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一郎流浪之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一郎流浪之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一郎流浪之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一郎流浪之歌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銘祐(撰) 台語歌沉默但隱隱竄動在海平面下, 大約是從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也被壓抑過一陣子), 一直到民國70年左右, 即便是民歌時期青年們寫、唱自己的歌, 台語歌的創作依舊在政治氛圍裡無法突圍, 寥寥可數, 民歌也僅能迴旋在校園中的雲淡風輕, 不太能觸及土地及台灣; 1972...

  • 陳一郎流浪之歌 在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21 19:30:00
    有 221 人按讚


    謝銘祐(撰)
    台語歌沉默但隱隱竄動在海平面下, 大約是從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也被壓抑過一陣子), 一直到民國70年左右, 即便是民歌時期青年們寫、唱自己的歌, 台語歌的創作依舊在政治氛圍裡無法突圍, 寥寥可數, 民歌也僅能迴旋在校園中的雲淡風輕, 不太能觸及土地及台灣; 1972年李雙澤探訪了陳達, 之後似乎有萌發歌謠創作的火星, 卻英年早逝; 1976年許常惠先生將陳達帶進了台北, 卻也只造成了一時圍觀, 陳達最終無法適應, 回到了恆春…; 期間, 審查制度與公播的時間限制是因素之二, 但刻意地誤導台語歌是方言, 大多低俗、悲情、不入流才是隱形殺手, 很多創作人就根本不寫曲子了, 怕一不小心作詞人寫的詞又莫名其妙被禁, 成了被關注的標的, 台語歌的樣態也就大多停留在強烈的日本風裡。 如果沒有像洪一峰、吳晉淮先生那樣堅持且不放棄地持續寫著的前輩, 台語歌的創作特性或許就消失了; 當然也有像文夏、葉俊麟老師他們, 雖取日本曲填詞, 卻在歌詞中描繪了當時台灣社會的種種(當然不能政治), 將養分留在有限的演出及媒體中, 讓我們有機會對著過去照鏡子, 也才有後來葉啟田、沈文程(蔡振南老師寫的心事誰人知, 從非主流媒體--夜市, 紅回張小燕的綜藝一百)、洪榮宏、江蕙、黃乙玲、陳一郎、陳小雲…等舖天蓋地地席捲全台, 也才會有抓狂歌的突破、陳明章老師的民謠調子與伍佰、豬頭皮、蕭福德、林強的搖滾! 創作人偷窺這個世界, 用各種方式記錄下來, 而貼近土地真誠的性靈, 是壓不住的, 是無法被永遠禁錮的, 這歌寫的就是這個!

    --------------------------------------------------------------------------------
    雜唸
    詞曲:謝銘祐
    覕風覕雨 目屎漸漸仔焦
    無張無持 歌就唱出來矣
    嘿~ 嘿~
    (唸白)
    掠狂的某一个下晡, 有一齣戲伴一場大雨, 心事若無講出來, 無聲的所在敢有人會知? 舉著一支小雨傘, 停佇惜別的海岸, 行船人約束的八月十五, 浪子唱著金包銀, 愛拼煞來坱著一陣風飛沙

    好歹照輪 乞食嘛換新衫
    無聲無說 歌就唱出來矣
    嘿~ 嘿~
    (唸白)
    向前行來揣烏輪伯仔, 伊講歡喜就好少年兮安啦! 火車火車, 故鄉醉佇酒後的心聲, 流浪到淡水才知春天猶原即爾寒, 傷心已經無話, 春嬌已經無愛志明, 雙人枕頭有針無線, 只賰彼隻樹枝的孤鳥, 陪我戇戇想到今

    嘿~ 嘿~ 嘿~ 嘿~
    無張無持 歌就唱出來矣
    無聲無說 歌就唱出來矣

    【註】
    覕:躲藏 無張無持:毫無徵兆, 無預警地 乞食:乞丐 無聲無說:無聲無息 掠狂:抓狂 坱著:被沙塵襲中眼睛 賰:剩下

    編曲:章世和
    吉他:呂錦盈
    和聲:謝銘祐

    #一天一首舊年

  • 陳一郎流浪之歌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6-12 07:31:06
    有 98 人按讚


    【從台籍日本兵,變成台灣流行音樂創作大師的傳奇故事】
    #那一年的這一天
    每個人一生,總有許多深刻的回憶;而許多回憶都是有「背景音樂」的,是那時候所聽的歌。這些歌曲都是密碼,聽到幾句歌詞,就能甦醒一段生命記憶。

