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陽台種榕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陽台種榕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陽台種榕樹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概是知道盛夏不久就要終章, 所以蟬兒死命地發出聲響, 也喝采即將結束的燦爛短暫。 再高一個聲部的是烏秋一家子, 牠們在我家旁邊的一顆大榕樹上築巢, 三不五時就會在我的窗外呼叫。 最煩又最親切的莫過於老鷹了, 假日補眠的時候都會被牠們飆高音的聲線給吵醒, 只要牠們在天際逡巡,就會發出阿阿阿的叫...
陽台種榕樹 在 dorali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00:32:29
每次買蘭花回來 花謝了我就丟了 媽媽説妳放著澆澆水它還會開花 陽台留著5.6盆一年半載了 葉子還在就看起來根本不會開花 有一天就拿了2盆綁在我的榕樹上 其實是想替榕樹的樹幹檔點太陽 蘭花澆水的時候 水流也順便滋潤了樹幹 當做是共生 平常也沒怎麼管這蘭花 有一天,就蹦出一朵白色的蘭花 還帶著5.6個還...
陽台種榕樹 在 何安妘 x 頑皮妮妮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22 18:15:12
嗨(⁎⁍̴̛ᴗ⁍̴̛⁎) 我來惹~ 紀錄11/1 早上九點半在台南的有時甘杯,參與「二十四節氣_霜降茶席」演出。 跟音樂人相約早上九點的演出,簡直是瘋了。凌晨還在酒吧小慶功討論一番,隔天文劭一早的訊息就是: 「好累 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當我們從住宿的地方,看到比我們更早到門...
陽台種榕樹 在 寫字布耀霆(極度可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3:40:03
⠀ 老師,您好走😔 ⠀ ⠀ 蘆葦地帶 ◎ 楊牧 ⠀ ⠀ 一 那是一個寒冷的上午 在離開城市不遠的 蘆葦地帶,我站在風中 想像你正穿過人群—— 竟感覺我十分歡喜 這種等待,然而我對自己說 這次風中的等待將是風中 最後的等待 ⠀ ⠀ 我數著陽台裏外的 盆景,揣測榕樹的年代 看清晨的陽光斜打 一朵...
陽台種榕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概是知道盛夏不久就要終章,
所以蟬兒死命地發出聲響,
也喝采即將結束的燦爛短暫。
再高一個聲部的是烏秋一家子,
牠們在我家旁邊的一顆大榕樹上築巢,
三不五時就會在我的窗外呼叫。
最煩又最親切的莫過於老鷹了,
假日補眠的時候都會被牠們飆高音的聲線給吵醒,
只要牠們在天際逡巡,就會發出阿阿阿的叫聲,
每次叫聲都伴隨著拖長的尾音。
這就是在基隆生長的我,
從小到大聆聽的夏日三重奏。
今天的陽光有點強,或許有那麼一些刺眼。
在陽台蒔花弄草,跟植物們一起曬曬太陽,
伴隨著夏日三重奏,
也是一種簡簡單單的幸福吧,
我對自己說。
陽台種榕樹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神
(刊登於本期《字花》雜誌。)
+
神走了。
回想起來,是一波迅速且確實的撤離。當世界挺過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每個國家開始緩慢重整秩序,國與國之間試著重新串連起來的忙亂中,神早一步離開了。
最先發難的是小鎮的某一個乩身,連續數週,她先是感覺訊號斷斷續續,難以連線,傳來的訊息十分破碎。最慘烈的那次也是最後一次,降駕到一半,突然沒了。像是拔牙手術中途,麻醉全消的清醒,她站在主殿前,切實地感到孤身一人,遠方的訊號源,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她繞圈圈,她踱步,她重新來過,皆無用。
起初沒有人相信她。宮廟裡的其他人快速推論,果然還是不能用女性乩身。
狀況漸漸傳開,其他仍舊可以問事的所在,問出來的全部背道而馳,甚至出現異象。沒過多久,連異象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困擾無解的時刻該怎麼辦?人們於是更加依賴大數據。
