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述句練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述句練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述句練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述句練習產品中有1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觀察(Observations)是非暴力溝通四步曲的第一步。所謂觀察,講求的是客觀平靜、如實陳述,避免加入個人評論,將事實與意見混淆。賴佩霞在「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裡就提到,以平穩的情緒給予回應、不要以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人,需要有意識地反覆練習,例如避免使用「你一天到晚都⋯⋯」等主觀句式陳述事件。...

陳述句練習 在 ようこそEiko醬燒日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15:58:51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木曜台詞日 #記得開聲音唷 大家午安😊 本週《離婚活動》的台詞, 在翻譯上有做比較多的處理, 又是心靈雞湯的日文版, 一定要記一下的😜 另外,想老實跟大家分享, 本週的《四重奏》我看到睡著了😩😩 仔細想想, 或許想傳達的是夫妻共同面對困境這個愛情真偉大的部分, 但陳述的方式...

陳述句練習 在 仙弟的潮流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9:04:01

.⁣⁣ 英文寫作只會用I跟my開頭?⁣⁣ ⁣⁣ 除了寫作,平常說話的時候也常用I跟my當開頭嗎?今天就來方享幾種英文腦思考的方法⁣⁣ ⁣⁣ ⁣ ▶️英文跟中文思維的差異:⁣⁣ ⁣ 中文:善用鋪陳,最後才導出文章重點⁣⁣ 英文:開門見山,第一句就要點出重點⁣⁣ ⁣⁣ 中文:主觀陳述,以「我」開頭⁣⁣ ...

陳述句練習 在 我的書櫃爆炸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1:15:23

- #我的書櫃爆炸了 #主題12 #關於溝通 - #圖文 Alice #書名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作者 #賴佩霞 ——————————————————————————— #心得文 這本書的主題:#如何做到有效又友善的溝通? 本書是以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開創的 ...

  • 陳述句練習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0:30:36
    有 28 人按讚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陳述句練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3:58:13
    有 86 人按讚

    《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 陳述句練習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7 21:49:51
    有 22 人按讚

    因應9月開學,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主題:孩子在學校人際狀況不好,怎麼辦?!​

    這幾天在診間和家長們聊天時,不少爸媽語帶輕鬆的說:「終於解脫了!」,但我從他們眼中看見更多對孩子的牽掛,因為每逢開學隨之而來就會有,人際關係、課業壓力...等問題浮現。​

    每當我第一次見到來診間的孩子,不論是還在讀幼稚園孩童還是已經就讀大學青年,我都一定會問:「你有沒有好朋友?」,為人父母我們都當過學生,一定也知道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絕大部分的心理困擾都是從人際而來的,而當中與朋友之間的互動就是大宗。​

    ▍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心理學與實證醫學上,有效引導孩子正確社交的五步驟:​

    一、#穩定情緒,聽孩子完整陳述社交困難:​
    首先請先別急著和孩子說教(例如:你就是這樣啊!難怪別人不跟你玩啊!),而是陪伴孩子「還原現場」,你可以詢問孩子的內容包括:情境、你做了或說了什麼、對方說了或做了什麼、其他人的反應、以及如果有大人介入,最後做了什麼處理。​

    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孩子所受到的遭遇合不合理,接著再進到第二步驟。​

    二、#了解孩子對社交困難的看法:​
    當孩子陳述完社交困難時,我會詢問「當下你的感覺怎麼樣?你覺得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於孩子來說有「意識自己的行為」很重要,了解整件事是自己行為不當所造成,還是對方故意找麻煩,因為這會牽涉到孩子改變的動機,以及我們是否能夠順利的標識出需要改善的行為。​

    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被討厭,你必須引導他進到第三階段。​

    三、#同理心練習:​
    當孩子可以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理解別人會有什麼感覺、以及別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在社交上會比較受人歡迎。家長可以用以下例句引導:「當你說不照你的規則,就不想玩的時候,其他人會覺得如何呢?」​

    但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推測他人的想法與情緒上有困難,我會建議各位爸爸媽媽練習表達「面對孩子行為你的情緒或想法」,雖然我們不能代表全部的人,至少讓孩子意識到「原來爸爸/媽媽是這樣想的」。​

    四、#練習傾聽與回應​
    再來理解對方的感受後,試著告訴孩子先冷靜的聽朋友說話,並教導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負向情緒、問題。​

    五、#幫孩子交朋友(我稱它為:尋找小天使)​
    我們可以觀察哪些人對我們的孩子比較友善、孩子比較喜歡與誰互動。如果可以,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與對方、或對方的家長多認識聊聊,或者可以幫忙製造課後一起活動的機會。​

    以上引導孩子交友的五步驟,我知道並不輕鬆,但如果問題真的發生了,各位爸爸媽媽請記得先根據我提出的SOP,穩定情緒、各自引導孩子陳述,並且記得如果大人有建議,請在了解完實情後,最後再提出唷!​

    --本文節錄自我的著作《你的孩子不奇怪》​

    📍你在育兒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9/12(日)前,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就有機會被我安排在下一篇貼文回答你的問題!

