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陳奕迅國語精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奕迅國語精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奕迅國語精選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恭喜嘻哈稱霸金曲30】ØZI怎唸?Leo王是誰?3專題教你懂台灣嘻哈 昨天晚上的金曲30典禮,大家都有看嗎?🎙🎙O編重複播放精彩表演片段,有燕姿、SHE的〈美麗新世界〉、陳奕迅⋯⋯深深覺得這些表演根本服務30up的讀者啊!喂喂等等!不准說自己老,話說新人獎、國語男歌手獎落嘻哈歌手ØZI、Leo王...
陳奕迅國語精選 在 小甜甜 張可昀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9:12:18
進了演藝圈之後....很多以前電視裡面才看得到的人,很多都很幸運的有機會能夠遇見接觸甚至合作~更幸運的是有的還有機會認識了彼此~再更更更幸運的是有一些成為了我現實生活中的朋友甚至好朋友❤️何其幸運.....每每想起這些都像是一場夢依舊感謝老天安排同時給予了我....一段段奇妙曲折有趣奇特的人生! ...
陳奕迅國語精選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喜嘻哈稱霸金曲30】ØZI怎唸?Leo王是誰?3專題教你懂台灣嘻哈
昨天晚上的金曲30典禮,大家都有看嗎?🎙🎙O編重複播放精彩表演片段,有燕姿、SHE的〈美麗新世界〉、陳奕迅⋯⋯深深覺得這些表演根本服務30up的讀者啊!喂喂等等!不准說自己老,話說新人獎、國語男歌手獎落嘻哈歌手ØZI、Leo王🎉🎉 避風港文化 近期出版《嘻哈囝:台灣饒舌故事》,前陣子也熱邀嘻哈江湖人馬進行3場對談,OB編編獨家拿到這3場黃金陣容文字紀錄與歌手帥照(誤),隨手認識一下這群 #不斷唱著寫著的認真饒舌歌手,聽聽文中精選歌單,誰說30up、40up或50up不能聽嘻哈是吧!
👽嘻哈囝1》重返台灣嘻哈江湖:熊仔、ØZI與春艷&LEO王對談 https://pse.is/HBMYD
👽嘻哈囝2》嘻哈本格派世代過招:國蛋、BR 以歌相搏 https://pse.is/HMK8H
👽嘻哈囝3》製作人迪拉、J.Wu、剃刀蔣自幕後看饒舌從地下成為顯學 https://pse.is/GPK3B
#唱下去寫下去
#說台灣的嘻哈故事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陳奕迅國語精選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四30周年,橫越上世紀80年代末到千禧後,標誌着中港關係劇烈變動的30載。當中的哀慟傷逝、切膚之痛、拒絕遺忘、兔死狐悲、孤獨明志,如同壓在香港人心上的墳。除了種種飽含政治水份的「堂皇敍事」(grand narrative)和新聞紀錄片、報道檔案,香港人的情志、複雜的身份認同,多多少少總記載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這部「香港另類年鑑」。
流行文化,一直是庶民大眾的文化載體。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以旋律為經、文字為緯,在流行文化工業中成為市場龐大的「處理情緒的商品」。個人私密情緒固然有代我傷心的唱片,社會集體情緒也需要渠道宣洩、排毒。然而,要區分情歌與非情歌,個體與集體,正如林夕所言,一如要把「豬肉佬」與「肉類分割技術員」般分得清清楚楚。君不見高登巴打們,便曾絞盡腦汁將陳奕迅《H3M》(2009)全碟歌曲,詮釋為講述六四事件經過的「暗黑大碟」──你在乎甚麼,就會聽到甚麼、看到甚麼、唱到甚麼。
