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佳茹年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佳茹年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佳茹年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佳茹年紀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61的網紅我在出版業上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駐點樂讀人專欄】-- 陳子楹 樂讀|做夢的勇氣:不放棄熱情,也不要忘記內心 每一次閱讀這類人生故事的時候,都會很感慨這個世界的變化好快,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們實在太容易看到一個人成功且在人生的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樣貌,看著他們賣力地燃燒自我是那麼的愉悅,通常也只有在一旁羨慕的份,往往很少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5的網紅柴郡貓小姐愛旅行。生活提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柴郡貓 Cheshire Cat「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貓系抒情二部曲《想哭的時候變成貓》 2021.03.03.數位平台全面上線 ▶ 數位平台線上聽 ▶ https://futureseed.ffm.to/cheshirecatbeacat ⸝⋆⸝⋆⸝⋆⸝⋆⸝⋆⸝⋆⸝⋆⸝⋆⸝⋆⸝...

陳佳茹年紀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9:58:28

【@girlstyle.mag】「193劍神」張家朗奪金為港爭光! . 【東京奧運】「193劍神」張家朗今創下香港男子花劍歷來最佳戰績勇奪奧運金牌,以男子花劍個人賽打敗上屆冠軍得主意大利劍手Daniele Garozzo(格羅素),終以 15:11 成績拿下第一,成功為港爭光,同時也令這位「193劍...

陳佳茹年紀 在  N͢i͢c͢k͢ ™ 景點·電影·美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3 23:58:12

🎤 - 終於找到高清版的MV‼️無法超越的版本,只能說是華語樂壇上「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歷久彌新的經典歌曲🎵 - 聽到這首歌依舊感動不已🥲 想起國中時面臨SARS風暴🌪來襲,那時候也是人心惶恐,但當時年紀還小懂得不多,只記得台灣也面臨ㄧ陣子的陰霾 - 那年的手牽手🧑‍🤝‍🧑 我們一起度過,這次台灣...

陳佳茹年紀 在 MORRIS彭進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03:20:59

Morris彭進成創作、編曲作品 2018 四川衛視跨年 -《月亮之上》編曲,演唱:鳳凰傳奇 -《大聲唱》編曲,演唱:鳳凰傳奇 圍爐音樂會(四川衛視) -《狼》編曲,演唱:齊秦 -《痴心绝对》編曲,演唱:李聖杰 -《Havana + Sexbomb》編曲,演唱:李聖杰 -《愛的PP秀》編曲,演唱...

  • 陳佳茹年紀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7 13:58:26
    有 8 人按讚

    【#駐點樂讀人專欄】-- 陳子楹 
     
    樂讀|做夢的勇氣:不放棄熱情,也不要忘記內心
      
    每一次閱讀這類人生故事的時候,都會很感慨這個世界的變化好快,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們實在太容易看到一個人成功且在人生的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樣貌,看著他們賣力地燃燒自我是那麼的愉悅,通常也只有在一旁羨慕的份,往往很少會想要去了解,是什麼樣的生長環境或是際遇造就成現在的他們。
              
    作者門田英司,樂齡45年,不只是日本的吉他大師,1995年到台灣發展後定居,2015年榮獲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在音樂圈是家喻戶曉的音樂人,連想上他的課都還必須預約排隊好長一段時間。就算沒有聽過他的名字,我想,大家也可能曾在其他歌手的音樂中聽過他的演奏,因為門田先生合作過的歌手實在太多了(周杰倫、梁靜茹、陶晶瑩、S.H.E.、郭富城、黃小琥等)。
              
    當我看著他的故事,總會不斷地想起時常對自己問的一個問題───
              
    「不談金錢。妳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出多少的心力與時間?」
               
    說真的,到了過30歲的年紀,已經不太適合做夢,反而更適合造夢與追夢,只是這個世界變得太過吵雜與沉重,大多數的人早已忘記夢想是什麼,只懂調侃夢想能吃嗎?不曉得有多少小讀友曾經懷抱著夢想長大,卻敗給了現實世界?
               
