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疫情,東華三院本著「救病拯危」的使命,積極制定援助方案,幫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共同抗疫。該院早於本年2月下旬推出首階段共18項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解決燃眉之急。該院於4月中旬起陸續推出第2階段的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5大主要受惠對象包括:弱勢社群及社區人士、醫護人...
面對嚴峻疫情,東華三院本著「救病拯危」的使命,積極制定援助方案,幫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共同抗疫。該院早於本年2月下旬推出首階段共18項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解決燃眉之急。該院於4月中旬起陸續推出第2階段的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5大主要受惠對象包括:弱勢社群及社區人士、醫護人員、學生與家長、服務使用者,以及該院員工。除了在首階段及第2階段計劃中合共派發逾200萬個外科口罩外,該院同時亦新增多個持續抗疫項目,如自設口罩生產線及籌辦抗疫慈善網上音樂會,另有情緒支援及「打氣」項目,以及把支援延伸至海外華人社區,讓社區不同的群組在抗疫物資、服務、經濟及情緒上均得到適切及穩定的支援。
音樂會定名為「光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呈獻:東華三院LOVE actually LIVE actually抗疫慈善音樂會」,並於5月2日(本星期六)晚上9時正,透過該院Facebook、Youtube 及其他多個媒體同步串流播放,市民只需連接網上平台便可以免費欣賞及捐款,所籌得的善款將會用作充裕該院整個抗疫援助計劃。該院特別鳴謝多位贊助人慷慨捐款支持是次音樂會,以及華懋集團旗下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贊助場地。音樂會除歌手獻唱外,亦有明星廚房、親子合唱等環節,並邀得醫護人員組成之樂隊演出及該院中醫師介紹防疫飲食調理資訊,而剛康復出院的空手道運動員曾綺婷小姐及該院中學生亦將透過視像通話與歌手分別分享治療期間的感受及疫情下停課的點滴,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為居家抗疫的市民注入正能量。
音樂會演出歌手包括:蔡一傑、楊千嬅、梁詠琪、容祖兒、梁漢文、薛凱琪、鄭融、周柏豪、許廷鏗、陳柏宇、林奕匡、連詩雅、林欣彤、李幸倪、JW(王灝兒)、姜濤及Anson Lo @ Mirror、ONE PROMISE。
善長如欲支持是次善舉,可登入東華三院網
https://www.tungwah.org.hk/?p=27629 進行網上捐款;公眾亦可將善款寄交香港普仁街 12 號東華三院籌募科或直接存入東華三院於各大銀行的帳戶,或透過櫃員機、繳費靈(商戶編號:9216)或到全港任何一間 7-11 及 OK 便利店捐款。如欲查詢有關慈善音樂會詳情,請密切留意東華三院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tungwahgroup/),或致電東華三院全年捐款熱線:1878 333。
陳漢文醫師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論心情好還是心情壞,又或是用餐之後,總想來點甜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吃「糖」會讓人開心啊!
這是真的!內科專科劉漢文醫師曾指出「當攝入糖後,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大腦產生愉快的感受,而如此美好的回饋作用,更讓人越發喜愛甜食」。人類的舌頭與口腔中,佈滿了由不計其數的味覺細胞所構成的味蕾,當吃進甜食,糖份便會誘使舌上的甜味接收器啟動,傳遞大腦皮質向大腦內發出獎賞信號。再進一步說明,也就是吃甜食後,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分泌多巴胺,這是能讓人感到愉悅與幸福感的物質。因此,許多人才會對於甜食,總是毫無抵抗能力!
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方飲食文化中,即有用「飴」的紀錄。在當時「飴」指的是麥芽糖。在古代,「糖」是貴族才能享用的上等奢侈品;而時序至今,糖已成為稀鬆平常的調味料。生活中常見的食用糖,指的是「蔗糖」,依據純度的由高至低可分為:冰糖(99.9%)、白砂糖(99.5%)、綿白糖(97.9%)和赤砂糖(亦稱紅糖或黑糖,89%)。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建議,每日攝取糖量應在總熱量5%以下,也就是不宜超過25公克(6茶匙),以免肥胖症、蛀牙、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上身
「糖」對人體而言,若適量補充,除了心情會暫時變好之外,對於避免血糖過低、脫水、虛脫,也有一定的助益。但吃糖容易上癮,一不小心就會超標,過量的糖份便會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使思緒運作遲緩,進而使工作或生活品質受到牽連,且幸福感過後,常伴隨而來的是焦慮與失落,易呈現令人不安的精神狀態。「糖」更是誘發多種疾病的源頭,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多種癌變、臟腑發炎與衰老等,甚至還可能因此招致失智症發生!如今社會進步安逸,能生活無虞且三餐溫飽,但也有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反而出現營養過剩現象,讓健康亮起紅燈!因此,若想擁有健康,就要理性避瘋糖!以下匯集「9種健康代糖」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若想嚐點甜頭又不傷身,那就善用代糖來妝點美味吧!
