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陶藝競賽 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陶藝競賽 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陶藝競賽 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陶藝競賽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972的網紅阿川 茶葉 茶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同凡響.柴燒獅扭壺|陳光炤 陳光炤老師 作品入口👉👉https://reurl.cc/95rZdx👈👈 創作可用千年的物品,伴隨你直至成佛。 陳光炤老師,參加新陶獎競賽、金陶獎、金壺獎、台灣新百壺創作等不同類型的陶藝競賽,多次榮獲入選、佳作等獎項,二十餘年來獲獎無數。2013年成立陶喜園陶藝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陳岱君專訪 一個喜歡簡單生活,喜歡捏陶的女生, 創作是述說自我的方式,陶是她的媒介、語言, 這就是陳岱君的創作—最原始的初衷。 小熊視角描繪社會 藝術家陳岱君在創作中找尋自我定位 「創作其實是可以很生活化的!」來自台中的藝術家陳岱君,從小因著母親的...

陶藝競賽 在 黃子佼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7:52:21

!創藝!(小編) 今天晚間九點即將登場的是 木創藝術家翁仁彬、劉珊珊 畢業後,原本專研西點製作 熱情不在時接觸到裝潢木工 因此發現對木作的天分喜愛 以原木榫卯家具為主要創作 並與同好開設了夢基地木創 徒弟木創藝術家—劉珊珊, 正是夢基地木創的會員之一 她投身劇場界工作20餘年 在劇場忙碌的工作閒暇...

陶藝競賽 在 陳余落雁 / 桃園 台北 美食 旅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21:51:09

豬頭哪有那麼可愛 🐽 有時候會覺得一個人真的很豬頭, 就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沈佳宜對柯景騰說的「笨蛋!你什麼都不懂。」 ⠀⠀⠀⠀⠀⠀⠀⠀⠀⠀⠀⠀⠀⠀⠀⠀⠀⠀⠀⠀⠀⠀⠀⠀⠀⠀⠀⠀⠀⠀⠀⠀⠀⠀ R 你覺得自己是笨蛋嗎?我不笨,我有話要說。 ⠀⠀⠀⠀⠀⠀⠀⠀⠀⠀⠀⠀⠀⠀⠀⠀⠀⠀⠀⠀ 展覽🔹...

陶藝競賽 在 胡朝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8:44:33

Exhibition Dates: 2018.11.02 - 2018.12.08 Exhibition Venue: Double Square Gallery Exhibition Opening: 2018 November 2, Friday, 15.00 Artist Talk: 2018...

  • 陶藝競賽 在 阿川 茶葉 茶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8 10:36:00
    有 36 人按讚

    不同凡響.柴燒獅扭壺|陳光炤

    陳光炤老師 作品入口👉👉https://reurl.cc/95rZdx👈👈

    創作可用千年的物品,伴隨你直至成佛。
    陳光炤老師,參加新陶獎競賽、金陶獎、金壺獎、台灣新百壺創作等不同類型的陶藝競賽,多次榮獲入選、佳作等獎項,二十餘年來獲獎無數。2013年成立陶喜園陶藝工作室,同時在陶藝創作為改良創新,創作適合煮水陶笛壺,並已取得多國專利

    ☎️電話
    👨🏻川:0917-288-005
    🎥直播時間:每週一~六 19:30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10:00 ~ 19:00
    發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325巷19弄22號

  • 陶藝競賽 在 阿川 茶葉 茶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1 18:34:27
    有 31 人按讚

    【陳光炤 - 鈞釉小杯】
    創作可用千年的物品,伴隨你直至成佛。
    陳光炤老師,參加新陶獎競賽、金陶獎、金壺獎、台灣新百壺創作等不同類型的陶藝競賽,多次榮獲入選、佳作等獎項,二十餘年來獲獎無數。2013年成立陶喜園陶藝工作室,同時在陶藝創作為改良創新,創作適合煮水陶笛壺,並已取得多國專利

    這釉色真的好美

    陳光炤老師介紹👉https://reurl.cc/9ZN16n👈

    更多陶藝作家:👉https://www.wabisabikawa.com/👈
    ⚠️想更快拿到作品歡迎私訊預約店面自取
    ☎️電話
    👨🏻川:0917-288-005
    🎥直播時間:每週一~六 19:30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10:00 ~ 19:00
    發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325巷19弄22號

