽中著床,二種病毒就會在家禽中進行基因交換,這就是所謂的基因調頻。此現象若不打斷,輕則會像中國大陸人類H7N9一直沒法斷根,重則會在台灣創造出另個超級流感病毒。
所以當發現一例人類H7N9病例時,並不是搞搞接觸者監控就好了。更重要的是禽鳥監控,這禽鳥可不是指野鳥,而是市場上及養禽場中的健康禽鳥。這方面除了監控難度高之外,還要協調農業、經濟單位一起執行,這些都是疾管署不敢碰又不想碰的單位。更何況這樣的監控是要經年累月持續執行的,疾管署要辦到是有難度的。
如果禽鳥監控做不來,好歹也要厲行市場禁宰活禽,斷絕人禽及禽禽介面。但是自從中央力推市場禁宰活禽政策之後,城市地區還好,一些農村地區根本陽奉陰違,這些都是要在發現第一例病例後加緊力道去執行的,我們在這個病例中,完全沒有看到這樣的作為。這些都是讓我不禁要說出一葉知秋的原因,再不好好做不但是傳染病防控的秋要來了,冬也相去不遠了。
現在開始做還不算太晚,只要能厲行醫事人員教育訓練,處分相關失職人員,增強市場及養禽場禽鳥H7N9病毒的監控,嚴查市場禁宰活禽,應當還有挽回的空間。
另外,國光公司已經有了H7N9疫苗,疾管署應積極與國光公司合作進行疫苗的先期臨床試驗,以便在真有疫情來襲時能立刻派上用場,畢竟傳染病疫苗是項國防工業,想要企求他人賣你疫苗,那絕對是有錢也買不到的。自己國家的疫苗廠是要保護的,而不是打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