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陸紀康黑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陸紀康黑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陸紀康黑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陸紀康黑道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大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次直播大綱出爐囉,莫名其妙被分成上下兩集。 然後感謝今晚斗內大德:鰻魚、廣、W、Ler-Pwu Lechot與姜紀謙!! 上集目錄: Part One.... I Can’t Breathe IPO!!! 4:00 有沒有懷疑,為何小丑電影上映後,香港與美國就開始暴動?莒光教條? 8: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

  • 陸紀康黑道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1 00:03:27
    有 231 人按讚

    本次直播大綱出爐囉,莫名其妙被分成上下兩集。

    然後感謝今晚斗內大德:鰻魚、廣、W、Ler-Pwu Lechot與姜紀謙!!

    上集目錄:

    Part One.... I Can’t Breathe IPO!!!

    4:00 有沒有懷疑,為何小丑電影上映後,香港與美國就開始暴動?莒光教條?

    8:10 CIA與好萊塢及主流媒體的合作案例

    11:50 我住亞特蘭大老姊跟我說,9點開始宵禁、明尼蘇達8點,符合濕兒的大監控社會預測

    15:00 為何法國、香港與美國的暴動,都有單眼符號?
    -沒人管病毒哪來的、香港被放鴿子、

    18:30濕兒還說過時麼,社會信用體系除大監控外,還要.....答對了,電子貨幣!

    19:34那麼巧,被壓的Floyd懷疑用「假鈔」;還有鈔票到處都有病毒;那好吧,以後多用電子貨幣吧!

    21:04 未來災難走「複合式」,我前個4開始預測,6月開始會有:病毒、社會動盪、地緣衝突、貿易戰、金融危機已經陸續到位

    24:51 不排除6月開始,就會有人探討數位美元的使用;100趴符合我的新冠濕七點中,4月中國消失;6月全球消失,然後大玩電子貨幣

    27:00 那麼巧,2014年一次 I Can’t Breathe;2020再一次?你也知道,經典老歌好賣,可省下行銷費用

    36:47 又一新危機,洗掉舊危機經典案例

    38:45目前還差:糧食危機、金融凍結、二次崩跌、冰九、氣候變遷與星際大戰(免驚,全像投影的啦)

    42:40然後就來到我的全球性社會信用體系想像,本來抓10月,但老大哥們一直偷偷摸摸遞延時間

    PArt Two 「一開始嚇死人、然後笑死人」美港制裁

    44:00 蝦米,原來屎濕級制裁是:繼續捅香港盟友、脫離美元掛勾,然後自己退出WHO?

    47:30 請問這那一項不是老共希望的?

    48:12又一項被我預測到,就是禁止「部份」中國留學生入美,重點是「部份」。

    51:13 沒關稅、沒沒收彼此大咖資產(習女兒)、江派、沒將中資趕走;沒撤走特斯拉、蘋果、愛克森美孚、川普酒店事業與伊凡卡精品系列,龍洗gay

    54:55 但不排除還會繼續打嘴上貿易戰,讓「複合式災難」增加可信度,推銷危機品牌

    55:20然後美國穩定退出亞洲勢力圈;下一個可能就是台灣,蔡深海擔任裡應

    你斗內、我回答時間

    58:30 感謝乾爹等級斗內主,鰻魚問:最近蔡總統在臉書提(香港人道救援行動方案),政府要跨部會討論這方案,大師怎麼看?

    59:40 媒體上養銅鑼灣書店林榮基當「指定施捨者」,然後就沒惹

    1:00:48 台獨也有個「指定摸頭者」,其實偷偷在日本開「北京水餃店」(新珍味,有位網友其實答對,我說錯,我修正)

    1:05:50 會類似美國的「台北法案」、或「香港法案」,沒啥乾貨

    Part Three 罷韓99.9趴不會過

    1:09:20 準備在6/7開一個「昨天罷韓沒過,請問你們被交換什麼」的直播檔

    1:10:10 罷韓團體與韓總形強烈對比

    1:12:18 民進黨根本沒動員,why?

