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聊到我去除痣,當媽後秒忘細節,大家發問後,我便開始找尋失去的記憶,赫然發現我在當下有畫日記草稿,也多虧有錄影紀錄感想,截圖了照片,旅太還幫我挖出就診紀錄,終於釐清整個時間軸,可以來分享這篇【電燒除痣】總整理和Q&A了!
除痣時間:2018/11
當時多虧跟旅太吵架,原本唸了很多年想去除痣一...
前幾篇聊到我去除痣,當媽後秒忘細節,大家發問後,我便開始找尋失去的記憶,赫然發現我在當下有畫日記草稿,也多虧有錄影紀錄感想,截圖了照片,旅太還幫我挖出就診紀錄,終於釐清整個時間軸,可以來分享這篇【電燒除痣】總整理和Q&A了!
除痣時間:2018/11
當時多虧跟旅太吵架,原本唸了很多年想去除痣一直不敢去,結果一吵秒掛號😜
我是去一般醫院的『整型外科』或『皮膚科』都可以,除痣算顆的,大顆的立體痣醫生說可以健保給付,平面的虎神屎痣則是要自費的,我共七顆是自費1000(不含掛號費)
跟醫生約好隔天手術時間,手術時臉上面會蓋一層布,所以是看不到醫師,立體痣使用的工具很像剪雪茄的ㄍㄟ西,壓緊,剪掉,來回套了3、4次,瞬間飆血,順著下巴脖子流下去,不知道是否血流太多,我聞到臭灰搭的味道,可能是醫生有電燒止血,但後來還是有縫,打局部麻醉很妙,可以感受到線穿過皮膚在縫卻沒有痛感,
而另外六顆虎神屎痣,手術時很像是有人用原子筆戳你,遇到比較深一點的痣,就會像是用美工刀刻臉,像在畫井字一樣,橫線直線交錯,過程很快,不到一小時解決,只有手術房跟打麻醉讓人緊張而已,醫生一路跟護理師談笑風生,弄完還自己說了句~完美,哈哈哈!
手術完醫生交代前幾天不要碰水,傷口擦乾,紗布掉了也沒關係,有開藥膏,不用貼人工皮保持傷口乾燥即可,大概2週就恢復,立體痣則是一週後門診拆線。術後沒有開止痛藥,我也覺得不算痛,大概是長痘痘那樣的痛感,可以忍受範圍。
🍌常見問與答:
Q1【需要先評估嗎?除完有疤痕嗎?】
當然要先去給醫生看,我是今天掛號門診隔天立馬割,一週後門診拆線,除完疤痕很不明顯,比一般膚色白,不太明顯。
Q2【請問蕉媽的醫院與醫師嗎? 】
就近找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生就可以了,除痣算是熱門常見小手術,每個醫師都很熟練的!(我的是電燒法,有些診所是雷射除痣,這部分我就比較不清楚細節)
Q3【除痣會痛嗎? 一次就完全消失不見嗎?】
除痣不痛,因為會上局部麻醉,打那根麻醉針才是痛,戳進臉裡嚇屎我~哈哈哈哈!通常一次就會不見,但也會有失敗的,像我立體痣就清的很乾淨,但虎神屎痣有一顆結痂後發現還存在(嘴角旁那顆),沒有點掉,我覺得除痣一定要去醫院或診所找醫生用,不要找做臉那種,要相信專業!
Q4【是一顆打一針局部麻醉嗎?】
應該是看痣的範圍,我是剛好痣都在右臉,打之前醫師會叫你微笑,共挨了5針!
