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陰陽對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陰陽對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陰陽對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陰陽對照產品中有5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875的網紅幽樹的療癒客棧,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榮格心理學看尚氣與十環】 如果單以劇情、演技與人物設定來說,尚氣可能會是漫威系列裡表現最不佳的一部,其中大概是考慮到太多國家與文化因素,以致於無法把一個好好的題材拍得更有共鳴些,反倒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尚氣這部電影擷取了人類古老的原型心靈意象,對我來說很有啟發。 電影以「文武」帶著十環軍征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Qistin Wong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芭樂4歲3個月了,小時候偶而會跟他玩閃卡,有一次, 芭樂媽在跟小元寶玩閃卡的時候,小芭樂也在旁邊看, 然後,小芭樂就學芭樂媽一張一張閃給妹妹看,有模有樣的。 今天小芭樂是自己讀閃卡,講出閃卡上圖畫的名稱, 有一幕讓芭樂媽最驚訝的是,小芭樂讀到「橘子」的時候, 竟然跑去餐桌上拿橘子來做對照...

陰陽對照 在 Eibon Chi 邦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3:05:29

意識 善於處理冷色的林恆 @undercover_m 讓我在腦中激發了去年這組創作。原本是想要趕在去年的時候發,但因為太忙,後來直接讓延伸的第二個版本在「彩虹戰士-陽剛與陰柔」率先發文亮相了。 這系列的創作後續會慢慢延伸到其他的版本,主要的靈感來自於自己的同志身份。待在這個容易被框架的社會,大家都...

陰陽對照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5:43:35

【#石漢瑞個展 #專訪】《石漢瑞的圖語世界》展覽中,策展人把他的作品分成不同的「修辭手法」,向觀眾分析他的設計方法和哲學。他發展出來的跨文化設計方法(Cross-cultural design),自成一格。他曾於專訪指,跨文化不是指如港式鴛鴦般把不同東西「溝埋」,而是像陰陽一樣調和互補。​ ​ 他的...

陰陽對照 在 南聲生生難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2:23

《#案簿錄・#浮生 卷一:回家》|#護玄|#蓋亞文化 #無雷分享 (再次寫了ig塞不下的篇幅,對全文感興趣再請移駕wordpress閱覽,本集心得則請左滑看圖) 2010年代出版的#台輕 無疑是構成我童年最重要的部分,當中,又屬星子跟護玄的小說最讓我中意。時至今日,閱讀口味改變,還有在留意新作推出...

  • 陰陽對照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20:08:34
    有 60 人按讚

    【從榮格心理學看尚氣與十環】
    如果單以劇情、演技與人物設定來說,尚氣可能會是漫威系列裡表現最不佳的一部,其中大概是考慮到太多國家與文化因素,以致於無法把一個好好的題材拍得更有共鳴些,反倒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尚氣這部電影擷取了人類古老的原型心靈意象,對我來說很有啟發。

    電影以「文武」帶著十環軍征服世界各地作為開場,緊接著才出現映麗對尚氣講述兩人相遇的劇情,然後我們知道尚氣的母親死了,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少年從只懂得殺戮的父親身旁逃走」的故事,如果再從他與凱蒂都過著看似自由其實毫無目標的生活來看,故事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在個體心靈遇到的問題:陽性力量不足,原應作為楷模的陽性法則因過度僵化而無法提供支持與保護。

    (以榮格心理學看故事的角度,可以將所有角色當成單一個體心靈發展過程的隱喻)

    【缺乏良好發展的陽性力量】
    電影拿文武與映麗、尚氣與凱蒂這兩對人物,形成陰陽相互輝映的對照。文武遇見映麗後,兩人相戀並生下孩子,文武也將十環放入盒中不再使用,這段劇情我認為可以看成當陽性力量發揮到極限時,我們會發現若生活只剩下征服、掠奪、消費、競爭......心靈將會逐漸乾涸,唯有往內探尋自己的Anima(男性心中的女性面向),才有機會完整並豐富自己的內在世界。

