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陰陽海簡政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陰陽海簡政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陰陽海簡政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陰陽海簡政珍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葉慶元律師(葉狀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泰北孤軍 最近,黨產會百般刁難 中華救助總會 與 國防部 合作在泰北為國軍興建 #忠烈祠 的計畫。 黨產會的委員公開在媒體說,如果同意這個計畫,會幫助救總洗白,對黨產會認定救總為附隨組織的訴訟不利。 我對黨產會的政治算計不齒,也不想再和他們打口水仗,只想分享這個泰北孤軍的故事,請大家想想,政...

  • 陰陽海簡政珍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1 09:31:29
    有 494 人按讚

    #泰北孤軍

    最近,黨產會百般刁難 中華救助總會 與 國防部 合作在泰北為國軍興建 #忠烈祠 的計畫。

    黨產會的委員公開在媒體說,如果同意這個計畫,會幫助救總洗白,對黨產會認定救總為附隨組織的訴訟不利。

    我對黨產會的政治算計不齒,也不想再和他們打口水仗,只想分享這個泰北孤軍的故事,請大家想想,政府該不該為始終效忠中華民國的泰北孤軍建這個忠烈祠?
    *******************
    父親離開41年回家時,母親在村口等了他一天

    王豪(止戈出品2018-08-10)

    從曼谷飛往昆明的航班上,父親王畏天不停地向我念叨大媽做的破酥包,有多麼多麼的好吃,甚至口水都快流下來。我轉而問了他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母親和大媽,你生命中的兩個女人,你覺得誰更好一些?”

    “你的母親只是守婦道,和你的大媽相比,一無是處!”父親的回答就像他的性格一樣,簡單粗暴。那是1991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和弟弟阿旭從泰國美斯樂回老家雲南鳳慶探親。

    41年前的春節,身為國軍中校的父親,撇下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我的大媽,還有兩歲的兒子,隻身逃往緬甸,在那裡認識了我的母親。之後,他們前往泰國北部定居,相守一生。
    父親的回答,並不出乎我的意料。

    1949年12月9日,盧漢起義。在我所學的歷史中,稱之為叛變。
    3個月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昆明。解放軍進城那天,已經脫掉軍裝的父親雙手抱在胸前,站在人群中靜觀這個城市新的主人。

    父親畢業于黃埔軍校17期步兵科,後服役於滇軍,至1949年已是中校副團長。

    若干年後,當父親向我講述這段過往時,我問他:“你覺得你們厲害,還是解放軍厲害?”
    “他們穿得很破,但是步伐非常整齊。”父親沒有正面回答。

    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挺進昆明城的解放軍,讓父親感到不安。他調轉身,連夜趕回鳳慶老家,跪在地上對我的奶奶說:“娘,我要去緬甸找三哥,避避風頭,等形勢緩和就回家。”那時,三伯在緬甸跑馬幫生意。

    在泰北的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奶奶沒有作聲,起身去給父親收拾行李。父親的妻子,則把家裡的破酥包,全都裝進了父親的背包裡。

    妻子是大他一歲的表姐,青梅竹馬。他們的孩子王磊,僅有兩歲。
    那年,父親只有29歲。

    父親四兄弟,大伯是舊政府的鄉長,二伯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在省立昆華中學任教,三伯跑馬幫生意,常年在緬甸。

    1949年,對於富甲一方的王家來說,是命運的分水嶺。

    父親一路向西,再向南,翻山越嶺,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游向緬甸。到緬甸後不久,父親輾轉找到三伯,跑馬幫的三叔,早已不敢回老家。軍校出身的父親並不是做生意的料,時值李彌在緬北招募國軍殘軍,試圖反攻,父親當即前往,任上校副司令。

    父親逃離家鄉不久,土改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曾在舊政府任過鄉長的大伯,是重點運動對象,他也在一天深夜,跪別母親,出走緬甸,遺下大伯母和4個幼子。

    1953年,我的二伯也來到了緬甸。在此前,他被關押了3年。關押期間,他的兩個女兒夭折。被釋放後,依然處於被監視狀態。在一位同族人的勸說下,有一天趁著外出趕集,慌張逃走,未及告別家人。到此,王家四兄弟,全部在異國相聚。