    我個人非常喜歡門田先生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所抱持的態度,不因為無法賺錢就放棄,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對於夢想這件事情最大的謬誤,以至於放棄追求的主因。
               
    我認為每一個人閱讀個人成長故事都會有不同的共鳴,《做夢的勇氣》的確很值得一看,也許門田先生對於自己所愛的熱情,會為你埋藏在心底的夢想再度燃起火苗。
                
    好的,來分享我的摘要筆記───
               
    .你喜歡的東西,對你來說,代表了什麼意義?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覺得喜歡與愛,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一個人可以喜歡很多東西,但如果談到愛,就會多了一份責任。因為愛,所以不輕易割捨,更不輕談放棄,就算面對再多的挑戰,也會因為熱愛,而繼續堅持下去。
               
    .你之所以為你,正是因為那些曾發生過,且勇敢面對後的結果。
               
    .安迪.沃荷曾說:「走得多慢都無所謂,只要不停下腳步。」每一步,都因選擇而堅定。這條人生之路,並不是要和誰比賽,反而應樂在其中,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並如實地聆聽自己的聲音,然後繼續堅持下去。
               
    .選擇想要的路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就算失敗了也沒有關係,真正重要的是努力以後沒有遺憾,才對得起自己。每個人都會死,卻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初衷往往很單純,現實總是很殘酷,放棄有一千條理由,堅持卻只需要一個。如果你有夢想,卻因路途中的挫敗而放棄,怎麼想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證明些什麼,或太急著追求,反而容易執著。
               
    .與其窮擔心,恐懼未來的不可知,不如專注做好當下能做的事。
               
    .我認為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能養活一家人,就算有一天,再也沒有學生要來找我上課,我還是會繼續玩音樂,只是用別的方式賺錢。
               
    .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有沒有帶著思考的態度去學習,會決定學習的高度。
               
    .沒有變強,是因為一直很舒服。
               
    .沒有一件事情是有捷徑的,如果真的有,也是像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那樣,教完卷,最後雖然取得高分,但過了之後,就什麼都忘了,反而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遇到問題時,要學著自己找答案,一味依賴現有的資訊與既成的模式,只會讓路越走越窄。怕苦又怕累,只想輕鬆做事的人,什麼也做不好。
               
    .現在的人面對興趣這件事情,像是永無盡頭的自助餐,東拿一點,西抓一些,每一樣都想試試看,可是實際吃一口後,發現與想像的有落差就放棄了。
               
    .對自己做的事情傾注熱情,才是能經營好當下、更能經營好生活的人。
               
    .我是不需要動力的,因為那代表背後有什麼力量在趕你向前,似乎並不是你真正想做的。如果這是你真正想做的,根本不用管什麼動力,早已經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了。
               
    .一個人的成就,得歸功於許多人的牽成,否則很難完成所有的大事。
               
    .每個人就像是一瓶陳年好酒,隨著時間的發酵,會孕育出不同的風味,身處的環境、自身經驗、以及面對困難時所做的決定,都會影響最後的口感。
               
    .日常的事情,就是因為太過日常,所以容易被遺忘,忘了感謝。
               
    .假如每天只是「過」日子,沒有實際累積自己的東西,似乎就無法留下些什麼。
     
    ~謝謝 沐光文化 的閱讀邀約~

    作 者|門田英司
    出版社|沐光文化

    追蹤我的instagram一起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 陳佳茹年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5 21:00:01
    有 87 人按讚

    《路邊野餐》超現實手法探討 ◎佘威澐

      

    一.

    畢贛的作品不多,《路邊野餐》既是他第一部劇情長片也是唯一的詩集。畢贛自幼生活在貴州凱里,此地的山水與苗族的風土民情深深地影響了他,正是因為父母在小時候到城市去打工,年幼的他才得以發展出孤獨的心境,細細品味周遭生活的一切。《路邊野餐》的時間並不是線性的,主角陳升為了母親的遺願前往尋找被拋棄的姪子,進入了一個名喚盪麥的小鎮,在那裡過往的片段與想像的未來融合了。《金剛經》這麼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二.