    映麗與文武首次在竹林間交手的戲,演繹得相當有美感,文武握拳,使用得招式都非常霸氣,映麗以掌相對,呈現的都是曲線的陰柔姿態,陰陽力量之間相互撞擊,生出情感,彼此產生情愫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映麗的死雖然帶來極大的打擊,若文武可以將其視為過往濫用陽性力量造成的反撲,越加往內心探求慈悲的修練,或許會帶來很不一樣的發展,然而他將喪妻的悲痛轉為對尋仇兇手的恨意,反而喚醒過往那份只懂得切割、殺戮的力量,甚至希望兒子繼承報復的大業,於是將尚氣推入自我厭惡的深淵裡。

    尚氣的逃離,不僅是對於血債血還的殘酷所驚嚇,同時也是個體心靈中對於陽性面的殘忍宰制產生本能排斥,然而對尚氣來說有個麻煩,就是他這輩子沒有足夠成熟的男性楷模陪伴,因此他只有兩個選擇:成為跟父親一樣的冷血殺手,或是放逐自我成為長不大的永恆少年。

    【陽性只懂征服,陰性卻能順流】
    正因為整個電影建立在陽性僵化的力量上,因此尚氣的劇情推動幾乎都落在女性角色,也就是陰柔力量的發揮,尚氣第一次獲得陰柔力量的滋養,是母親在世時送他的「神龍之心」,後來因為一封假冒妹妹的信件而讓他被迫回到澳門,而過程中凱蒂雖然只是不太起眼的配角,卻同樣是支持與推動劇情往前進的助力。

    當三人來到大羅後,阿姨映南對他的照顧,以及在竹林間的交手,再次引導他連結回陰性的力量,這點顛覆大多數的武俠橋段,因為傳統的武林高手都是由男性師傅調教出來的,然而在尚氣請阿姨指點功夫的時候,阿姨只是替他輕輕地鬆開拳頭,告訴他:「你得先認識自己是誰」同時告訴他要能承認自己的出身,這個片段很短,卻相當具有深意。

    文武的招式一直都是握拳,典型陽性剛硬的姿態,映麗的招是一直都是掌,陰柔流動的姿態,映南將尚氣的拳頭鬆開,暗示著他與母親的連結,提醒他是父母親的兒子,則進一步暗示著無論他心中對文武有多仇恨,他身上終究留著這條血脈,憎恨血脈等於憎恨自己,這樣的人終究無法施展自己全部的力量。

    自此,尚氣的生命完整了。他先是重新接回心中對母親的情感,同時承認並接受自己是父親的兒子,他可以不認同父親的行為,然而他需要承認父親在自己的生命中有個位置。

    【真正與自己內心的陽性力量和解】
    與阿姨過招使尚氣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真正面對家族的影響,這讓他開始覺悟到自己需要進一步去發展屬於自己的力量,於是當他與文武正面對決時,才是整合陰陽力量,進一步發展深刻自我的關鍵。

    在這裡電影劇情演得很快,處理得比較不細膩,然而我覺得最後他在對戰中逐漸讓十環轉而認同自己的過程,是榮格個體化歷程中很精彩的一幕。

    文武作為尚氣的父親,甚至可說是他的陰影,這點一直折磨著尚氣,尚氣先是逃避,後來又轉為過度認同(想要殺死父親),這都不是面對陰影的最佳方式,這也讓他在一開始的對決中直接被文武打落湖底,然而卻也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再次於潛意識深處遇見了神龍之心。

    在這裡,他才真正明白,神龍之心不只是母親當年給自己的墜子,他自己的心就是神龍之心,這也是為何大羅裡的人都得到神龍庇蔭的原因,因為自我與自性原來就不是互相排斥與獨立的兩個部分。

    當他真正接納與整合了自己的陰性面,也才有力量進一部去理解文武,理解自己內心的陰影,因此他超越了只懂得使用陽性力量的文武,成為十環的新主人。

    【深刻理解自己,就是個體化,也是收復十環的關鍵】
    十環是什麼?在電影裡還沒有給出具體解釋,環具有陰柔的屬性,本質上是陰柔力量,文武卻將其運用在殺戮與征服上,似乎暗示著他終究無法成為十環真正的主人,十環也讓我想到塔羅的金幣十,是具有完滿陰性力量的物品。

    尚氣從逃離父親身邊的少年,遇見了自己的Anima(凱蒂),受到內心召喚踏上了個體化的道路,持續面對父親所遺留下來的陰影,並且透過重新與母親連結,來發展自己內在陰柔的力量,這讓他成為一個比原來更完整的人,這是個體化的歷程,也是一趟深刻理解自己、與自己和解的過程,這使得他成為十環的主人,也使他超越了文武的生命。

    雖然這部電影的劇情,真的拍得不太好,然而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我想尚氣長大成人的過程,帶給我們許多的省思與提醒啊!