    王家的下一代,亦未能逃脫流亡的宿命。

    大伯的大兒子,作為王家的長子,後來也逃到了緬甸,加入李彌的反共救國軍。在之前,他和奶奶、大伯母等三代人一起,被同台批鬥。他們的身上,有太多的壞人標籤,地主家屬、逃亡家屬、境外國軍家屬等等。

    當兒孫們為了活命一個個地逃亡異國之後,只剩一幫婦孺,守著王家偌大的老宅,獨自承受整個家族之於歷史的苦難。奶奶只能整日以淚洗面,他的兒孫們,為了活命接連逃往異域,至她死,都沒有回家。

    我叫王豪,1961年出生于泰國北部的一個小山村美斯樂。

    在此前,我的父親一直在緬甸,試圖和敗退于此的國軍部隊一起反共救國。這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緬甸政府的請求下,入緬追剿國軍部隊。後者不得不跨越湄公河,移師泰北。

    父親的其他3個兄弟,也隨軍來到泰國。大伯和三伯繼續做生意,二伯後來成為美斯樂興華中學小學部的校長。

    父親撤退泰國時,我還在娘的肚子裡。我的母親叫黃淑卿,1958年由雲南施甸前往緬甸,加入父親所在的第五軍政訓處。母親不僅模樣清秀,還寫得一手好字。

    那時,父親已經離開雲南8年了,他知道,回家已遙遙無期,37歲的他渴望重組一個家庭。父親托人去做母親的工作,希望娶她做老婆。母親不為所動,態度非常冷淡。母親的態度,讓身為師長的父親不解,他瞭解後才得知,母親曾經有過家庭。父親並不介意,經過不懈努力,母親終於對父親有了好感,嫁給了父親。

    一個英俊瀟灑的高級軍官,一個讀過書的大家閨秀,他們的結合,讓無數人羡慕。

    父親的四個兄弟,先後在異國再娶,這是一個無奈且充滿愧疚的選擇。留在雲南的四個妯娌,一輩子都沒有改嫁。即使在後來,他們得知自己的丈夫有了新的家庭,他們依然在默默堅守和等待。

    意想不到的是,1970年的一天,我的母親突然精神失常!這是一個讓整個美斯樂的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

    20多年後,當我回到雲南,知道了母親的身世,我終於明白,母親為什麼會這樣。

    父親的這一段婚姻,過得並不幸福。
    父親常年駐紮軍營,母親只能自己帶著四個孩子生活。她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每到天黑,她就要把門牢牢鎖好,檢查數遍才放心。然後點上蠟燭,輔導幾個孩子功課。

    母親對我們非常溺愛,每當脾氣火暴的父親訓斥我們時,她便挺身而出,但每次,總是吵不過強勢的父親。絲毫不懂溫柔的父親,從來不會安慰母親。

    1970年,在緬北駐防三年的父親回了家,我們一家六口終於團聚了。

    有一天,全家外出做客時,母親坐在角落裡一語不發,對所有人的問候都不搭理。就在人們埋頭吃飯時,只聽“叭”的一聲,手中的筷子被她折成兩截,整桌賓客愕然。

    她開始一個人喃喃自語,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話,一會哭,一會笑。
    從那以後,母親的行為愈發異常。

    1970年,對於駐紮泰北的孤軍來說,正處於生死邊緣。

    在此前,他們多次被泰國政府圍剿,之後又為了搶生意和毒梟坤沙打仗。這一年,泰國政府邀請他們做雇傭軍,替政府收復被反政府武裝佔領的地盤,成功後就可成立政府承認的“泰北民眾自衛隊”,獲得長期居留權。

    為了更多人的生,只能讓有的人去送死。

    身居副軍長的父親,幾乎天天開會研究打仗事宜,照顧母親的事交給了傳令兵。
    而母親不願呆在家裡,她經常有些疑神疑鬼地對我們說,父親在外面有了女人,不要我們了。父親深夜開會到很晚,她就帶著最小的弟弟,守在門外,一坐就是幾個鐘頭。開完會的父親看到這個場景,氣得扭頭就走。