「縱怨天 天不容問」
抑鬱於天空的火燄下,大地靜默無說話。《為自由》、《四海一心》等粵語單曲以外,八九六四發生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催生出至少五張在心為志、發聲為歌的香港「六四唱片」,包括1989年盧冠廷《1989》、夏韶聲《你喚醒我的靈魂》、黃霑《香港'Xmas》和1990年譚詠麟《忘情都市》、達明一派《神經》。從非主流到主流,當時的搖滾樂手、當紅歌星到前衞組合,劉卓輝寫詞的「療癒系」高喊「媽媽我沒有做錯」、疑惑「說不出的未來」、寄望「漆黑將不再面對」,自是耳熟能詳;最令人難忘的是《香港'Xmas》調寄傳統聖誕歌曲的林振強《慈祥鵬過聖誕》「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說畀個passport我」,與當時「少年詞神」林夕《皆因一經過六四》「坦克嘉年華冇埞避……皆因一經過六四,成日送機冇晒鄉里」,異口同聲道出六四後的香港集體恐懼與移民風潮。
六四事件是香港身份認同覺醒的集體爆破點。概念最為完整的達明一派《神經》大碟,由潘源良《十個救火的少年》與周耀輝《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天問》、《講嘢》,開拓出更狡黠的香港論述。潘筆下是諷刺時弊的政治寓言,周氏《天問》脫胎自屈原楚辭「騷賦體」仰天詰問極權、《排名》是鄭君綿明星的遊戲筆墨,《講嘢》模擬「藏頭詩」嘲笑「應-應-終-終-基-本-發」(按:英英中中基本法),聲演中英爭拗嘈喧巴閉,香港聲音被拒在門外。同期陳少琪《未平復的心》(王靖雯、黃貫中合唱)溫婉撫平傷口,周禮茂則在林憶蓮《破曉》(1991)和改編自國語歌《水手》的《自由花》(1993)中,一隱一顯抒寫出自由花終有一天,會在破曉綻放的期待。
「六月飛霜 個個笑得哀傷」
90年代初羅大佑音樂工廠登陸香港,滾石班底的音樂舵手通過國粵語流行歌曲,書寫香港以至大中華史詩。《皇后大道東》(羅大佑、蔣志光合唱)調侃香港主流對未來的恐懼,連殖民地遺留下來一個英式街名,都有可能被改頭換面。《皇后大道東》亦與羅大佑的《原鄉》、《首都》並稱為「中國三部曲」,展示對香港前途的追問、對台灣根源的探索、對中國大陸的前瞻。《皇后大道東》同時打開林夕創作新天地,「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玩盡文字遊戲,舉重若輕透視了香港人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內心迷茫與焦慮。《皇后大道東》也成為林系最著名的「香港歌」,笑中有淚。
2004年,林夕在梁漢文概念EP《03四季》全碟歌詞,寫出富有時事、社會性的歌曲。如回顧六四後香港及世界大事的《新聞女郎》,記錄最低潮的香港,表白「誰是世上螻蟻亦留戀這地方」。近年,林夕搖身一變為「時事評論員」,在各大主流媒體積極發表關於中港關係、香港社會運動的文章,每每一針見血戮破國王的新衣、語言偽術。2011年寫就激盪人心的《六月飛霜》(陳奕迅唱),與《天問》難跨世紀相呼應,被視為香港面對大是大非時,有良心具膽識之作,堪為冷眼觀世情的香港自白書。《六月飛霜》鋪陳末日浮世繪,沒有真相只有無盡謊言、「習慣異象」的世道人心,大有「唔黐線唔正常」的自嘲──「六月飛霜,世界怪得誇張,誰又去決定誰正常,不知哪個有異想。未曾盡興。剩下砒霜,當配方分享,誰來斗膽講仙丹會斷腸,誰有膽去相信過激立場。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誰說得漂亮。最可笑的,喊亦正常。最悲壯的,笑亦正常。哪一個可,發育正常」。
