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世英台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世英台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世英台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世英台大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冠無症狀感染在流行與臨床重要角色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 賴昭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顏慕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醫師 張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管室主任 陳世英/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 圖/彰化衛生局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引發民眾討論,秀傳醫院在戶外成立微負壓貨櫃屋...

  • 陳世英台大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5 12:00:36
    有 12 人按讚


    新冠無症狀感染在流行與臨床重要角色

    金傳春/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
    賴昭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顏慕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醫師
    張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管室主任
    陳世英/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

    圖/彰化衛生局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引發民眾討論,秀傳醫院在戶外成立微負壓貨櫃屋檢疫門診。記者黃仲裕/攝影

    病毒感染宿主,往往造成無症狀的不顯性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輕症至重症等不同結果,重症在臨床偵測極易發覺,但不顯性感染無法用臨床偵測即早發覺,反成為重要的防疫死角。尤其不同年齡層的此不顯感染百分比有差異,如腮腺炎病毒與登革病毒在兒童的不顯感染較成人多,所以防疫策略因不同風險而異。

    事實上,2003年的SARS病毒也有不顯性感染,新加坡的醫護人員抗體檢測,發現有13%感染者為不顯感染。而中東冠狀病毒(MERS-CoV)的不顯感染範圍在0-28%,且病程時間拉長與偵測系統愈靈敏,愈易察覺此不顯感染,重要的是這些感染可在社區靜寂傳播,待爆發流行,徒增感染防控的困擾。至於2020年新冠病毒的不顯感染,常在群聚病例經疫情調查,才發現其傳播。

    由於新冠病毒傳播速,遠大於流感病毒,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佛奇指出很少病毒如新冠是由不顯性感染驅動流行,讓病毒在人群中不斷傳播。此病毒的傳播在歐美流行國較重要,也與民眾不戴口罩又認為病患才戴口罩的民情風俗有關。換言之,人群的戴口罩百分比愈高,新冠病毒的傳播愈可能被截斷。我國至今尚未有大型的群聚流行,顯示即使有零星難察覺的不顯感染,可能因民眾自發性地配戴口罩、手部衛生與減少大型集會活動等因素,並未致禍,再度顯示公衛教育紮根民間之成功。

    然而,防疫專家因病毒變化尚難預料兩情形,若年輕甲是不顯性感染,在活動力高的年輕族群中有限度傳播,不易偵測,最後傳到高齡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等慢性病患,後果就難預料;令我們更擔憂的第二種情境是在人群聚集處,易擇選出優勢病毒,致生更易傳播或複製量更高的子代病毒;因此新興病毒不顯感染的流行病學重要意義是檢視其後的傳播力與其傳播鏈是否有效控制,若發現愈多的不顯感染者卻沒造成後續次級傳播,可證實現有防治策略的有效性。

    英國在1032位醫護人員中,發現3%的不顯感染者仍攜帶新冠病毒。廣東的研究證實新冠病毒的不顯感染者含病毒量與發病者相當,但在接觸者傳播鏈的角色仍微乎其微。即此傳播力是與其後感染者的免疫力、是否有其他共同感染或慢性病,環境、傳播阻斷策略、甚至其常接觸者的群體免疫力均相關。因此個體的新冠病毒測試加上群體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兩結果,有助明瞭不顯性感染者在社區的實際影響。當然後者測試法的特異性(specificity)必須高,以防此病毒在感染盛行率低地區的偽陽性之錯判。

    登革病毒的不顯性感染在臺灣與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在我國1984年大量接種疫苗前,均有其傳播要角。由科學數據與緊急應變力建立國人防疫的自信,跨國比較不同防疫策略,貢獻台灣成功經驗,甚至如許子秋前署長於全面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前提供基礎數據,均有其公共衛生正面意義。

  • 陳世英台大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5 12:00:59
    有 5 人按讚

    台灣如何協助世界戰疫

    金傳春/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顏慕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感染科醫
    陳世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兼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吳宗樹/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講師

    美國製藥廠吉利德日前發布已提出申請擴產,以瑞德西韋來治療相關病患。(美聯社)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最近談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後,開發中國家在病毒檢測、醫療照顧與疫苗研發均難以招架,尤其若原有其他傳染病的威脅,遇新冠病毒,更是舉步維艱!

    將面臨未來新冠病毒的嚴峻挑戰有龐大人口的印度、登革熱嚴重流行的東南亞、將入冬的南美洲國及愛滋病毒與肺結核高度流行的非洲。事實上,開發中國家的難題是:(一)公共衛生體系脆弱與民眾衛生知識孱弱;(二)醫療資源匱乏,特別是隔離感控與重症照護設備及微生物學實驗室診斷人才與設施之不足;(三)社會文化環境難達社交距離之要求;及(四)疫苗研發與生產力的闕如。

    反觀我國在疫情初期的阻絕境外、病例疫情調查追溯隔離「感染源」、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三箭齊發,致有令人稱羨的防疫成績;加上一九三九年開始推廣的公共衛生教育、一九四八年建立扎根於基層衛生所的公共衛生體系、為防治肺結核而於全島建置的負壓隔離病房、一九九五年至今全體國民享有優質低廉的全民健康保險等制度;再加上二○○三年SARS疫情的切身之痛、二○○九年新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與二○一五年台灣南部登革熱大流行等經驗,改進傳染病偵測系統與迅速應變的能力,讓台灣此次前段防疫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展望未來,我國須有不同階段的防疫作為與迎頭趕上國際思維。首先,至今國內檢測新冠病毒的實驗室診斷耗時量少,難因應大量疫情,更讓潛在高危險群如三月自紐約返台航班出現不少漏網之魚,致事後亡羊補牢耗費人力。其次是民間二月底呼籲重視的「社區防疫」尚未有全國性之完整規畫,如安養院等長照機構的感染防治訓練、外籍移工與弱勢族群的教育宣導及新冠病毒感染病徵的症候群偵測等等。此外,長照與其他人口密集機構出現新冠肺炎群聚時的疏散分流,與不同層級醫院間雙向轉診機制,均尚未完整細膩規畫。更重要的是在秋冬來臨前,我們疫苗研發、量產、臨床試驗與接種後的成效評估是否及時到位仍未知,又如何有效地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分享成敗經驗,值得深謀遠慮具體的務實做法。

    為安度此百年疫仗危機,並防杜下波全球大流行,因新冠病毒的快速傳播,研發低採樣風險且適合大規模社區篩檢的快速檢測試劑,誠為優先考量,而動線管制與分艙分流的風險管控,可阻斷後續傳播。另我國資訊科技發達,又有全民健保數據,再加上近年人工智慧已研發其在醫衛的應用,未來可跨國合作,在個人與人群層次分析哪些因子會影響感染風險?又哪些因素易導致重症與死亡?而在何條件下,可提高治療成效?重要的是人工智慧可找出原未發掘的知識,美國的數據科學公司已建妥網站,尋求國際合作,顯示全球流行疫病的防治已進入大數據科學防疫的新紀元。

    我國在檢驗套組試劑、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研發起步晚,但可由專業經驗與科研技術,與世衛組織或先進友邦國共同協助中低收入國家打贏新冠肺炎疫戰,提升我國邁入國際貢獻之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