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意涵離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意涵離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意涵離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意涵離婚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04的網紅酸酸時事鐵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日本政治看女權】 一「痛訴自己遭町長性侵 日本草津町唯一女議員被公投罷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國際蘋道/日本】許仁碩:一顆喉糖,揭露日本女性從政困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8433603296710&id=...

陳意涵離婚 在 dat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14:37:48

「一般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都會想找喜歡對方的理由,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沒有理由,也沒有原因,就那麼理所當然的喜歡上了。當感情變得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失去了興趣,然後又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會喜歡上對方了。 」——濱崎光生,《最高の離婚》  相隔七年,重新回味坂元裕二操刀編劇的《最高の離婚》,整個有了新...

陳意涵離婚 在 台北獨立生活指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08:28:35

《戀愛倒帶中》我懷念2+2=5的你​ ​ 近年探討婚姻的電影,多把故事線放在夫妻間日常互動裡的大量對話與爭吵,無論《婚姻故事》或是沈可尚的紀錄片《幸福定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多年前的一個接近半夜的夜晚,有一次跟人妻朋友詢問瞎聊一些瑣事,她卻突然說她其實把老公孩子丟在家,一個人坐在便利商店喝著悶酒...

陳意涵離婚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4 01:07:58

Follow @girls.presslogic 陳意涵崩潰:「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 陳意涵於去年七夕情人節嫁給導演許富翔,更在剛過去的9日大年初五產下兒子「小初」,如今還在坐月的她,正學習如何當一個好媽媽。日前她突然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件小小的育兒心得,並崩潰直呼:「比悲傷更悲傷的事!」,這一...

  • 陳意涵離婚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7 17:14:20
    有 1 人按讚

    【從日本政治看女權】
    一「痛訴自己遭町長性侵 日本草津町唯一女議員被公投罷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國際蘋道/日本】許仁碩:一顆喉糖,揭露日本女性從政困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8433603296710&id=584986081641475

    「因為交不到女朋友就覺得全世界對不起他的人,會怎麼對待他的另一半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1647660917497&id=100002168395737

    【賴天恆/第一次「仇女」就上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894184?from=udn-referralnews_ch1008artbottom

    仇女懶人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522111729508&id=633434507

    社會頭條一寶 2.0:許多男人在網路上肆意發表不負責任的厭女留言,其實就是一種在網路世界對女性施加暴力的表現。

    這些人總是可以很輕易地說出一些惡毒的話來攻擊女人,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網路世界也是如此。

    多一點同理心,不要讓自己成為殺人兇手。

    #厭女

    竺宥璋:看了令人心碎的一則新聞⋯

    哥只想說,多一點同理心,永遠不要輕易論斷人!

    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躲在螢幕後打出來的酸言惡語,會對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謹言慎行啊⋯

    #新聞連結在一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5377834316289&id=178614532992620

    制裁「壞女人」的方式很多。這當中當然包括比較「溫和的提醒」,像是說教、揶揄、嘲笑;到比較「直接的手段」,像是羞辱、醜化、譴責、公審,甚至訴諸暴力、脅迫、性騷擾、性侵害。
    https://www.plurk.com/m/p/mtv07t

    「仇恨言論說出的當下便確認了誰該來接收。它本身並不描述任何傷害,更不是在說完後產生傷害的後果。說出仇恨言論本身就執行了傷害,它確認了社會中哪些人是比較低等的。」

    Judith Butler,
    〈Excitable speech: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1997。

    「網路上的仇恨言論從來不是「開玩笑」而已,無論是非自願性處男對俊男美女的叫囂,或是針對女權、針對男同志的嘲諷,文字會傷人,而敘述久了、多了,傷人的就可能不只是文字了。」
    來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7728657161164&id=663261163

    那些塑造或好玩跟風仇女風氣的人其實全部都是共犯
    因為他們散播女生就是母豬下賤活該被殺的觀念
    根本邪惡源頭
    這世界是很多智障的
    他們會打從心裡相信這種觀念
    然後付諸行動
    https://twitter.com/SaloNyx/status/1008626234287255552?s=19