    有人建議把母親送往精神病院,父親卻沒有同意。他擔心精神病院會讓母親感到害怕。1972年夏天,父親帶全家到清邁度假,他希望換個環境能讓母親的病好轉,但足足呆了一個月,沒有任何效果。

    我曾問父親,他會不會像母親說的那樣,拋棄我們母子。

    “不會的!”父親的回答,堅毅中,透露著一絲感傷。1950年,他曾拋棄了自己的妻兒。
    母親嫁給父親的那一年,雲南廣播電臺開設“對境外國民黨軍殘部廣播”,經常會出現父親的名字,呼籲父親回歸祖國的懷抱,全家老小等候他們回家。

    每次聽到這樣的廣播,傳令兵就會默默地退去。父親先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流淚,之後就是摔東西。對於流落異域的老兵,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面向北方默默流淚的經歷。同樣,在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母親或妻子,也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流淚。

    等到1961年我出生時,父親四兄弟終於和雲南的家人取得了聯繫。大媽不識字,回信是由哥哥王磊寫來的,每一封信的末尾都會問:爸爸,您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我能感受到父親的歉疚和無奈,他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能力,寄錢和物品回去。

    那時候,中國饑荒遍野。父親寄回去的有炒麵、布匹、炒鍋、紅糖、衣服等等,對於家鄉的親人來說,雪中送炭。

    1962年,家鄉來信,奶奶去世了。父親四兄弟相約在泰北的高山上,向北長跪,痛哭流涕。

    到了“文革”,雙方的聯繫中斷。直到1978年後,通信再次恢復,也比較頻繁了。只是信的內容,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漫長的“文革”,讓大家有了生疏且絕望。

    在此前,父親曾有兩次撤台機會,但他沒有走。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四兄弟一致認為,雖然泰國也是異鄉,但離家要近得多。

    他們一生,都沒有放棄回家的想法。而現實,卻讓他們成了一群寄居異國的孤兒。

    因為父輩們的犧牲和努力,讓我們第二代有了新的出路。中學畢業後,我前往臺灣念書,後到日本工讀。直到1990年回到美斯樂,沒想到父親劈頭就說:“你還回來做什麼,看看這個家,一點溫暖都沒有!”

    我有些訝異地看著父親,曾經身為副軍長的父親,腰背依然挺直,但頭髮已經花白。那時,泰北的孤軍已經放下武器,解甲歸田。傳令兵早已四散而去,父親的眼裡,滿是落寞。

    我看到瘋了的母親,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正是盛夏,身上卻層層疊疊穿了五六件衣服,頭髮很髒,身上滿是異味。沒有人能碰她,即便是自己的丈夫。

    看到我回來,母親終於有了一絲笑容,但很快,她又對著空中喃喃自語。這個場景讓我非常難受,我決定留下來,守著年邁的父母,不再漂泊。

    就在我回到美斯樂的這一年,家鄉的一封來信,讓父親有些激動。信是家裡的一位長輩,受父親的兒子王磊之托寫來的:
    王磊和他娘,希望你們能回家看看,王磊擔心你不相信他,就托我來告訴你,黨和政府非常開明,政策也很明確,你們回來不會有事的,我用人頭擔保。

    歷史的恩怨漸漸遠去,親人們的相聚,終於可期。
    第二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從曼谷乘坐飛機,開始前往已經離別整整41年的家鄉。

    因為通訊條件所限,抵達昆明後,父親才向鳳慶的家人發去電報:
    吾已抵昆,攜子豪、旭同返

    在決定回家之前,母親清醒的時候,父親曾徵求她的意見,想不想回中國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姐妹,那時,外公和外婆還都在世。母親猛地站起來,冷冷地答道:“不回!”然後扭頭走開。

    這讓我十分不解。
    這個謎底,直到我再一次回到雲南探親時,才一點一點剝開。
    從昆明出發,坐著汽車在山裡顛簸了一整天,終於抵達鳳慶老家。

    時年70歲的父親西裝革履,手拄文明杖,我和弟弟阿旭穿著牛仔褲,一身時髦打扮。那時的鳳慶,到處都是低矮的破房子。
    回家的父親,如是異鄉人。

    就在村口,遠遠的,望見一個穿舊式藍布衫的老太太站在一棵大樹下。走到跟前時,父親突然站住,他抬起右手指著老太太,用濃重的鄉音問:“你施玉蘭嘎?”