    1:14:10 交換的是什麼?前瞻、制憲、監控法、電子貨幣、疫情商機、疫苗健保、年改part 2?

    1:18:53 罷韓相關最近很衰;WC越來越黑:綠色是原諒、黑道監票論、高鐵大學生優惠;是否都說好的內爆
    --最後還可放大絕,電子計票;年初搞掉韓總的,年中反保他?

    這是下集:

    Part Four個資外洩IPO

    4:40 突然網友談到Tesla電動車,一起討論Model X,以及電動車的未來

    7:55 看了一下,其實沒什麼重要訊息

    9:40 台北市想出了,借書證綁台北通,其中還包括收入、信用評等、健康狀況、配偶姓名、種族血緣?

    12:58 還有姊會想出怎樣的「未來資安想像」

    14:14 重要的是未來振興券要用健保登記,為何?誰能偷看?

    15:34 借書為何需要這些資訊?想像看,如果是這些資訊被盜呢?但沒人討論

    上集網址:
    https://youtu.be/Voh4E8MJog0

    下級網址
    https://youtu.be/TgomLeAb0nM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贊助方式: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 陸紀康黑道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3 17:30:25
    有 325 人按讚


    原來係于品海眼中,肥佬黎係啲咁嘅人
    ————
    黎智英不為人知的發跡史

    黎智英,壹傳媒集團主席,綽號肥佬黎、白粉黎、大麻黎、淫賤黎,英文名Jimmy。黎智英靠販賣白粉賺得第一桶金,然後染指傳媒業,但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其後從販賣白粉,改為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等地。黎智英販白粉,賣軟性毒品,而他自己至今仍是大麻煙愛好者。

    黎智英1948年生於廣州,12歲偷渡到澳門,再偷渡到香港。當時(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的黑幫、白粉與腐敗的殖民地警察系統,成為許多民眾的夢魘,但也有人靠這個「黑色系統」成功發家致富,黎智英就是其中一人。

    黎智英隻身偷渡到香港,加入香港黑幫,踏上販毒之路。他起初當跑腿,負責送白粉給癮君子,接著在九龍深水埗區做拆家,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當時,人人稱黎智英為「白粉黎」。
    70年代開始,黎智英從金三角採購毒品,偷運到東南亞。黎智英在泰國曼谷成立了一家煉製廠,煉製白粉,並與華人幫派黑道合作,在曼谷、西貢(後改名胡志明市)和香港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販毒網。黎智英運送到越南的白粉,很大一部分用於供應當時陷入越戰泥沼的美軍士兵。其後,美軍宣布從越南撤走時,黎智英吸收一些在美軍基地幫傭的本地人,直接供應貨源給美軍。

    黎智英用販賣白粉賺來的第一桶金,在九龍深水埗區成立一間山寨製衣廠,1981年再成立成衣貿易公司佐丹奴,1990年成立《壹週刊》,1995年成立《蘋果日報》 ,從毒販變身成為傳媒老闆。但其實他從未停止過販毒,只是從販賣白粉,改為販賣丸仔、大麻等軟性毒品。有此改變,主要是黎智英已從販賣白粉賺得不少錢,開始珍惜羽翼。因販賣白粉罪行嚴重,黎智英知道一旦出事可被重判,加上自己喜好吸大麻煙,而且搖頭丸等軟性毒品開始流行,市場龐大,故他決定由販賣白粉,改為販賣在法律上罪行相對較輕的軟性毒品,大舉從大陸走私軟性毒品到香港。

    黎智英進軍傳媒業後,招攬了黑幫14K頭目岑德強,將壹傳媒刊物發行權交給岑德強,岑成立「德強記」,招攬幫內兄弟組建車隊,專責運輸發行。岑德強對黎智英感激涕零,他曾公開說:「肥佬黎照顧他,他是肥佬黎的保家,肥佬黎有問題他都會代其解決。」