    有些暴力是孤絕至極的產物。

    情/殺:「情感」不是暴力的動機,控制才是
    https://sosreader.com/n/user/@haveyouheard/article/5a8ea384eceaedde8df7ddec

    白黴菌:滑ㄌ五分鐘臉書:

    社會新聞三寶年輕男人中年男人老男人的新聞:
    【年輕男人因女方不是處女,將她分屍後畏罪自殺。】
    【中年男人因覺得妹妹過太好,他過不好,持刀到妹妹工作的牙醫診所,卻找不到妹妹,便砍王姓醫師和二位護理師洩恨。王醫師死亡。】
    【老男人因拿不到妻子千萬房產,分屍離婚妻子死不認罪】
    留言替兇手辯稱男人因有精神疾病或邊緣型人格才會殺人,一定有苦衷。女方一定有錯才引發殺機。怪女人怪法官怪廢死。

    關於女人的新聞:
    【美國愛荷華州即將通過全國最嚴格墮胎法,一有心跳則不可墮胎】
    【愛爾蘭墮胎合法通過新聞底下:『墮胎的女人是屠夫冷血殺人!』】

    以後會持續提醒這些事。
    每天發生不缺題材。
    仇女社會會繼續包容這些死巨嬰,放任男性巨嬰們到處傷害他人,最後怪女人同性戀性少數司法身上。

    #巨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6273802409043&id=100000793172163

    白黴菌:沒有什麼比仇女者心態好分析了,他們講話愈是詆毀,其實反映愈是內心的自卑。

    例如,
    仇女者常說:
    『女權主義者通常又肥又醜,不然為什麼正妹都不屑女權?』

    教徒眼中的正妹之所以是正妹,跟外表沒太大關係,跟她們是否溫順聽話有關。
    一旦正妹開始展現自主性,想法不再輕易被男人左右,不再無條件迎合男人喜好,那她就轉職成一個人人可欺的超級婊子了。

    同理,仇女者會這麼痛恨女性主義者,是因為女性主義者不把他們當作宇宙中心奉承。
    得不到的,就要把他批評得一文不值讓自己心理好過點:『哼,不是對方不選我,是我不屑要,女權主義者鐵定又肥又醜!』
    這就是,傳說中的酸葡萄心理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62254200477670&id=100000793172163

    陳紫吟:在解釋為什麼不應該以「洗碗機」代稱女生的那篇文章裡,其實完全沒有說玩遊戲被雷不能抱怨,只是要說「洗碗機」這個詞是帶有「要女性閉嘴」意涵的蔑稱

    有些人認為,那個留言之所以稱女生「洗碗機」是因為這是在講遊戲,而玩遊戲特別容易碰到讓人不高興的狀況,所以講話比較難聽也是正常的。今天那篇文突然湧入很多要我閉嘴或甚至還有拿我臉書的個人資訊來性羞辱「球經不就是肉便器」的留言(#你要的性別不平等證據在這裡),其實從這些留言就能發現,以下這件事並不符合事實:以「洗碗機」代稱女生(或其他歧視)的情況只會發生於玩遊戲的時候,因此不會造成「這種用詞會傷害女生的平等地位」的結果

    我不認為「人可以事先任意主張自己將於特定情況傷害他人,而後若傷人行為發生就不算數」,這應該可以分成兩點來看,首先是我不覺得人會只在特定時刻傷人,其他時候都能控制好,其次是,假設退一步來說,有人真的只會在特定時候有糟糕行為,比如玩遊戲時特別容易發表歧視言論、酒後就容易家暴、開車時就容易生氣並找人吵架、當市長時就容易失言,假如有人真的有類用於以上的情況,那他也沒道理要求其他人在這些「特殊情況」發生時原諒自己,而是應該自己想辦法克制,或乾脆不要玩遊戲、不要喝酒、不要開車、不要當市長