  • 陳述句練習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19 07:00:15

    觀察(Observations)是非暴力溝通四步曲的第一步。所謂觀察,講求的是客觀平靜、如實陳述,避免加入個人評論,將事實與意見混淆。賴佩霞在「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裡就提到,以平穩的情緒給予回應、不要以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人,需要有意識地反覆練習,例如避免使用「你一天到晚都⋯⋯」等主觀句式陳述事件。


    收聽更多:
    【*CUPodcast】#50 影響世界的溝通模式:非暴力溝通
    https://youtu.be/s8zclygIuQI
    【*CUPodcast】#49 辨識五種心理作用,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youtu.be/2WMmp3rxMZ8
    【*CUPodcast】#48「取消文化」危害言論自由?
    https://youtu.be/xFP5MIGxj9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 陳述句練習 在 超級美食家的王瑞瑤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YOYOS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16 09:35:18

    #台灣流行的糖心燻蛋是從哪裡來的? #溏心燻蛋 #天香樓招牌小菜 #28年前試了上千個蛋 #曾秀保保師傅 #人無信不立 #龍井蝦仁是誰發明的? #梅汁番茄又是誰發明? #戳破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的謊言

    今天早上到中壢南亞技術學院作監評回訓、好友徐光華告訴我、糖心蛋是邱平興與楊光宗所研發的嗎?

    我問:
    發生什麼事了呢?
    光華告訴我在主廚零距離影片第一集中、楊光宗提到糖心蛋是24年前、邱平興買了10顆蛋回來、與他一起研發出來的、

    我回答徐光華:
    糖心蛋是民國79年、天香樓還未在亞都飯店誕生、當年群賢閣(亞都飯店天香樓前身)是作湖南菜、當年主廚騰彪榮退、由嚴總裁禮聘邱平興任新主廚、隔年由香港文學傳記卜少夫(祖籍杭州)先生、介紹香港天香樓主人(老闆)也就是我杭州菜的老師韓桐椿先生、介紹給嚴總裁認識(因為總裁也是杭州人)所以很快就將杭州菜引進台灣、邱平興與李建義及我哥哥曾秀欽、是第一批被派往香港實習的大廚、陸續第二年我與當年亞都另一位副主廚王忠義先生、是第二批被派往香港天香樓實習的師傅、
    當年我的職稱是主廚行政助理、嚴總裁特別找我到執行辦公室、給我三句話(創新、領導、傳承)鼓勵我到香港天香樓好好將杭州菜學好(當時被總裁委以重任、將杭州、江浙小菜作好)我當年專攻小菜

    所以由嚴總裁與當時副總林妙玲領隊、一起到香港、嚴總裁當時是接受香港半島酒店邀請、參加一甲子(開幕60週年)的慶典
    還帶我們到半島嘉麟閣用餐、又到明星聚集的咖啡廳喝咖啡、讓我擦亮雙眼、增長見聞!

    有一餐是卜少夫先生、邀請我們在蘇浙會館用餐、當天晚上二道前菜就是糖心燻蛋及花雕醉鴿皇、

    總裁與林副總吃到非常喜歡、叮嚀我回台灣後要將二道菜作成天香樓的招牌小菜、
    我應允糖心燻蛋可以試作看看、但是花雕醉鴿、味道作得出來、但是台灣的鴿子太瘦肉太乾柴、不適合作、本來有找到美國進口的、但是成本太高作罷、

    回到台灣後、我請當時的許錦昌師傅(我退休前已經是副主廚了)叫了很多蛋來試、因為當時完全沒有谷歌可以搜尋食譜、所以土法煉鋼、從鷄蛋開始試、因為冰過、所以都煮不成功、蛋黃色澤也不夠橘紅、所以試了數百顆蛋、及抓蛋黃凝固的最佳時間點、還有以前不知道泡醬油入味、所實驗了一個多月後、終於找到不冰的鴨蛋、因為冰過的蛋、蛋黃會跑到蛋白外面、所以用未冰過的鴨蛋、煮的時候讓蛋輕微翻動、因為未冰、所以蛋黃就集中在蛋中央、最後用純醬油、泡冰過冰水的糖心白蛋、浸製30分鐘入味、再用糖直接燻製(現在我都用多種材料燻蛋)再塗抹香油、冷藏四小時以上、蛋黃可凝固的更稠密好吃!