    (圖片取自網路劇照)

  • 陰陽對照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21:55:17
    有 138 人按讚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讓你承認他是個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白鴿要飛潛多遠的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找到一片沙灘安靜沉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噢,會有多少砲彈飛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在他們被永遠禁止之前?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而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噢,一座山要矗立多久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在它被沖刷成大洋之前?
    And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要有多少人誕生與死亡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在他們被允許自由之前?
    Yes,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噢,一個人要轉過幾次頭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裝他從未看見那些苦難?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噢,一個人要奮力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見他心中的天空?
    A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又要擁有多少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在他聽見人們哭泣之前?
    Yes, and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 he knows
    噢,究竟還要有多少生命被奪去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他才會知道太多人已經長眠?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
     
    ◎作者簡介
     
    Bob Dylan,本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創作歌手、作家、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狄倫是二十世紀以降西方樂壇最受尊崇、影響力最大的創作歌手,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百大創作歌手」名列第一。他不僅繼承吟唱詩人的民歌傳統,亦能融會古今,緊扣時代意識,翻轉語言質地,徹底改變了民謠的風貌。又與搖滾結合,打破樂種藩籬,成為青年叛逆文化的旗手。同代人風行草偃,觸發了西方流行樂的巨大變革。其後一度回歸鄉村樂與草根歌謠,並漸次鎔鑄各路樂風,賦傳統以新意,亦帶來極深遠的影響。
     
    畢生獲獎無數,包括十一座葛萊美獎(含一座終身成就獎),並曾以電影主題曲獲奧斯卡獎與金球獎,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2008年以其「歌詞創作飽含特出的詩的力量,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獲普立茲特別獎。
     
    201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音樂人。瑞典學院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
     
    狄倫迄今出版逾三十張錄音室專輯,並著有小說《狼蛛》(Tarantula)、自傳《搖滾記》(Chronicles: Vol.1,中文版由大塊文化出版)。他也是業餘畫家,曾出版畫冊多種,並有鑄鐵裝置等藝術創作。
    《巴布.狄倫歌詩集》收錄了狄倫1961至2012年間創作的386首歌詞,中英文對照,依31張專輯次序整理,其中多首經狄倫親手重新編輯。《紐約時報》謂:「狄倫作為一位歌手而足以躋身文學史,這部書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簡介取自大塊文化《巴布.狄倫歌詩集套書》)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Blowing in the wind〉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作為Bob Dylan最被人記得的歌之一,從1963年發行以來,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整整一世代的人。臺灣自然也不例外,楊弦的〈江湖上〉便是向此歌致敬的衍生之作之一。Bob Dylan的許多歌曲,除了對音樂的實驗,也在其中納入了許多對於人生、社會的深刻思索,這也使得他在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名獲得該獎的歌手,此舉一出無數人驚訝之餘,卻也紛紛表示能理解此一選擇。然而,即使有著這樣的光環,Bob Dylan卻在半年後,才親自領取此一獎章。在許多人譴責他傲慢無禮的同時,卻也得以讓我們看見他如何視這些榮譽如浮雲,也讓我們在他身上,真真正正地體會到了何謂「吟遊詩人」的姿態。正如Bob Dylan曾在1969年的訪談中說過:「我只把歌詞看成用來唱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字句依附的音樂。我寫歌,是因為我總得有些什麼可唱。這是紙上的字句和歌曲的差別:歌在空中轉瞬即逝,紙頁卻能長留。一位偉大的詩人,比方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 1879-1955)未必能成就偉大的歌者。一位偉大的歌者,像是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 1915-1959),卻總是能夠成就偉大的詩人。」*
     