❶椰糖
由椰子花汁液萃取出的糖份,是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食用糖。因其升糖指數相較於其他糖類低,近年在歐美興起以椰糖取代傳統糖類的健康趨勢。且無經過繁複的加工過程,因此能保留16種豐富氨基酸,像是谷氨酸能補充維持腦部功能所需的神經傳遞質;天冬氨酸可促進新陳代謝、抗憂鬱;蘇氨酸則可維持蛋白質平衡;絲氨酸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有助益
❷菊糖
亦稱菊苣纖維或菊粉,經美國FDA 認可為可溶性纖維,存在於植物的細胞中。菊糖是一種天然的多醣體,由許多種植物製造,被認為是一種可溶性纖維。其在消化道中,可作為細菌的食物,進而維持腸道益生菌健全。且通過腸胃時,不會被人體吸收,並可幫助腸道蠕動,讓食物快速從腸道通過,以減少熱量吸收。而其排出人體時,還能一併把週邊食渣帶離,進而改善便祕。菊糖(Inulin)與甜菊糖(Stevioside, Stevia)是不同物質
❸木寡糖
又稱木聚寡糖、低聚木糖,係指由2~10個木糖以糖苷鍵連接而成之寡糖的總稱,是近年來新發現具有益生性的一種低消化性寡糖。木寡醣較果寡醣具有強抗酸性、耐熱性及安定性,實驗結果顯示於pH值2~10之飲料中,或置於100℃ 下,木寡醣仍安定,對於一般食品加工上更適於飲料、烘焙等食品
❹果寡糖
是以蔗糖為原料經酵素加工而成的大分子醣類,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又具水溶性纖維素特性,且無熱量負擔。一般市面常見是以果寡糖糖漿作代糖販售,其甜度約落在砂糖的30~50%。能有助雙叉桿菌及嗜酸桿菌等腸內益菌的繁殖,抑制壞細菌增生,幫助排便,可提供腸道有益菌所需養分,亦有助比菲德氏等有益菌生長,以維護腸道健康,而增強抵抗力
❺甜菊糖
亦稱為甜菊素、甜菊醣苷,是從菊科草本植物甜葉菊(又稱甜菊葉)中提煉出的糖苷。最早由南美洲先民開始應用,具高甜度、低熱量特點,且甜度是蔗糖的近300倍,熱量卻只有蔗糖的1/300,其對熱穩定,且不引起血糖波動,被作為食品甜味劑使用
依照低至高的加工的程度,又可分為三種狀態
1.綠葉甜菊葉(Green leaf stevia)
2.甜菊葉提取物 (Stevia extracts)
3.甜菊葉甜味劑 (Altered stevia)
❻木糖醇
木糖醇是常從白樺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植物性代糖。在口腔中會產生清涼的口感。木糖醇難以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因此不易引起蛀牙,所以常被應用在口香糖、牙膏、漱口水、糖果等。木糖醇食用後仍會產生熱量,熱量比蔗糖略低,約1克有2.4大卡,甜度則與蔗糖相當(約為蔗糖的90%),其對血糖影響較低,所以也被糖友納入使用。成人一天攝取不超過90克,單次攝取不宜超過50克(兒童建議攝取量約為15克內)。但對狗具毒性,因此毛主人務必當心
❼甘露糖醇
又稱木蜜醇,是一種白色結晶固體,外觀與甜味如同蔗糖。屬於己六醇,為脫水劑的一種,可作為利尿劑,也可作為甜味劑。1公克可產生2大卡熱量,甜度約為蔗糖的70%,常用於無糖糖果或果醬,麥芽糖、口香糖之防粘劑
❽山梨糖醇
山梨糖醇亦稱山梨醇,是一種天然的植物甜味劑,口感具清新感,常被用於製造口香糖或無糖糖果。熱量每1克約2.6大卡(約蔗糖的65%),甜度則約蔗糖的一半。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即可直接進入細胞,不易引起血糖上升,但建議每日攝取上限為50公克內
❾赤藻糖醇
是存在於葡萄、梨子、醬油、味噌、清酒等發酵食品中的天然糖醇。約為蔗糖70%的糖度。不含熱量,亦不造成蛀牙。不會使血糖或是胰島素上升,也不造成腸胃不適,因在小腸就被吸收了,不會送至大腸。可高溫烹調,適合烘焙,但大量使用易產生些微涼涼的後味,若遇此情況,可磨粉或減量試試
✴️代糖是什麼
代糖意即糖的替代品,又稱甜味劑。可用來增加食物的甜味,其熱量相對低,可降低對血糖上升之幅度。因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不會影響血糖水平,可增添食物甜味,亦適合糖友應用。又因其熱量近乎零,過重者亦適合食用,以減少熱量攝取。代糖主要分為二類,分別是營養性的甜味劑(可產生熱量)及非營養性的甜味劑(無熱量)