    “哦,回來了嘎。”老太太答非所問地說,然後指著我和弟弟說:“哪個是阿豪?哪個是阿旭?”
    那竟然是大媽。

    在回家的路上,我曾無數次地想,父親和大媽見面時,一定會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沒有想到,在離別41年之後再見時,他們夫妻之間,竟是如此地克制。41年的苦難、分離,以及思念,似乎並不存在。

    後來才知道,大媽為了等我們回家,就這樣在村口的大樹下,站了整整一天。父親走到大媽身邊,用手拍拍她的肩膀說:“你辛苦了,你辛苦了!”這對曾經竹馬青梅的表姐弟,就這樣說著話,往家走去。

    父親的舉動,就像一位長官在嘉獎勝利歸來的士兵。

    一起前來迎接我們回家的,還有父親的兒子王磊。那個曾在信中無數次呼喚爸爸回家的孩子,已是43歲的中年人。而真正與爸爸相見時,他卻難以開口,一直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小時候一直期盼著爸爸回來,別人都有爸爸,我為什麼沒有。後來長大了,我和媽媽已經不抱希望了。現在突然回來了,就像是做夢一樣,很奇妙的感覺。”王磊很平靜地說。

    兩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他,但他多年後竟然記得一個畫面:他耍賴皮哭,父親打了他屁股兩下。父親教訓他的畫面,是他對父親唯一的記憶,如同珍寶一樣,深藏於心,一輩子都捨不得忘。

    大媽在接到電報時,就開始準備了。他們刷白了房子,從鄉政府借來新的被褥。父親被安排和大媽同住一屋。

    我、弟弟阿旭以及哥哥王磊,住在兩位老人的樓上。夜深人靜時,月光從房頂的窗戶照進來,不隔音的木板下傳來父親和大媽忽高忽低的談話聲。

    我們同父異母的三兄弟沒敢說一句話,側耳細聽,只聽得父親翻來覆去說了好多遍,“你辛苦了,對不起你們了。”

    大媽則說:“你也不容易。”

    每當談話陷入沉默時,父親就搶著說:“過去的事你就不用再說了,你們受的苦我都知道。”

    強勢的父親,沒有給大媽任何傾訴的機會。
    我也終於明白,當我問母親和大媽誰更好時,父親為什麼會說母親“一無是處”。大媽對他的包容和體貼,以及作為一名傳統婦女的隱忍,是沒有人可以相比的。

    父親的歸來,讓大媽高興不已,她忙前忙後張羅飯菜,待全家人落座,她卻不肯入座,我去請了好幾遍,她才悄悄告訴我:“我從嫁給你父親那天起,從來沒和他同桌吃過飯,這是老規矩。”

    在準備的飯菜中,有一盤浸著油漬的破酥包,異常醒目。
    回家的父親,還偶遇了當年隨他征戰的勤務兵,勤務兵頭髮花白,穿著一雙破舊的解放鞋,他正步走到父親跟前,敬了一個禮:“長官,您回來了!”

    多年後,父親提到這個場景,依然是唏噓不已。
    留在雲南的勤務兵,也曾遭受了歷史的折磨,但畢竟,他可以留在家鄉,與親人廝守。

    父親回家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修建王氏宗祠。作為鳳慶最大的地主,王家的五代祖墳曾在文革時被毀。當地統戰部門為了向曾為副軍長的父親示好,專門撥了一塊地用於修建宗祠。

    在奶奶的墳前,父親長跪不起。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這是在泰北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的一個古老傳統。當年離家時,他告訴母親,他只是出去避避風頭。這一去,就陰陽兩隔。