    在二十世紀初,大陸地下六合彩賭博猖獗,彩報需求殷切,黎智英眼見有利可圖,成立超企公司,於2003年開始利用《蘋果日報》印刷廠的空閒時間印製六合彩報,包括《創富》、《六合皇》和《貼士皇》等,再利用快艇將六合彩走私到大陸;快艇返回香港時,則專門從大陸走私搖頭丸等軟性毒品回香港。

    除了岑德強外,黎智英後來還收編了黑幫新義安成員潘耀泰。潘長期從事販毒活動,1993年12月他在北美偷運毒品時被捕,判囚7年。潘出獄後返港,加入岑德強的團伙,結識了黎智英,利用其走私毒品「技能」替黎智英進行走私活動,而且不單走私六合彩報、馬經,還偷運私煙、毒品、槍械等軍火和黑錢,甚至協助不法份子偷渡出境。

    為保護走私活動,黎智英透過潘大肆賄賂邊防執法人員、地方官員和解放軍,又與大陸犯罪組織勾結,構成一個龐大的跨境走私集團,軍方甚至派出軍車協且接贓,運送走私品。2004年廣東茂名警方便查獲一輛軍車運載走私六合彩報,但礙於走私集團的勢力,最後當局聲稱查獲軍車乃是假軍車,結果不了了之。由於當局包庇下,黎智英走私集團有恃無恐,走私規模愈來愈大,多年來從走私活動獲利逾十億元。

    黎智英不但販毒,自己也愛吸大麻煙,毒癮逾30年,至今仍戒不掉。黎智英於2009年2月19日第989期《壹週刊》專欄中,坦承三十多年前在紐約時,曾與朋友在大學宿舍內吃丸仔和吸大麻煙。雖然他在文中聲稱自此再沒有吸毒,但事實上黎智英大麻煙癮不但沒有戒掉,而且愈陷愈深,已是戒無可戒,連其身邊朋友也直呼他「大麻黎」。2001年,黎智英在台灣陽明山莊住所因吸食大麻煙過度,迷煳間失足跌落樓梯,撞脫門牙,但他對外辯稱是吃得過飽,失平衡跌倒。

    黎智英還愛開大麻煙派對,與好友齊齊High。1990年,黎智英在香港創辦《壹週刊》後,招攬了一班香港文化圈的人,替其刊物營造中產路線形象。這些自許為文人的輕狂之士,不少都有吸大麻煙之癮,並大義凜然地稱吸毒是靈感源泉。當中與黎智英走得最近的,包括從事廣告創作的林振強(女作家林燕妮弟弟)、作曲家黃霑、藝術家黃永玉和作家倪匡等,這班人吸食大麻煙在圈中已是公開的秘密。2004年黃霑病逝,其好友倪匡之子倪震撰文憶述黃霑生前,曾說:「上霑叔家時,他點起大麻煙High High地,一傾便三個鐘……」林振強與黃霑先後在2003年及2004年病逝,兩人早逝與他們長期吸毒不無關係。

    大麻煙癮極大的黎智英搭上林振強、黃霑等人後,一拍即合,臭味相投,幾乎每個週末,他們都會輪流在家中舉行「週末大麻煙派對」,邊飲紅酒邊吸食大麻。

    黎智英對吸大麻煙嗜好毫不掩飾,並公然隨身攜帶大麻煙,以便興致來時隨時吸食。有一次,黎智英、林振強、黃霑、鄭經翰和黃永玉等一起到歐洲旅遊,在意大利羅馬機場排隊過海關時,黎智英醒覺身上攜有大麻煙,狗急跳牆,不假思索立即將大麻煙塞給身後的鄭經翰,自己施施然過關,一副事不關己樣子。

    在旁的林振強和黃永玉,大吃一驚,擔心被拖落水,嚇得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黃霑則破口大駡黎智英「人渣,縮骨精,出賣朋友」。幸好,鄭經翰人急生智,大叫肚痛,衝入廁所沖走大麻煙,才避過海關檢查。差點害死朋友的黎智英,在離開機場時,還厚顏無恥地稱讚鄭經翰醒目。

