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陳耀南總隊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耀南總隊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耀南總隊長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8萬的網紅3Q 陳柏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首位台灣出身的奧林匹克選手】 今天七月三十日,東奧開始進行田徑賽事,台灣的田徑選手也正陸續應戰。 台灣的田徑選手,你可能記得過去的楊傳廣、紀政。 或這次參賽的楊俊瀚、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謝喜恩、陳傑。 #台中海線出身的奧運選手 事實上,參與奧運田徑的首位台灣出身的前輩選手,是張星賢先生,...
陳耀南總隊長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首位台灣出身的奧林匹克選手】
今天七月三十日,東奧開始進行田徑賽事,台灣的田徑選手也正陸續應戰。
台灣的田徑選手,你可能記得過去的楊傳廣、紀政。
或這次參賽的楊俊瀚、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謝喜恩、陳傑。
#台中海線出身的奧運選手
事實上,參與奧運田徑的首位台灣出身的前輩選手,是張星賢先生,就出身於現在的台中海線,這位前輩還指導過楊傳廣和紀政。
張星賢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臺中廳塗葛堀支廳。
塗葛堀原址為大肚溪出海口附近,大約在水裡港(龍井麗水里)的南方,因豪雨成災導致村落流失,加上大肚溪河道改變,塗葛堀這地名已隨歲月消失。若以現代行政區的地理眼光來看,可以說張選手是台中海線出身。
#藏不住的運動天份
張星賢先生在小時候,遇過特別著重體育和美術的日籍恩師,種下他對運動熱情的種子,而他也展現了運動方面的天份,曾被日籍教練邀請進入足球隊,而後又加入田徑隊練習。
張星賢考上台中州立台中商業學校後(即現在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參加建功神社祭典的田徑大會,當時的比賽就在現今的台北新公園競技場舉行。張星賢先生在三級跳遠跳出13公尺15,贏下了金牌。但在這面金牌之前,其實他因經驗不足夠,不曉得怎麼調節體力,早上跑完一千五百公尺就吐了出來,可是意志堅強的他,仍在下午堅持參與三級跳遠還拿到了獎牌。
隔年日本田徑名將南部忠平到台灣巡迴指導,分享奧運比賽的經驗。那時南部忠平身穿日本奧運代表選手服和早稻田大學的服裝,嶄新又精神,讓張星賢留下深刻的印象,發願成為一流選手,開始織起了奧運之夢。
#積極爭取奧運出賽
他持續參與了許多田徑比賽,成績相當突出,不論在日本還是台灣,都是名列前茅的優秀,甚至成為參與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唯一台灣人,但仍因殖民地身份而被歧視影響了代表入選的機會,他也曾因此憤憤不平,許下了「我要打敗在台灣的日本人,代表日本參加國際賽!」的願望。
畢業之後幾經思考,他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就學,並加入早稻田的田徑隊。因在跳遠項目較難出頭,張星賢開始專攻中長距離,並以400公尺中欄及1600公尺接力兩項目入選日本奧運代表團,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於7月31日下午2時30分,張星賢在400公尺中欄預賽第一組出賽,跑出57秒,分組名列第四,雖然未能晉級複賽,張星賢仍舊成了第一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台灣人。這屆奧運之後的1935年,他進入滿鐵工作,並持續爭取1936年的柏林奧運代表機會,很微妙的是,因為他在滿鐵工作之故,雖然出身台灣可是卻代表滿州出賽。而後他成功爭取柏林奧運出賽機會,擔任1600公尺接力第二棒,預賽成績第四名未能晉級。