    回到歌詞,整首歌分成三段,每段的結構近似,由三個問題開始,並以「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就飄盪在風裡」作結,彷彿屈原面對世間種種萬物所賦之《天問》,差別在於Bob Dylan問的問題並不像屈原那樣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説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問題。Bob Dylan的問題如此簡單,在三段分別開頭的第一個問題,他只問了白鴿、高山和天空,接著便回過頭來,以此自然現象的推移隱喻接力至人的存在: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囚禁、死亡與生命,這三件事幾乎便是人類有史以來永恆的命題,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卻似乎依然陷於這樣的困境,無法脫身。Bob Dylan歌中所建立的世界,便不僅僅只是當代,而是只要人類存在一日,便永遠無法迴避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歌反應的世界觀永遠不會過時,在一個吟遊詩人走在風裡時,他所歌唱的一切,也正隨著風,垂問著一切尚在變動的事物、一切人的行動,而這些問題,也正問著我們:究竟人類能否為人類自身造成的苦難負起責任?
     
    -
     
    參考資料:
    馬世芳〈以歌詞躋身當代文學史——談巴布.狄倫的創作歷程〉
     
    --
     
    美編:浩瑋
    圖源:浩瑋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當代詞選#西洋詞選#巴布狄倫#隨風飄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16.html

  • 陰陽對照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3:46:27
    有 131 人按讚

    【認真聽】#你看見的不是鬼,你看見的其實是自己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的關係? | 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 李長潔 👻
    .
    聽膩鬼月千篇一律的恐怖故事了嗎?覺得鬼故事不就是要嚇人而已嗎?偽學術曾經從社會學、文化研究、民俗學、人類學等面向幫大家解析鬼魅文本。這次,在七月半的時刻,我們從「榮格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靈異」(occult)與「科學」(science)之間的模糊地帶。透過「#黃色小飛俠」、「#邱高事件」、「#魔神仔」、「#聖誕老人」(關他甚麼事?)等精神分析式的鬼故事文本分析,發現個體生命經驗的隱密面貌。
    .
    最終,你會發現,幽靈,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靈。
    .
    🙋如果你想要了解榮格的精神分析,可以從頭開始聽。如果你想要直接聽鬼故事,可以從22:49的地方開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神秘主義的心理學家—榮格
    ▶ 什麼是「原型」批評
    ▶ 研究靈異現象的科學家
    ▶ 幽靈、死亡、夢境的研究
    ▶ 陰陽眼是一種內在知覺
    ▶ 鬧鬼時那些會發光的物體
    ▶ 阿公身邊的黑白無常
    ▶ 撞鬼是清醒的夢境
    ▶ 奇萊山上的小型人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h20tou0i1e082264yxtl4t?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XZ4mHCoT4XGDHob5sU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Lx5MaODJ6fNh5JNqDw68U?si=QrdBjqTkRKaxL3xCgnobj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54-%E7%9C%8B%E8%A6%8B%E9%AC%BC-%E5%B0%B1%E6%98%AF%E7%9C%8B%E8%A6%8B%E8%87%AA%E5%B7%B1-%E9%AD%94%E7%A5%9E%E4%BB%94%E8%88%87%E8%81%96%E8%AA%95%E8%80%81%E4%BA%BA%E7%9A%84%E9%97%9C%E4%BF%82-%E6%A6%AE%E6%A0%BC%E5%8F%96%E5%90%91%E7%9A%84%E9%AC%BC%E6%96%87%E6%9C%AC%E5%88%86%E6%9E%90-%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32347340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34300230090927/