    在這個意義上,#黃敏 算是製造「台灣人集體記憶」的大師,他創作千首歌曲、數百張專輯,從台語歌到華語歌,從兒歌到布袋戲,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歌。這些歌曲經典如林,早期如初戀的小姑娘(文鶯主唱)、拜託月娘找頭路(跟孤女的願望一樣,有強烈社會意識)、碎心戀(N個歌星翻唱過)、西北雨直直落(經典兒歌);1970年代如布袋戲的孝女白琴(噢媽媽)、恨世生;以及華語歌如祝你順風、教我認識你、你曾經愛過我、一寸相思一寸淚、對你懷念特別多,和後來被王菲唱紅的雪中蓮。

    1980年代台灣意識抬頭,台語歌強勁復甦,黃敏更可說是台語歌壇操盤的第一人。包括江蕙的無奈的相思、褪色的戀情;李茂山的有力的關懷、今夜又擱塊落雨、小姐請你乎我愛;陳一郎的流浪之歌等。而將洪榮宏送上台語歌王寶座的我是男子漢、一支小雨傘、愛的小路、歹路不可行、雨哪會落袂停、你是我的生命等,也都是黃敏操刀。他所指導、合作的歌星,包括青山、甄妮、鳳飛飛、白嘉莉、楊小萍、姚蘇蓉、陳盈潔、費玉清、歐陽菲菲、蔡幸娟、龍千玉、楊貴媚等,族繁不及備載。

    不只如此,黃敏還是著名攝影家,影像風格強烈,在攝影界資歷完整,當過台灣攝影學會理事長,更是高難度「紅外線攝影」創作的第一人。他的歌壇成就,讓他獲得金曲獎特別貢獻獎;攝影成就,則獲得中華藝術攝影家終身成就獎。然而如果他在日本,以日本對庶民文化的高度重視,他所得到的尊崇絕對不只如此。

    許多人聽黃敏的歌,卻不知道黃敏這個人;即使認識黃敏,也不一定知道他早年曾當過台籍日本兵,被派往菲律賓和印尼作戰;戰後進入 #戰俘營,面臨生存危機。「黃敏」這個名字,也是以密碼的形式,紀念這段歷劫餘生的戰爭經驗…

  • 陳一郎流浪之歌 在 李世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5-03 07:47:30
    有 40 人按讚


    「建立屏東符號」系列講座:李太豐老師「屏東藝術發展五十年」重點摘錄

    屏東自日治時期開始,長期為南臺灣美術發展領頭羊,在臺灣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5月2日下午,李太豐老師以「屏東藝術發展五十年:我的所見所聞」為講座主題,在文化處與眾人分享,李老師期盼年輕一代延續前輩藝術家為土地奉獻的精神,再造屏東美術榮景。

    講座內容文化處已全程錄影,以下先簡介李老師的藝術歷程,再摘述講座重點。

    (一)

    李太豐(1950-)老師出生於屏東縣萬丹鄉香社村,家族從事中醫藥業。李老師從小具備藝術天份,在母親默默鼓勵下,始終沒有放棄繪畫之路。屏東家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給予李老師源源不絕的藝術能量,鄉土人情的溫厚之美,一直是李老師創作的重要題材。

    李老師深耕美學教育多年,於萬丹鄉圖書館繪畫班、屏東縣婦女書院、北勢社區四季紅古錐繪畫班等地教授繪畫,學生遍布各年齡層。透過美術教學進入社區,活絡居民情感,讓更多人藉由畫筆抒發內心感觸,在美學的世界裡找到心靈的寄託。

    (二)

    屏東地區現代美術的發展,始於日治時期日本畫家筆下具有「地方色彩」的「南國之美」,包括河合新藏(1867-1936)、石川欽一郎(1871-1945)、池上秀畝(1874-1944)、立石鐵臣(1905-198)等,都留下描繪鵝鑾鼻、排灣族、大武山等屏東風物的作品。

    1932年創設的高雄州立屏東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屏東女中)以及1940年創建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今屏東大學),所引進的師資以及所培育的學子奠定戰後屏東執南臺灣牛耳的美術基業。