張星賢先生回憶兩屆奧運比賽,仍舊忘不了在現場所受到的撼動,運動場邊的加油聲、音樂與賽場氣氛,讓他一輩子醉心田徑比賽,這成了他一生當中最閃耀的珍寶回憶。他當時幫粉絲簽名,必在自己名字後面加註台灣。
#同時期的台灣女子選手
在張星賢活躍的同時間,另一名台灣女子運動員,也備受矚目,是彰化的林月雲女士。以爆發力著稱的她,囊括日本八十公尺跨欄、跳遠、三級跳遠女子組的金牌。也被視為參與1936的柏林奧運和1940的東京奧運的熱門選手,可惜1936年時,林選手感染肺炎成績不理想,而1940的東奧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停辦,林選手最終與奧林匹克擦身而過。
#流轉人生與不熄的奧運夢
再回到張星賢選手的故事,畢業後考進滿鐵的張選手,一路升任北京車站副站長並持續參與當時華北地區的田徑比賽,甚至辦理「北京選手權大會」(即北京田徑錦標賽),並做了許多的運動推廣,也四處代表滿鐵出賽。而後日本戰敗,張星賢先生先至日本,再回台灣。在38歲這一年,又入選第七屆全國運動會台灣省代表隊,且擔任總隊長,隨副總領隊謝東閔,代表台灣省到上海市參加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雖然已38歲又主職管理,仍獲得跳遠銅牌,在三級跳遠則拿到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從代表日本、再到代表滿洲、最後代表台灣,在大時代的命運之下,張星賢四處流轉。
但他念念不忘的,還是奧運之夢。
照理說,以張星賢出身名校早稻田、還曾參與兩屆奧運的學經歷,理當受到重用,但因為國民政府和日本當時的氣氛,曾為日本效力的台灣人,多數無法被國民政府信任,因此張星賢一直無法進入真正的核心。
一輩子渴望奧運夢的張星賢先生,再沒能代表國家參與奧運,連擔任奧運教練職都無法如願。雖然如此,他還是以他豐厚的歷練,指導過陳英郎、楊傳廣、紀政等田徑名將。
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的「我的體育生活:張星賢回憶錄+張星賢日記及書信」,這套張星賢的人生記錄裡,不論日記還是書信,都寫滿他對運動的熱情,這份夢想的力量,支撐他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今天奧運田徑項目開賽,不曉得已脫離紅塵的張星賢先生,是否也在場邊觀賽?
再說到張星賢先生的私人家庭生活,張選手育有四子,也繼承對運動的天份。長子張光男擅長網球,二兒子張輝雄醉心棒球,三兒子張昭洋為橄欖球好手(附註:張星賢就讀早稻田時,曾任日本橄欖球代表隊隊長的柯子彰爲同寢室友,柯子彰曾教張星賢橄欖球技巧),四兒子張昭平則與父親一樣馳騁田徑場。
一代傳一代,對運動的火光仍持續燃燒,早已超越命運的無奈和肉身天命!
陳耀南總隊長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提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ew27Brigade/posts/1874616059278514
1947年3月6日,二七部隊正式成立,也同時建置台中地區所有的民間自衛隊防衛功能,據鍾逸人的回憶指出,當時在台中由幾名學生軍成立保安隊維持台中秩序避免有宵小趁機作亂,當時也有台中女學生自組後勤隊提供糧食給予市民
二七部隊的基本隊伍,包含黃信卿的埔里隊、何集淮與蔡伯勳的中商隊(台中商業學校學生隊)、呂煥章的中師隊(台中師範學校學生隊)、黃金島的警備隊(獨立治安隊)、李炳崑的建國工藝學校學生隊、林大宜從農村招募當過日軍的農民、延平學院學生、吳振武的民主保衛隊離隊隊員,以及包含霧社地區泰雅族原住民青年的陳明忠的突襲隊等等。職務分配以鍾逸人為隊長、古瑞雲為副官、蔡鐵城為宣傳部長、黃信卿為參謀長、石朝耀為聯絡官、何集淮負責祕書處、吳崇雄為救護軍醫,部隊總人數多達約400人
已故的黃金島先生由於曾經在海南島作戰過,又是當時日本海軍陸戰隊士兵,因此有作戰經驗,戰後幾經波折返台,遇到二二八事件加入抗暴戰爭,以及曾經在南洋作戰,也當過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軍官的吳振武,也作治安維持總隊長,都教導學生軍和地方鄉勇使用槍枝和戰術