➡️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會產生熱量,但每公克產生的熱量比蔗糖低。例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藻糖醇、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椰糖、菊糖等等
➡️非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不會產生熱量,又稱為「人工甘味劑」。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使用的非營養性的甜味劑有: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內酯鉀、蔗糖素、甜菊精、甘草素、索馬甜、甜精等等。飲用含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會改變腸道內的環境,影響腸道內微生物的生存。美國心臟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攝取過多人工甜味劑會增加中風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代糖停看聽
⚠️因果寡糖難消化,多食易引起腹脹、腹瀉情況,一天建議最多攝取約28公克內為宜
⚠️果寡糖攝取後血糖值不會增高,也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因此糖友可適量攝取,以增添用餐風味
⚠️阿斯巴甜是由笨丙胺酸和天門冬胺酸構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少量即富甜味且熱量少,但其不耐熱,加熱便失去甜味。用量為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不超過50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取不超過3000公克。攝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而糖友適量攝入阿斯巴甜對血糖無大影響,但仍應以主治醫師指示下食用為宜
⚠️代糖的種類及產品繁多,應注意不用於低血糖治療,並注意是否可高溫烹調及每日食用量。如山梨醇,若一日攝取大於10公克就可能腹瀉,一般代糖則掌握不超過50公克。而代糖食品雖熱量較低,但其熱量仍不可小覷,仍需掌握食用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或傷害。特殊體質或病況者,更應事先諮詢專業醫生後,再行食用為宜
⚠️木糖醇與木寡糖相同嗎?
木糖醇(xylitol)與木寡糖 (xylooligosaccharide)是不同物質。木糖醇是木糖經醇化而成的單醣,具抑菌性,可弱化口腔酸化的細菌孳生,而達到防蛀牙作用,亦可作為食物防腐劑。木寡糖是人體有益菌代謝時所需之碳源,像是雙歧桿菌對其利用率就很高。雖能不受壞菌影響,但並無預防蛀牙之作用。而兩者都因不造成血糖波動,所以糖友可適量應用
#凱鈞有食力
#9種健康代糖
陳漢文醫師 在 谷Liv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嚴峻疫情,東華三院本著「救病拯危」的使命,積極制定援助方案,幫助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共同抗疫。該院早於本年2月下旬推出首階段共18項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協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解決燃眉之急。該院於4月中旬起陸續推出第2階段的社區支援項目及資助計劃,5大主要受惠對象包括:弱勢社群及社區人士、醫護人員、學生與家長、服務使用者,以及該院員工。除了在首階段及第2階段計劃中合共派發逾200萬個外科口罩外,該院同時亦新增多個持續抗疫項目,如自設口罩生產線及籌辦抗疫慈善網上音樂會,另有情緒支援及「打氣」項目,以及把支援延伸至海外華人社區,讓社區不同的群組在抗疫物資、服務、經濟及情緒上均得到適切及穩定的支援。