    |

    ////// 完整論述 /////
    .
    ▓ #從原型批評開始
    .
    大家知道,偽學術很喜歡日本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他透過榮格心理學,分析過大大小小的日本神話、傳說、典籍等,尤其是用原型(archetypal psychology)的概念批評「鶴妻」、「浦島太郎」等等重要故事,探索了日本人的文化心靈,非常精采。
    .
    我們先來聊聊榮格(Carl Jung)與原型分析好了。榮格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因為在神秘經驗上與佛洛伊德意見相左,他不信服老師的童年經驗性欲本能說,因而自己發展出一套「集體無意識」學說。他認為,無意識中不僅有童年經驗,更存在著許多(被累積下來)原始的經驗。這個觀念,使得榮格的研究轉向神祕主義,從精神醫學轉向神話、民間文學的人類學。
    .
    這個集體經驗,在早期的榮格理論中,稱之為「原始意象」(primodial image),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原型」(archetypes)。原型作為集體無意識的結構,主要由被抑制的和被遺忘的心靈素材所構成,這在神話、傳說、占星術、煉金術等中得到非常明顯的表現。偶而也會發生在個人的幻想與夢境中,變成一些具有共同性的主題。而「靈異經驗」就是其中一種幻想的展示,這個(原型)的展示,有時候是心靈的,有時候則是物質的,在實際發生的情況下,並不相違。
    .
    ▓ #靈異現象的病理學
    .
    榮格1902年的博士論文,運用降神會的實驗,寫出了〈論心理學與所謂靈異現象的病理學〉,就是研究了一位女靈媒(表妹)所發生的超自然經驗:女靈媒的「生動幻想」,呈現她是一個「多重人格」者。但其中仍有某些未解之謎,女靈媒居然可以在附身時,提出一個神秘哲學體系來解釋宇宙存在的目的,榮格認為那是一種深刻的智性見解,超乎凡人的人生經驗和智能。
    .
    這令我相當驚訝,榮格的學術和神秘經驗總是相關聯,但我從沒想過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靈異現象」。所謂靈異現象,試指活人與死人的靈魂、靈界的鬼魂、或是超自然的物體、靈體、生命體,以不同程度的接觸,而發生的超自然事件(不符合自然邏輯)。
    .
    榮格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觀念,詮釋了「有意義的巧合」,像是夢境、預感、心靈感應,當作是群體聚集(constellating)的無意識。他主張,無意識心理學就是超心理學的範疇。其實,在心理學誕生的初期,與神祕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招靈會、催眠、附身)。從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最終決裂,便可見一斑,佛洛伊德走向了科學的實證主義(但從科學哲學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多科學啦),榮格則選擇了神祕主義。
    .
    ▓ #規律還是偶然
    .
    在《幽靈、死亡、夢境的原型取徑分析》(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裡,榮格的秘書,也是本書作者Aniela Jaffe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提問:鬼魂出現光、模糊的白影、無頭或透明,這些幽靈的出現型態為何有著「相似性」?是規律還是偶然?她運用榮格心理學的方式,分析了民眾投稿的鬼故事,包含無意識、夢境、意象、幻視在幽靈超自然現象上的神祕表現。
    .
    我們可以想一下常聽見的鬼故事版本(像厲陰宅裡面那種)。那些腳步聲、敲門聲、打碎瓷器、撞擊牆面、晃過的人影、這些經驗幾乎存在於每一個文明中的長遠歷史中。這些原型包含了人類生活的基本關係與情境,例如父子、母子、男女關係,或是,出生、死亡、疾病、婚姻關係等。雖然在各自生命中有著不同的說故事方式,但其基調有著幾乎相同的原始樣貌。
    .
    ▓ #經驗靈異的能力—靈視
    .
    「通靈預言家」,以前有一個學生,好稱自己看得到某些事情發生,也看得到鬼。這些人對榮格而言,是共時性的實踐者。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自性化經驗,他們透過這種「神秘的指引」。這些夢境時常像是某種「冒險」、「旅程」、「公路電影」,它代表著無意識領域中所呈現的持續轉化,是內在知覺的投射。
    .
    ▓ #鬧鬼的經驗
    .
    內在知覺的投射,也時常表現在撞鬼、鬧鬼的經驗中。我覺得,這會依照著文化中的神秘體驗,有著不同的詮釋,例如「發光的靈體」,也對照著榮格研究中的煉金術裡的「光人」,那是某種向內的、靈性的人。
    .
    以光做為「彼岸」的意象。我們在「西藏度亡經」中也可以見到,人死後會有一種耀眼的光,被稱之為「原初之光」,或法身之光,是完全開悟的境界。在各宗教中,許多對於「發生」、「原初」的描繪,都是帶著隱密的光芒。這預設了無意識領域的「絕對之知」,唯有在日常之識消滅時,才會真正地顯露出來。例如河合隼雄所提到的各種神話、傳說的「非常情境」。
    .
    不過,鬼魂也不總是神聖的智慧之光,很多時候是以「幾何」的形式顯現。例如白色的影子,在煉金術中,白色象徵月亮,是無意識的領域。黑色,其實並非白色的對立,而是象徵另一個面向,哀悼、告別、內疚。