Q5【除痣可申請保險理賠嗎?】
我自己當初是完全沒詢問,但好多人問我這題,我就去請教我的保險,他們給出很專業的回答:除非醫生有疑慮化驗出有癌症才可能理賠,一般平面痣屬於美容是非必要性醫療行為,所以不在理賠範圍,所以雷射除痣通常都無法理賠,而開刀切除的立體痣才有理賠機會,但也是要看自己買的險種喔:)
#香蕉太太白爛圖文日記
除疤手術保險理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到底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比較好呢?(爸爸們也可以看過來喔,了解剖腹產跟自然產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有助安慰太太喔~)
隨著日子越來越接近預產期,大家都開始關注起我的生產方式來,而我的選擇,是自然產(順產)。
身邊有很多人,從得知我懷孕開始,就一直鼓勵我剖腹,有的人是擔心自然產可能會吃「全餐」,所以一開始選擇剖腹產,就可以杜絕吃全餐的機率;有的則是認為自然產很痛,剖腹可以在不知不覺間便生下孩子,減低難產的機率;也有人叫我剖腹,原因僅僅是因為保險可以理賠,買三支實支實付甚至還可以賺錢(提醒大家,手術險要非自願剖腹才能理賠,自己選擇剖腹是沒有的喔~)⋯⋯原因五花八門。
好!既然大家都講了那麼多剖腹的優點,為什麼我還是堅持選擇自然產呢?首先,我們先來討論自然產跟剖腹產的痛,到底是在痛什麼。
自然產的痛,我們俗稱為「陣痛」,其實就是子宮肌肉收縮所引發的疼痛, 屬於身體的自然機制,當寶寶準備出生時,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刺激媽媽的子宮收縮。當子宮左右擠壓收縮時,媽媽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疼痛感,只會感覺到肚子發緊,硬硬漲漲的,此為假性宮縮(就是我目前的狀況),當子宮肌肉由上往下擠壓收縮時,這才是真正的宮縮。寶寶準備出生時,透過子宮由上往下擠壓,子宮指會慢慢變短消失,這就是所謂的開指。
自然產之所以會痛,是緣於子宮肌肉收縮時,從上往下擠壓時所引發的疼痛,而剖腹產呢?很明顯,就是手術所造成的傷口痛。
跟其他手術相比,剖腹產是屬於安全性相當高的手術,但只要是手術,就會有它的風險。剖腹產除了增加了輸血的機率,麻醉併發症,器官損傷、傷口感染還有血栓、新生兒呼吸窘迫的風險,還有機會洐生其他短期的併發症。
對於剖腹產手術,或許有很多沒經驗的人,會以為就是一刀劃下去,然後直接把寶寶從裡面抱出來,但實際上,剖腹產需要橫向低位剖七層,分別為皮膚、脂肪、筋膜、腹直肌(腹直肌是直的,它原本就有一個縫隙,所以醫生是直接撥開,撥開後再劃下去)、腹膜層(這是很薄的一層膜)、子宮肌肉層,最後是羊膜帶,經過七層後,才能摸得到我們的寶寶。
剖腹產屬於重大手術,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孕婦的風險,但這並不能否定剖腹產是重大手術這個事實喔~
因此,能夠自然產,我自然不想冒著風險,去做一個人工干預的重大手術。
再來,自然產子宮收縮的時間,平均是20小時,而剖腹產的傷口疼痛,大概是20天。簡單來講,就是先苦後甜跟先甜後苦的差別。
我個人是屬於那種傷口痊癒力比較不好的人,單是跌倒破皮流血,也需要1-2個月才能完全結疤痊癒。所以,可以給我選擇,我定是選擇先苦後甜的自然產啊~
而最最重要的,是自然產能夠令寶寶在分娩的過程中幫助他的肺部有更好的發展,透過刺激寶寶的身體及神經,使呼吸道內的羊水可較順利排除與吸收,肺部能順利展開,出生時呼吸較順暢,寶寶能夠獲得更豐富的維生物群,母乳餵養更順利,甚至有研究指出,自然生產的寶寶免疫系統發展較好,腸道也會較健康。當然,陣痛說是子宮肌肉收縮所產生的痛,但很多過來人都說,子宮肌肉收縮的過程,足夠讓她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好幾十趟,但在了解過自然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之後,起碼在心理上,會覺得生小孩好像沒那麼恐怖。
絕大多數時候,人的恐懼,並不是緣自事情發生的過程,而是緣自於我們的未知。
#無論媽媽選擇剖腹產還是自然產最重要還是母子均安喔~
除疤手術保險理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篇聊到我去 #除痣,當媽後秒忘細節,大家發問後,我便開始找尋失去的記憶,赫然發現我在當下有畫日記草稿,也多虧有錄影紀錄感想,截圖了照片,旅太還幫我挖出就診紀錄,終於釐清整個時間軸,可以來分享這篇【電燒除痣】總整理和Q&A了!