鍾逸人原為作家,但看到國府接收台灣後各種亂象和不平(如新營事件、布袋事件等),開始宣傳各種當時對於國府的貪贓枉法,也被國府軍警單位盯上,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在台中師範學校號召部分師生成立「民主保衛隊」,擔任參謀,3月6日,二七部隊成立後身為部隊長,但攻下台中干城營區的是埔里隊隊長黃信卿,只是若要統整一個部隊成員需要一定的地方人脈和熟悉當地,因此才讓鍾逸人擔任部隊長,黃信卿才擔任參謀長,鍾逸人高舉「要求愛爾蘭模式最高自治」旗幟開始建軍、搜集武器、整合各地隊伍,並遊說仕紳
3月8日起,支援嘉義水上機場、虎尾機場戰爭,以及支援南投民眾抗暴作戰,3月10日時,得到情報稱國府軍隊將調派重兵來台灣,當時在台北的行政長官陳儀對於台灣出現「武裝勢力」時提心吊膽,誇大稱台灣的叛亂部隊高達3萬人以上,要求南京政府支援,因為3月1日起,桃園、中壢一帶有林元枝的「公安隊」等地方部隊執行反抗游擊戰,讓大園基地一度失守,中壢地區被民兵「全面接管」,加上中南部一帶紛紛成立民間保安隊是否為叛亂,也無心去了解民情憤恨的原因,故誇大情勢暗地要求支援
據過去的國府軍的單位紀錄來看,當時負責調派至台灣進行鎮壓的第21師,原為川軍第2軍,1926年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1軍,劉湘擔任師長,對日戰爭期間多次改編單位,並且獲得美製武器對抗日軍,1946年後再度編制為「第21師」,同年對付解放軍時,轄下兩個團被殲滅,被迫縮編,當時就已經配備美製戰車、步槍和機槍,負責淞滬地區防衛,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改隸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劉雨卿時任該單位,負責對台「清鄉鎮壓」
據當時的紀錄,陳儀為了鞏固自身在台灣的仕途利益,組織「忠義服務隊」暗中策反台灣民眾,製造「毆打外省人」等對立問題,並從中逮捕「莫須有」的滋事份子,從《臺灣二二八事變反間工作報告書》當中,可以詳盡說明透露當時情治單位利用地方勢力、地痞流氓製造混亂的內幕,使得從中藉口二二八事件被定調為「叛亂行為」,而也因為這樣,盡管台灣各地方人士組織自衛隊、保安隊等勢力,用來維持治安,讓有力人士努力調停衝突問題,但陳儀的「陽奉陰違」,以及任職台灣警備總司令的參謀長柯遠芬、擔任高雄要塞中將司令彭孟緝,兩人協助陳儀「狼狽為奸」等種種惡劣行,造成基隆港、八堵車站和高雄事件等屠殺悲劇產生,產生不可抹滅的歷史「後遺症」
(待續)
-------------------------------------------------------------------
參閱:
中部共生青年組合
https://www.facebook.com/taichung228/posts/1768582093392359:0
開放歷史-斌山一角:27部隊部隊長鍾逸人
http://old.rti.org.tw/m/program/focus/?recordId=4668&p=140
開放歷史-斌山一角:黃金島
http://old.rti.org.tw/m/program/focus/?recordId=4799&p=139
二二八事件60週年特別報導─台北市
https://archive.is/…/…/topic/2007/228-60/map-taipeicity.aspx#
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資訊網
https://aa.archives.gov.tw/archivesData.aspx…
228 屠台川軍指揮官-劉雨卿
https://wtfm.exblog.jp/20128132/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二十一軍
http://blog.udn.com/0936331038/109062074
本站照片考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