    黎智英除了販毒,還當美國的間諜,被美國中情局收編。他並因第二任妻子、前《南華早報》記者李韻琴,勾結上香港民主黨。李韻琴是香港民主黨前副主席楊森妻子的胞妹,黎智英在姐夫楊森引薦下,認識了為英美辦事的民主黨主席李柱銘,李將黎引薦給當時的港督彭定康,李、黎二人一政一商,齊為英美辦事,相互勾結,顛覆香港。

    黎智英透過壹傳媒刊物大肆攻擊中國共產黨,助英美兩國操控香港輿論,干預香港政局,顛覆香港,令香港成為北京的燙手山芋,扯中共後腿。但諷刺的是中資機構卻一再幫助黎智英。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1999年百樂門負債纍纍,達資不抵債,當時百樂門拖欠中資銀行中銀香港1.38億元巨債,此際黎智英公佈注入蘋果網站,以換取百樂門控制性股權。當時不少言論均指,黎智英成功借殼上市,中銀香港功勞不小,因為如果沒有中銀香港延長百樂門還款期,壹傳媒必須付清所有欠債,才可以上市。中銀香港沒有行使債權人權力,令黎智英只付出缺乏實質資產支持、長年虧損網站業務,輕易借殼上市。此外,一些中資機構亦不斷在壹傳媒的刊物登廣告,用國家資源資助壹傳媒繼續「反中亂港」。
    英美透過黎智英利用輿論顛覆香港的模式成功後,在2001年更將這套「香港模式」複製到台灣,授意黎智英到台灣成立《壹週刊》、《蘋果日報》和「壹電視」,藉此干預台灣政局,介入兩岸議題,以台灣作為籌碼,專門對付中國共產黨。
    黎智英的顛覆工作令英美大為滿意,美國總統克林頓投桃報李,於1995年透過設在三藩市的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向黎智英頒授該年度的傑出民主人士獎。但黎智英知道若領取該獎,便會令自己處於與大陸徹底對立的位置,勢必遭到大陸嚴厲打擊,不利其做生意,故他以自己在香港面對大陸的處境不方便為由,婉拒領獎。黎智英現時每年仍收取美國大筆經費,進行顛覆中國的工作。

    http://blog.dwnews.com/post-414019.html

  • 陸紀康黑道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6 22:23:22
    有 54 人按讚


    推!文長,慎入。

    笨蛋!最大的問題就是核廢料!
    ―― 論核廢料的爭議與解方

    文:方儉(綠黨候選人)
    核電百利唯一害:游離輻射。隨著人類接觸游離輻射(簡稱輻射)越多,發現這種具有離子化能量的輻射,不論再低,也會有致癌的風險,而且隨著時間發展,越多的證據證實了:「再低量的輻射,也還是有致癌風險」。