年復一年,許多詞彙逐漸被堆疊成另一個語義。
課堂上,老師詢問眾學生,信仰是什麼?幾乎同一時間,桌前投射出大小不一的圖案。許多相似的,是目前當紅的歌唱團體成員,也有知名演員,漫畫人物,甚至有政治人物。老師笑著一揮手,虛空就被收拾,連殘影都不剩下。光是消除殘影,就花了多年技術去研究,飛蚊症不再是教師必有的職業傷害。
教室的主畫面出現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神明塑像,老師解釋,不很久以前,有過供奉這些偶像的信仰。人們會在廟宇、教堂、禮拜寺等空間,對著實體的偶像、象徵物,或者一面牆壁進行儀式,在此尋求問題的答案,甚至心靈的平靜。文化課的基本教材大致如此,下一課談民族。
要不要對十歲左右的學生施行傳統教育,官方與民間數度激辯。支持者認為,需要理解舊社會的文化建構,才是真正的文化教育。反對者則認為,對年幼的兒童談論傳統信仰,只會造成人格養成的混淆。最後得出一個折衷版本,教,但不深入教,以概論的方式帶過。反正這是資訊全面平權的時代,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行查詢。
放學時間,學生們各自回家,沒有路隊,三三兩兩地走。交通工具會自行偵測並避開生物,安全系統不斷精進升級,車禍早已經是歷史名詞。iGod系統覆蓋率在多年前已達100%,內化的生命體徵檢測裝置,讓人類的壽命一口氣延展至自然的極限。再長就進入器官複製的道德議題,仍屬爭論不休的領域。
十歲的小甯在放學途中路過舊城區,附近居民習慣將不要的傢俱物件丟棄在此地,小甯跟同學們喜歡來此做尋寶遊戲。空地中央有棵大榕樹,枝葉橫生,成為整年暑熱的最好遮蔽。
此地的更新計畫在多年前擱置,連棟大樓的後半部已被拆毀,卻意外保留前半的結構體。從正面看過去,一樓的店招外觀狀況良好,服飾店櫥窗仍有展示商品,雜貨店玻璃罐內的糖果零食鮮豔有光澤。抬頭看,某戶前陽台,竟還有緊急搬遷來不及收回的兒童衣物,另一戶陽台的植物,在無人照料下,照樣發出新葉。孩子們也曾試著進入空置的大樓,無奈四面八方均被封死,無處可入。整排大樓就是一座巨大的展示櫥窗,成為本城的特色文史景點。
小甯在新增的物件山中,看見一張熟悉的臉。她小心翼翼將整尊塑像挖出,一查,原來這個長鬚金袍的塑像名為福德正神。她趕著回家,無暇多做處理,將塑像藏回了衣物堆。
隔日為校外教學,全班去參觀博物館。有佔滿整間展覽室的電腦主機,可以實際敲打出聲響的鍵盤,還有巨型的實體螢幕。走到最後一個展間前,導師問,手機是什麼?眾人皆舉起手。導師笑著說明,過去的手機真的是一種機器,過去的人需要靠實體的機器通話以及查詢。
導師帶大家走進挑高三層樓的巨型展間,世界上最後一批被使用的手機,被灌膠封存成一座小山。帶著神秘光澤的牆面,盡數由過往的手機拼貼而成。導師指著其中一款機型,懷念地說,他用過這種機器與人通話。
導覽的空檔,小甯忙著跟同學們討論她的新發現。有人很快地查到福德正神又名土地公,找出各式各樣的圖像。從這些圖像他們歸納出,土地公常常待在樹下的小空間。
放學後,他們用廢棄桌板跟石塊,在榕樹鬚根的小洞搭出屋頂,將塑像放了進去。沒有特別說出口,但他們隱隱感覺到,這個新遊戲不能讓成人參與。孩子們開始特別留意周邊,帶來可用的資源以裝潢樹下的小房間。
遊戲在不久後碰到了瓶頸,他們不知道該搜尋什麼才能獲得更多資訊。下課後他們圍著老師,詢問課綱裡沒提到的許多細節。老師拋出了新詞彙:「祭拜」。
板材好找,他們用撿來的小板凳作為供桌,將吃剩的營養午餐、挑食不吃的水果,擺放在土地公桌前。香爐則實在難尋,翻找過舊城區的廢物堆,還是沒有近似之物。他們決定電繪,再趁著導師不注意的空檔,將香爐立體列印出來。形體可模擬,氣味難再製,拜拜用的線香實在遍尋不著,也難以製作。他們拔了一些長型的堅韌野草,硬是立在香爐裡。
他們不時來樹下遊玩,帶來吃食,強化空間結構。沒有新的遊戲玩法,小廟倒是愈來愈像樣。
某日有人在樹洞裡撈到十元硬幣,這個國家不採用實體貨幣已經很多年了,想必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遺留物。以圖像搜尋得知,幣面上的頭像惡名昭彰。他們不懂,為什麼要將這樣的人物到處流通?不過這一點點疑惑,很快就被其他資訊掩蓋。他們發現硬幣可以用來跟土地公溝通,一正一反代表正面意涵,若兩正或兩反,則是失敗。他們胡亂地發問,發現答案意外地準確。
小甯不信,開啟當日分發的作業檔,投擲硬幣問著選擇題,A、否,B、否、C,是。或者也有緊湊的,A、是。每一次回答,右上角都跳出正確的綠色圓圈。土地公的答題正確率是百分之百。