    超現實手法常見於詩詞創作的運用,藉由顛覆日常經驗的說法達成某種情緒的渲染,轉化、誇飾等修辭時常可見於作品中。「顛覆」更精確地說是將事物進行解構,重新拼貼以形成表達的特別意涵,可以是事物本身的形象,抑或其背後隱微的文化意涵,通常反邏輯卻能有令人耳目一新或引導人更深入思考的效果。《路邊野餐》二十四首詩作依照電影中出現的先後順序收錄,原先為旁白而存在的詩作至此剝離情節,物件在詩人的調度下給每一首詩增添了獨立觀看的可能性。

    2.

    今天的太陽像癱瘓的卡車

    沉重地運走整個下午

    白醋 春夢 野柚子

    把回憶塞進手掌的血管里

    手電的光透過掌背

    仿佛看見跌入雲端的海豚

    作者以癱瘓的卡車比喻太陽,將一整個充滿白醋、春夢跟野柚子的下午運走,而從形容詞「沉重地」看來天氣並不好,也許雲的厚度僅能使光提示此時是白天。如果詩的主體是一位中年人,三樣物件的青春意涵似乎代表著他能回到青春的方式,只剩下坐在後車斗裡看著外頭景物時的回想與作夢。

    後三句,回憶成了能進入血管的物質,而手電筒的光可以穿透手掌。常說人年紀越大皮膚會變得越薄,與最後一句「看見海豚」並視,又可以連結到小時候大家都會在光源附近擺弄手姿,陰影投射到牆上形成某種動物的遊戲。這是個白無聊賴的下午,身處頓挫之中卻自帶寧靜。

    3.

    忍耐,被困花心和尚的胸口

    執著盤腿的上方

    投下蜿蜒數千公里的眩暈感

    焦慮,女人的鬍鬚長滿山坡

    蠟染鮮花,捂住流水的微笑

    聲音當作圈養的白兔關進竹籠

    痛苦,舉著鮮艷的誤會趕赴行程

    同路人畏懼毒蛇擺動的尾巴

    冷血的體溫將它融化

    虛脫,水井與月亮的交歡

    又是孤傲的敗軍撤退水蒸氣

    野外的時鐘修煉成了擺渡人

    混亂,觀看結果的樹子和夏夜

    降落了許多故事無法挑選

    深色的夢飛過或者沒來

    死亡,黑暗猶如掉落的速度

    閱讀周圍斑斕的石頭

    嫻熟的盛滿毒酒

    消失,憑著比鳥兒更輕巧的骨骼

    追趕一條痙攣的公路

    故事在蜿蜒的山路發生,我們俯視花心和尚的旅程,他常常為各種情緒感到眩暈,一開始就必須學會忍耐。

    女人本無鬍鬚,古老神話中盤古開天闢地,自覺任務完成便任由肉體消亡,所有部位都成了自然的造物「髮為草木,毫毛為鳧鴨」這邊的處理感覺像一切的既有都形成後,還有某種原始的事物被保留了下來。聲音可以被囚禁,這邊既是指上一句的流水聲,也代表一切聲響。雖然表面上講著人類將自身屏蔽於自然之外,但其實也指向了彼此相處間越來越深的溝通隔閡,最後看見的只是被蠟包裝著的情緒。

    時間無理由的推進向前,以想像填補不可知的人們必定發覺其中的誤會,接著「冷血的體溫將它融化」一句,似乎自然當中仍然有所禁忌之物,是我們不得觸碰的。蛇的意象包含了禁忌與神祕,如果不是意外碰見或故意探詢,牠並不會主動接近,但敘事者竟能在冷血的凝視之中找到一份熟悉感(將它融化)。這好像說人類覺得日常的算計使得心靈已經無法再像當初茹毛飲血時純真時,殊不知無關進化與否,我們都活在他者目光注視的陷阱之下,同時也如此對付彼此。