  • 陶藝競賽 在 阿川 茶葉 茶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6 18:05:33
    有 36 人按讚

    不同凡響造型柴燒壺|陳光炤

    創作可用千年的物品,伴隨你直至成佛。
    陳光炤老師,參加新陶獎競賽、金陶獎、金壺獎、台灣新百壺創作等不同類型的陶藝競賽,多次榮獲入選、佳作等獎項,二十餘年來獲獎無數。2013年成立陶喜園陶藝工作室,同時在陶藝創作為改良創新,創作適合煮水陶笛壺,並已取得多國專利

    陳光炤老師的作品古樸卻玩味十足,手捏功力一流

    老師介紹 👉https://reurl.cc/qmo25R👈

    更多陶藝作家:👉https://www.wabisabikawa.com/👈
    ⚠️想更快拿到作品歡迎私訊預約店面自取
    ☎️電話
    👨🏻川:0917-288-005
    🎥直播時間:每週一~六 19:30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10:00 ~ 19:00
    發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325巷19弄22號

  • 陶藝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2-01 17:41:40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陳岱君專訪
      
    一個喜歡簡單生活,喜歡捏陶的女生,
    創作是述說自我的方式,陶是她的媒介、語言,
    這就是陳岱君的創作—最原始的初衷。
      
    小熊視角描繪社會 藝術家陳岱君在創作中找尋自我定位
      
      「創作其實是可以很生活化的!」來自台中的藝術家陳岱君,從小因著母親的影響,而開始接觸作陶。家中由陳岱君的父親經營汽車零件,喜愛陶藝的母親常會幫忙家裡的生意,在岱君年紀尚幼時,陳媽媽還有專屬自己的陶藝工作室;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彷彿也開啟了陳岱君未來的陶作之路。
      
    深受陶作環境之影響 走向立體創作的開始
      
      長期受到母親陶藝創作的薰陶之下,即將面臨高中選填志願的岱君,心中也暗自決定報考美術班;當然,很幸運的地她也考取上了。「美術班,其實就是進入平面創作的基礎。」岱君這麼表示,經歷了高中術科三年的充實學習後,她也開始在思考接下來的路,難免會有所困惑;「立體創作,對我來說比較能得心應手。」當時對於平面創作較無信心的她,最終在升上大學時,選擇了立體創作。
      
      就讀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時,陳岱君接觸到許多不同以往的創作材質,諸如木雕、石雕、塑型等等,學習到眾多的複合媒材變化,在立體的創作形式上也累積了更豐富的學習經驗。這時期的種種練習,正是奠定岱君對於立體材質更紮實的認知。
      
      畢業後即進入社會的陳岱君,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業務助理,雖然擁有正常的上下班作息,依然對未來感到迷惘;這時候岱君母親突然的一個提議,也從此改變了岱君的未來職涯。「當時忙碌的母親很想回來作陶,也詢問我是否也有想作陶的意願?」但是因為幼時母親離開工作室後,也將器材一併轉賣了;但這並不影響想嘗試陶瓷創作的她,於是陳岱君便開始白天工作、晚上作陶的兼職生活,努力的存錢準備陶藝工作室的裝置器材。
      
    與家人共創曉岱瓷坊 堅定陶作之路
      
      與此同時,由於作陶是岱君畢業後開始進行的,好奇的她也利用假日的創意市集擺攤,「想為自己的陶作作品試試水溫」,也共創了以她和母親名字共創的"曉岱瓷坊",經過母女倆的悉心經營,也培養出工作室的固定客群,陳岱君也在去年的暑假時辭去了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陶作之中。有趣的是,此次的展出作品多以組件為主,每一組組件作品拼組在一起後,如同戲劇般的寓言故事場景,嚴謹的架構如同小說情節般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陶瓷的創作方式,更像是立體的繪本般忠實地呈現在觀者眼前。
      