    -

    一直想看曼恩的《不只是厭女》但卻一直還沒看的人(畢竟書有點厚,前三章又比較難讀)可以考慮去看那篇貼文裡的某串留言,在那串留言裡充分顯示了厭女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將女性區分好壞,懲罰壞女人(罵他們)獎勵好女人(不罵他們),藉此達到規範女性行為的效果,並將「好女人」拉入鞏固父權體制的陣營。不過那個留言在比較前面的部分,在看到之前,你需要先略過一堆大喊洗碗機的留言 #溫馨提醒:請不要因此遷怒你家的任何家電產品

    -

    附帶一提,多虧那整串留言裡的其中一個人,讓我發現 #好好保護自己 這個相簿的其他功能,原本這個相簿是專門放一些噁男留言,以方便在意的人預先封鎖(相簿名稱來自檢討受害人的金句,但當然不代表我認同這句話)不過今天發現還有個附加功能是:假使你就是噁男(雖然你可能不一定有這個認同,但總之相簿裡的留言你每個都很喜歡)可以嘗試向他們寄送交友邀請。開場白可以用:我在女權份子的臉書看到你,感謝加友,你好帥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7360907070646&id=584986081641475

  • 陳意涵離婚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8 20:51:22
    有 4,214 人按讚

    |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

    (整篇爆雷和劇透)

    這部電影的好看程度已經反映在票房與口碑上,然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給還在猶豫、考慮的朋友,一個去感受台灣電影和其他亞洲國家電影不同的機會。

    尤其台灣已經可以討論「同志」組成「家庭」,及在社會中更廣泛的層面及深入的層次。

    但對於「同志電影」有疑慮,擔心自己會莫名產生排斥的朋友也別擔心,與其說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更該將其定義為一部描述「人性中愛與恨、寂寞與原諒的電影。」

    同志只佔電影中的三個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異性戀,希望透過這樣描述可以舒緩這些朋友的緊張。李安導演在宣傳《斷背山》時也曾喊話:「帶你(妳)的異性戀朋友、男朋友、老公來看,他們會更懂得愛。」(大意)

    李安和鄭有傑導演都是有結婚生子的異性戀男性,但兩人為何能把有同志符號的電影拍這麼好?
    這樣的問題李安也曾經被問過:「身為直男怎麼拍出《斷背山》?」

    李安的回答很詩意:「做藝術的有一些天份,能利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真情跟寫真的境界,讓大家能體會。」

    鄭有傑導演自己同時是演員,且在《繁花盛開》飾演過扮裝皇后的角色,要「演」這樣的角色,演員得做的角色功課就是先「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當“她”以這樣的身份出現在大庭廣眾下,這種赤裸地身份暴露的方式,就能理解社會刻板印象中所謂的“異類”或“不正常”。

    《親愛的房客》演員的戲都達水準之上,但鄭有傑導演本身絕對做足角色與劇本的功課,這個騙不了觀眾的。(可能監製楊雅喆導演本身是Gay菜也有幫助,他常出現在同志運動場了支持人權,透過體驗換成經驗。)

    囉唆了一堆,我再講幾句就進入電影討論。關於這部電影多好看,或是在講什麼已經有非常多相關文章,所以,我想討論一些不一樣的。

    這些不一樣不太算是腦補,而是緊扣電影劇情來發展,當然,這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從官方釋出的未剪進電影內的片段開始,莫子儀(飾林健一)的廚藝原先並不符合老人家的胃口,到電影開始他像個好媳婦一樣燒了一桌年夜飯,而將健一是鋼琴老師的身份放入劇情,這樣的文化資本“大多”是中產階級才能有資源栽培出這樣的小孩。

    姚淳耀(飾王立維)是的兼兩份工作才能養家與幫弟弟是元介(飾王立綱)還債的勞動階級。大家試想把世俗印象中好人家的女兒嫁到勞動階級、離婚單親、又有小孩的家庭中,還得賺錢養家。