    進入第三段,作者安排了一個詞「野外的時鐘」,它是指月亮還是水井呢?月亮作為環繞地球的自然星體,陰晴圓缺早已成為時間的尺度,它存在(也修煉)許久。如果擺渡是將對方送往終局之所在,那麼月亮這樣背景式的物件顯然足以成為一項選擇;水井的水位會隨著不同季節而有高低的變化,雨季時高一些,旱季時低一些,甚至水井本身就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一口井可能會因為遷徙或水脈不再而荒廢。綜合上述以及「孤傲的敗軍」,可以感受到雖然這些事物到最後都會消亡,但是他現在還持續的存在著,擺渡與時間對峙的眾生。

    敘事者的旅程終於告一段落,當初面臨選擇時都無法預知發展,只有回望才發現故事在落筆的當下已經無法修改。這條公路上有著處世的七種狀態,我們先是不斷的循環於忍耐、焦慮、痛苦、虛脫、混亂,身處迴圈之中,無論經歷了多少教訓,苦難依然持續著。詩人對於死亡的描述就如投井自殺,快速下墜的同時石壁上的青苔就像過往一樣掠過眼前,最終為致命的冰冷所包覆。但死亡是通往安寧的必經途徑,斷開與他人的連結,也擺脫了世間的輪迴。

    詩人將山路上可見的景物融入詩中,告訴讀者人生是由甚麼組成的,每個轉彎各有不同,偶爾能夠回望來時路卻身不由己的被推向前,唯有漸漸熟悉才能身輕於燕,如花和尚消失在山路的盡頭。

    19.

    命運布光的手

    為我支起了四十二架風車

    源源不斷的自然

    宇宙來自於平衡

    附近的星球來自於回聲

    沼澤來自於地面的失眠

    褶皺來自於海

    冰來自於酒

    通往歲月樓層的應急燈

    通往我寫詩的石縫

    一定有人離開了會回來

    騰空的竹籃裝滿愛

    一定有某種破碎像泥

    某個谷底像手一樣攤開

    可以這麼說-宇宙就是「平衡」的最佳表現,許多星座保持上千上萬年不變,太陽系的所有行星形成後便依循規律自轉、公轉,這樣井水不犯河水的存在,便是平衡,那些地上的小事在時間與規律的眼下微不足道。星球為甚麼會與回聲有關呢?有種說法,星星被看見時它才真實存在,只有當人們抬頭望向它的時候,星球才會展現它的面目。這是一種回聲,像山谷裡的呼喚,只有喊了,山谷才會答應。皺褶之所以來自於海,都是因為星星的緣故,那些與地球互相作用的引力使得水面掀起波浪,打起了皺褶。但皺褶並不是永久的,每一顆微小的水珠在經過低點後總會衝往高點,與其它的水珠周而復始的創造出波浪。「冰來自於酒」來自於日常的生活體驗,作為最容易取得的酒類,啤酒通常是冰的,在詩人的想像中,冰就應該要用酒來說明,如此這份冰涼應該是令人歡愉的了。

    前面的詩句呈現一種萬物皆有情,而且用的是甚至帶有些許正面意味的描述,但到了後段才真正體現出這首詩的深刻之處。有人離開了,詩人說他們一定會再回來,然而最後兩句我們讀到了一種破碎的訊息。泥土的奇妙在於,我們認為它是鬆軟的,但是它卻可以跟水以不同比例混合後用來興建房舍,甚至可以用來燒製陶器。這樣多用的泥土在這裡作者給了它一個無力的印象,它甚至在還沒有為人所用的時候就碎了,放棄了任何能將它塑造起來的機會。這首詩帶有宿命的意味,事物之間、行動與結果總是分不開,所有的一切都會循著某種規律將相對創造出來-人也是如此,有人離開了就會回來,竹籃騰空了就可以存放無處可去的愛。總會遇見值得給予的人,但愛只要存在,就有破碎的一天。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畢贛 #路邊野餐 #超現實