      「土是柔軟的,可以千變萬化將我的思緒轉化成具體的形象。」經營曉岱瓷坊的兩年裡,藝術家陳岱君與母親沉浸在美好的陶瓷創作中,其中除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之外,「生活陶系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除了為工作室主要的收入以外,也是藝術家陳岱君「融藝術於生活」的創作方式,她認為陶瓷作品不只是裝飾品,而是刻上擁有者生命溫度的「生活品」。
      
    象徵性的小熊訴說著社會現象 創作者透過陶作發聲
      
      藝術家陳岱君的作品中常以小熊為主角,來呈現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剛接觸社會所面臨的心境轉折與感受,作品中也結合了仿製木紋的創作,在樹洞裡面辛勤工作的小動物可比擬為社會上弱勢的小人物,而大熊則是指先天具有優勢的強勢族群,整體的情境呈現出創作者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岱君特意讓白瓷熊有著模糊的五官,只保留了耳朵跟鼻子的部位,「瓷熊並不是特定的對象,是以一個曖昧的象徵來凸顯議題。」
      
    懷抱著理想和決心 在創作這條路上奮力前進
      
      此次展覽主題以陳岱君工作室成立至今兩年多的創作體悟,對她來說:創作這條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拉鋸,鑲嵌著幻想面對巨大的高牆,也要堅持著「當你開始行動了就沒有退路」的決心,滿懷著理想也需要面對現實中的許多挑戰,只能一直持續著在這條道路上奮力的往前。在這個大環境中,每個人就像被圈養在同一個平面,「以為大家都一樣,卻又獨特的誰也無法改變誰。」陳岱君說著,既然無法讓每個人都認同的話,「或許我們只需要找到能理解你的同類,對吧?」
      
    陳岱君 – 以沉默的白瓷熊,來演繹出陳式的社會寓言。(文:金車文藝中心)
        
        
    陳岱君簡歷:
    1990 台灣 台中
    學歷:2009 畢業於國立豐原高級中學美術班
       2012 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
    經歷:2014 曉岱瓷坊-陶瓷創作工作室成立
    獲獎:2015 第七屆台灣金陶獎陶藝競賽社會組入選

  • 陶藝競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1-21 13:10:01

    本集主題: #陶瓷雕塑展 #林洛安專訪
      
    凝結萌芽的瞬間,微觀生機之傳承
      
    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曾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藝術家林洛以植物的意象,創作出內心對於美的造型想像,綠意盎然、生生不息又完美的幻想世界
      
    山林間奔放自由的童年
      中忘卻停下腳步回頭探究自我。洛安回想起就學的時光說到:我一直是生長在台北的孩子,相當融入城市中快速的腳步、繁忙的生活,求學的階段就讀普通國高中,下課後不外乎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擠在電影院般排排座的補習班,周末再起個大早到圖書館報到,日復一日的規律又乏味的生活讓我漸漸遺忘觀察日常事物的樂趣。
      聊著聊著,說到小學久遠的記憶略微模糊,述說在自然中度過的童年時光「當時媽媽將我和弟弟送到陽明的森林小學就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還記得每個班級在大水溝旁邊都有塊田,每天早上都要從水溝撈水照顧自己的農作物,可能是四季豆、番茄或是小黃瓜。在森林小學的課程一周有兩日半天的自然課程,老師讓我們在山中集合,每周帶學生認識校園周遭的植物與動物,除老師的講解還需到圖書館翻閱圖鑑、書籍,認真查資料加上寫生畫圖才能完成一張學習單,那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於植物寫生的喜愛。」經過這段敘述,可以想像童年在山間奔跑的自由與快樂,加上林洛安家裡曾開過花店,走在路上、有花草的地方,母親便會一一告訴她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植物…,因此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累積了大量植物知識。
      林洛安的父親長年居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從事普洱茶商的工作,回台期間總會與她分享在當地與茶山村民互動、述說生長了百年的野生茶樹是多麼地高,而茶的採收作業是如何遵循季節更迭來摘取葉芽,使茶樹生長得更茂密;不使用農藥與人工化肥,以維持大自然間生息的平衡,洛安每每聽起關於茶山的故事,便會對大自然有種景仰與說不出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的照顧。
      
