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51的網紅假啞港女。霍千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為什麼做夢? 我從來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夢,即使情景再光怪陸離,都無知無覺,一直覺得很奇怪,直到看完蘿柯 (Andrea Rock)的《夢的科學:解析睡眠中的大腦》,才解答了多年的關於夢的疑惑。在深層睡眠時,處理邏輯思考和推理的前額葉皮質區變得不活躍,所以夢裡的時間感和空間感亂成一團,上一秒...
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 在 假啞港女。霍千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為什麼做夢?
我從來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做夢,即使情景再光怪陸離,都無知無覺,一直覺得很奇怪,直到看完蘿柯 (Andrea Rock)的《夢的科學:解析睡眠中的大腦》,才解答了多年的關於夢的疑惑。在深層睡眠時,處理邏輯思考和推理的前額葉皮質區變得不活躍,所以夢裡的時間感和空間感亂成一團,上一秒在學校考試,下一秒就在沙漠殺喪屍,都不會感到突兀。夢中體驗到的「現實」,可能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徵一樣,只不過做夢者身上最活躍的是視覺系統,精神分裂症患者則是聽覺語言系統,所以幻覺性病患常常聲稱聽到指導行為的聲音。
為何記不住夢境?
我們能夠記住的夢不會超過1%,有些朋友甚至說從不做夢,這與記憶力或智力沒有關係,能夠經常想起夢境的人有高於平均量的童年記憶,通常喜歡創作,擅長視覺記憶,因為幾乎每個夢境都有視覺影像,但只有大概一半有聽覺元素,味覺或嗅覺則很少出現。
記不住夢境的人其實不用懊惱,因為它本來就不打算被人記得,偶爾想起夢的內容反而只是巧合,因為我們的生理結構本來就是設計來阻止回憶夢境的。多虧人類進化出語言能力,才可以區分夢裡與現實的記憶,我們在童年學會這種區隔,小時候發惡夢大人會解釋說:「這只是夢」。可是對於缺乏語言的物種來說,記得夢境可能很危險,假如你家喵星人夢見隔壁的惡狗死了,取而代之是一家子老鼠,假如醒來還記得的話,牠們不明白這個只是夢,就急不及待地跳過圍牆,本來想享用大餐卻變成惡犬的開胃菜。我們的祖先可能為了避免混淆真假,才會演化出忘記夢境的機制。
善於做夢是生存優勢
可是說到底,為什麼我們會做夢?原來這是人類演化出來的技能,善於做夢可以提高生存率。在危機四伏的史前時代,多數人活不過25歲,要長壽到足以繁衍下一代,必定是趨吉避凶的生存菁英,睡眠創造安全的虛擬實境,模擬各種威脅,比如被獵食性動物追擊、遇到進犯陌生人、受部落排擠等等,避險技巧在夜間排練最為嫻熟的人,就最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存活,故此善於做夢的人更有生存優勢,在死亡前來得及交配繁殖,並將這能力傳遞給下一代。
夢中的敵人角色主要有兩種,一是動物,二是陌生男人,雖然在現代生活中,他們不會自動跟危險連結一起,但對於古代祖先來說,卻是危機源頭。此外,成年人的夢境時常出現步行、和朋友談話和性生活,幾乎與現實一樣頻繁,可是閱讀、寫作和算數卻很罕見,因為讀寫並未出現在古代環境,算是文化上新出現的事物。
睡覺就是聰明藥
雖然夢裡很少出現閱讀和算數,不過足夠的睡眠可能令你的成績更好。聽說名校家長為了催谷子女,讓孩子服用治療ADHD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聰明藥」,希望增強專注力和記憶力,但另一方面,他們卻用無盡的補充練習和課外活動剝削孩子的睡眠時間,實在本末倒置。
記憶可分為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即「如何做一件事」,比如騎腳踏車、拉小提琴、游泳等等,經過反覆練習之後,不用刻意憶起,也能自動做到,而且記憶一旦建立就不易忘記,就像你很久沒有騎腳踏車,但只要稍加熟習就會騎。入睡沒多久的第二階段淺眠,有助程序性記憶,音樂家、運動員和舞者在練習新技巧後的一兩天,體驗到的進步就是這個睡眠階段的功勞。陳述性記憶即是「知道某件事」,比如一戰爆發年份、和初戀男友到哪裡慶祝生日等等,隨著第二階段而來的深層睡眠,則有助事實性記憶的學習,例如考歷史所需的死背功夫。
初中時我一直在考試前開夜車,但成績卻不怎麼樣,後來習慣在幾週前早早準備,考試前一晚如常早睡,成績反而好多了,原本以為從前通宵溫習,第二天混混沌沌,有好表現才怪,但其實因為睡眠有助固化記憶,反覆重溫加上足夠睡眠,能夠令知識變成長期記憶,港媽卻反其道而行,霸佔學童的睡眠時間,不但有害學習,更可能影響情緒。
為什麼夢境充滿負面情緒?
晚上睡覺做夢,除了為了提高生存技巧和固化記憶外,隨著人類變得愈來愈複雜,夢境亦演化到處理我們的情緒。
超過三分之二的夢中情緒都是負面的,比如恐懼、無助、焦慮,夢以視覺形式把情緒「編進脈絡」,比如夢見旋風或者海浪,通常暗喻壓倒性的恐懼,夢見錯過一班火車,則暗喻焦慮。情緒塑造夢中情節,而且夢境的特徵會重複出現,例如沒有溫習,卻要去考試,這種主題的變奏版,就是自己在舞台上演戲,可是沒有讀過劇本,這些情景的主軸都一樣,並由同樣的情緒驅動,就是對於毫無準備的焦慮。
夢亦會疏導心理創傷,我們經歷創傷經驗後 (比如火災),夢境一開始以鮮明而戲劇化的方式重播,通常至少有一處重大改變,甚至出現實際上沒有發生的情節,然後夢境會迅速地連結到其他資訊,或者情緒上相關的個人經歷。創傷事件漸漸以修正版本出現在夢中,經過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它們在夢中愈來愈少出現,並已經整合到其他正面經驗的記憶裡。
畫家達利說:「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沉睡,就是在另一個世界裡醒來。」我們每晚都從踏進另一個世界,卻對它一無所知,那個只存在於自己腦海的世界,儘管瘋狂,也不怎麼輕鬆歡愉,卻是遠古祖先刻劃在我們血脈裡的禮物。
https://atsunablog.wordpress.com/…/%E6%88%91%E5%80%9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