  • 陳佳茹年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9 08:49:59
    有 120 人按讚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陳佳茹年紀 在 柴郡貓小姐愛旅行。生活提案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08 20:00:16

    柴郡貓 Cheshire Cat「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貓系抒情二部曲《想哭的時候變成貓》

    2021.03.03.數位平台全面上線

    ▶ 數位平台線上聽 ▶
    https://futureseed.ffm.to/cheshirecatbeacat

    ⸝⋆⸝⋆⸝⋆⸝⋆⸝⋆⸝⋆⸝⋆⸝⋆⸝⋆⸝⋆⸝⋆⸝⋆⸝⋆⸝⋆⸝⋆⸝⋆⸝⋆⸝⋆⸝⋆⸝⋆

    孤獨著習慣,
    適應,迎面而來的遺憾。

    用貓的姿態,
    擁抱,獨自悲傷的人們。

    世界的紛擾 ,這一刻不再重要。

    ⸝⋆⸝⋆⸝⋆⸝⋆⸝⋆⸝⋆⸝⋆⸝⋆⸝⋆⸝⋆⸝⋆⸝⋆⸝⋆⸝⋆⸝⋆⸝⋆⸝⋆⸝⋆⸝⋆⸝⋆

    ▶ 柴郡貓​​|Cheshire Cat|チェシャ猫

    柴郡貓,以音樂、文字、旅行構成的貓系女子。
    時而為人,用心生活,努力感受微小的喜怒哀樂。
    時而為貓,仔細觀察,重新詮釋平凡無奇的日常。

    🔗 https://ffm.bio/cheshirecat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音樂旅程十週年後的全新步伐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三部曲。

    日系清透質感融入貓的特性,
    藉由三首歌連載成精彩的短篇故事,
    從旅行探索延伸到人生旅程上的觀察,
    在人與貓之間搖擺,思考人類的疑惑與掙扎,
    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終在貓形人形間自在變換。

    ▶▶▶ 生活場景聲響 X 溫柔貓式抒情《想哭的時候變成貓》

    前往長大的旅程中,夜深人靜時總會想起人生中某些遺憾的時刻,悲傷的記憶總時不時地來襲,沒有出口的情緒,沒有人懂的糾結,只能依靠自己獨自面對。

    首部曲《閱讀空氣的人》以人形之姿探討「對自我存在的渴求」,延伸到二部曲《想哭的時候變成貓》,在抑制不了無限擴大的悲傷情緒之中,以貓的姿態允許自己不勇敢,暫時轉身躲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片刻寧靜中自我修復,就模仿貓咪任性窩在舒適角落曬曬太陽、理理毛,直到受傷的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然後再次擁抱這個世界。

    《想哭的時候變成貓》集結了一群愛貓的音樂人,一聊起貓就格外地有共鳴。由生命樹_小王子擔任製作人,使用大量合成器並取材自生活場景的各種聲響,將貓咪讓人著迷的形象鮮活描繪,在人形與貓形之間,猶如動畫般的奇幻想像,音樂如陽光煦煦灑落窗台的溫度洋溢耳邊。

    歌詞由柴郡貓與吳易緯共同完成,嚮往能忘掉身為人的煩惱,思量「如果能變成貓,我想做些什麼呢?」柴郡貓藉由貓的生活哲理,思索人生的疑難課題,慵懶貓式吟唱,當我們隨著歌曲變成貓的瞬間,也許所有複雜的問題也就不再複雜了。

    #柴郡貓​​ #想哭的時候變成貓​​ #不必成為別人眼中的模樣​​
    #チェシャ猫​​ #泣きたい時に猫になる​

    ⸝⋆⸝⋆⸝⋆⸝⋆⸝⋆⸝⋆⸝⋆⸝⋆⸝⋆⸝⋆⸝⋆⸝⋆⸝⋆⸝⋆⸝⋆⸝⋆⸝⋆⸝⋆⸝⋆⸝⋆

    《想哭的時候變成貓》(Be A Cat)