    在40年前,父輩們流離於緬北的叢林中,居無定所之時,留在家鄉的婦孺們,也在驚恐度日。

    王家的祖宅曾是一個有著數十間房屋的青瓦四合院,依山傍水,每扇門窗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四合院前的操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1950年後,十多名家丁全部被遣散,只剩一個啞巴忠實地守在奶奶身邊。再後來,所有人被趕出老宅,王家巨大的木門被貼上封條,財產全被沒收,家人住進一間陰暗潮濕的茅草屋,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半年後,茅草屋倒塌了,他們只能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借住。

    “母親被批鬥時,我只能站在旁邊,邊看邊哭,等批鬥的人走後,才趕快扶起母親,去找點草藥來給母親敷在傷口上。”王磊說。

    因為父親的身份,小學畢業後,王磊就不能繼續念書了,開始和母親在生產隊幹農活。

    曾為地主婆的奶奶,1962年去世時,連一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心底善良的她,把很早前就給自己準備的楠木棺材,用來給那個忠誠的啞巴家丁下葬了。

    她的靈前,沒有一個可以披孝的兒子。

    流落泰北的王家四兄弟,其中大伯和二伯,在1990年前政策明朗之前,已經去世了,埋骨異域。

    我的三伯在看到父親平安返回泰北後,相信了共產黨沒有說謊,也在一年多後回家探親,遺憾的是,見到了我父親的三伯母卻沒能等到丈夫回家,在一年前去世。

    等了一生,就如此錯過。

    王家四兄弟,只有我的父親,見到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他們相見兩年後,大媽也去世了。

    1993年年底,我成家了,母親的瘋病愈發嚴重,為了探究母親的過去,我帶著新婚妻子前往雲南施甸,去看望外公外婆。

    我和妻子去看望外公外婆。
    從外婆的口中,我知道了母親的秘密,那是一段連父親都不知道的經歷:出身大戶人家的母親,年輕時曾嫁給當地一青年教師,50年代因丈夫成分不好,夫妻被關進監獄,幾個月後母親以“陪殺”的身份目睹丈夫在眼前被槍斃,5歲女兒也在監獄受了驚嚇,夭折。

    母親被釋放後,外婆集齊家裡所有的錢幣,捆在母親身上,送她跨過怒江,逃往緬甸。

    我終於明白,母親的一生,為什麼會活得那般驚恐,那麼不安!她對我們的溺愛,對父親的猜疑,都是害怕再失去。可惜,行伍出身的父親,一生也沒能明白母親內心的創傷,他甚至連母親的生日都不知道。終於,母親再也無法承受歷史的沉屙,在恐懼和不安中,徹底迷失了,成了父親口中“一無是處”的妻子。

    1994年,我們邀請二伯母前往泰國團聚,那年,二伯已經去世整整20年了。令人遺憾的是,二伯母臨走都沒有去二伯的墓地。她到死,都沒有原諒自己的丈夫。

    他們是王家四兄弟中,唯一自由戀愛的。關於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兒子,會在另篇泰北系列故事中講述。

    2005年,我的父親和母親先後離世,這對陰差陽錯走到一起的夫妻,一輩子過得都很分裂。他們的內心,各自都有著歷史的創傷,卻相互沒能理解和寬慰。

    十年後的2015年,我的哥哥王磊來到泰北美斯樂,我帶他去了父親的墓地。他跪在父親的墓前,就如同他那年見到父親時一樣,依然是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就像做夢一樣。

  • 陰陽海簡政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1 20:35:39
    有 501 人按讚

    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 陰陽海簡政珍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16 12:31:48
    有 144 人按讚

    誰弄的?這麼齊全!存下吧,很難找到的!太有用了!》

    【三教】
    儒教
    道教
    佛教

    【九流】
    儒家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農家

    【三皇】
    伏羲
    女媧
    神農

    【五帝】
    太皞
    炎帝
    黃帝
    少皞
    顓頊

    【三山】
    安徽黃山
    江西廬山
    浙江雁蕩山

    【五嶽】
    〖中岳〗河南嵩山
    〖東岳〗山東泰山
    〖西嶽〗陝西華山
    〖南嶽〗湖南衡山
    〖北岳〗山西恆山

    【五湖】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太 湖〖江蘇〗
    洪澤湖〖江蘇〗
    巢 湖〖安徽〗