《六月飛霜》的抽象書寫,遙指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的魔幻中國,既得利益者不過是毫無底線、唯利是圖的狗苟蠅營者,代價卻是整個國家的品格、現在和未來。可是還有不少「窮得只有錢」的狩獵者,認為可「憑人力綑綁一剎夕陽」、「憑財力去扭轉天亮」。世界越變越光怪陸離,小說電影遠遠不能與現實比魔幻,關鍵是瞥見異象後,還有有沒有突破困局的智慧和勇氣。2014年,林夕在謝安琪的《獨家村》寫出《六月飛霜》的出路,以「同床異夢」的感情關係隱喻中港矛盾。最後無法改變對方,只好做獨家村「不被你污染」。
「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詞人筆耕為香港立此存照,90年代出道的黃偉文另闢蹊徑。早在黃偉文與軟硬天師合作時,合寫的《中國製造》獨樹一幟,羅列出六四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為自由、大白兔糖、總書記、樣板戲」──嬉笑怒罵,批判時代。2003年為Beyond 20周年所寫的《抗戰二十年》,赫然被香港社運界視為「社運歌」──「幾響槍火敲破了沉默領土,剩下燒焦了味道。現在少點憤怒,多些厚道,偶爾也很躁……他雖走得早,他青春不老,灰色的軌跡,磨成血路」──直白逆流而上的抗爭精神,「走得早」的可能是黃家駒,也可以是在六四民主路上犧牲的先烈。
香港自六四以來蓄積的民主力量,在2014年雨傘運動一次過爆發。同年黃偉文在謝安琪的《家明》,終於寫出最完整的「六四—雨傘」故事。家明既是最最普通的華人男性名字,自然也是「家的明天」、「國家的明天」──「他出發找最愛今天也未回來……他不過想要愛差點上斷頭台,人家跌倒兩次吧就再不相信愛,浪漫願他不要改所信是模糊,仍肯冀待,誰願意為美麗信念坦克也震開……找太耐,就算找得太耐,他拒絕未上訴便下台,大地上問有哪位,敢這樣愛。無論你是愛他不愛他,還是可將那勇氣帶回家,時代遍地磚瓦卻欠這種優雅,教人夢想,不要去談代價。」──家明終身要找的,就是人生的玫瑰。蠟炬成灰,家明就是何時何地任何有所追求的人。網絡巴打們,已為《家明》剪輯出六四版和雨傘版的影像。家明,的的確確今天也未回來,留低哪種意義就看世間怎記載。
別恨自己生於這悲情世代
要從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說盡六四,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搖滾大帝染紅歌頌《大國崛起》,樂壇校長大概不堪回首表白過《你知我知》、《我心如雷》,80、90年代以來的「六四書寫」,儼然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的一項特殊的「唱作傳統」。特定時刻如2009年,命名為《田》的六四歌曲精選唱片面世。2012年藍奕邦《六月》(藍奕邦唱)與梁栢堅《獵鹿者》(Kolor唱),就從不同角度把六四講下去。前者冷嘲「再多悲壯亦能笑一笑吧,唯願我從此不再害怕」,坦露新生代面對歷史巨輪的無力感,既是個體的哀傷,也是時代的悲情;後者以「獵鹿」故事帶出「自然被殺,這方法就是最得體說法……合情合法,被獵人慢慢被消失」的「被XX」如何荒唐無道。這或許震聾發聵,或閃現符號密碼,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的六四,還是會繼續說下去。
至少,在家明回來之前。
撰文:梁偉詩 //
陳奕迅國語精選 在 達明一派 Tat Ming Pai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四30周年,橫越上世紀80年代末到千禧後,標誌着中港關係劇烈變動的30載。當中的哀慟傷逝、切膚之痛、拒絕遺忘、兔死狐悲、孤獨明志,如同壓在香港人心上的墳。除了種種飽含政治水份的「堂皇敍事」(grand narrative)和新聞紀錄片、報道檔案,香港人的情志、複雜的身份認同,多多少少總記載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這部「香港另類年鑑」。