    首位入選「帝展」的臺灣女畫家陳進(1907-1998,新竹人),1934至1937年任教於屏東高女,留下如〔三地門之女〕等經典作品。多次入選「臺展」與「府展」的膠彩畫大家許深州(1918-2005,桃園人),1939至1940年曾任職於屏東糖廠。

    白雪痕老師(1919-1972,山東人),1948至1972年任教於屏東高女;池振周老師,1948至1974年任教於屏東師範;兩位老師培養出眾多屏東美術家。戰後初期屏東女中尚有汪乃文(1909-1999,音樂領域亦有成就)、楊造化(1916-2007)等名師。

    李太豐老師的恩師蔡水林(1932-)太老師,親臨此次講座現場。蔡水林老師在屏東美術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師承楊英風(1926-1997)、白雪痕、池振周、馬白水(1909-2003)等名師,指導出謝德慶(1950-)、戴壁吟(1946-)、卓有瑞(1950-)、簡天佑(1950-)、許東榮(1947-)、李太豐等美術家。

    蔡水林老師居住於南州,從屏東師範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屏東執教直到退休。蔡老師創作多元,包括水彩、油畫、雕塑等,廣為人討論的則是雕塑作品,其實驗性/創作性的意味,是七十年代雕塑前衛不可或缺的開啟者,曾獲得德國第一屆國際紙藝術雙年展、巴西國際紙藝術展及日本東京美術大展等殊榮。

    (三)

    屏東地區第一個美術團體是「綠舍美術研究會」,1957年由莊世和(1923-)老師發起創立,集結畫友張文卿(1936-1977)、陳朝平(1933-)、張瑞騰、徐天榜、陳處世(1934-2010)等人。

    李太豐老師於講座之中多次表達對於莊世和老師的崇敬之意(莊老師哲嗣莊正國老師特別出席此次講座),李老師還提到莊世和老師同時是位傑出的文學家,其文學成就有待後輩闡述。

    莊世和老師畢業於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研究科,與李仲生、何鐵華同為早期臺灣現代藝術推動者。長期任教於省立潮州中學,發起創立「綠舍美術研究會」、「新造形美術協會」、「自由美術協會」、「南部現代美術會」、「屏東縣畫學會」等。桃李滿天下,受莊老師影響勇於從事前衛藝術創作的後輩不乏其人,家族三代亦從事美術創作與教育,對於提升國人文化環境與美學涵養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四)

    屏東地區另一個重要的資深美術團體是「翠光畫會」,1960年由何文杞(1931-)老師發起創立,集結畫友蔡水林、傅金生、潘立夫(1936-2003)、戴成仁、李石夫等人(翠光畫會理事長魏徹老師特別出席此次講座)。

    何文杞老師是國際知名的屏東籍畫家,自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職31年。除了教職、創作外,還組織翠光畫會、屏東縣美術學會、臺灣現代水彩畫會,推動美術運動,提升地方藝術文化水準。

    何老師作品所流露出的鄉土氣息,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其熱愛土地、關懷家鄉的情愫感動人心。水牛、斗笠及百合花等臺灣精神象徵成為何老師創作常見的符號。何老師作品獲得國外高度評價,如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白亞展特別優秀獎、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傑出藝術家獎、美國北卡傳記協會國際名人錄傑出藝術領導獎等。

    (五)

    李太豐老師特別於此次講座介紹屏東地區傑出旅外藝術家,如戴壁吟(1946-)、許東榮(1947-)、卓有瑞(1950-)、陳景亮(1953-)、林文海(1957-)、劉子仁(1912-2003)、李貞吉、柳順天(1951-)等人。

    戴壁吟長年在西班牙生活、流浪、創作與習藝,是國際藝壇紙藝術先驅。許東榮油畫與玉石雕刻造詣皆深。長年旅居紐約的南州人卓有瑞,被謝里法稱譽為「倘若不出國,會是繼陳進之後卓越的臺灣女畫家」。竹田人陳景亮是聞名國際的陶藝與製壺名家。

    萬丹人林文海任教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擅長雕刻。劉子仁以水墨畫馳名國內外畫壇。李貞吉教授橫跨書畫、唇音樂與警務行政(中央警大前學務長)等多重領域。萬丹人柳順天對花蓮地區的石雕藝術有重要貢獻。

    另外,金馬獎最佳編劇鄧育昆(1946-2011)是屏東高中校友;影視製作與詩歌創作的連水淼(1949-)也是屏東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