    【四海】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三清】
    元始天尊 - 清微天玉清境
    靈寶天尊 - 禹余天上清境
    道德天尊 - 大赤天太清境

    【四禦】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
    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 - 觀音菩薩
    山西五台山 - 文殊菩薩
    四川峨眉山 - 普賢菩薩
    安徽九華山 - 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當山
    江西龍虎山
    安徽齊云山
    四川青城山

    【五行】






    【八卦】
    乾〖天〗
    坤〖地〗
    震〖雷〗
    巽〖風〗
    坎〖水〗
    離〖火〗
    艮〖山〗
    兌〖沼〗

    【十八羅漢】
    布袋羅漢
    長眉羅漢
    芭蕉羅漢
    沉思羅漢
    伏虎羅漢
    過江羅漢
    歡喜羅漢
    降龍羅漢
    靜坐羅漢
    舉缽羅漢
    開心羅漢
    看門羅漢
    騎象羅漢
    探手羅漢
    托塔羅漢
    挖耳羅漢
    笑獅羅漢
    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
    [第1層] 泥犁地獄
    [第2層] 刀山地獄
    [第3層] 沸沙地獄
    [第4層] 沸屎地獄
    [第5層] 黑身地獄
    [第6層] 火車地獄
    [第7層] 鑊湯地獄
    [第8層] 鐵床地獄
    [第9層] 蓋山地獄
    [第10層] 寒冰地獄
    [第11層] 剝皮地獄
    [第12層] 畜生地獄
    [第13層] 刀兵地獄
    [第14層] 鐵磨地獄
    [第15層] 寒冰地獄
    [第16層] 鐵冊地獄
    [第17層] 蛆蟲地獄
    [第18層] 烊銅地獄

    【五臟】






    【六腑】


    三焦
    膀胱
    大腸
    小腸

    【四書】
    《論語》
    《中庸》
    《大學》
    《孟子》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春秋》

    【八股文】
    破題
    承題
    起講
    入股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

    【六子全書】
    《老子》
    《莊子》
    《列子》
    《荀子》
    《揚子法言》
    《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
    象形
    指事
    形聲
    會意
    轉注
    假借

    【書法九勢】
    落筆
    轉筆
    藏峰
    藏頭
    護尾
    疾勢
    掠筆
    澀勢
    橫鱗
    豎勒

    【竹林七賢】
    嵇康
    劉伶
    阮籍
    山濤
    阮咸
    向秀
    王戎

    【飲中八仙】
    李白
    賀知章
    李適之
    李璡
    崔宗之
    蘇晉
    張旭
    焦遂

    【蜀之八仙】
    容成公
    李耳
    董促舒
    張道陵
    嚴君平
    李八百
    范長生
    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
    鄭板橋
    汪士慎
    李鱓
    黃慎
    金農
    高翔
    李方鷹
    羅聘

    【北宋四大家】
    黃庭堅
    歐陽修
    蘇軾
    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十三經】
    《易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儀禮》
    《公羊傳》
    《榖梁傳》
    《左傳》
    《孝經》
    《論語》
    《爾雅》
    《孟子》

    【四大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
    孟姜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
    明清檔案
    殷墟甲骨
    居延漢簡
    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
    關漢卿《竇娥冤》
    王實甫《西廂記》
    湯顯祖《牡丹亭》
    洪 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老殘遊記》
    曾樸《孽海花》

    【六禮】




    鄉飲酒
    相見

    【六藝】







    【六義】







    【十惡】
    謀反
    謀大逆
    謀叛
    謀惡逆
    不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義
    內亂