    教室裡 黑板的筆跡
    當告別的 鐘聲又響起
    約好了再見 卻再也不見
    青春被 劃下句點

    寄出的 未來明信片
    有多少夢 真的能實現
    以為的永遠 比想像遙遠
    好想要 退回原點

    那些 疼痛的傷口 應該早就 痊癒了吧
    念念的不忘 笑著逞強 紅了眼眶
    「想哭的時候 就變成貓」
    無所謂煩惱 我還有陽光

    擁抱 生日的 願望是清單
    蠟燭吹完 一樣的平凡
    曾經的孤單 孤獨著習慣
    我喜歡 這些遺憾

    那些 疼痛的傷口 應該早就 痊癒了吧
    念念的不忘 笑著逞強 紅了眼眶
    「想哭的時候 就變成貓」
    無所謂煩惱 我還有陽光 擁抱


    那些 天真的相信 早已 回不去了吧
    故作的堅強 淋過悲傷 眼光不同了
    「想哭的時候 就變成貓」
    世界的紛擾 這一刻不再重要

    ⸝⋆⸝⋆⸝⋆⸝⋆⸝⋆⸝⋆⸝⋆⸝⋆⸝⋆⸝⋆⸝⋆⸝⋆⸝⋆⸝⋆⸝⋆⸝⋆⸝⋆⸝⋆⸝⋆⸝⋆

    《想哭的時候變成貓》(Be A Cat)

    錄音著作編號ISRC Code:TW-Z75-21-10081
    作詞Lyricist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吳易緯 Wu I-Wei
    作曲Composer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製作人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編曲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 鄭聿 Yu Cheng@植光土壤音創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和聲Background Vocal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木吉他Acoustic Guitar | 陳昭宇 Chao-Yu Chen
    電吉他Electric Guitar | 陳昭宇 Chao-Yu Chen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混音室Mixing Studio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 | 陳陸泰(A-Tai)LuTai Chen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 | 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OP | 植光土壤音創 Light 2 Run Music Creation
    SP | Universal Ms. Publ Ltd Taiwan

    音樂統籌Production Supervisor / A&R監製A&R Director | 生命樹_小王子 TOL_The Little Prince
    企劃統籌Marketing Supervisor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企劃執行Marketing Executive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企劃協力Marketing Assistant | 王韻茹 Sophie Wang @植光土壤音創 / 吳易緯 Wu I-Wei @植光土壤音創
    媒體宣傳Media Promotion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 | 王韻茹 Sophie Wang @植光土壤音創 / 吳易緯 Wu I-Wei @植光土壤音創
    插畫Illustration | 墨納畫東西 mona.draw.something
    手寫字Handwriting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形象攝影Photographer | SHAME LOVE
    服裝造型Stylist | 柴郡貓 Cheshire Cat / 林佳芬 aiine Lin @植光土壤音創
    彩妝Make Up | 謝惠婷 Mina Hsieh
    髮型Hairstylist | 謝惠婷 Mina Hsieh
    數位發行 Published by | Packer 派歌

    ⸝⋆⸝⋆⸝⋆⸝⋆⸝⋆⸝⋆⸝⋆⸝⋆⸝⋆⸝⋆⸝⋆⸝⋆⸝⋆⸝⋆⸝⋆⸝⋆⸝⋆⸝⋆⸝⋆⸝⋆

    ▶ 聽聽更多 柴郡貓 CheshireCat 的音樂 ▶

    飄浮電氣首部曲《閱讀空氣的人》▶ https://youtu.be/TqH_1JE7SpM
    十週年紀念單曲《想住進你的心裡面》▶ https://youtu.be/DxxcatvEZIs
    旅遊書「東京,慢慢熟。」主題曲《走在東京的日常風景》▶ https://youtu.be/u9MepVtgI5c
    DEMO 04 |日文單曲《ただ一つの光》▶ https://youtu.be/2USctcowKZo
    DEMO 04|中文單曲《在你眼裡的花火》▶ https://youtu.be/o3wZaNkgNCw

  • 陳佳茹年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