    今天把健一換成女性角色,婆婆陳淑芳(飾周秀玉)應該開心到要鋪紅地毯了吧⋯⋯(當然人家會離婚,是因為莫子儀隨便去幫人家跟老婆出櫃真夭壽。)

    所以當林健一回檢察官訊問說:「今天如果我是女生,妳還會這樣問我嗎?」莫子儀演技好的地方就在於「悶著演」,即便是洩慾的戲也只讓觀眾感覺到他好苦,連高潮時都好悲傷。

    如果大家在二刷時,可以仔細看檢察官的表情——雖然我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但我也是女人,你講的我能體會。

    這也是我說鄭有傑導演導戲的細膩之處,他只用一幕就就讓女性溫柔、智慧、同理的人格特質表現出來,而不是為了強調同志角色,就讓同框的女性角色扁平化,變成只是點綴的工具性而非增加戲劇(畫面)張力。

    婆婆要白潤音(飾王悠宇)好好讀書,像是元介一樣讀建中、台大一樣,但卻被小孩吐槽:「可是他在外面欠很多錢」,結果婆婆還是袒護自己的小兒子。

    這回扣到是元介回來吃年夜飯,小孩子不是那麼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也跟他一開口跟媽媽說基隆有新建案,就被洗臉別肖想這間祖厝。

    即便這樣,婆婆對小兒子還是疼愛,但同時腦袋很清楚不能把房子過戶給他,一定會敗光光。像這樣理性又感性的女性佔多數,她們比誰都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什麼德性。

    關於是元介的角色有一些說法他是「深櫃」,罵莫子儀「不正常」只是因為他對莫子儀闖入他家可能會讓他身份曝光感到恐懼。

    雖然電影中沒有這個角色的其他線索,但媽媽在吃年夜飯時都沒問他:「交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要結婚啊?」是元介的角色恨林健一不單只是表面上房子、姪子被奪走,同時,他還能在自己的阿母面前“當”男同志等三重的斷然否定,阿母愛外人比愛你還多是很沈重的打擊。

    換句話說,電影也讓我們去思考「家人」的意涵是不是跟「血緣」有這麼絕對的關係?反同方有一個說法是「沒有血緣的你(妳)不會愛!」現在社會大眾可以回:「敢按呢!!!!!!」

    高山症的意外對我而言沒有那麼意外,姚淳耀的角色因為長期過勞工作,且在工作環境與家庭生活中又得掩飾自己的同志身份,「矇混通關」就是一種情緒勞動。

    體力與精神上長期的負荷,久了人一定會出狀況,高山症只是致命的結果,但卻不是原因。

    愛人死在自己的懷裡,莫子儀的角色扛起了養家的壓力,抽掉男同志的標籤,他就是一位努力養家照顧長輩和小孩的單親家庭好爸爸。

    同樣地,他在職場上都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 不然下場就是家長把他當怪物,不讓小孩靠近他,這樣的行為暗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同志就會對小孩怎樣,當然,孤立他的原因同時交纏著他是謀殺嫌疑犯的可能。

    鄭有傑導演功課做得深的地方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同樣討論「一夜情」、「約炮」、「交友軟體」、「迷幻藥物」他不會拍成刻板印象或通通化約成一種象徵意義,人跟社會都是複雜的集合體,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會只有單一解釋及一種可能。

    就好比當新聞播報上述標籤,媒體不會特別強調「異性戀約炮、異性戀嗑藥、異性戀愛用的交友軟體」,因為優勢階級不需要特別強調,這種觀念已經內化到日常意識中。

    這沒什麼不對,但假設今天媒體要處理「同志」新聞時,通常就會強調「同志標籤」,這就是人為操縱要將同志與負面連結在一起;試想,如果今天同志造橋鋪路,媒體下標還在強調性向,是不是超詭異。