    僅管有很多無知卻樂觀的人,甚至有學者、教授,暢言核廢料是寶,宣稱能夠妥善處理核廢料,他們正是「國王新衣」故事裡的裁縫、騙子。
    核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錯誤與謊言,美國在長崎、廣島扔下了兩顆原子彈後,核子武器成為戰後迄今的戰略性武器,1950年代由於美國海軍的鸚鵡螺號核子動力潛艇發展成功,小型的核反應器可以發電,供應潛艇長期的動力,而不用浮出水面,同時還能產生核彈的主要人工元素「鈽」,所以美國政府決定了「把劍換成犁頭」的政策,讓西屋、奇異公司取得核電廠的技術,條件是把核廢料和鈽,交給國防部,做為核武原料。
    所以最初的核電的宣傳口號是Too Cheap to Meter(便宜得不要錢),的確,如果不計核廢料的處理成本,核電真的是價廉物美。
    可惜,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沒有免費的電,凡免費的必然是最貴的。核電百利唯一害:游離輻射。隨著人類接觸游離輻射(簡稱輻射)越多,發現這種具有離子化能量的輻射,不論再低,也會有致癌的風險,而且隨著時間發展,越多的證據證實了:「再低量的輻射,也還是有致癌風險」。
    因為游離輻射的能量或粒子打向人體的細胞核內的染色體DNA分子,像是機關槍子彈向人群掃射,可能打死人,也可能一個人也沒打到。舉個台灣的例子,2010年11月26日的連勝文槍擊案,黑道分子馬面近距離對連勝文開槍,竟誤擊中坐在輪椅上的民眾黃運聖,結果連勝文還活著,黃勝文卻當場死亡。
    游離輻射的生物危害,是無可否認的,所以從1970年代以後,國際輻射防護標準日益嚴格,歷經無數次的核子試爆,以及三浬島、車諾比、福島核災,國際社會訂定了嚴格的輻射防護安全標準,其中三個原則是國際社會必須遵守的:
    一、​正當性。任何的輻射曝露必須是利大於弊,受曝者是自願的,並了解受曝的風險,但有明顯的利益,超過輻射曝露可能的危害與風險,才能接受。
    二、​最優化。即使有正當性,也要合理抑低(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絕不可超過計劃的曝露量。
    三、​劑量限值。即使是低輻射曝露,已經符合上述兩點,但是累積的劑量也不得超過一定的限值,以降低風險。
    這三個原則被用於職業或是醫療檢驗、治療方面,像我們照X光、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都是為了診斷病癥,沒有必要,就不應該照射,而且近年發現,這些輻射曝露顯著提高被檢驗者的罹癌機率,所以逐年把劑量限值不斷調低。過去有個真實的笑話,在1960年代,給黑人照X光是白人的2倍,因為當時美國人相信黑人的皮膚比較厚,這種無稽之談,也充滿了種族歧視,政治不正確。
    另外,對於職業上的曝露,不論是醫療、檢驗、研究機構,或是核電廠,所有的工作人員,上到最高主管,下到工讀生、打雜的,都必須嚴格遵守輻射安全管制。包括機構必須有完善的輻射防護硬體,曝露區範圍要嚴格管制進出,且要有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偵測並留下完整紀錄,還要有完善的安全品管體系;人員必須成年,受訓合格,身檢合格(有些工作限制性別,或嚴禁懷孕女性),每年定期2次體檢篩檢癌症,進入管制區或輻射潛在區,必須佩帶偵測佩章……等繁文縟節不及備載。

    輻射加給,絕非好事
    由於這些管制仍無法杜絕輻射造成的健康風險與危害,所以只能用補償的方式來平衡利益,所以就有「輻射加給」的制度。
    1980年代我留學美國明尼蘇達州,在租屋時發現半地下室的房間特別便宜,幾乎是一、二樓的半價,房東還要負擔所有的瓦斯供暖費用,在租約中還註明一定時間,要把門窗打開通風,即使是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也要徹底通風,因為明尼蘇達全州都在花崗岩上,地下室會蓄積放射性氡氣,所以這些「優惠」,是對自願接受到氡氣輻射曝露的經濟補償。當時氡氣致癌,已是明確的公共衛生課題。
    因為我是做遺傳工程的實驗,會使用低劑量的放射性磷等物質作為基因剪輯的標記,這些放射性物質用量極少,都是用微升(百萬分之一公升)來計算的,但是還是受到州政府的嚴格管制,凡沾染到輻射物質的東西,不可沖入水槽,而且要收集到雙層不銹鋼的容器中,並且隨時會有稽查人員來檢查,並考核實驗室人員是否落實輻射防護措施,若不合格,就會被取銷實驗室的資格,而且會受到嚴重的處罰。
    這些事當年在台灣從未聽過,在醫院、實驗室實習時,也用過放射性物質,但是總以為量少,從未想過有這些重重管制。即使到今天,又有多少單位認真執行輻射防護呢?
    雖然現在已經從火器時代,進入原子、電子,甚至是量子時代,台灣人對於輻射防護的概念還停留在石器時代,在台灣混有的放射性物質的棉被、床墊、水壺被稱為「保健產品」,有輻射的建案,叫作「養生宅」,已超過低階核廢料接近建築管制的食鹽,被標示為「健康鹽」,衛福部還掛保證「不是健康食品,毋需健康食品認證」。
    如此光怪陸離的事,台灣人都甘之如飴,把輻射當成健康養生的元素,完全違反了國際輻射防護「輻射沒有最低安全劑量」的普世價值。
    要100%擁核,必須消滅人民對輻射的恐懼,所以原能會的正式文件中,從來不提「輻射沒有最低安全劑量」,或是「再低的輻射都可能致癌」,至今在原能會官網上,還能找到「低劑量輻射有益健康」的謬論,甚至鼓吹要大眾勿恐慌。