    說到這裡、大家大概都知道、台灣糖心燻蛋的由來了!
    當年台灣只有水波蛋、還有日本溫泉蛋、就是沒有糖心燻蛋、因為在日本的拉麵、早就有糖心滷蛋、但是沒有燻製的、但是台灣沒有拉麵店引進、所以當年天香樓的糖心蛋一出、風靡了整個餐飲界、當年晶華酒店前董事長陳由豪夫人、就非常喜歡、還有很多企業家大佬、都直接指名到天香樓一定要有糖心燻蛋!很多師傅也都上門來請教煮蛋及調味的秘訣!

    所以今天發表這一篇文章、就是要證明、糖心燻蛋是我從香港引進、再發揚光大、而楊光宗是我在中華民國災胞總會(中華職訓所)中餐16期的學生、我民國81年到職訓所教烹飪、楊光宗應該是82年才到天香樓任練習生(學徒)怎麼可能是他所研發的產品、

    已經在天香樓退休14年了、也想要過平靜的生活、但楊光宗錄了這支與主廚零距離(第一集糖心蛋)他在影片不實的敍訴、所以在此將此段糖心燻蛋的歷史陳述清楚!若不說清楚、那麼世界還有是非黑白嗎?

    作事說話都要有憑有據、所以一位米其林一星的師傅、怎麼可以如此說謊、還大喇喇說糖心蛋是他所研發的!

    謹以此篇文章、證明説謊的人、在社會上怎可能立足、尤其是我一手拉拔起來的人、令我心痛的一天
    (與韓桐春老師、及王忠義師傅的照片(翻拍總裁上菜)

    保師傅

  • 陳述句練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8 19:00:11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知道預設立場,往往是在人際關係裡面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無論是我們遭受到別人這樣的對待,還是我們不小心這樣子對待別人,

    然而如果進一步來看哦,當你所處的環境,在你的關係裡面,你經常要遭遇到這樣的狀況,別人總是在你身上貼標籤,別人總是對你施加預設立場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怎麼保護自己呢?

    我知道很多朋友參與過我的【人際回應力】,在裡面有完整的思維流程,然而我也知道,並不是每位朋友都有這樣的一個緣分,踏進我的教室,接受到完整的學習跟思維的架構,

    那麼如果是這樣,我可以給你什麼樣的幫助呢?今天我來嘗試一下,雖然我們說在人際關係裡面,面對到這樣的狀況,它要有一個完整的思維跟邏輯,但是呢,今天我試著給你三個方向,這三個方向或許在你還沒有緣分踏進我的教室之前,會對你產生一些幫助的,

    第1個方向,就是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的時候,你可以先第一~回歸真實,什麼叫回歸真實呢?簡單來說就是先觀察,先不要輕舉妄動,先不要急著回擊,或者是先急著認錯,

    在人際關係裡面,我們往往因為情緒走得太前面,所以呢,要麼就是做了不適當的反擊,要麼就是在其實根本不是你的問題的狀況底下,你就先認錯了,所以大家就認為那是你的問題,

    所以當你發現,在你的關係裡面,常常被別人貼標籤,這時候你先靜下心來,觀察一下,觀察的重點在於,對方的這些標籤有沒有他的道理、他的出發點,
    從他的視角裡面,有沒有可能自己做了某些事情,引發了對方這樣的認為?

    甚至於可以觀察一下對方表現出來的狀態,他的情緒,因為我常遇到有些朋友是這樣,其實別人可能只是跟你開個玩笑,但是自己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先不論他的玩笑適當與否,但如果自己常常在感覺受到攻擊,而並不一定是真的受到攻擊的狀態底下,就玻璃心碎一地,其實這樣子在人際關係裡面,也是很辛苦的,

    不管是你,還是要跟你相處的人,因為我們回頭想一下,你可能一定認識那樣的朋友,就是呢,要跟他講話要非常、非常的小心,稍微放鬆,稍微一句話講的不對,對方要不就是勃然大怒,要不就是痛哭流涕,你會發現跟他相處壓力好大的啊,

    所以第1個,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先觀察,先回歸真實,到底這一切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跟誰有關?或者是它的演變,到底是怎麼樣,

    而第2個,試著使用情緒的標籤,把你的情緒感受試著用語言標定出來,而不是在自己的行為裡表現出來,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呢,台灣在這一段時間裡面,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每天下午2點會追一個劇,這個劇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那我們一定很熟悉陳時中。

    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陳時中在每天的記者會,都要回答很多記者的問題,然而這些記者的問題當中,有很多是很尖銳、很帶攻擊性的,

    舉個例子吧,當初磐石艦的疫情爆發的時候,就有記者衝著他去問說,你身為指揮官,怎麼這些狀況沒有辦法好好的掌握呢,呸哩啪啦批評了一堆,他當初的反應是什麼呢?