    性向到底跟新聞事件本身有什麼關係?人就是人,大家都一樣,不用特別強調性向 。

    回到婆婆身上,因為我阿嬤也因糖尿病過世。

    在我讀小學時,她當時不要截肢在醫院裡嚎啕大哭,一樣的台詞為什麼她這麼命苦,一個人照顧小孩長大,老了還要洗腰子、截肢、洗腰子、截肢這樣循環。

    當時還沒有全民健保,後來醫生只鋸掉她壞死的幾根腳指頭,就接回我家住。我媽嫁進來時,我阿嬤對我阿母非常苛刻,尤其第一胎生女兒時更是講了不好聽的話。

    但當她躺在我們家為了照顧她隔了小隔間裡,哭著跟來探望她的婆婆們說她以前對我阿母真的太壞,沒想到現在卻是我阿母在照顧她。阿嬤在臨走前我阿母說早就原諒她了,要她不用再感到愧疚,但是每次過年媽媽提到年輕時阿嬤怎麼欺負她的,還是會眼眶泛紅。

    所以拜託那些娶妻的直男朋友們,好好處理婆媳問題,不要讓女人為難女人。

    我阿嬤躺在小隔間時,她身上常常混著體味(不方便每天洗澡)、尿騷味(她會尿在床底下的臉盆內),有時候她會呼我名字要我扶她起床,我扶著阿嬤的後腦勺讓她順勢坐起。

    離開後,我認不住去聞了手掌,我覺得那是一個人接近死亡的味道。

    電影中,婆婆躺在病床上聽著賣藥的廣播邊吃餅乾,但看到旁邊的截肢的床友就吞不下去了。我阿嬤也會偷偷泡泡麵吃,但不曉得是沒胃口還是罪惡感,最後她會叫我來幫忙吃掉,但眼前的麵不曉得泡多久,早已經吸乾湯汁泡爛了,我也不敢吃都偷偷倒掉。

    如果婆婆真的截肢,莫子儀的角色得獨自負擔手術費、住院費用及之後的照護費用。不要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就算是親生的子女都未必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大家可以回想一些社會事件,或是發生在自己、親戚身上的故事。

    導演鄭有傑也讓觀眾知道小朋友比我們以為的承受更多,當他拿著聯絡簿跟導師的對話,以及同學說:「那個才不是你爸爸」。

    電影想討論社會結構中對於「父親」、「爸爸」角色的認知,並非大家都一樣,但當事者卻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這些不一樣。

    別說小朋友的詞彙少或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大家可以試著用幾句話來跟別人解釋電影角色的關係,就會明白少數、不一樣的人(族群)面臨的社會壓力,以及語言及知識上的不正義。

    譬如,當「GAY」、「同志」還沒被發明出來與指涉它的意思時,同志該怎麼自我介紹?可以簡單一句話就讓大家知道「我到底在講什麼?(而且還是不附帶歧視及污名的意涵)」

    最後,電影選擇「基隆港」與「合歡山」這兩種時間感截然不同的場景很有意思,港口給人繁忙有秩序的時間感,而山嶽中卻能有打破時間感的無時間感。所以當林健一與王立維逃離日常(港口),到兩人最能放下束縛回歸自我時,就是到山裡去。

    健一帶著小朋友想逃離世俗的紛擾,且回答孩子在港口的問題:「你到底是誰?」回到山裡就是健一的回答,也是自我介紹。

    《親愛的房客》用心處理人之間情感的細膩之處,從導演與剪接師用日常聲響的說故事方法,堆疊各種情緒後然後靜默,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帶著「看電影」的觀眾連接回到「現實」,也就是為何後勁如此強烈,猶如一杯長島冰茶。

    而我自己最喜歡這部電影哪個部分?我會說導演處理「帳篷」的手法,拍出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難度,但能把沒有生命的物體拍出情感,那絕對下了一番苦心(當時應該想破頭了吧)。

    帳篷在一開始就出現,讓觀眾以為那只是擺飾或小朋友遊戲的地方(先忘記你看過預告或影評),後來劇情發展,帳篷卻成了串起兩人與小孩親密關係最重要的「物」。

    導演讓觀眾看到的是「房契」繼承問題,其實更明顯的隱喻在那不起眼的帳篷。對於健一而言,他的家並非那間房子而是那頂帳篷,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是元介的角色只是在嘲笑我們這些俗人,念茲在茲的就是那間物質上的房子,而非精神上的家。
    不過,我是俗人有人要過戶房子給我,我還是會很愛你啦昂