音樂會定名為「光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呈獻:東華三院LOVE actually LIVE actually抗疫慈善音樂會」,並於5月2日(本星期六)晚上9時正,透過該院Facebook、Youtube 及其他多個媒體同步串流播放,市民只需連接網上平台便可以免費欣賞及捐款,所籌得的善款將會用作充裕該院整個抗疫援助計劃。該院特別鳴謝多位贊助人慷慨捐款支持是次音樂會,以及華懋集團旗下如心海景酒店暨會議中心贊助場地。音樂會除歌手獻唱外,亦有明星廚房、親子合唱等環節,並邀得醫護人員組成之樂隊演出及該院中醫師介紹防疫飲食調理資訊,而剛康復出院的空手道運動員曾綺婷小姐及該院中學生亦將透過視像通話與歌手分別分享治療期間的感受及疫情下停課的點滴,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為居家抗疫的市民注入正能量。
音樂會演出歌手包括:蔡一傑、楊千嬅、梁詠琪、容祖兒、梁漢文、薛凱琪、鄭融、周柏豪、許廷鏗、陳柏宇、林奕匡、連詩雅、林欣彤、李幸倪、JW(王灝兒)、姜濤及Anson Lo @ Mirror、ONE PROMISE。
善長如欲支持是次善舉,可登入東華三院網
https://www.tungwah.org.hk/?p=27629 進行網上捐款;公眾亦可將善款寄交香港普仁街 12 號東華三院籌募科或直接存入東華三院於各大銀行的帳戶,或透過櫃員機、繳費靈(商戶編號:9216)或到全港任何一間 7-11 及 OK 便利店捐款。如欲查詢有關慈善音樂會詳情,請密切留意東華三院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tungwahgroup/),或致電東華三院全年捐款熱線:1878 333。
陳漢文醫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院長官建議學統合分析
#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劉漢文醫師
#完全沒基礎居然也能順利完成 #還得獎
🎯 醫院長官曾建議學 meta-analysis,但......
留在醫學中心工作,難免都有寫 paper 的壓力。但是之前寫一篇健保資料庫的文章,光是 IRB 的申請過程就花了很多時間,搞得心情煩躁。現在簡單的購買資料庫之路被封,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難度變高,醫院長官曾建議學 meta-analysis,但也不知道從何學起。而且心裡總覺得,要寫一般的論文都不簡單了,寫 meta-analysis 應該更困難吧!
🎯 把困難的事情變簡單
然而新思惟就是這麼貼心,推出了《統合分析工作坊》。課程的設計非常務實,就是要生出成品。上午的課程節奏很快,從如何選主題、如何安排 meta-analysis 文章的結構、如何避開常見錯誤,到專有名詞的說明。
其中專有名詞的部分,對我來說是最棘手的。張凱閔醫師說他在學校的生物統計是差點被當,我是比他更嚴重……而且 meta-analysis 的統計又跟一般的研究方式不一樣。但是張凱閔醫師用簡單的比喻,清楚的說明各項專有名詞的內涵和彼此的差別。聽完後至少心裡都有個底,對於 meta-analysis 文章中圖表的解讀也更有概念。
🎯 完全沒基礎居然也能順利完成
我在報名課程前,已經先跟了蔡校長的 meta-analysis 軟體 CMA 團購。剛開始安裝好 CMA,開啟程式後,根本也不知道要怎麼玩。卻在當天的互動實作上,僅只是照著講義上的步驟,就可以很順利的產出 forest plot。
從講義的操作說明中,處處可見蔡校長的用心,讓新手避開陷阱、節省嘗試錯誤的時間。這部分對新手的幫助很大,就像課程規劃的概念一樣,我們是要寫 meta-analysis 的文章,不是要當 meta-analysis 的學者。把生出圖表當作學習目標,邊熟悉軟體操作的方式。將新手對 meta-analysis 的恐懼消除,能從漂亮的圖表得到成就感,會更有信心開始自己的 meta-analysis 研究。
🔺減少卡關|無資源也能寫出好論文
🔺立刻預約|2020 / 3 / 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學術起飛|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新思惟校友 PubMed 成績大爆發!
▪ 2019 年 10 月|52 篇 SCI 論文發表
▪ 2019 年 11 月|39 篇 SCI 論文發表
▪ 2018 全年成績|共有 443 篇論文發表
▪ Meta-analysis 佔原創研究比例,從 2017 年的 5%,上升到 2018 年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