    輻射安全的話為什麼要給津貼
    在2018年的反日本核食公投,近8百萬人明確表達拒絕日本核食的意願,這並非民粹,而是民眾的集體認知反而是正確的。
    如果輻射沒有風險、危害,那麼台灣的輻射相關工作人員,不論是核電廠,還是研究單位、醫療單位的從業人員,為什麼還要領輻射或核能加給?
    如果這些所謂的「輻射安全專家」認為輻射很安全,請把過去所有的輻射相關加給全部繳回國庫。既然安全,為什麼還要有輻射津貼。
    最該退錢的,是歷任原能會的主任委員,他們一年可領40萬元的核能加給,他們平時會在核電廠辦公嗎?憑什麼領年薪的25%作為核能加給?其他台電核電部門也是,他們主張「抱核電廠腄覺,比抱兩個女人還安全。」那麼更該把核能津貼退還給國家。
    如果從國際的輻射防護標準與原則來看,用22.5億元打發5千達悟族人37年來所受到的輻射危害,簡是是太便宜了。以核研所2千人為例,一年的輻射加給預算是2.7億元,每人也有十餘萬元,而他們是自願的專業人員,每天工作8小時,所受的劑量也是「微乎其微」的。
    蘭嶼人可是被迫的,一天24小時都要和核廢料相處,同時核廢料並未依照國際標準放在密封、負壓、恆溫恆濕的安全建築物中,放在水泥板覆蓋,沒有密封,經年風吹日曬雨打難免,海水鹽分侵蝕的場所,而且他們並沒有佩帶輻射佩章,也未受訓,不論性別、年齡,都曝露在輻射風險中。
    蘭嶼面積48平方公里,就存放了12萬桶的核廢料,雖號稱是「低階核廢料」,但以當年的管制,除了廢燃料池有放進去外,中階核廢料也進去了。

    那我們就來談談補償與賠償
    台灣是一個沒有Liability的地方,Liability中文不容易翻譯,如果翻譯成「責任」,又不太切實,也可看成是「無過失責任」,也就是當有責任管理管制的單位或個人,疏於管理、防護,造成善意第三人受害,除非該單位或個人能舉證受害有其他的原因,就必須承擔過失的責任。
    核廢料對於蘭嶼人而言,絕對是政府、台電疏於管理、管制責任所造成的事實,蘭嶼人近年多人罹癌,甚至不明原因死亡,都可以對政府、台電究責,要求賠償,而且是懲罰性的賠償。
    當然,這是在「文明國家」才會發生的。
    1989年我經歷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個懲罰性賠償案;一輛通用的箱型車撞車起火,車上7名乘客與駕駛死亡,而這是因為通用在油箱、油路上的設計缺失。為了省錢,沒有修正設計、召回,所以法院最終判決通用鉅額的賠款高達30億美金(900億台幣)。由一個單一的案例,就會造成如此巨額的賠償,當年通用計算,造成火燒車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意外總是發生在意料之外,這筆900億台幣的教訓是嚴格檢討所有類似的問題,亡羊補牢。
    台灣人,包括法官,可能分不清什麼是補償,什麼是賠償。
    如果是自願的,在充分的告知與準備下,可能受到風險,有計劃的,是補償。如果是被迫的,也不知情,甚至是被騙的,可能受到危害風險,非計劃性的,就應該賠償。
    對蘭嶼達悟人而言,不能用「補償」,除非台電或原能會先付他們37年的薪水,讓他們變成核廢料廠的員工,25.5億還算勉強可以接受。
    問題是蘭嶼達悟民族千年來都居住在蘭嶼好好的,天外橫禍,來了這些核廢料,這是台灣政府的「反人類罪」的惡行,早就該終止,而非延續過去威權白色恐怖之惡,繼續危害達悟民族,甚至影響到部落的生存,進而「滅種(genocide)」。
    基於台灣是文明社會,就應該用文明的方法賠償達悟族人,根據「核能加給」換算,起碼的補償是每人每年50萬元。至於對政府與台電惡行的懲罰性賠償,負責蘭嶼案的林萬億政務委員的名字給了很好的啟示:萬億,差不多。難道台灣人的人道精神,連通用汽車都不如嗎?難道不要亡羊補牢,把過去50年的錯誤都改正嗎?