  • 陳意涵離婚 在 dato:POP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1 11:37:03
    有 985 人按讚

    「一般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都會想找喜歡對方的理由,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沒有理由,也沒有原因,就那麼理所當然的喜歡上了。當感情變得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失去了興趣,然後又不知道為什麼當初會喜歡上對方了。 」——濱崎光生,《最高の離婚》
    
    相隔七年,重新回味坂元裕二操刀編劇的《最高の離婚》,整個有了新的感受。當年因為這部戲而愛上中目黑的我,近年來每回去東京都會想方設法抽出時間到中目黑晃晃,甚至很愛走到劇中光生(瑛太飾演)的洗衣店門口拍照,想像著這個怪奇男子可能和兩隻貓八朔與瑪蒂達住在二樓的樣子。
    
    重溫這部戲,我發現劇裡中目黑的場景依舊,但我後來才陸續添加的旅行回憶卻一層一層疊了上去,看著主角們走過的目黑川、買菜的超市、路過的電車站,或是畫面一角電線桿上貼的「福砂屋」的字樣我都有所感應,「啊,這裡我去過!」、「從這裡再繞過去就是喜歡的咖啡店。」各種美好的記憶交雜著此刻想去而不能去的心情,成為再次觀賞這部劇時另一種想都沒想過的心情。
    
    隔了七年再看,兩對夫妻共計四位主角的情感糾葛我懂更多了,愛與喜歡、相遇或離開,甚至是精闢台詞中要傳達的意涵我更加懂了,為什麼要離婚?為什麼要繼續在一起?感情中沒有誰對誰錯的二分法,只有隨著時間,依照當下情感流動並反覆辯證而帶來的決定與轉折。
    
    一集一集愈看愈愛不釋手地往下看,恨不得細細筆記坂元裕二鋪陳的台詞來好好咀嚼,在本編最後一集時我一時情緒一來認真地流下止不住的眼淚,光生與結夏(尾野真千子飾演)呼應著兩人在大地震那日相遇時的步行返家經驗,從新橫濱走回中目黑,在漫長路途中畫面穿插著彼此共同經歷過的生活橋段,「都想通了嗎?皆大歡喜了嗎?已經離婚的他們決定重新在一起了嗎?」幸福的畫面讓我眼角保持濕潤,哭了整整一大段。
    
    當然,後來在隔年推出的SP特別篇中,光生與結夏的故事有了後續的交代,但在那個「真正的結局」到來之前,沒人知道感情這件事可以有這麼多的詮釋與思索。在讀 光生出版 推出的中文版《劇作家坂元裕二》這本書時,坂元裕二提到原本還計畫著第二個SP,只是這件事未能實現,這讓我無比好奇,他腦中的第二個SP,光生和結夏會繼續一起或是分開走到哪裡嗎?
    
    如同真實人生ㄧ般,感情很難有真正的結局吧?
    
    對我來說,《最高の離婚》真是部神劇,不見得完整解答了我此時此刻的焦慮,但卻能指引出一個「疑?好像是這樣沒錯。」的方向,我不知道下一次要再觀賞這部劇是什麼時候,數位平台版權即將到期也要下架了,但至少,我在這樣一個正確的時間,再次與《最高の離婚》相遇,就如同一次意義深遠的邂逅,在我最喜歡的中目黑。

    想看我去中目黑光生家門口拍的照片,以及懷念的當地街景,請到我ig https://www.instagram.com/p/CGi9d20DX-4/

    /

    預告
    https://youtu.be/Zi3_xyErX0E

    主題曲
    https://youtu.be/6RimbbrV63Y

    桑田佳祐亂入片尾
    https://youtu.be/i19uIgFQZjQ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