    他當初的反應說,聽起來好像大家都覺得,不希望我繼續坐在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位置,這真的讓人感覺到「蠻傷心」~注意聽哦!他說:「這真的讓我感覺到蠻傷心的」,

    他沒有回擊記者,他也沒有急著為很多事情辯護,他先標定了自己的情緒,他說這件事情,遭受大家這樣的質疑,似乎不希望他繼續為大家努力,他感覺到蠻傷心的,

    那為什麼說標籤情緒,在面對到別人的預設或攻擊的時候是有用的呢?其實你不妨想一下哦,在我們的生活里,一個否認自己生氣的人,會比較危險,還是一個承認自己生氣的人,會比較危險?

    你只要仔細想一下你就知道答案了,那個否認自己生氣的,他其實會展現出很多攻擊的行為,然後口口聲聲說我這不叫做生氣,可是呢,只要一個人他先願意承認自己的生氣,他只要願意先說「我對這件事情很生氣」,

    你會發現他後面的言行舉止,都會相對理性,同樣的當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攻擊,或是別人刻意要激怒我們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先標籤、或標定出自己的情緒,那麼雖然陳時中他蠻傷心的,可是他後面的表現,你覺得他有因為他的傷心,而受到影響,做得不洽當嗎?完全沒有,對吧!

    所以呢,其實標籤情緒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那當然這一點呢,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意識的去做練習,因為我遇到蠻多朋友,他的情緒詞彙真的實在是太貧瘠了,

    那如果你想要擴充自己的情緒詞彙,第1個可以來參與我的實體課程,而第2個多聽一天聽一點吧,所以呢,當你下一次遇到別人的攻擊的時候,你心中可能是難過,你心中可能是憤怒,你心中可能是委屈,你可以第一時間先說:「聽你這麼說,我感覺到委屈,然後接著才去說你的想法,這件事情是如何,或你該怎麼做,

    或許這樣子,就可以把別人的攻擊力道,不管與你自己的內在,還是他外在繼續再加乘加碼的部分,都能夠得到減緩,

    而第3個方法就是明確表態,什麼叫做明確表態呢,就是用一種不帶預設回歸真實的陳述,你聽到這邊可能還是有點模糊,簡單來說,他有一點呼應剛剛說的,第1個叫做觀察,

    當你在被攻擊的第一時間,你先靜下心來演練一下,觀察一下,那這個時候呢,所謂的明確表態,就是,不是有一種辯解或者是反擊的出發點,都不是用這些方法,而是爬梳清楚脈絡,用「就事論事」的態度說一下,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而中間的過程如何,後來又如何,

    就好像是別人貼你標籤,那麼晚回家就是不關心家裡,你可以告訴對方說,我能夠理解,你覺得我晚回來,的確我回到家是很晚,可是呢,這不代表我不關心家庭,其實呢,最近晚回家,如果算一下日子,也是最近這兩個禮拜的事,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兩個禮拜之前,我其實有告訴你,公司有一個專案需要我全權負責,所以我也先告訴你,

    我再說一次,我很能夠理解你在家裡的心情,可是呢,這些事實,我必須要讓你很清楚,我在工作上面會有這些努力,不也為了這個家努力,而且我也盡可能的去關心你,更關心孩子的一切,是不是這樣子呢?

    好,其實剛剛就是做一個叫做「明確表態」的示範,所以聽到這裡,我們來復盤一下哦,當我們遇到別人的預設立場,當別人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時候,

    第1個你可以試試看,回歸真實好好的觀察,第2個使用情緒的標籤,像是陳時中的例子,第3個你可以明確的表態,用不帶預設回歸真實的陳述,把那個脈絡爬梳一遍,我想哦對多數的關係跟狀況而言,你做到這三點,就很有機會能夠看見化干戈為玉帛的曙光了,

    然而如果你想要進一步學更多,並且建立起面對多元的人際關係裡,怎麼樣去理解情緒,並且知道怎麼思考、怎麼回應的話,那就一定不要錯過我在8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它會帶給你非常完整,有系統的幫助,

    最後呢,不管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你在人際關係裡面,能夠讀懂情緒,並且做到良好的回應跟連結,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除了訂閱之外,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行動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