    .
    ▓ #清醒的夢
    .
    簡單地看過了榮格對「幽靈、死亡、夢境」的分析,大致上可以理解,幽靈現象,或許就是一種「強化的夢」。清醒的夢境,使得原型的、無意識的心靈內容,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夢一直持續到白天,但由於意識的占據、日常活動的阻礙,而無法被充分意識到無意識的顯現。所以,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在生活中的「見鬼」,可以被認識成「無意識」對日常意識的偷襲,可以試著透過「它們」,去理解個體的精神世界。
    .
    ▓ #鬼談百景中的「影男」
    .
    我們以鬼談百景中的「影男」故事。裡面的媽媽就明顯地經歷白日夢、黑影、身體抑制、共同經驗的幾個轉折。或許是某種內疚的心理再現,記錄了自己的個體化過程(母親的角色)。
    .
    這種超自然事件經歷,時常是未來、現在、過去在現在的共時同步。從一般的角度來看,就是撞鬼了。但像是在《神鬼第六感》、《咒怨之始》、《厲陰宅》都運用了共時性的概念,去顯現了人們的超心理經驗。共時性事件是一次原型的顯現,是突如其來被「組織」起來的無意識「秩序」。
    .
    ▓ #奇萊山上的邱高事件與照片裡的小人
    .
    再來一個耳熟能詳的鬼故事,「邱高事件」。這是奇萊山最著名的山難意外,發生在1972年。當時剛從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高中同學李福明、胡德寧相約,3人決定一起攀登奇萊山,不料同年8月24日入山後,一行人就突然失去音訊;直到9月10日,邱高的父親一直等不到兒子回家,直覺對方可能出事,急得趕緊報警協尋。
    .
    幾年後,《玫瑰之夜》上登一張靈異照片,後面的影像被認為是「穿著胡德寧外套的小人」。因為就在邱高事件發生的9年後,某位登山者成功登上南華山能高北峰時,喜悅地拍了一張照片,獨照後面竟然出現了一個狀似「小矮人」的形影。邱高事件失蹤者之一胡德寧的母親,看到這張照片,激動地指認:「小矮人身上穿的就是她兒子登山穿的外套」。
    .
    ▓ #鬼故事中的小人
    .
    在榮格的文本分析中,邪惡的故事(惡魔或路西法)通常會與「小人」、「小矮人」有密切關係。在煉金術的文獻中,這類形象多為小型人、地靈、地魔。是不是覺得跟魔神仔有點像呢。通常小人是死亡與厄運的通報者,榮格將之與赫密士—默丘利(Hermes-Mercurius)關聯在一起,具有轉化的作用,是「無意識精神」化為人身的代表。大部分訊息是關於死亡、災難、危機,乃基於強烈的利害相關需求。
    .
    很有趣,赫密士—默丘利是重要的「信使」,在邱高事件、黃色小飛俠等鬼故事中,鬼形象都有著「嚮導」的角色,儘管它們通報的是「死亡」。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對榮格學派來說,這樣的通報,是一種「生命的實現」,這個實現當然也包含著「死亡」,他標示著一個體朝向自己的衰弱。
    .
    ▓ #魔神仔與聖誕老人
    .
    這些形象偶而會被看見,但又不想要被看見,正如人們面對無意識時的態度。而小孩與老人又特別容易看見。在《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中,林美容統計新聞中出現的事件,其中以「小孩」與「老人」最容易遇見魔神仔,這一方面有傳播學與生理學的意義,但從榮格的角度來看,小孩與老人都是比較容易接近無意識的生命時段。
    .
    魔神仔的故事具有雙面性,他不只是代表陰暗、迷失、自然、死亡,同時也給予被迷惑的人,豐富的食物與溫暖的場所。這與聖誕老人(他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精靈)很類似,一方面他帶來甜蜜的糖果,另一方面則恐嚇淘氣的小孩,揚善罰惡,而且每一年都會來一次,他提示著人們,生命總是矛盾的,有生意盎然、快樂無比,也伴隨死氣沉沉、罪惡苦痛。這就是大自然的本質。
    .
    ▓ #靈光乍現的片刻
    .
    從頭談到尾,我們可以發現,在榮格的經驗與分析中,「撞鬼經驗」與「鬼故事」可能可以分開理解。鬼故事,在偽學術討論的脈絡中,更多如涂爾幹的社會事實之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大眾口耳相傳、爭相較勁、加油添醋的恐怖鬼故事、都市傳說,或許更能反映的是歷史性、社會性的結構再現。例如各種校園鬼故事(宮燈姊姊)、恐怖小說(吸血鬼)等。
    .
    而「撞鬼經驗」,就是那些真的碰到的人所訴說的體驗,那是榮格認為更加與個體相關,是一種心靈、生命在無意識上的展現。或許如夢境外溢組合出某種具體的斷簡殘影,或許是集體潛意識中那些被日常生活所致力排除、刻意遺忘的隱密、自然經驗。當有一天,我們自己真的遇見時,會不會感到是某種靈光乍現的片刻,而不是飽受威脅的懼怕。
    .
    而這些經驗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現在以為自己看到的,僅是那些「觀察的自然」,具有科學性的邏輯因果關係。而還有更寬廣的「現實的自然」,即榮格的「純粹的自然」,則是某種難以言喻的方式存在於那邊,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學習著去將所有的現象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邁向更加深度與寬闊的存在。