流行文化,一直是庶民大眾的文化載體。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以旋律為經、文字為緯,在流行文化工業中成為市場龐大的「處理情緒的商品」。個人私密情緒固然有代我傷心的唱片,社會集體情緒也需要渠道宣洩、排毒。然而,要區分情歌與非情歌,個體與集體,正如林夕所言,一如要把「豬肉佬」與「肉類分割技術員」般分得清清楚楚。君不見高登巴打們,便曾絞盡腦汁將陳奕迅《H3M》(2009)全碟歌曲,詮釋為講述六四事件經過的「暗黑大碟」──你在乎甚麼,就會聽到甚麼、看到甚麼、唱到甚麼。
「縱怨天 天不容問」
抑鬱於天空的火燄下,大地靜默無說話。《為自由》、《四海一心》等粵語單曲以外,八九六四發生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催生出至少五張在心為志、發聲為歌的香港「六四唱片」,包括1989年盧冠廷《1989》、夏韶聲《你喚醒我的靈魂》、黃霑《香港'Xmas》和1990年譚詠麟《忘情都市》、達明一派《神經》。從非主流到主流,當時的搖滾樂手、當紅歌星到前衞組合,劉卓輝寫詞的「療癒系」高喊「媽媽我沒有做錯」、疑惑「說不出的未來」、寄望「漆黑將不再面對」,自是耳熟能詳;最令人難忘的是《香港'Xmas》調寄傳統聖誕歌曲的林振強《慈祥鵬過聖誕》「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說畀個passport我」,與當時「少年詞神」林夕《皆因一經過六四》「坦克嘉年華冇埞避……皆因一經過六四,成日送機冇晒鄉里」,異口同聲道出六四後的香港集體恐懼與移民風潮。
六四事件是香港身份認同覺醒的集體爆破點。概念最為完整的達明一派《神經》大碟,由潘源良《十個救火的少年》與周耀輝《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天問》、《講嘢》,開拓出更狡黠的香港論述。潘筆下是諷刺時弊的政治寓言,周氏《天問》脫胎自屈原楚辭「騷賦體」仰天詰問極權、《排名》是鄭君綿明星的遊戲筆墨,《講嘢》模擬「藏頭詩」嘲笑「應-應-終-終-基-本-發」(按:英英中中基本法),聲演中英爭拗嘈喧巴閉,香港聲音被拒在門外。同期陳少琪《未平復的心》(王靖雯、黃貫中合唱)溫婉撫平傷口,周禮茂則在林憶蓮《破曉》(1991)和改編自國語歌《水手》的《自由花》(1993)中,一隱一顯抒寫出自由花終有一天,會在破曉綻放的期待。
「六月飛霜 個個笑得哀傷」
90年代初羅大佑音樂工廠登陸香港,滾石班底的音樂舵手通過國粵語流行歌曲,書寫香港以至大中華史詩。《皇后大道東》(羅大佑、蔣志光合唱)調侃香港主流對未來的恐懼,連殖民地遺留下來一個英式街名,都有可能被改頭換面。《皇后大道東》亦與羅大佑的《原鄉》、《首都》並稱為「中國三部曲」,展示對香港前途的追問、對台灣根源的探索、對中國大陸的前瞻。《皇后大道東》同時打開林夕創作新天地,「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玩盡文字遊戲,舉重若輕透視了香港人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內心迷茫與焦慮。《皇后大道東》也成為林系最著名的「香港歌」,笑中有淚。
2004年,林夕在梁漢文概念EP《03四季》全碟歌詞,寫出富有時事、社會性的歌曲。如回顧六四後香港及世界大事的《新聞女郎》,記錄最低潮的香港,表白「誰是世上螻蟻亦留戀這地方」。近年,林夕搖身一變為「時事評論員」,在各大主流媒體積極發表關於中港關係、香港社會運動的文章,每每一針見血戮破國王的新衣、語言偽術。2011年寫就激盪人心的《六月飛霜》(陳奕迅唱),與《天問》難跨世紀相呼應,被視為香港面對大是大非時,有良心具膽識之作,堪為冷眼觀世情的香港自白書。《六月飛霜》鋪陳末日浮世繪,沒有真相只有無盡謊言、「習慣異象」的世道人心,大有「唔黐線唔正常」的自嘲──「六月飛霜,世界怪得誇張,誰又去決定誰正常,不知哪個有異想。未曾盡興。剩下砒霜,當配方分享,誰來斗膽講仙丹會斷腸,誰有膽去相信過激立場。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誰說得漂亮。最可笑的,喊亦正常。最悲壯的,笑亦正常。哪一個可,發育正常」。