    在城市中尋找綠意
      近幾因搬家緣故,有幸家中多了一片小小的花園,喚起林洛安對花草的興趣,開啟了綠手指生活,其中對於多肉植物更是上心,其圓潤而飽滿的葉面和多變的外型令她感到驚奇,漸漸投身研究如何種植,進而有了自己一個多肉植物小天地。
      就讀研究所期間,林洛安曾於誠品歐風花藝店打工一段時間,每日店內皆會保有2、30種進口花材與葉材,以及各式植栽與大型植物裝置,打工期間認識了許多植物與花材,也能利用上班空檔練習花材的搭配。這些生命經驗、對於植物的喜愛與研究,不知不覺已成為創作的養份。
      
    取材於自然的溫度創作
      大學就讀台藝大工藝設計系期間,林洛安接觸了多樣工藝媒材,包含金屬、陶藝與木工等,剛開始她覺得陶藝並不吸引人,經過兩年的學習,發現陶藝的塑造過程、裝飾技法與燒成都有著深厚學問與知識,而陶土的易塑性、能立體呈現作品外型等特質,更是令她深受吸引的原因。洛安認為「陶土經常被形容成為一種溫暖的材,在適當的濕度下捏塑起來的觸感柔軟細緻,其原料包含高嶺土及複雜的礦物質,使其成現不同的色彩、硬度、燒成溫度、黏土顆粒的粗細。對於土的掌控,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對乾濕度控制得宜加上眾多的成型方式,黏土就能在手中千變萬化,結合了土、水及在燒成環節需要用到的火,這樣近乎自然的材質皆取之於大地,甚至滋養了同樣被喻為溫暖的材質-木材,大地對我而言就是最溫暖的存在。」
      從眾多媒材當中,林洛安選擇專注於陶藝創作,本次展覽作品造型元素靈感通常源自於植物的啟發,更將自然界植物所展現的對稱、飽滿、滑順、曲面等元素納入其中。
      
    捕捉生機展現瞬間
      本次系列作品以植物發芽的瞬間與繁衍的傳遞,作為展覽主軸,林洛安觀察到許多女性藝術家創作靈感經常來自植物、花卉與性徵,例如美國女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的花朵繪畫「對於大部分的開花植物來說,花朵背負著複雜美妙的繁衍工作,它們色彩艷麗、香味誘人,花瓣的造型襯托出花粉和花柱,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衍後代。」。
      (萌系列作品)微觀植物的細節,作品呈現圓潤、簡潔的線條,將特點聚焦,林洛安舉例作品(萌),在一似葉面組織的平面上的兩點,象徵著甫冒出的芽點,佐以戲劇性的色彩打光加強重點。(傳遞系列作品)外型靈感來自於顯微鏡下的花粉,理念源自花粉的傳遞過程,授粉代表著植物生命延續與傳承。在作品的展現上也承續著自然界的定律「散撥越多種子提高生存機率的定律」大量複製同樣一件的組件作品ex. (向光),使用種子發芽意象並向著陽光方向排列,呈現出律動感及方向性。藉由不同的媒材質感與成形方式,希望能更貼近她所想要傳遞的視覺感受。
      
    自然的樂章與傳達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也能傳達這樣的感受給觀者,讓觀賞的人能夠感受到美好及愉悅的情緒。」當藝術家林洛安徜徉於大自然所帶來的感動及美時,經由創作將這些生長的瞬間記錄下來,透過這樣的實現過程,傳遞給觀者,同時也達到自我療癒。林洛安的作品如同一首平靜溫涼的歌曲,卻飽含生命力與希望,帶領觀者徜徉於自然界的篇章。她更希望此次展出能有別於以往以材質特性為出發的習慣,以最純粹又新穎的視覺感受傳達作品義涵,帶來不一樣的陶瓷雕塑作品。(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洛安學歷: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所陶瓷組
          2009- 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系
        
    獲獎 :2014 第十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 入選獎
       2014 澳洲黃金海岸國際陶藝獎 入選
       2014 南投縣第十五屆玉山美術獎 入選獎
       2014 南瀛獎 佳作
       2014 西班牙17 th Biennal de Ceràmica d'Esplugues 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