消息漸漸傳開,高年級的學長姐們也會來此,使用珍貴的硬幣與神溝通。問的問題更為抽象了,通常都是喜歡或暗戀的是非題。
問神的小隊愈來愈長,小廟前堆滿小學生們熱愛的吃食,不意外地都是甜食,布丁、巧克力、汽水,孩子們的每日攝取糖量被嚴格控管,多餘的食物在此堆成一落落小塔,想要的人可以自行取用。畢竟這是個無人在乎的舊城區,孩子們以自己的規則維持秩序。
他們也想過要找出更多土地公,可以比較順暢地消化這些問題。小甯搜尋過資料庫,問過老師,甚至大費周章去圖書館翻找古舊的紙本書籍,沒有人知道其他神像的下落。
由宗教場所改建成的健身中心,也找不到蛛絲馬跡。屋頂上的剪黏或是門片的畫作尚在,那是作為傳統藝術保存的項目,但神像們似乎全員消失。神離去後,信仰退潮,作為具體代表的神像一波接著一波消失了。人們懼怕未知的內裝,也曾經轉化成憤怒,神像被丟棄在各處,在河流中漂流,堆成垃圾山,最常見的,是直接丟在香爐裡焚香一併燒毀。時至今日,健康才是最普遍的全球信仰,所有的儀器都不斷在創新前進,唯有肉體,仍舊需要傳統方式的鍛鍊。
也不是一無所獲,小甯在厚厚的民俗信仰書籍中,翻到另一個突破的可能。
秋高氣爽的下午,放學的小學生們再次聚集在榕樹下,小甯指揮大家鋪平榕樹前的沙地,要非常平整,非常一絲不苟。接著她點名兩個牢靠的高年級生,一左一右,輕輕扶住木椅的兩邊。
如同丟出一個短訊那樣的輕鬆,小甯問:你好嗎?
樹上有電子蟬的叫聲,風吹過來有焚燒過什麼的味道,大概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或者沒有,在漫長的沉默過後,椅子笨拙的移動,然後停止。眾生探頭,無人參透這個神諭的用意。
沙地上有淺淺的痕跡,上書:QQ。
(全文完。)
陽台種榕樹 在 何安妘x頑皮妮妮 An-Yun Ho x Wanpinin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紀錄11/1 早上九點半在台南的 有時甘杯,參與「二十四節氣_霜降茶席」演出。
跟音樂人相約早上九點的演出,簡直是瘋了。凌晨還在酒吧小慶功討論一番,隔天文劭一早的訊息就是:
「好累 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當我們從住宿的地方,看到比我們更早到門口大力揮手的友人,得知他們為了來看演出,凌晨三四點從中壢開車到台南,直接整晚沒睡,就有點不知道現在到底最累最瘋的人是誰了。
看著忙進忙出的有時甘杯闆娘,筱蒨,聽說二十四節氣茶席辦了四年,等於每十五天一個輪迴準備,看到現場茶師精心準備的茶具、茶葉、點心,小小空間擠滿人,溫暖柔軟的氣氛,忽然有種「好好生活啊」的衝擊感。
後來我怕暖嗓太吵而走出陽台,看見前一天被青年旅社失敗隔音弄失眠的克里夫,也正專心彈著琴發聲暖嗓,忽然有點感動(點很低?)。
接著從筱蒨的解釋,才明白茶席的演出,我們三組分別代表三種茶的顏色,克里夫是黃色,文劭替我和大錢這組選了粉紅色(?),最後是文劭跟史丹,我直接忘了什麼顏色(好誠實?)。
筱蒨每一段會先介紹完代表色的茶,開始沖泡時,代表色的組別演出也跟著開始。
演出就像是在茶壺中舒張的花朵茶葉,在空間渲染開,空氣中有著淡淡茶香,現場參與茶席的人們,專注著感受,雖然座席並不方正,但我站在空間的中心,卻能細細地感受到席上人們的專注,四面八方落在我身上。
我和大錢的表演段落,直接現場選了在店裡的繪本,剛好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小松鼠與老榕樹》,作者是台南在地人周見信,他的文字配著圖畫,擲地有聲。
話說因為不插電,大錢的口技怕使不上力,現場借了筱蒨工作室裡的手作陶瓷杯來擴聲,超浪漫。
最後很愉悅地與文劭、史丹、克里夫、大錢,一起玩了<Too late too die young>這首歌,為那天趕場北返做了一個餘韻猶存的總結,來不及聽到大家更多的回饋,就飛奔去高鐵站了。
該怎麼說呢?雖然是去演出,但我真的被台南除濕一番,又回到台北繼續吸取濕氣了。
先附上離開前友人們的大擁抱,抱到我直接從畫面消失只剩帽子,我愛你們。
照片第2.3.7.15張,是有時甘杯的攝影師柏均,其他張是攝影師禹彤唷:)
再推一下~~台北場見。
11/15 《 雨停出來走走,專輯導讀劇場「Rapunzel Let’s radio」 文劭x安妘x史丹,台北場 feat. Chita Lululu 》
地點:知了semi salon
時間:14-16
售票:https://reurl.cc/N6Dv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