《六月飛霜》的抽象書寫,遙指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的魔幻中國,既得利益者不過是毫無底線、唯利是圖的狗苟蠅營者,代價卻是整個國家的品格、現在和未來。可是還有不少「窮得只有錢」的狩獵者,認為可「憑人力綑綁一剎夕陽」、「憑財力去扭轉天亮」。世界越變越光怪陸離,小說電影遠遠不能與現實比魔幻,關鍵是瞥見異象後,還有有沒有突破困局的智慧和勇氣。2014年,林夕在謝安琪的《獨家村》寫出《六月飛霜》的出路,以「同床異夢」的感情關係隱喻中港矛盾。最後無法改變對方,只好做獨家村「不被你污染」。
「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詞人筆耕為香港立此存照,90年代出道的黃偉文另闢蹊徑。早在黃偉文與軟硬天師合作時,合寫的《中國製造》獨樹一幟,羅列出六四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為自由、大白兔糖、總書記、樣板戲」──嬉笑怒罵,批判時代。2003年為Beyond 20周年所寫的《抗戰二十年》,赫然被香港社運界視為「社運歌」──「幾響槍火敲破了沉默領土,剩下燒焦了味道。現在少點憤怒,多些厚道,偶爾也很躁……他雖走得早,他青春不老,灰色的軌跡,磨成血路」──直白逆流而上的抗爭精神,「走得早」的可能是黃家駒,也可以是在六四民主路上犧牲的先烈。
香港自六四以來蓄積的民主力量,在2014年雨傘運動一次過爆發。同年黃偉文在謝安琪的《家明》,終於寫出最完整的「六四—雨傘」故事。家明既是最最普通的華人男性名字,自然也是「家的明天」、「國家的明天」──「他出發找最愛今天也未回來……他不過想要愛差點上斷頭台,人家跌倒兩次吧就再不相信愛,浪漫願他不要改所信是模糊,仍肯冀待,誰願意為美麗信念坦克也震開……找太耐,就算找得太耐,他拒絕未上訴便下台,大地上問有哪位,敢這樣愛。無論你是愛他不愛他,還是可將那勇氣帶回家,時代遍地磚瓦卻欠這種優雅,教人夢想,不要去談代價。」──家明終身要找的,就是人生的玫瑰。蠟炬成灰,家明就是何時何地任何有所追求的人。網絡巴打們,已為《家明》剪輯出六四版和雨傘版的影像。家明,的的確確今天也未回來,留低哪種意義就看世間怎記載。
別恨自己生於這悲情世代
要從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說盡六四,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搖滾大帝染紅歌頌《大國崛起》,樂壇校長大概不堪回首表白過《你知我知》、《我心如雷》,80、90年代以來的「六四書寫」,儼然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的一項特殊的「唱作傳統」。特定時刻如2009年,命名為《田》的六四歌曲精選唱片面世。2012年藍奕邦《六月》(藍奕邦唱)與梁栢堅《獵鹿者》(Kolor唱),就從不同角度把六四講下去。前者冷嘲「再多悲壯亦能笑一笑吧,唯願我從此不再害怕」,坦露新生代面對歷史巨輪的無力感,既是個體的哀傷,也是時代的悲情;後者以「獵鹿」故事帶出「自然被殺,這方法就是最得體說法……合情合法,被獵人慢慢被消失」的「被XX」如何荒唐無道。這或許震聾發聵,或閃現符號密碼,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的六四,還是會繼續說下去。
至少,在家明回來之前。
撰文:梁偉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