除痣時間:2018/11
當時多虧跟旅太吵架,原本唸了很多年想去除痣一直不敢去,結果一吵秒掛號😜
我是去一般醫院的『整型外科』或『皮膚科』都可以,除痣算顆的,大顆的立體痣醫生說可以健保給付,平面的虎神屎痣則是要自費的,我共七顆是自費1000(不含掛號費)
跟醫生約好隔天手術時間,手術時臉上面會蓋一層布,所以是看不到醫師,立體痣使用的工具很像剪雪茄的ㄍㄟ西,壓緊,剪掉,來回套了3、4次,瞬間飆血,順著下巴脖子流下去,不知道是否血流太多,我聞到臭灰搭的味道,可能是醫生有電燒止血,但後來還是有縫,打局部麻醉很妙,可以感受到線穿過皮膚在縫卻沒有痛感,
而另外六顆虎神屎痣,手術時很像是有人用原子筆戳你,遇到比較深一點的痣,就會像是用美工刀刻臉,像在畫井字一樣,橫線直線交錯,過程很快,不到一小時解決,只有手術房跟打麻醉讓人緊張而已,醫生一路跟護理師談笑風生,弄完還自己說了句~完美,哈哈哈!
手術完醫生交代前幾天不要碰水,傷口擦乾,紗布掉了也沒關係,有開藥膏,不用貼人工皮保持傷口乾燥即可,大概2週就恢復,立體痣則是一週後門診拆線。術後沒有開止痛藥,我也覺得不算痛,大概是長痘痘那樣的痛感,可以忍受範圍。
🍌常見問與答:
Q1【需要先評估嗎?除完有疤痕嗎?】
當然要先去給醫生看,我是今天掛號門診隔天立馬割,一週後門診拆線,除完疤痕很不明顯,比一般膚色白,不太明顯。
Q2【請問蕉媽的醫院與醫師嗎? 】
就近找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生就可以了,除痣算是熱門常見小手術,每個醫師都很熟練的!(我的是電燒法,有些診所是雷射除痣,這部分我就比較不清楚細節)
Q3【除痣會痛嗎? 一次就完全消失不見嗎?】
除痣不痛,因為會上局部麻醉,打那根麻醉針才是痛,戳進臉裡嚇屎我~哈哈哈哈!通常一次就會不見,但也會有失敗的,像我立體痣就清的很乾淨,但虎神屎痣有一顆結痂後發現還存在(嘴角旁那顆),沒有點掉,我覺得除痣一定要去醫院或診所找醫生用,不要找做臉那種,要相信專業!
Q4【是一顆打一針局部麻醉嗎?】
應該是看痣的範圍,我是剛好痣都在右臉,打之前醫師會叫你微笑,共挨了5針!
Q5【除痣可申請保險理賠嗎?】
我自己當初是完全沒詢問,但好多人問我這題,我就去請教我的保險,他們給出很專業的回答:除非醫生有疑慮化驗出有癌症才可能理賠,一般平面痣屬於美容是非必要性醫療行為,所以不在理賠範圍,所以雷射除痣通常都無法理賠,而開刀切除的立體痣才有理賠機會,但也是要看自己買的險種喔:)
#香蕉太太白爛圖文日記
除疤手術保險理賠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梗重發!診斷書的故事永遠說不完,類似的梗之前已經講過了~今天又遇到一樣的事。
門診來了個幾週前來拆線的病人,要求修改診斷書內容。大部份都是覺得診斷不夠完整(例如原本寫右手掌、右手肘與右膝挫傷,但病人說他左腳也有受傷)、或是要求在治療內容上多著墨(強調「傷口縫合手術」或是「縫幾針」),又或是要求要寫「建議休養xx天」~~
所以我早就習以為常。
「我上次門診有自費買一條除疤藥膏,請你幫我加註在診斷書裡,要寫『需使用除疤藥膏』,不然保險公司不肯給付。」病人拿著上回開的診斷書過來。
「嗯...『需使用』可能有點困難,頂多寫『建議使用』。」對於非必需的處置,要我寫在診斷書裡實在很為難。
「這樣啊....我問一下我的保險員。」病人走出診間打電話。
沒多久他又走回來:「保險員說可以!」
我把改好的診斷書拿給他,然後跟他說:「我幫你寫『建議搭商務艙』,看看保險公司會不會給付,還是你可以拿有『醫生建議』的診斷書,問航空公司能不能打折?」
我相信我的讀者當中,有不少是醫療人員或保險從業人員。在戲謔與抱怨之後,有沒有人可以認真告訴我:到底正式的規定是什麼?許多光怪陸離的診斷書要求,究竟是保戶、保險業務員、保險理賠專員、還是保險公司的要求?
要寫建議,那可是我的專長:「建議」環遊世界,以達身心舒緩;「建議」吃A5和牛,以利咀嚼消化;「建議」讀Peter Fu的著作,有病治病沒病強身.....