    今天蘭嶼,明天台灣
    未來蘭嶼核廢料會有幾種可能和花費的成本:
    一、​運到核三廠廢料倉庫。只要運費,和增加廢料倉庫的容積即可,成本約12、13億元。
    二、​運到核二廠或核研所廢料倉庫,要增加興建碼頭,至少20億元。
    三、​現有核廢料場以外地方,即使最近的台東達仁,也要重新公投,起碼50億元。
    四、​如果續留蘭嶼,就必須興建合格的廢料倉庫,不能再這樣貯放,建倉庫要十多億元,每月還要用電40萬度左右,台電還要蓋發電廠,或用海底電纜,成本再增加近百億元。
    台灣人是不是要當文明人?還是要當滅族的凶手?能花錢解決,就不難,難的是不想花錢,或花錢也不能解決問題。
    可怕的是台灣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知、野蠻,正在傷害自己和未來子孫生存發展的機會,因為核一、二、三廠的核廢料產生核災的風險與日俱增,如果沒有正確的輻射防護思維,核災的機率是非常高的,一旦發生,台灣赤地千里,千年不適人居,可能就會成為世界無人島的核廢料場。
    今天台灣人以漢人沙文主義的思維、心態,不負責任,把核廢料丟給了蘭嶼;同樣的比例原則,有一天中原的漢人沙文主義者,也可以輕鬆的把核廢料扔給台灣,當然,西方列強,也可能把他們的核廢料送來。
    如果沒有國際的輻射防護標準,作為人類面對輻射的最後保障,人類這物種,會被輻射造成的突變,提早演化,或滅絕。
    核廢料不是錢的問題,用錢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的賠償與補償問題而已。

  • 陸紀康黑道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07 15:58:31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企點我看➔https://pse.is/38ehnc
    【新聞翟急便】特別企劃➔https://bit.ly/2JiJgoA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https://bit.ly/3qlGCig
    少康談美豬議題➔https://bit.ly/2VqaSdD
    兩岸關係怎麼辦➔https://bit.ly/3qmFmeI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少康戰情室每週精彩回顧➔https://bit.ly/2JiKS1C

    ●鎖定TVBS TV 56台首播
    ●按讚【少康戰情室】fb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新聞翟急便】fb粉專馬上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realmicrophone/

    《少康戰情室》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

    #少康戰情室 #趙少康 #誰來feat趙少康 #TVBS #新聞翟急便 #超錢新聞 #翟翾 #錢子

  • 陸紀康黑道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07 16:17:49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陸紀康黑道 在 館長成吉思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16 20:57:45

    2019年5月14號 館長首次擔任《莒光園地》主持人,當天活動紀錄側拍。
    -
    惡名昭彰 - 全新官網 : https://www.notorious-npng.com/
    惡名昭彰 - FB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goo.gl/rfErcH
    惡名昭彰 - 官方IG : https://www.instagram.com/notorious_taiwan/
    飆捍粉絲團:https://goo.gl/urXSnz
    -
    館長Vlog館我去哪裡 第一集 獻給國軍莒光園地

    主演
    陳之漢
    企劃/製作人
    林文宇
    攝影群
    林大宇、謝子揚
    後製剪接/設計
    林大宇
    -
    #館我去哪裡 #莒光園地 #蔡英文 #VLOG #館長官方頻道#館長#飆悍#館長成吉思汗 #台灣制霸 #宇製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