    |

    #參考文獻

    1. Jaffe, A. (1999). An archetypal approach to death dreams and ghosts (A. Jaffe, Trans.). Canada: Daimon Verlag.(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58).

    2. ROWLAND, S. (2012). Jung’s Ghost Stories. Post-Jungian Criticism: Theory and Practice, 31.

    3. Jung, C. G., Maslow, A., Rogers, C., Assagioli, R., James, W., Freud, S., & Fromm, E. (2018). The New Age Psychology of Carl Jung. New Age.

    4. Petersen, B. A. (2001). Psychology and ghosts: A historical review and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apparitions perceived in the context of mourning. Massachusetts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5. 艾德嘉(2020)。【邱高事件】黑色奇萊的永恆懸案。

    6. 林美容(2014)。《 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

  • 陰陽對照 在 Qistin Wong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1-20 22:17:48

    小芭樂4歲3個月了,小時候偶而會跟他玩閃卡,有一次,

    芭樂媽在跟小元寶玩閃卡的時候,小芭樂也在旁邊看,

    然後,小芭樂就學芭樂媽一張一張閃給妹妹看,有模有樣的。

    今天小芭樂是自己讀閃卡,講出閃卡上圖畫的名稱,

    有一幕讓芭樂媽最驚訝的是,小芭樂讀到「橘子」的時候,

    竟然跑去餐桌上拿橘子來做對照,還有看到「公車」的圖,

    會聯想到兒歌The wheel on the bus go round round round,

    讀到「電車」說是「捷運」,小芭樂的認知裡面藍色的是捷運,

    會經過黑黑的隧道裡面。透過閃卡發現小朋友的視角看這個世界其實是很有趣的呢。

    格連杜曼(Glenn Doman)博士的閃卡教學法,

    就是經由快速閃示的方式,可以刺激寶寶的神經系統,

    五歲以下的孩童可以大量吸收喔。


    My son was 4 years old and 3 months. I accompany him to play flash cards when he was infant period.

    Once, my son beside me when I played flash cards with my daughter.

    After that, my son imitates the way I play flash cards. Today, he read flash cards himself.

    One scene made me feel most surprised.

    When my son read the word "orange".

    He ran to the table to take orange for comparison. He saw the picture of "bus".

    He thinks of song “The wheel on the bus go round round round”.

    See the picture of the "tram" but he said that is "MRT".

    My son's perception that the MRT is blue.

    We can found that the child's perspective to see the world is actually very interesting through the flash cards.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86mahouse/
    部落格:http://house86ma.pixnet.net/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qistinwon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