    【五彩】






    【五音】






    【七寶】


    琉璃
    珊瑚
    硨磲
    珍珠
    瑪瑙

    【九宮】
    正宮
    中呂宮
    南呂宮
    仙呂宮
    黃鐘宮
    大面調
    雙調
    商調
    越調

    【七大藝術】
    繪畫
    音樂
    雕塑
    戲劇
    文學
    建築
    電影

    【四大名瓷窯】
    河北的瓷州窯
    浙江的龍泉窯
    江西的景德鎮窯
    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
    梅蘭芳
    程硯秋
    尚小雲
    荀慧生

    【八旗】
    鑲黃
    正黃
    鑲白
    正白
    鑲紅
    正紅
    鑲藍
    正藍

    【八仙】
    鐵拐李
    鍾離權
    張果老
    呂洞賓
    何仙姑
    藍采和
    韓湘子
    曹國舅

    【七情】








    【五常】






    【五倫】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三姑】
    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
    牙婆
    媒婆
    師婆
    虔婆
    藥婆
    穩婆

    【九屬】
    玄孫
    曾孫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五穀】






    【中國八大菜系】
    四川菜
    湖南菜
    山東菜
    江蘇菜
    浙江菜
    廣東菜
    福建菜
    安徽菜

    【配藥七方】
    大方
    小方
    緩方
    急方
    奇方
    偶方
    複方

    【五嶺】
    越城嶺
    都龐嶺
    萌諸嶺
    騎田嶺
    大庾嶺

    【四大名橋】
    廣濟橋
    趙州橋
    洛陽橋
    盧溝橋

    【四大名園】
    頤和園〖北京〗
    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拙政園〖江蘇蘇州〗
    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
    靈巖寺〖山東長清〗
    國清寺〖浙江天台〗
    玉泉寺〖湖北江陵〗
    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
    岳陽樓〖湖南嶽陽〗
    黃鶴樓〖湖北武漢〗
    滕王閣〖江西南昌〗
    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縣〗
    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愛晚亭〖湖南長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
    景德鎮〖江西〗
    佛山鎮〖廣東〗
    漢口鎮〖湖北〗
    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陝西西安〗
    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
    飛虹塔 >山西洪洞廣勝寺
    釋迦塔 >山西應縣佛宮寺
    千尋塔 >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肅敦煌〗
    雲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岳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
    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繡】
    蘇繡〖蘇州〗
    湘繡〖湖南〗
    蜀繡〖四川〗
    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蘇〗
    火畫扇〖廣東〗
    竹絲扇〖四川〗
    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
    牡丹〖山東菏澤〗
    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
    山茶〖雲南昆明〗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
    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
    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
    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
    鐵觀音〖福建安溪縣〗
    武夷岩茶〖福建崇安縣〗

    【十二生肖】〖中國〗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埃及〗
    牝牛
    山羊
    獅子


    蛇犬


    紅鶴


    〖法國〗
    摩羯
    寶瓶
    雙魚
    白羊
    金牛
    雙子
    巨蟹
    獅子
    室女
    天秤
    天蠍
    人馬
    〖印度〗
    招杜羅神的鼠
    毗羯羅神的牛
    宮毘羅神的獅
    伐折羅神的兔
    迷立羅神的龍
    安底羅神的蛇
    安彌羅神的馬
    珊底羅神的羊
    因達羅神的猴
    波夷羅神的金翅鳥
    摩虎羅神的狗
    和真達羅神的豬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荳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古代主要節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婚姻週年】
    第1年§紙婚
    第2年§棉婚
    第3年§皮革婚
    第4年§水果婚
    第5年§木婚
    第6年§鐵婚
    第7年§銅婚
    第8年§陶婚
    第9年§柳婚
    第10年§鋁婚
    第11年§鋼婚
    第12年§絲婚
    第13年§絲帶婚
    第14年§象牙婚
    第15年§水晶婚
    第20年§瓷婚
    第25年§銀婚
    第30年§珍珠婚
    第35年§珊瑚婚
    第40年§紅寶石婚
    第45年§藍寶石婚
    第50年§金婚
    第55年§綠寶石婚
    第60年§鑽石婚
    第70年§白金婚

    【科舉職官】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漢姆萊特》
    《李爾王》
    《麥克白》
    《奧賽羅》

    看完千萬別私存,一定要傳揚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